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中国古代神话美学意义

时间:2022-05-26 11:20: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中国古代神话美学意义,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中国古代神话美学意义

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5篇

【篇一】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中国古代神话与西方神话的对比

弗洛伊德说“:神话是民族的梦。”神话是人类文化最原始的表现形态之一。就神话的产生而言,中西方神话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都是因为原始时代自然条件恶劣,人们生产方式极其落后,而为了维持和延续生命,人们渴望从自然界的诸多不可解释的现象中得到慰籍,因而对自然界的诸多现象和各种生物产生的崇拜和幻想,这就产生了神话。神话的产生无异于原始的宗教信仰,给予原始时代的人们必不可少的希望和精神力量,帮助他们战胜当时恶劣的生存环境,而且促使他们积极思考,使他们的大脑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而神的形象虽然是他们幻想出来的,但是却是他们自己的理想状态,起到了模范作用,使他们不断追求而不断进步。然而,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由于不同的历史背景、民族思想、民族文化、民族气质和性格、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两者又存在着较大差异。

比如说在创世神的构成方面。西方创世神话最明显的特点是创世神有很强的系统性,在希腊神话里,在主神宙斯的领导下,海神、冥王、战神、太阳神等各司其政,共同参与创世大业,形成了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秩序井然、分工各异的创世神体系。而中国的创世神是零落分散,不成体系的,几乎都是单个的神,他们之间也攀不上亲戚,构不成系统。还有在创世方式,神人关系上。中国古代神话和西方神话也是有很大的不同。

现在来比较一下中国古代神话《盘古开天地》和希腊神话《神谱》的创世故事。

在遥远的太古时代,宇宙好像一颗硕大无比的鸡蛋,里面漆黑一片,没有东南西北,也没有前后左右。就在这样的世界中,诞生了一位伟大的英雄,他的名字叫盘古。
  盘古在“鸡蛋”中沉睡了一万八千多年,终于苏醒过来。当他睁开朦胧的睡眼时,眼前除了黑暗还是黑暗。他想伸展一下筋骨,但“鸡蛋”紧紧包裹着身子,他感到浑身燥热不堪,呼吸非常困难。天哪!这该死的地方!
  盘古不能想象可以在这种环境中忍辱地生存下去。他火冒三丈,勃然大怒,随手操起一把巨大而锋利的斧头,使出浑身气力,大吼一声,奋力挥舞开来。
  “哗啦啦啦——”一阵巨响过后,“鸡蛋”中一股清新的气体散发开来,飘飘扬扬升到高处,变成天空;
另外一些浑浊的东西缓缓下沉,变成大地。从此,混沌不分的宇宙一变而为天和地,不再是漆黑一片。人置身其中,只觉得神清气爽。
  天空高远,大地辽阔。但盘古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他担心天地会重新合在一起,于是叉开双脚,稳稳地踩在地上,高高昂起头颅,顶住天空,然后施展法术,身体在一天之内变化九次。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尺,天空就随之增高一尺,大地也增厚一尺;
每当盘古的身体长高一丈,天空就随之增高一丈,大地也增厚一丈。
  经过一万八千多年的努力,盘古变成一位顶天立地的巨人,而天空也升得高不可及,大地也变得厚实无比。
  盘古仍不罢休,继续施展法术,不知又过了多少年,天终于不能再高了,地也不能再厚了。
  这时,盘古已耗尽全身力气,他缓缓睁开双眼,满怀深情地望了望自己亲手开辟的天地。
  啊!太伟大了,自己竟然创造出这样一个崭新的世界!从此,天地间的万物再也不会生活在黑暗中了。
  盘古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慢慢地躺在地上,闭上沉重的眼皮,与世长辞了。
  伟大的英雄死了,但他的遗体并没有消失:盘古的左眼变成太阳,照耀大地;
右眼变成浩洁的月亮,给夜晚带来光明;
千万缕头发变成颗颗星星,点缀美丽的夜空;
而他的四肢和身躯却变成三山五岳,给大地以雄壮;
鲜血变成江河湖海,奔腾不息;
肌肉变成千里沃野,供万物生存;
骨骼变成树木花草,供人们欣赏;
牙齿变成石头和金属,供人们使用;
精髓变成明亮的珍珠,供人们收藏;
汗水变成雨露,滋润禾苗;
呼出的空气变成轻风和白去,汇成美丽的人间风光…… 

出自《山海经》

最初的宇宙一片混沌,从混沌(chaos)中最先生出了大地(地神盖亚(Gaea))和爱神艾罗斯(Eros),接着在大地底层出现了“黑暗”厄瑞玻斯(Erevus)与“黑夜”尼克特(Night),两者结合生出“光明”与“昼”。大地又生出了“天空”(Ouranos)。地神盖亚与她的儿子天神乌拉诺斯(Ouranos)结合,生下了十二提坦巨神(泰坦(Titans))及独目巨人、百臂巨人......。

出自《神谱》

从上面两个神话故事我们也对中外创世神话有了初步的了解,也看出了其在对待宇宙、世界及人类的态度上是有差异的,从而也影响着中西文化的不同。

盘古开天辟地体现出了中国创世神的奉献精神与牺牲精神。盘古开天辟地可以说已是对世界做了很大的奉献,而他的奉献还不只在于此,盘古死后,尸化万物,造就了世间所有的一切,他呼出的气化为风和云,他的声音变成雷霆,左眼化为太阳,右眼他为月亮……身上的小虫则化为万千人类。盘古以牺牲自己换得了人类所希翼的理想之国、光明之国。盘古虽然死了,但他的精神却被后人经久不息地推崇与赞美着。同样,这种精神在妇孺皆知的《女娲补天》中的女娲身上也得到了体现。在往古之时,天塌了,地陷了,到处是浩淼的洪水,没有水的地方便是熊熊烈焰,凶禽猛兽袭击百姓,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人类生存受到极大的威胁,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抱圆天”。于是天地太平了,人类的生存条件也得到了改善,百姓才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而女娲也元气耗尽,神气泯灭了。盘古和女娲都是为改变人类的生存面貌而牺牲的,这种精神是可歌可泣的,并且在他们牺牲后,并没像上帝那样要求人类服从他们,甚至也没有要求人们记住他们。中国神话中的这种不求回报的奉献与牺牲精神以及关怀人类的大我精神贯穿在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中,成为中华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民族性格与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创世神们的这种奉献与牺牲的精神也是一种务实精神。

相反,从西方创世神话中,我们不难发现西方的创世神们似乎都是比较自我与自私的。西方的创世神们为了争夺或维护自我的权利不择手段 在古希腊神话中,儿子们一长大就联合起来动摇父亲的统治地位,宙斯的父亲克罗诺斯阉掉自己的父亲取代其权利,而后又被自己的儿子宙斯制服,并被其取而代之;
宙斯以酷刑折磨普罗米修斯不仅是因为他为人间盗火,还在于他懂得自己将被另外的神推翻的秘密,为了套出秘密以防患除忧,便将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每天派一只鹰去吃他的肝,又让他的肝每天重新长上,使他日日承受被恶鹰啄食肝脏的痛苦;
上帝害怕诺亚子孙建成通天的巴比塔后威胁到自己的权威而混乱他们的语言阻止他们的行动;
他看到人类到处作恶,破坏了他所创世界的面目就决定用洪水毁灭人类;
此外,上帝所创造出来的人一开始考虑的就不是如何去奉献而是沉浸在伊甸园中。西方创世所体现的这种重个体性,重个人权利的价值观与中国人创世神话中的奉献与牺牲的大我精神是完全不同的。而且西方许多神话中出现许多违背伦理道德的事情,亲人乱伦,杀兄弑父等。这是在中国神话中不可能出现的。正是西方创世神们这种重个体的性格使得他们拥有强烈的冒险精神与征服欲。为了争夺或保护至高无上的权力,西方创世神不断地进行冒险与征服。

 神话是各民族文化的最原始体现,神话尤其是创世神话对后世文化的影响是极其深远的。如正是在创世神所传承给他们的征服欲之下,各种发明才相继出现,西方民族不断强大起来。我们也看到,西方创世神们传承下来的这种自我的性格使得他们每个人的个性与创造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张扬,从而整个社会充满了活力。但当这种精神在使西方民族不断强大的时候,而民族的内聚力不够,于是大家各行其是,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正是这样的民族性格演绎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痛苦的两次世界大战。

当然创世神话对中西文化的影响远不止这些,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

【篇二】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中国古代神话的现实意义

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中国神话故事。这些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故事情节也让人着迷。学生对此很感兴趣。于是,我查阅了一些资料,翻看了一些书籍,以期探索一下,怎样让中国古代神话在现阶段高中教学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教育作用。

一、什么是神话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导言》中提到,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神话作为民间文学的一种形式,是远古时代的人民所创造的反映自然界、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社会形态的具有高度幻想性的故事。

二、神话产生的原因

神话的产生和原始人类为了自身生存而进行的同大自然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当时生产根据简陋,变幻莫测的自然力对人类形成严重的威胁,与此同时,原始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处于极为幼稚的阶段。举凡日月的运行、昼夜的变化、水旱灾害的产生,生老病死等,都使他们迷惑、惊奇和恐慌。诸如此类的自然现象,都和原始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密切关系,他们迫切地希望认识自然,于是便以自身为依据,想象天地万物都和人一样,有着生命、意志的;
由于对自然界和自然现象以及人类自身无法进行科学的理解和解释,他们只能凭借自己狭隘的生活体验加以想象和幻想,因而认为自然界也像人一样有意志、有性格、有感情,日、月、风、雨、雷、电,都有神在主宰着。对于自然现象的过程和因果关系,也加以人间形式的假设和幻想,并以为自然界的一切都受有灵感的神的主宰。在这种思想支配下,所有的自然物和自然力都被神化了。如人们要解释宇宙万物的起源,就幻想出一位开辟大神女娲,女娲不仅是世界的创造者,而且是人类万物的始祖。人们要解释日月西行、江河东去的现象,就幻想出“共工头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地不满东南”的故事,以此说明日月西行、江河东去的现象。另外原始人不想屈服,与大自然展开了不懈的斗争,一心渴望认识自然、征服自然,减轻劳动,保障生活。他们把这一意志和愿望通过不自觉的想象化为具体的形象和生动的情节,于是便有了神话的产生。中还有一些描写英雄神的故事,这些英雄神的产生同样也是原始人幻想的产物。当时,由于生产力的低下,人们无法战胜强大的自然力给人们带来的各种灾害,于是人们就幻想创造出具有超人能力的英雄神,这些英雄神既是率领他们去战胜自然和征服自然的领袖,也是他们的保护者和朋友。事实上,这些在人们想象和幻想中产生的英雄神往往就是本部族中出现过的某些智慧和才能出众的曾率领本部族人创造过英雄业绩的一些人物。我们可以看到原始人对周围世界及其自身的幼稚的认识和虚妄的想象,当然,也可以理解这正是原始人对其周围世界和他们自身的奥秘的某些探索。由此可见,神话是原始人在那极为困难的条件下,企图认识自然、控制自然的一种精神活动。

【篇三】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神话传说:浅谈中国古代神话

中国古代神话和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的古代神话一样,其产生是必然的。确切地说,它是原始人类幻想和想像的产物,反映的是原始人类企图征服自然、支配自然的愿望,是以原始社会的现实生活为基础的,而非纯意识的,也可以把它称为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


在我国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中,收存古代神话的著作主要有《山海经》、《淮南子》、《列子》、《楚辞·天问》等。其中《山海经》的收存量最多,也是最多地保持我国古代神话原始面貌的一部书。然而我国古代大量神话已经散失,即使保存下来的极少篇章,绝大多数也已大失原貌,这是非常可惜的。当然大失原貌的原因很多,除了由于年代久远而神话逐渐失传以外,最重要的原因就要算神话的历史化了,特别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儒家学派中的人物对它的改造,以致我国古代神话很多地方被打上深深的儒家烙印。虽然如此,我国古代神话的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有关于自然神的描述,有英雄神的故事,还有异人异物的奇妙传说。其实这些神话并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根据原始人对当时生产生活的实际情况的真切体会以及神奇的幻想而产生的。“后羿射日”的出现可能是由于当时的原始人类遇到了旱灾,所以他们虚构了后羿这样一个神奇的英雄人物,并且让他以解救苍生为己任,给人类创造风调雨顺的生存和生产环境。“精卫填海”反映了原始人类崇尚死而不屈并且继续为人类造福的奉献精神。虽然中国古代神话不像古希腊神话那样具有非常完整的系统和极其深远的影响力,但是它却拥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魅力。古希腊神话是海洋文明和游牧文明的产物,其中人物勇敢、自由、狂傲不羁,而且非常注重个人力量的体现;
而中国原始人类是在黄河、长江流域发展起来的,经受的风险较之古希腊人是很少的,所以中国古代神话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其中人物心中比较强烈的还是集体观念。可以说中国古代神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对我国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神奇奔放的幻想,以及对现实的积极态度,启发了后世作家的想象力,也鼓舞了人们的革命精神,对作家进一步世界观的形成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起到了重不可磨灭的作用。不难看出,屈原的《离骚》、曹植的《洛神赋》,诗仙李白、诗鬼李贺,以及元明时期的>和>无不受其深刻的影响。马克思说,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也便消失了。所以当自然力之实际上被支配,神话消失的同时,中国古代神话的影响力也将随之消失。


【篇四】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中国古代神话三则

【教学构想】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原始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
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这就是古代神话产生的原因。中国古代神话作品常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歌颂劳动创造;
②赞美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
③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
④对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的赞美。总之,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本课的三篇神话就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反映了我国古代神话创作的一般规律,因此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了解神话的特点。 
    本课三个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在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中华民族善良、执著、勤劳、勇敢的传统美德。不同的是:夸父和女娲属于那种神力无比的神,他们的故事显得非常壮烈;
而精卫却非常弱小,她的故事则显得哀婉、执著和凄美。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所描写的形象的理解。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 
    2.了解神话的特点,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 
    3.掌握“走”、“堙”、“废”、“济”、“溺”等实词在文中的意思。 
    4.背诵三篇神话。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和理解形象的精神品质。 
    难点:比较阅读。 
[教学安排]  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要点:读准字音,读通文意。) 
    一、导人 
    现在,老师播放一段“夸父追日”的动画,请大家看后猜一个四字词语。 
    今天的课就跟这个词语有关。请大家翻开课本,我们一起学习《古代神话三则》。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首先,请大家自由、大声地朗读三则故事,力争做到读得准确、读得流利。 
    (多媒体提示:读准字音有三种方法:①借助文章下面的注音;
②查工具书;
③举手询问。读得流利的标准是:不添字,不漏字,不改字,不读破。)     
    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三则故事。 
    3.全班齐读。 
    (设计此环节,目的在于既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语感,也使他们在听和读中了解故事的大意,为下面译文打下基础。同时,也教给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充分利用注释和工具书。) 
    三、再读课文,疏通文意 
    1.再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力争做到读懂词义,读懂文意。 
    2.将全班分成两队组织竞赛。 
    ①就文章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比一比,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而不被对方考倒。 
    ②两队先分四人小组轮流讲述三则故事,再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评选故事大王。要求:可以适当想象,尽量忠实原文。 
    (竞赛的形式和小组轮流讲述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将枯燥的字诃学习和译文变成生动的舌动,既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也减轻学生对文言文译文的畏难情绪。)     
    四、作业 
    1.熟读三则故事。     
    2.’积累文言词语,翻译全文。     
第二课时 
    (要点:1.体会人物形象。    2.比较阅读。)     
    一、检查旧知 
    1.齐读课文。 
    2.检查个别实词和句子的翻译。 
    二、比较阅读 
    1.小组合作,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则故事。体会三则故事不同的情感色彩。     
    2.三则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又有哪些不同点?     
    (设计此环节,让学生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所描写的形象的理解。)    
    3.夸父、精卫、女娲三个人物中,令你最感动的人物是谁?说说他(她)令你感动的原因。 
    (学生学习语文,除了获取语文知识外,最终还是要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环节的设计通过学生的交流对话,落实新课标的这一思想。) 
    三、拓展学习 
    1.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的故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神话故事,除了这三则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牛郎织女、七仙女下凡…… 
    2.你知道劳动人民为什么创造神话故事吗? 
    提示: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古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在自然现象面前,感到恐惧和无力,于是他们通过幻想,把自然力形象化、人格化;
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 
    3.请大家归纳,这些故事都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 
    提示:①歌颂劳动创造;
②赞美坚忍不拔、自我牺牲的英雄睛神;
③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
④对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的赞美。总之,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 
    (这三篇神话反映了我国古代神话创作的一般规律,引导学生了解神话的特点,有助于今后对神话故事的学习。同时也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四、巩固学习 
在三则故事中选择一则写一篇400—500字的读后感。 

24  故事三则 
【教学构想】 
自古以来,世事无法两全,因此人们时时会面临着抉择。    本课这三则故事所体现出来的择取,虽然各有其不同的内容与含义,但都表达了古人的高尚品质与人格尊严。在当今物欲横流,拜金潮冲击着人们做人的准绳的时候,这些传统的观念依然有其存在的价值与合理性。依然对我们有着现实的教育意义。我组织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其深刻的做人道理,学习古人清廉自持、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     
这三则故事的鉴赏价值还在于虽然故事都很短小,但其写作技巧值得我们去品析与借鉴。如:《人有其宝>中叙事的取舍与语言描写的精当;
  《嗟来之食》中对人物的刻画与对话描写;
《许仲平义不苟取》中对人物的动作与语言描写,还有对比手法的使用,都对刻画人物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在这之间既有相似点又有不同点,因此我设计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通过分小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来对文章的艺术手法进行鉴赏。 
【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理解故事的深刻哲理,学习清廉自持、洁身自好的高尚品质。 
2.品味准确传神的语言,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积累一些实词,如“诸、丧、食、啖、危坐”等。 
4.  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故事寓意的探讨、理解。 
难点:联系生活,品味寓意的现实意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教学准备] 
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字、词、句做上记号。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以一则新闻导人,注意学生的不同反应。) 
昨天,老师在《楚天都市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新闻:一位浙江商人,到武昌来考察投资环境,不甚满意,于是乘出租车到汉口转转。结果,在下车时,将随身携带的装有20万元现金的皮包遗落在出租车上,而他又忘了索要发票。看来,要寻找这20万元现金,无异于大海捞针。就在这位商人准备自认倒霉的时候,出租车司机居然出现在他面前,把他遗失的物品完璧归赵,随后离去,不留名,更不提报酬…… 
(教师话音未落,学生议论纷纷。大部分同学都认为这位司机拾金不昧,而有少数同学则说司机真傻,不要白不要。教师可将这种说法暂时放一放,继续话题。) 
这种拾金不昧的精神,可以说是自古有之。今天,我们来学习几则古人清廉自持、洁身自好的故事。 
二、朗读课文,落实字词,疏通文意 
1.请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教师纠正字音、断句。 
2.学生根据预习情况,提出不理解的字、词、句,先由同学相互解答,若还有疑问,则由教师解答。 
(注意诸、丧、食、袂、辑、啖、危坐等词语的准确翻译。) 
3.学生口译三则寓言,教师点评。 
(注意人物语言的准确翻译,它是理解文意的关键。) 
三、立足文本,概括故事寓意 
1.找出文中刻画人物形象的语句。 
(旨在通过品味精炼生动的语言感受古人的人格魅力,同时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来体会故事寓意。) 
  《人有其宝》中的语言描写:“我以不贪为宝” 
《嗟来之食》中对饥者的外貌、神态、语言描写:“蒙袂辑屦,贸贸然来”,“扬其目而视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 
《许仲平义不苟取》中对许仲平的动作、语言描写:“独危坐树下自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2.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概括寓意。 
子罕“以不贪为宝”是“不取”非分之物,视、“不贪”为宝,是追求一种为人的操守,追求道德的完善。 
饥者“不食嗟来之食”是“不取”施舍之食,至死也保持着做人的骨气和尊严。 
许仲平“义不苟取”是“不取”不义之财,高度自律,具有崇高的道德感。 
他们身上体现了高尚的品质和人格尊严,在如今物欲横流的世界里,无疑是人们行为的坐标。 
3.小组交流: 
用形象的语言复述故事、描述人物,并在故事最后加上精当的点评。 
(考察学生对故事的理解,同时品味古文的语言魅力。点评可以评故事人物,可以评文本特色。精当的点评为后面的演讲打基础、,)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即兴演讲——现代社会还需要“不妄取”的精神吗? 
开头语:在上课前,老师给大家讲述了一个拾金不昧的故事,我好像听到有同学议论那位司机太傻,那我们今天就来进行一次即兴演讲。题目就是一“现代社会还需要‘不妄取’的精神吗?” 
希望同学们在演讲的过程中注意运用你们所收集的资料。 
结尾语:通过剐才的演讲,我想每个同学心中对树立人生观、价值观有了更深的认识。我只是想为我前面讲述的故事补充一个结局:在富商拿回自己丢失的物品后,他做出了一个决定——在武昌投资,他说:  “我很早就听说武昌是一个教育强区,今天这位师傅给我上了更深的一课。在这样一个如此诚信的区域,不进行投资建设,将会是我的损失。” 
(通过演讲。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现,学习古人高尚的品质。同时让学生开始有意识地学会用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 
【教学后记】 
这篇文言文的字词较为简单,所以我改变了以往文言文教学的方法.不再过多关注字词的积累,而注重通过学习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培养。 
在导入的处理上,我仔细地思考了一番:开始我打算把整个故事全部讲完,但后来我担心学生有排斥心理,因为学生很反感老师过多的倾向性过于明显的说教。于是,我就留下了一个尾巴,在教学结束的时候才告诉他们故事结局,因为这时的学生通过学习有了自己的感悟,有了自己的主见,他们才更容易接受老师的说教。通过教学,我觉得这种设计似乎更合理。 
整个教学过程我设计三个层次:一、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学生通过预习,疏通文意,熟悉故事情节。二、学生和学生的对话。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分析故事寓意,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三、学生和生活的对话。通过演讲,引导学生思考生活,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篇五】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中国古代神话植物、器物时间:2011-02-19 来源:本站 责任编辑:管理员 阅读:95

人参:9 时代:
人形皆具,能作儿啼 《太平御览》89

九穗禾:21 时代:炎帝时 食者老而不死 《绎史》371

三桑:26 时代:上古 神木名,其树无枝 《山海经》42

三珠树:30 时代:上古 神木名,树如柏,叶皆为珠 《山海经》42

*大茗:33 时代:
谓仙茶,服之生羽翼 《古小说钩沈》151

大椿:34 时代:上古 木名,此木32000年为一岁 《庄子》239

大桃树:36 时代:
树名,根盘三千里 《古小说钩沈》151

千年木:44 时代:
神木名,千年之木下白羊 《舆地纪胜》579

女树:61 时代:
树名,可生婴儿,所生婴儿朝生暮死 《旧小说》174

女床:61 时代:上古 未审何物 《山海经》42

*车马芝:66 时代:
不死之草,食之乘云而行。

《太平御览》89

*木禾:71 时代:上古 巨谷也,可食之 《山海经》42

不死草:76 时代:
南方,食之可复活。

《淮南子》518

不死树:77 时代:上古 植物名,食之不老。

《山海经》42

*不尽木:77 时代:上古 燃烧不烬之木。

《神异经》433

不沉木:77 时代:
即强木 《》

不周粟:77 时代:
谷名,食之历月不饥 《拾遗记》383

王母桃:81 时代:
即蟠桃 《》

无患:83 时代:
栌木别名,可镇邪鬼 《古今注》150

五木:100 时代:上古 五种取火之木 《尸子》48

五芝:101 时代:上古 长生不死之药 《抱朴子》320

五谷树:104 时代:明 一树上生五谷,象征五谷丰徵。

《坚瓠续集》280

反魂树:118 时代:上古 其根木可使人复活。

《十洲记》5

月桂:123 时代:汉 月中桂树,又名娑罗树,砍之而复活。

《太平御览》89

月桂子:124 时代:
月下桂树之子 《舆地纪胜》579

月中骞树:124 时代:
一名药王,食其叶者为玉仙。

《潜确类书》604

丹木:124 时代:上古 食之已瘅,可以御火。

《山海经》42

风声木:127 时代:汉太初 神木名,可预示生老病死。

《渊鉴类函》

长春树:133 时代:春秋 树名,花随四季变化 《述异记》319

火芝:136 时代:商 神药名,服之可随风飘游。

《异文类聚》

文玉树:139 时代:上古 五彩玉树 《山海经》42

邓林:
时代:上古 夸父之杖所化,广千里。

《山海经》42

甘木:154 时代:上古 不死树,食之不老。

《山海经》42

甘华:154 时代:上古 神草名,作用不明。

《山海经》42

甘柤:154 时代:上古 食之即为地仙 《述异记》319

甘樝:155 时代:
即甘柤 《》

玉树:161 时代:上古 作用不详 《淮南子》518

玉桃:161 时代:上古 服之长生不死 《太平御览》89

玉红草:163 时代:上古 食其实可醉卧300岁而后寤。

《尸子》48

龙刍:166 时代:春秋穆天子 草名,马食之,一日千里。

《述异记》319

龙须:168 时代:上古 草名,其茎可以为席。

《山海经》42

龙(修去彡换月):168 时代:
草名,即龙须 《》

龙公竹:169 时代:唐 巨竹也,无它 《北户录》

龙耳李:170 时代:宋 天罚罪龙,割其耳所化。

《云仙杂记》

龙肝瓜:170 时代:上古 食之千岁不渴。

《洞冥记》423

四味木:179 时代:
即仙树 《》

仙树:184 时代:唐 食之可饱,不同的刀的剖之味即不同。

《酉阳杂俎》258

仙桃:184 时代:汉武帝时 3000年一生。

《汉武帝内传》195

白鹤老松:193 时代:宋 古木精也。

《说郛》420

氾林:194 时代:上古 大片林地,方三百里 《山海经》42

圣木曼兑:201 时代:上古 食之令人圣智 《山海经》42

吉云草:213 时代:汉武帝时 草名,马食不饥。

《洞冥记》423

地日草:215 时代:尧时 神草名,三足日乌所食。

《洞冥记》423

肉芝:220 时代:
山中仙芝为小人车马型,食之成仙。

《抱扑子》320

朱木:235 时代:上古 木名,赤枝,青华,玄实。

《山海经》42

交让树:237 时代:
山间半荣半枯之树也。

《述异记》319

刘(左忄右尽繁写)草:520 时代:
即鹿活草 《》

刘寄奴草:247 时代:宋 药草名,专治金疮。

《本草纲目》

寻木:249 时代:上古 神木,长千里 《山海经》42

寻竹:249 时代:上古 即长竹也。

《山海经》42

如何:250 时代:
神木名,食之者地仙,刀枪不入,水火不伤。

《神异经》433

(左王右于)琪树:256 时代:上古 作用不详 《山海经》42

声风木:257 时代:
即风声木 《》

苍梧:261 时代:舜 舜九疑山之墓 《山海经》42

寿木:161 时代:
食其实者不死 《吕氏春秋》224

杜宇项:271 时代:春秋 壶楼别名,越王头所化 《酉阳杂俎》258

护门草:271 时代:
置门前,人过,草必叱之。

《格致镜原》446

扶木:272 时代:
即扶桑。

扶桑:272 时代:上古 扶桑者,大木也,日之所居。

《山海经》42

返魂树:286 时代:
死者闻其香气乃活。

《十洲记》5

怀梦草:296 时代:汉武帝时 怀其叶,可知梦之吉凶。

《洞冥记》423

沙棠:299 时代:上古 木名,可以御水,食之使人不溺。

《山海经》42

灵芝:307 时代:上古 食之延年益寿 《西游记》219

灵寿:307 时代:上古 木名,作用不详 《山海经》42

枫木:321 时代:上古 蚩尤所弃其桎梏,化为枫木。

《山海经》42

柜格松:321 时代:上古 日月所出入之所。

《山海经》42

若木:325 时代:
即扶桑

明茎草:341 时代:
即洞冥草

采华草:342 时代:
药名,服之通万里。

《汉唐地理书钞》195

采华树:343 时代:
即采华草

服常树:343 时代:上古 树名,其上有三头人,作用不明 《山海经》42

空桑:358 时代:帝颛顼时 空心之桑树也 《吕氏春秋》224

推荐访问:中国古代 美学 意义 中国古代神话美学意义 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