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浅谈农村教育教学现状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24 08:49:26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浅谈农村教育教学现状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浅谈农村教育教学现状毕业论文

浅谈农村教育教学现状毕业论文3篇

第1篇: 浅谈农村教育教学现状毕业论文

歌声伴成长

------浅谈如何在农村小学进行有效音乐教学

【摘要】 在新课程理念中,我认识到兴趣对于学生学习音乐是十分重要的。但现在还是有许多学校守着应试教育这道“缠身令”,把提高学生成绩当做唯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

因此,作为一名乡镇农村音乐教师本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建议。

【关键词】 音乐教学 农村  教学模式 评价模式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全面实施,农村办学条件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宽敞明亮的教学楼拔地而起,美化绿化日新月异,但师资队伍很不尽人意,特别是实施新课改以来,很多教师是力不存心,已成为制约教育教学的关键当前大部分农村的音乐课,由于受“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束缚,往往把音乐课上成“唱歌课”,课堂氛围枯燥乏味,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在枯燥的教学中逐渐“沉睡”。

这种以教师为主体,以教代学的教学方法已经无法真正实现新课改下的教学目的,随着几年来对小学音乐教育的逐步了解与不断探索、学习、研究,笔者越来越感觉到要打破以往的教学常规,探索出属于自己的东西,就要敢于创新。在此,笔者拟结合教学实际,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建议

一、因地制宜,构建有效的农村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模式。

1、特长展示,激发音乐兴趣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但一时的触动并不能使学生音乐课保持长久的兴趣,为了让音乐课受到喜爱和重视,必须呈现音乐课优越于其他课程之处。音乐本身是一门需要表现的艺术,爱表现又是孩子的天性,因此,二者结合立刻凸显优势。很多同学在课外学习了各种音乐特长,如器乐、舞蹈、声乐等,却没有展示的机会,而音乐课给了他们展示的平台,所以我每节课拿几分钟让他们轮流进行特长展示,让其他孩子感受音乐艺术魅力的同时,为有音乐特长的同学提供了学习和展示的机会,增强学习动力。孩子们盼望着一周两次的音乐课,盼望着早日轮到自己。这种迎合学生表现欲的教学手段, 让学生特长有所展示,又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何乐不为。

2、善用多媒体手段教学,加强有效性学习

现如今,大部分城乡结合部、农村小学已经做到每校配备一台甚至多台多媒体教学设备,我们更应将有限的教育资源投入到无限的 教学中,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不断应用到教育教学中,特别是在音乐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极大地扩展了音乐教学的容量,改进了教学方法,丰富了教学资源,给教学带来了生动活泼的新局面。突出表现为借助声像作用于学生的器官,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

小学阶段学生,生活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做得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才会越强烈。例如在学习基本乐理知识的时候,许多学生感到乏味无趣,再加上音乐无升学考试,家长往往不关心对孩子的音乐学习,教师在教学时也感到力不从心。那么如何使乐理知识的教学变乏味为有趣呢?使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直观化教学就是一个好办法。如小学音乐课本第一册的音乐欣赏《快乐的小熊猫》,就可以这样处理:边放音乐,边利用多媒体播放小熊猫的形象,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明白、感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精心保护他们,和动物朋友好好相处。让学生在理解音乐概念学习乐理知识的同时,也真正体会到音乐概念的人文内涵。因此,教师若能善用多媒体直观化教学,会让教学显得生动有色。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创新思维意识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实施创新教育的基础内容之一。人人都有创造能力,只是开发培养与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应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勇于提出问题的好习惯。音乐学习实践中敢于标新立异,另僻蹊径,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构思进行创作表现,培养他们执着追求的精神。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为基本的教育实践。我们要树立新的教育观,积极探索和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教学方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应强化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自己看到现象,比较异同,找到联系,认识关系,总结规律,想出办法。

二、因人而异,研制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由于受到遗传和先天素质的影响,个体能力差异很大,若简单地以一首曲子来断定学生的音乐成绩,必定要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音乐新课程中要求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建立“立足过程,促进学生发展”的学科评价新理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过程为主的、动态的发展性评价,要关注发展,更要“因人而异”促进学生发展。

1、尊重学生个性,加强分层性评价

传统的评价都简单地以学生最终的作品来给学生的能力进行定位,可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特有的生长环境,个性的不同,成长环境的不同,表现出来的内在气质也就存在着差异。在教学中,根据不同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做到既因人而异,又随时就势,注重评价的层次性,即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又做到顺势助长而移性,实现发展学生个性的良好愿望。在平时的教学评价过程中,我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自己掌握的有关学生的资质、学习能力等情况,将学生分为这样几个层次:A层次的学生:对音乐感兴趣,且音乐基础较好,有创新探索精神;
B层次的学生:基础知识及技能掌握的一般;
C层次的学生:在音乐的学习上缺乏主动性。针对不同的情况,在评价中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以激发每个学生的兴趣。不同层次的学生只要在原有的起点上有进步,就大加鼓励和肯定,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2、评价方式动态化。当今课改新形势下的音乐课,更关注学生音乐素质发展的过程,有机地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允许给予多次评价机会,更应强调评价对象的转变、进步与发展。

3、评价内容多元化。

在音乐学科教学中采用多元化评价,通过自评和他评的形式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从情感态度、课堂参与、知识技能、创新精神、合作意识、探究能力等多个角度进行等级制、激励制、形成制评价。建立起对学生多方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通过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自信心,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发展。

教师的判断、评价是一种教学的软环境,它对学生创造力的呵护培养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小学阶段,学生往往比较重视教师的判断和评价,甚至有的还认为教师的评价是最权威的评价。这是由于学生自身知识的不丰富、认识的不全面而造成的,这种认识不利于学生创造力的提高。很多学生可能因为教师的误判或教师的个人观点而失去了美术学习的兴趣,不再有表现和表达的冲动。这样,他的美术创造力从此萎缩。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从而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三、因势利导,让音乐贯穿整个小学阶段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主要体现在:审美体验价值、创造性发展价值、社会交往价值、文化传承价值,体现了以音乐审美体验为核心,使学习内容生动有趣、丰富多彩,有鲜明的时代感和民族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尊重学生个体的不同音乐体验与学习方式,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音乐课程的性质与价值把审美体验价值提到第一位,可见审美体验价值是非常重要的。这只要因为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培养专门的音乐人才。而应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我认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也就是说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上,如何去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审美音乐?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虽然我们在乡村小学,没有专业的音乐室,但是我们这里天大地大,处处鸟语花香,可以充分利用这个天然的大舞台来进行学习训练。我相信“身教胜于言教”,只有坚持让音乐教学贯穿整个小学阶段,才能利于孩子的长足发展。

1、将音乐与其他学科相综合

音乐本不是一门孤立的艺术,它通常与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密切相关。一部音乐作品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一部交响乐,不仅同文学、戏剧、建筑艺术联系紧密,而且还涉及到历史、宗教、哲学等社会科学。中学音乐课中所选取的音乐作品,是人类音乐长河中最基础、最优秀、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它必然涉及众多门类的知识。因此,音乐教学工作者在深入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必须广泛涉猎与音乐有关的人文综合知识,分析其在音乐作品中的作用和地位,挖掘其内在的联系,借助于科学感受音乐之美,借助于音乐理解科学之美。一方面,要从音乐作品入手分析其中所涉及的人文知识。另一方面要从其他教材中掌握与音乐课的交叉点。

2、将音乐学科的不同艺术综合

在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及基本乐理教学中,可将音乐的不同知识点相互融合、融会贯通。如歌唱与表演结合、理论与探究结合,还可以将音乐风格特点与音乐的表现要素(节奏、节拍、速度、力度、旋律、调试、和声等)相互综合、相辅相成,加深理解。

诗歌朗诵、舞蹈表演、戏剧影视、美术绘画等音乐的姊妹艺术大都有视觉的可感性或文字的语义性,这些恰好与音乐情感表达的概括性和艺术表现的非具象性相得益彰,将其综合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艺术表现形式,而且使绚丽多姿的综合艺术又满足了人的多方面的审美需求。

3、利用资源,突出音乐的存在感

除了利用音乐课堂创造良好的音乐环境外,教师还可利用形式繁多的课外活动营造、创建学习音乐的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以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校园广播站开展“每日一歌”、“每天一曲”的音乐欣赏节目;
也可结合不同节日和班队会开展歌咏比赛、文艺汇演、音乐会等活动;
还可组建学生合唱队、舞蹈队,组织开展音乐讲座等,使课内所学的知识在课外得以延伸、拓展,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音乐活动中发展兴趣。

总之,我国的音乐教育正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机遇和挑战,农村音乐教育任重道远。若忽视了农村教育,农村经济发展也成了空话。所以,只有全社会都来关注农村,关注农村教育,关注农村教师队伍建设,切实发展农村基础教育,壮大农村教师队伍,才能将素质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要当好一名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做到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结合学生实际,按照学生需求授课,在教学中,教师不要过分苛求哪些学生的声音不够甜美,也不要计较那些五音不全的学生,应该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美好的化身,要以一片真诚引导他们一步步进入音乐的奇妙世界。让歌声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也用真心的付出映证自身的成长。

参 考 文 献 :

[1]《艺术教育学》贺志朴、姜敏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2] 张聪,对我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思考[J].中国音乐教育.2004(8).

[3]《音乐美纵横谈》程民生等著,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2月第1版

[4]《中国音乐教育》,2009年第8期第18页。

[5]《中小学音乐教育》,2010年第3期第6页。

第2篇: 浅谈农村教育教学现状毕业论文

农村教育论文:农村教育之我见

素质教育就是要促进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主动的发展,就是要促进人的各方面才能和兴趣、特长的和谐统一的发展,同时包括人的道德水平和审美情操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应该是全面的教育。然而,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小学的实施过程中却存在效果不佳的情况,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城乡差距

城乡差距的存在,使得农村家长熟悉到,只有好好学习,通过各种考试才能跻身城市人的行列。哪个学校升学率高,哪个学校就好;
只要能使孩子考上大学的学校就是好学校;
能让孩子考上大学的老师就是好老师。这是他们评价学校、评价老师的唯-标准,也是他们对教育的唯一追求。因此,越是贫穷的地方,“应试教育”越严重,素质教育的推进越困难。

二、教育资源配置失衡

1.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教学科研水平偏低。对新课改感到“水土不服”。

(2)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

2.课程资源单一

目前农村与城市一样执行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使用单一的课程标准,出现“校校同课程,生生同课本”的局面。农村学校受条件的限制,很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很少使用乡土教材,致使农村课程设置单一,严重脱离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课程与教学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

三、教育理念匮乏、落后

沿袭传统教学,教师处于至高无上的权威地位,学生无条件地接受教师的一切灌输,教学中注重死知识的传授,教师是课堂的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是不平等的地位。素质教育实践过程中,部分中小学出现了这样的现象:教师像卸了包袱一样,不再像以前那样认真钻研教材,研究教法;
学生像泄了气一样,学习放松了。学校和老师把发展学生的特长理解为素质教育的全部,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演化成了形式主义,放手发展学生但却不给予指导和培养,课外活动和兴趣小组成了学生摆脱枯燥无味的课堂学习的“自由玩耍”的天地。

四、课程改革流于形式

学习应该使学生发展能力,善于解决问题,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学习,旨在使学生形成对生活的适应力,培养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目前我国农村教育沿袭传统教学,课程改革只是口头上的旗号,依然是重视应试,忽视学生的能力发展;
重一刀切,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
重视教师的教,忽视学生的学。好学生是学出来的而不是教出来的。通过给学生搭建平台,创设情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而在我国农村中小学教学中教师却不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去让学生学习的,依旧把讲授作为重点和中心。

第3篇: 浅谈农村教育教学现状毕业论文

一、问题聚焦
我是一名农村教师,我们的孩子素质普遍低些,孩子们小学就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小组讨论质量差,学生的阅读能力一般。如何在现有的农村条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小组讨论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本次学习的重点研讨问题。

二、解决重点
教师要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在培养学习兴趣的同时指导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阅读能力方面,教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阅读方法。

小组讨论问题的能力方面,学生要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试着通过小组的合作解决问题。

三、需突破的难点
1、如何让学生动起来?如何让学生有兴趣学?这是一切问题的根源。

2、如何让学生动脑思考?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提高小组合作的能力。
3、如何让学生把语文和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语文中思考,在生活中思考,让生活成为学生学习语文的大舞台。

四、预期目标
1、好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希望学生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改掉坏习惯,养成一些好习惯,对学习产生兴趣。
2、阅读能力方面,希望学生学会阅读,能发表自己独立的见解。
3、小组讨论,希望学生能在课堂上、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学会思考。在小组中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五、解决问题的途径
1、首先应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生活与语文联系起来,生活即语文。让学生对语文不在陌生和害怕。

3、加强课外阅读,积累生活素材。
4、在课堂上加强学生语言展示的机会,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和思考能力。

5、小组方面如下:
(一)、精心构建学习小组,打造严谨而快乐的学习家园。
1、有效地分组。我们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对学生进行了分组,即每个合作小组的内部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要具有差异,以便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得到不同的锻炼。而各组之间,为了体现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每个组的总体实力应该尽量保持一致。在座位的编排上,前后桌四人一组,这样坐在一起讨论很方便,也比较容易拉近距离,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

2、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打造严谨而快乐的学习家园。这主要通过举行活动打造声势和完善管理条例等策略来实现。具体操作如下:
(1)要求每小组成员通过商议为本组起一个个性化的名称,并拟定一句响亮而富有语文味儿的座右铭,然后在专为此举行的“营造快乐学习家园”的语文小组活动会中集体登台亮相,介绍小组名称、组员和座右铭。
(2)给每小组发放透明座牌,小组长组织组员制作一张写有本组组名、组员名单和座右铭的个性化卡片插入座牌中,以后中间还可插入每周的学习任务、课外阅读内容等,总之,这个座牌作为本组的公示牌使用,由组长管理。
(3)在开会商议之后,为课代表和小组长分别制作“班级语文小组竞赛管理表”和语文小组学习情况反馈表”,语文小组长每周按本组组员的表现填好并于周末交给课代表,而课代表则每周细心登记在“班级语文小组竞赛管理表”,小组竞赛情况每月公示一次,评比一次,教师赏罚分明,并在公示牌上展示出来。评比的项目要尽量科学,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下面是的“语文小组学习情况反馈表”的一个示例:
82 班语文小组学习情况反馈表


组别 寄语 组别:五 组名:
永不言败

寄语:
俗话说狭路相逢勇者胜,然而我们更需要冷静的头脑和永不言败的精神。


张静
课堂 小组 个人 加分 发言



默写
背诵

课堂作 业态度 质 量

课外阅读 书名
摘记




综合性第--周学习 小组得





刘玲花
闫丽霞
薄盛中
小结:


其中“课堂讨论”最重要,所以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其他几项的设置是为了充分利用小组资源和强化学生的小组主体意识。另外,为了能够操作到位,我还与学生制定了细致的评分条例,分为常规评分(针对平时的课堂发言和平时的表现)和机动评分(针对临时抽查和综合性活动)。
通过以上建构,我发现,由于活动、座牌、评分等一系列设置,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他们不甘人后拟定了一个个响亮而富有个性的组名,比如“永不止步”“长风破浪”“朝阳”“涅槃”“金屋藏骄”“超人特攻队”等,并发挥集体的智慧制作课件编演节目展示小组的活力与风采;
同时,由于评分细则的制定和操作方式的完善,学生开始意识到小组成员之间荣辱与共,于是,团结协作的意识,小组本位意识逐渐建立了起来。
(二)、合理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平台,努力实现语文学习的高效。
小组管理模式建立起来了,学生的兴趣被激发出来和主体意识也逐渐形成,但这远远还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教师更不能因此而一劳永逸,因为如果课堂教学行为不能跟进和改善,那么,小组合作学习机制便会随之“流产”,甚至导致课堂教学越来越低效。
如何把课堂作为主阵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实现语文教学的高效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了一些试验:
1、基础知识。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训练在初中语文的学习中仍然是不可忽略的。但不能占用过多的时间,同时也不能寄望于单一的机械的枯燥的语言文字训练,既然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我们何不利用小组合作模式,充分发动学生,调动组内资源,生生互动,高效学习呢?于是在发动学生后,我在小组间搞起了字词听写、成语改错、诗词默写等挑战赛,当然,在实施初我对学生进行了设题、竞赛程序等方面的指导和检查,设题必须人人参与,组内先赛,题目要尽量涵盖重点和学生的易错点,竞赛中要设必答题,避免差生被晾在一边,不能总是一人答题等。在平时的预习抽查中,我也是以组为单位进行检查,无论抽查的是个人还是整个小组,都奖罚分明,同时把答题情况全部纳入组间的竞赛评比之中,当然,为了避免罚不责众的局面,对于抽查中发现的差生,还要进行个别教育和辅导。
2、基本技能。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基本技能训练主要涉及到”听说读写”几方面,这必须要通过大量的语文实践才能真正提高。那么要创造一种多维的语文实践空间,也就是情境化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文互动等多维的语文实践空间,小组合作学习模式就是目前学校教育方式的最好选择。不过很多小组合作学习的先行者都提到:要“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
学习的关系。”“讨论的内容要有价值和深度,避免走过场。”“要力戒合作学习的“假”与‘浮’,不能假讨论和让学生漫无边际地说下去,浪费宝贵的课堂时间。”
总之,教师要始终作为小组合作学习的设计者和引导者,教给学生小组合作的方法,提高小组合作的质量。



推荐访问:教育教学 浅谈 毕业论文 浅谈农村教育教学现状毕业论文 浅谈农村教育教学现状毕业论文 关于农村教育现状的论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