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时间:2022-05-26 15:4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论文6篇

【篇一】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汽车行驶电子稳定程序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维修

学生姓名

代消消

学 号

050713207

系 部

机电工程系

专 业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班 级

汽检132

指导教师

王龙江

顾问教师

高岩

二〇一六年 七月

摘 要

随着现代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人们在注重汽车的舒适性、可靠性、经济型的同时,对汽车的安全性更是提出了最高的要求。事实证明ESP是汽车电子稳定程序 可以有效的降低重大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从而挽救许许多多人的生命,为进一步加强汽车乘坐的安全性,全球道路专家一致认为ESP应该成为每一辆车的标准配置。汽车电子稳定装置(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简称ESP),是由奔驰汽车公司首先用在它的A级车上的。ESP实际上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的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刹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
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刹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本文介绍了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的工作原理、组成部件、功能及其维修方法。并运用一系列的图片、数据对汽车电子稳定系统进行了研究。针对奔驰轿车行驶电子稳定程序(ESP)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维修问题进行分析,主要研究的是ESP的结构与组成、电子稳定系统(ESP)子系统的工作过程、电子稳定程序(ESP)的工作过程以及电子稳定系统(ESP)的维修。通过对电子稳定系统的研究,总结出此系统大大提高了汽车的稳定性能,从而提高了汽车的行驶安全性。

关键词:电子稳定程序,行驶稳定性,过度转向,转向不足,故障诊断


目录

摘 要 I

目录 II

第一章绪论 1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1.2ESP使用状况分析 2

1.3研究方案 2

第二章ESP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3

2.1电子控制单元(ECU) 4

2.2液压调节器总成 7

2.3前轮速度传感器 8

2.4后轮速度传感器 8

2.5 ESP 开关 9

2.6方向盘转角传感器 10

第三章 电子稳定系统(ESP)子系统的工作过程 13

3.1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工作过程 13

3.1.1常规制动 13

3.1.2 ABS的工作时刻 14

3.2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工作过程 18

3.3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工作过程 18

第四章电子稳定程序(ESP)工作过程 21

4.1克服转向不足的操作 21

4.2克服转向过度的操作 23

第五章 电子稳定系统(ESP)的维修 26

5.1自诊断 26

5.2制动器排气程序 26

5.3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的校准 27

5.4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总成的维修 27

5.5轮速传感器的检查 28

5.6 ESP开关的检查 28

第六章 电子稳定程序(ESP)典型故障案例 29

总结与展望 31

致 谢 32

参考文献 33


第一章绪论

1.1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ESP是汽车电子稳定程序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的简写,由德国博世公司(BOSCH)和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公司联合研制。1998年2月,梅赛德斯一奔驰公司首次在其A级微型轿车中成批地安装该电控车辆稳定行驶系统。它集成了电子制动防抱死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和牵引力控制(TCS)的基本功能;
能够在几毫秒的时间内,识别出汽车不稳定的行驶趋势,比如,由于人为或环境的干扰,轿车可能进入不稳定的行驶状态;
特别是驾驶员在转向时经常出现“过度转向”或“转向不足”的操作缺陷,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使车子偏离正确行驶路线,严重时,就有翻转趋势等危险。ESP系统通过智能化的电子控制方案,让汽车传动或制动系统产生所期望的准确响应,从而及时地,恰当地消除这些不稳定行驶趋势,使汽车保持在所期望的行驶路线上。

ESP系统实际是一种牵引力控制系统,与其他牵引力控制系统比较,ESP不但控制驱动轮,而且可控制从动轮。如后轮驱动汽车常出现的转向过多情况,此时后轮失控而甩尾,ESP便会刹慢外侧的前轮来稳定车子;
在转向过少时,为了校正循迹方向,ESP则会刹慢内后轮,从而校正行驶方向。

ESP系统包含ABS(防抱死刹车系统)及ASR(防侧滑系统),是这两种系统功能上的延伸。因此,ESP称得上是当前汽车防滑装置的最高级形式。ESP系统由控制单元及转向传感器(监测方向盘的转向角度)、车轮传感器(监测各个车轮的速度转动)、侧滑传感器(监测车体绕垂直轴线转动的状态)、横向加速度传感器(监测汽车转弯时的离心力)等组成。控制单元通过这些传感器的信号对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判断,进而发出控制指令。有ESP与只有ABS及ASR的汽车,它们之间的差别在于ABS及ASR只能被动地作出反应,而ESP则能够探测和分析车况并纠正驾驶的错误,防患于未然。ESP对过度转向或不足转向特别敏感,例如汽车在路滑时左拐过度转向(转弯太急)时会产生向右侧甩尾,传感器感觉到滑动就会迅速制动右前轮使其恢复附着力,产生一种相反的转矩而使汽车保持在原来的车道上。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一个度的范围,如果驾车者盲目开快车,现在的任何安全装置都难以保全。ESP系统是汽车主动安全性技术发展的一个巨大突破,它可以在极其恶劣的行车环境中确保汽车的行驶稳定性。是它的主动性,如果说ABS是被动地作出反应,那么ESP却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1.2ESP使用状况分析

ESP的主动安全系统,它通过高度灵敏的传感器时刻监测车辆的行驶状态,并通过计算分析判定车辆行驶方向是否偏离驾驶员的操作意图,识别出危险情况,并提前裁决出可行的干预措施使车辆恢复到稳定行驶状态。

ESP能降低车辆侧滑的危险,从而降低事故的发生,显著减少因外界各种恶劣路况驾驶员失误等造成的重大损失,极大地改善了汽车的动态行驶安全性。美国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 (NHTSA) 的一项报告称,在配备了 ESC 的车辆中,客车单车碰撞事故减少30%,而轿车致命的单车碰撞事故也减少30%。就运动型多用途车而言,该事故下降率甚至更高,单车碰撞事故减少67%,而致命事故则减少63%。

ESP的装配率因各个国家而异。根据博世的统计,2005年德国新车ESP装配率约为72%,西欧的平均新车装配率约为44%,在日本和北美,这个数字稍低,北美约为21%,日本约为15%。而目前中国的装配率还比较低,约为3%。

目前主要有博世、德国大陆、日本电装、ADVICS、韩国万都、美国德尔福等少数几家公司生产ESP,其中博世占了较大份额。从博世1995年推出ESP系统10以来,到2006年初博世累计销售了2000万套ESP系统。

1.3研究方案

针对奔驰轿车行驶电子稳定程序(ESP)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维修问题进行分析,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研究

1、ESP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2、电子稳定系统(ESP)子系统的工作过程

3、电子稳定程序(ESP)工作过程

4、电子制动系统的维修


第二章ESP系统的结构与组成

ESP 是在原有电子制动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和牵引力控制(TCS)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奔驰轿车的制动系统具有上述所有功能。该电子制动系统由电子控制单元(ECU)、液压调节器总成、车轮速度传感器、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横向偏摆率传感器、车轮速度传感器脉冲环以及ESP控制开关等部件组成,其中电子控制单元与液压调节器是一体的。其系统组成如下图1-1

图1-1奔驰轿车电子制动系统的组成图

1-前轮速度传感器;
2-前轮速度传感器引线;
3-电子控制单元(ECU);
4-液压调节器总成;
5-方向盘转角传感器;
6-横向偏摆率传感器;
7-后轮速度传感器脉冲环;
8-后轮速度传感器(字母A、B、C、D、E为上述该传感器或总成在汽车中的具体位置)

2.1电子控制单元(ECU)

电子控制单元如图1-3所示,其插头端子视图如图1-4所示,各端子的作用见表1-1。电子控制单元是ABS-TCS/ESP 系统的控制中心,它与液压调节器集成在一起组成一个总成。电子控制单元持续监测并判断的输入信号有:蓄电池电压、车轮速度、方向盘转角、横向偏摆率以及点火开关接通、停车灯开关、串行数据通信电路等信号。根据所接收的输入信号,电子控制单元将向液压调节器、发动机控制模块、组合仪表和串行数据通信电路等发送输出控制信号。

表1-1 电子控制单元(ECU)各个端子的作用

端子

功用

电路编号

1

继电器、阀和泵电机-主接地

350

2

12V连续供电电压-保险丝103

542

3

12V连续供电电压-保险丝36

1440

4

接地-电子控制单元接地

1502

5

左前轮速度传感器-信号

830

6

未用

-

7

左后轮速度传感器-信号

884

8

右后轮速度传感器-低参考电压

883

9

右前轮速度传感器-低参考电压

883

10

右前轮速度传感器-信号

872

11

防抱死制动系统诊断启用

799

12

未用

-

13

未用

-

14

CAN 高1

2500

15

横向偏摆率传感器-接地

5353

16

横向偏摆率传感器-信号

716

17

组合仪表-制动电路

1134

18

横向偏摆率传感器-5V参考电压

1337

19

未用

-

20

加速度传感器-信号

2086

21-24

未用

-

25

CAN 低2

2501

26

左前轮速度传感器-低参考电压

873

27

左后轮速度传感器-低参考电压

885

28

12V点火供电电压-保险丝27 点火电压

893

29

右后轮速度传感器-信号

882

30

停车灯开关-12V信号

20

31-34

未用

-

35

CAN 低1

2501

36

未用

-

37

横向偏摆率传感器-自检

1338

38-44

未用

-

45

CAN 高2

2500

46

未用

-

图1-3  电子控制单元(ECU)

1-电子控制单元(ECU);
2-液压调节器总成

图1-4  电子控制单元(ECU)插头端子视图

(各端子的作用见表1)

当点火开关接通时,电子控制单元会不断进行自检,以检测并查明ABS-TCS/ESP 系统的故障。此外,电子控制单元还在每个点火循环都执行自检初始化程序。当车速达到约15 km/h时,初始化程序即启动。在执行初始化程序时,可能会听到或感觉到程序正在运行,这属于系统的正常操作。在执行初始化程序的过程中,电子控制单元将向液压调节器发送一个控制信号,循环操作各个电磁阀并运行泵电机,以检查各部件是否正常工作。如果泵或任何电磁阀不能正常工作,电子控制单元会设置一个故障诊断码。当车速超过15 km/h时,电子控制单元会将输入和输出逻辑序列信号与电子控制单元中所存储的正常工作参数进行比较,以此来不断监测ABS-TCS/ESP 系统。如果有任何输入或输出信号超出正常工作参数范围,则电子控制单元将设置故障诊断码。

2.2液压调节器总成

  液压调节器总成内部液压回路示意图如图1-5所示。为了能独立控制各车轮的制动回路,本系统采用了前/后分离的4 通道回路结构,每个车轮的液压制动回路都是隔离的,这样当某个制动回路出现泄漏时仍能继续制动。液压调节器总成根据电子控制单元(ECU)发送的控制信号调节制动液压力。液压调节器总成包括回程泵、电机、储能器、进口阀、出口阀、隔离阀和后启动阀等部件。

图1-5  液压调节器总成内部液压回路示意图

1-液压调节器总成;
2-回程泵;
3-储能器;
4-制动轮缸;
5-制动总泵;
6-进口阀;
7-出口阀;
8-隔离电磁阀;
9-启动电磁阀;
A-常规的制动液压力;
B-停止的制动液压力流(电磁阀闭合);
C-泵产生的制动液压力流;
D-制动踏板踩下;
M-电机

2.3前轮速度传感器

前轮速度传感器(如图1-6所示)是一个电磁式传感器,是前轮轮毂总成的一部分,前轮轮毂总成是一个永久性的密封装置。左前和右前轮轮毂装有车轮速度传感器和一个48 齿的磁脉冲环。

图1-6  前轮速度传感器

1-前轮速传感器;
2-前轮毂总成

2.4后轮速度传感器

  别克荣御采用后轮驱动,后轮速度传感器(如图1-7所示)位于主减速器后盖的支架上,也是电磁式传感器。后轮速度传感器脉冲环是主减速器内车桥法兰的一部分,不能单独维修。

图1-7  后轮速度传感器

1-后轮速传感器;
2-传感器脉冲环

2.5 ESP 开关

  电子稳定程序(ESP)开关位于地板控制台上,如图1-8所示。该开关是一个瞬间接触开关,按一下ESP 开关,电子稳定程序从接通转至关闭。当电子稳定程序(ESP)关闭时,ABS-TCS 系统仍能正常工作。当ESP 处于关闭位置时,再次按一下ESP 开关,将接通电子稳定程序。按下ESP 开关超过60s将被视为短路,会记录故障诊断码,且电子稳定程序在该点火循环内将被禁用。如果没有记录牵引力控制系统当前故障诊断码,电子稳定程序将在下一个点火循环复位到接通状态。

图1-8  ESP 开关

1-后轮速传感器;
2-传感器脉冲环

2.6方向盘转角传感器

方向盘转角传感器位于方向盘下面,位置如图1-9所示,内部结构如图1-10所示,插头端子视图如图1-11所示,各端子的作用见图1-2。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提供表示方向盘旋转角度的输出信号,参见图1-9。由于2只测量齿轮的齿数不同,故产生不同相位的两个转角信号,即能产生一个可表示±760。方向盘旋转角度的输出信号,电子控制单元利用这个信息计算出驾驶员所要求的方向。控制单元通过方向盘转角传感器与横向偏摆率传感器信号的比较,确定车辆实际行驶轨迹与驾驶要求是否一致,从而确定控制目标。

图1-9  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的位置

1-螺钉;
2-螺旋电缆;
3-转接板;
4-螺钉;
5-方向盘转角传感器;
6-固定凸舌;
7-转向信号解除凸轮

图1-10  方向盘转角传感器

1-齿轮;
2-测量齿轮;
3-磁铁;
4-判断电路;
5-各向异性磁阻(AMR)集成电路

图1-11  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端子视图

(各端子的作用见图1-2)

 横向偏摆率传感器位于仪表板中央控制台下部,如图1-12所示,传感器插头端子视图见图1-13所示,各端子的作用见图1-2。横向偏摆率传感器总成包括两个部件,一个是横向偏摆率传感器,另一个是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横向偏摆率传感器根据车辆绕其纵轴的旋转角度产生对应的输出信号电压;
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根据车轮侧向滑移量产生对应的输出信号电压。ESP控制单元利用横向偏摆率传感器和横向加速度传感器输出的这两个传感器信号,计算出车辆的实际行驶状态,再结合车轮速度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的串行数据输出信号,确定控制目标。     

图1-12  横向偏摆率传感器

图1-13 横向偏摆率传感器插头端子视图             

(各端子的作用见图1-2)


第三章 电子稳定系统(ESP)子系统的工作过程

3.1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工作过程

ABS防抱死系统,能避免在紧急刹车时方向失控及车轮侧滑,使车轮在刹车时不被锁死,不让轮胎在一个点上与地面摩擦,从而加大磨擦力,使刹车效率达到90%以上,同时还能减少刹车消耗,延长刹车轮鼓、碟片和轮胎两倍的使用寿命。装有ABS的车辆在干柏油路、雨天、雪天等路面防滑性能分别达到80%~90%、30%~10%、15%~20%。

3.1.1常规制动

当驱动轮还没有出现抱死倾向时,ABS系统不起作用,制动系统按常规制动方式进行制动,它的液压回路见图2-1。

图2-1  常规制动控制油路

1-制动总泵;
2-制动轮缸;
3-液压调节器总成;
A-常规的制动液压力;
B-停止的制动液压力流(电磁阀闭合);
D-制动踏板踩下

3.1.2 ABS的工作时刻

当驱动轮出现抱死倾向时,ABS系统起作用,此时,电子制动防抱死系统(ABS)就向其液压回路发布指令,液压回路就按下列三个阶段进行工作:

1)ABS保压阶段:ABS的液压回路在工作时,一般均从保压阶段开始工作。因为在常规制动时,回路中已经建立了压力。控制油路见图2-2, ABS保压阶段的压力曲线见图2-3。电子控制单元监测并比较每个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信号以确定车轮是否滑移,如果在制动过程中检测到车轮滑移(如左后轮),电子控制单元将切换到保压阶段,并向液压调节器发送控制信号,以关闭左后进口阀。当左后进口阀和出口阀都关闭时,无论制动踏板所施加的制动液压力为多少,左后制动回路都将被隔离,从而使左后轮制动液压力保持恒定。

图2-2  ABS保压阶段控制油路

1-液压调节器;
2-进口阀;
3-出口阀;
A-常规的制动液压力;
B-停止的制动液压力流(电磁阀闭合);
D-制动踏板踩下

A-常规制动时,建立起来的压力;
B-保压阶段

图2-3 ABS保压阶段液压曲线图

2)ABS减压阶段:控制油路见图2-4,ABS减压阶段的压力曲线见图2-5。如果当防抱死制动系统处于保压阶段时仍然检测到左后车轮处于滑移状态,则电子控制单元将切换到ABS 减压阶段,电子控制单元向液压调节器发送控制信号,关闭左后进口阀;
打开左后出口阀,左后轮制动液先被导入储能器,以保证制动液压力立即下降,储能器储存过量的左后轮制动液;
运行液压调节器泵, 泵出左后轮制动液回流压力,从而使左后轮制动钳释放出来的制动液能够抵消制动踏板压力,返回到制动总泵。此时左后轮的抱死趋势将开始消除,随着左后制动轮缸制动压力的减小,左后轮会在汽车惯性力的作用下逐渐加速。

图2-4 ABS减压阶段控制回路
1-液压调节器总成;
2,3-进出口阀;
4-液压泵;
5-储能器;
6-制动轮缸;
7-制动总泵;
A-常规的制动液压力;
B-停止的制动液压力流(电磁阀闭合);
C-液压调节器泵产生的制动液压力流;
D-常规制动液与释放的制动液压力相组合

图2-5  ABS减压阶段曲线图

3)ABS建压阶段 控制油路见图2-6,ABS建压阶段的压力曲线见图2-7。如果电子控制单元检测到由于ABS 减压阶段所施加的制动力减小而导致左后轮速度大于其它3个车轮的速度,则电子控制单元将切换到增压阶段,电子控制单元向液压调节器发送控制信号,关闭左后出口阀;
打开左后进口阀;
继续运行液压调节器泵。此时,总泵的制动液像常规制动操作那样被再次引入左后轮制动轮缸。先前减小的制动液压力现在增加了,从而减小了左后轮的速度。

图2-6 ABS建压阶段控制回路

1-液压调节器总成;
2-进口阀;
3-出口阀;
4-液压泵总成;
5-制动总泵;
6-制动轮缸;
A-常规的制动液压力;
B-停止的制动液压力流(电磁阀闭合);
C-液压调节器泵产生的制动液压力流;
D-制动踏板踩下

图2-7 ABS建压阶段曲线

这种ABS保压、减压、建压……阶段不断重复,直到消除了抱死倾向为止。根据路面情况,每秒钟大约有4~6个控制循环。

3.2电子制动力分配(EBD)工作过程

EBD能够根据由于汽车制动时产生轴荷转移的不同,而自动调节前、后轴的制动力分配比例,提高制动效能,并配合ABS提高制动稳定性。汽车在制动时,四只轮胎附着的地面条件往往不一样。比如,有时左前轮和右后轮附着在干燥的水泥地面上,而右前轮和左后轮却附着在水中或泥水中,这种情况会导致在汽车制动时四只轮子与地面的摩擦力不一样,制动时容易造成打滑、倾斜和车辆侧翻事故。EBD用高速计算机在汽车制动的瞬间,分别对四只轮胎附着的不同地面进行感应、计算,得出不同的摩擦力数值,使四只轮胎的制动装置根据不同的情况用不同的方式和力量制动,并在运动中不断高速调整,从而保证车辆的平稳、安全。其工作循环同ABS工作循环相同。

3.3牵引力控制系统(TCS)工作过程

TCS的作用是当汽车加速时将滑动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防止驱动轮快速滑动。电子控制单元监 测并比较每个车轮速度传感器的信号以确定驱动车轮是否滑移,如果确定是由于路面湿滑或发动机扭矩过大而导致车轮纵向空转,且没有施加制动,则电子控制单元将切换到TCS(牵引力控制系统)模式。在TCS 模式中,电子控制单元首先向发动机控制模块(ECM)发送一个串行数据通讯信号,请求减小发动机扭矩。如果在发动机控制模块已执行发动机扭矩减小功能后仍能检测到有车轮空转,则电子控制单元将切换到牵引力控制阶段,实施TCS制动干预。参见图2-8,现以左后轮打滑为例,在这个阶段,电子控制单元将向液压调节器发送信号,关闭后隔离阀,以使后轮制动回路与总泵隔离开来,防止制动液返回总泵;
打开后启动阀,使制动液从制动总泵进入液压泵中;
关闭右后进口阀,以隔离右后轮液压回路,使液压调节器只向左后轮提供制动液压力;
运行液压调节器泵,将制动液压力施加到左后轮制动钳上,以阻止左后轮空转。在TCS 模式下,这些操作每秒会执行约4~6 次。ABS 和TCS 模式之间的差别在于,在TCS 模式下是增加制动液压力以阻止车轮空转,而在ABS 模式下是减小制动液压力以避免车轮抱死。如果在TCS 模式下人工实行制动,则退出TCS 制动干预模式,而允许人工制动。

图2-8 TCS制动干预(以左后轮为例)

1-液压调节器总成;
2-隔离阀;
3-启动阀;
4-右后进口阀;
4a-左后进口阀;
5-液压泵;
6-左后出口阀;
B-停止的制动液压力流(电磁阀闭合);
C-液压调节器泵产生的制动液压力流;
M-泵电机


第四章电子稳定程序(ESP)工作过程

电子稳定程序(ESP)用于在高速转弯或在湿滑路面上行驶时提供最佳的车辆稳定性和方向控制。电子控制单元(ECU)通过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确定驾驶员想要的行驶方向;
通过车轮速度传感器和横向偏摆率传感器来计算车辆的实际行驶方向。当电子稳定程序检测到车辆行驶轨迹与驾驶员要求不符时,电子稳定程序将首先利用牵引力控制系统中的发动机扭矩减小功能并向发动机控制模块(ECM)发送一个串行数据通信信号,请求减小发动机扭矩。如果电子稳定程序仍然检测到车轮侧向滑移,则电子稳定程序将根据“从外部作用于车辆上的所有力(不管是制动力、推动力,还是任何一种侧向力)都会使车辆环绕其重心而转动”的原理,通过对前、后桥一个以上的车轮进行制动干预,迅速克服以下操作缺陷,使车辆不偏离正确的行驶轨迹,确保安全。

4.1克服转向不足的操作

转向不足示意图见图3-1,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向电子控制单元发送一个驾驶员想要朝方向“A”转向的信号,横向偏摆率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开始打转“B”,同时车辆前端开始向方向“C”滑移,说明车辆出现转向不足,电子稳定程序将实行主动制动干预。如图3-2所示,电子稳定程序利用ABS-TCS系统中已有的主动制动控制功能,对左后轮进行制动干预,此刻,由于左后轮被制动,而车子的重心因惯性作用继续向前运动,于是车子就只好以左后轮为支点,绕着它旋转,这样一来,车子就朝方向“A”转向,即朝驾驶员想要的方向转向。转向不足的操作缺陷就被克服,它的控制油路见图3-3。当电子控制单元检测到车辆转向不足时,电子控制单元将向液压调节器发送信号,关闭前和后隔离阀,以使后轮制动回路与总泵隔离开来,防止制动液返回总泵;
打开前和后启动阀,使制动液从制动总泵进入液压泵中;
关闭右前和右后进口阀,以隔离右轮液压回路,从而使液压调节器只向左轮提供制动液压力;
运行液压调节器泵,将合适的制动液压力施加到左轮制动轮缸上,以使车辆朝驾驶员想要的方向转向。如果在ESP 模式下进行人工制动,则退出ESP制动干预模式并允许常规制动。

图3-1  转向不足示意图

图3-2  克服转向不足控制示意图

图3-3  克服转向不足控制油路图

1-液压调节器总成;
2-隔离阀;
3-启动阀;
4-右前和右后进口阀;
4a-左前和左后进口阀;
5-液压泵;
6-左前和左后出口阀;
B-停止的制动液压力流(电磁阀闭合);
C-液压调节器泵产生的制动液压力流;
M-泵电机

4.2克服转向过度的操作

转向过度示意图见图3-4,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向电子控制单元发送一个驾驶员想要朝方向“A”转向的信号,横向偏摆率传感器检测到车辆开始打转“B”,同时车辆后端开始向方向“C”滑移。说明车辆开始转向过度,电子稳定程序将实行主动制动干预。如图3-5所示,电子稳定程序利用ABS-TCS 系统中已有的主动制动控制功能,对右后轮进行制动干预,此刻由于右后轮被制动,而车子的重心因惯性作用继续向前运动,于是车子就只好以右后轮为支点,绕着它旋转,这样一来,车子就朝方向“A”转向,即朝向驾驶员想要的方向转向。转向过度的操作缺陷就被克服,它的控制油路见图3-6,当电子控制单元检测到车辆转向过度时,向液压调节器发送一个信号,关闭前和后隔离阀,以将制动液回路与总泵隔离开来,防止制动液返回总泵;
打开前和后启动阀,使制动液从制动总泵进入液压泵中;
关闭左前和左后进口阀,以隔离左轮液压回路,从而使液压调节器只向右轮提供制动液压力;
运行液压调节器泵,将合适的制动液压力“C”施加到右轮制动轮缸上,以使车辆朝驾驶员想要的方向转向。

图3-4  转向过度示意图

图26  克服转向过度操作示意图

图3-6 克服转向过度控制油路图

1-液压调节器总成;
2-隔离阀;
3-启动阀;
4-左前和左后进口阀;
4a-右前和右后进阀;
5-液压泵;
6-右前和右后出口阀;
B-停止的制动液压力流(电磁阀闭合);
C-液压调节器泵产生的制动液压力流;
M-泵电机


第五章 电子稳定系统(ESP)的维修

5.1自诊断

电子控制系统出现故障后,控制单元可记忆相应的故障码。用奔驰公司故障诊断仪STAR2000可以读取、清除故障码,还可以阅读数据流并进行液压控制单元电磁阀测试、电子稳定控制系统液压回路测试、系统排气测试等。因STAR2000为菜单提示操作,这些功能按STAR2000屏幕的提示操作即可完成。在对ABS-TCS/ESP进行检修之前,应先排除常规制动系统故障。

5.2制动器排气程序

在执行ABS/TCS/ESP 制动器排气程序之前,必须完成常规的制动系统排气程序。具体步骤是:

1)连接STAR2000,启动发动机并怠速运行;

2)执行“STAR2000 制动器排气程序”中所列的指示,注意:在执行该程序期间,确保制动总泵中的制动液液位不低于最低液位;

 3)关闭点火开关,并从数据链路连接器(DLC)上断开STAR2000;

 4)用规定的制动液加注制动总泵储液罐至最高液位;

 5)执行另一个常规制动系统制动器排气操作;

6)关闭点火开关,踩下制动踏板3~5次,以耗尽制动助力器的真空储备压力;

 7)缓慢踩下制动踏板,如果感觉制动踏板绵软,重复ABS-TCS/ESP 制动器排气操作;

 8)重复ABS/TCS/ESP 排气操作后,如果仍然感觉制动踏板绵软,检查制动系统是否存在外部或内部泄漏;

 9)保持发动机熄火并且不使用驻车制动器,然后接通点火开关,如果驻车制动器/制动器故障指示灯保持启亮,先诊断并排除故障;

 10)路试车辆,执行ABS/TCS/ESP 自检初始化程序,如果感觉制动踏板绵软,重复ABS-TCS/ESP 制动器排气操作,直到制动踏板感觉坚实;

 11)检查ABS/TCS/ESP 系统的操作。

5.3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的校准

  电子控制单元监测并判断方向盘转角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当车辆沿直线行驶了15min或以上时,电子控制单元会将该行驶方向设定为正前方向。如果电子控制单元检测到方向盘转角传感器角向偏离正前方向,如果偏离度等于或小于15°,则电子控制单元自动执行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校准。如果偏离度大于15°,则设置DTC C0460“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故障”。方向盘转角传感器可使用STAR2000 重新校准,具体操作步骤是:

1)路试车辆并记录车辆笔直向前行驶时的方向盘位置;

2)将STAR2000 连接到车辆上,并执行“STAR2000 方向盘转角传感器校准程序”中的指示;

3)检查ABS-TCS/ESP 系统的操作。

5.4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总成的维修

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总成集成为一体,如图4-1所示,在保修期内,不要拆解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总成。

图4-1  电子控制单元和液压总成

5.5轮速传感器的检查

  奔驰轿车4个车轮速度传感器均为电磁式传感器,传感器气隙不可调。检查轮速传感器时,可用万用表测量传感器阻值,也可用示波器测量传感器的输出波形。温度在20℃时,传感器的电阻正常值为1.3~1.8kΩ。

5.6 ESP开关的检查

ESP开关的端子视图及检查方法见图4-2,可使用万用表测量ESP开关端子间的电阻,以判断其好坏。

图4-2 ESP开关端子视图及检查方法

ESP 开关处于常态位置时,端子3-4 间应导通;
端子3-5间开路。按下ESP开关时,端子3-4开路;
端子3-5导通。端子2-6之间是照明灯电阻。如果测量结果不在规格范围内,则更换ESP开关。

第六章 电子稳定程序(ESP)典型故障案例

当电子稳定程序(ESP)发生故障时,汽车仪表盘上的ESP警告灯就会点亮。我们根据这一提示对汽车ESP的程序进行检测。

我们用的是奔驰专用检测电脑STAR DIAGNOSIS,首先对汽车进行全车检查,以防是车上的其他的电子设备的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影响到ESP的工作状况。排除了这一可能后,对汽车读取故障码,并进行消码,因为在ESP的工作中,有可能存在以前发生过的故障会通过类似于记忆的方式保存于汽车电脑中这一情况。

在我们做完上面的前期工作后,ESP的警告灯仍然亮着,那说明问题出在ESP这一程序的内部配置中。接下来我们要做的就是根据STAR DIAGNOSIS的指引一步一步的读取故障码,分析可能单独或者并立存在故障的情况,来达到解除实体故障的目的。

下面的是一个左前轮速传感器的损坏影响了ESP的不正常工作的典型案例。

生产厂:梅赛德斯-奔驰

车型:V220-S350

生产年份:1999年

行驶里程:59000km

故障症状:左前轮速传感器不工作

检修过程:如下所示

这是一部老款的S350,它的ESP配置与现有的E-CLASS的是一样的。启动汽车,接通电脑,读取故障代码。查明了是左前轮速传感器出现了不正常的工作情况后,我们就可以对症下药了。图5-1所示的是左前轮速传感器正常工作状况下的标准值。由电脑测出其实际值并告诉你是不是好的(如图5-2所示)。

在表明了具体故障位置后,就需要我们人工排除故障了。轮速传感器不能正常工作的原因有三:

1.传感器接头损坏或没接好

2.传感器线路被腐蚀或断路

3.传感器本身存在硬件老化或损坏问题。

图5-1 左前轮速传感器正常工作的标准值

图5-2 左前轮速传感器不能正常工作

排除了左前轮速传感器这一故障后,在交车之前应认真的重新检查一遍ESP的工作状况,防止隐藏的并立故障的存在。


总结与展望

本论文通过查找文献和网络搜集了大量的信息和数据,对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进行了研究。通过绪论第二点对汽车电子稳定系统使用状况的分析,总结出此系统在中国汽车上使用率较低,跟其他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的问题。这篇论文主要研究的是奔驰轿车行驶电子稳定程序(ESP)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维修,通过第二、三、四章,对ESP系统的结构与组成、电子稳定系统ESP子系统的工作过程、电子稳定程序ESP的工作过程进行了研究与分析,总结出此系统在行驶稳定性,克服过度转向、转向不足等操作上具备较强的优越性。在第五章对电子稳定系统检修进行了介绍与分析,最后通过第六章例举车型:V220-S350的维修案例进行了论证研究。从而增添了本论文的结构合理性。

博世集团前不久对外宣布,其最新版电子稳定程序ESP 8.0 系统将于本年度内在苏州实现本地化生产。对于如何继续保持博世ESP世界领先优势,中国博世底盘系统总经理孔有康信心十足,在未来几年中,博世还会进一步优化设计,把更多功能加入ESP。博世正在ESP基础上,开发一个可升级的产品线,通过整合各种功能,使其更具性价比



致 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首先向关心帮助和指导我的指导老师厉超(副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参考文献

1.姚国平等.新型汽车电气与电控系统使用维修问答.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年2月第一版.

2.鲁植雄.汽车电气设备故障诊断图解.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9月第一版

3.戴姆勒一克莱斯勒公司技术报告(2002) (英文)

4.博世公司技术报告(2002)(英文)

5.王景祜.奔驰轿车的行驶稳定性电子控制系统.长春:汽车技术.2000年第三期

6.陈家瑞.汽车构造.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7年12月第一版

7.高延龄.汽车运用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0年3月第一版

8.吴际章.汽车构造(上、下册).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年6月第一版

9.司利增.汽车计算机控制.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

10.Jack Erjavec,Robert Scharff.汽车构造与检修.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8月第一版

11.梅赛德斯-奔驰汽车专用电脑检测仪STAR DIAGNOSIS的故障代码(英文)


【篇二】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综合实训报告书

题 目 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姓 名 教育层次 专 科

学 号 省级电大 沈阳广播电视大学

专 业 汽 车 分 校

指导教师 王老师 教 学 点

摘要

随着汽车技术的的进步和道路条件的改善,汽车行驶的速度是越来越快,车流量也越来越大,它带给我们的安全隐患也越来越严重,每年的交通事故都在递增。要想确保行车过程中的安全性,解决行车过程中的人员安全越来也受到了我们的重视。在汽车的装备安全气囊是现在的一种有效的解决方法,那它的发展与应用怎么样呢本文就主要对汽车的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进行概述

关键词:汽车安全气囊 发展 应用

引言……………………………………………………………………………………6

一、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6 1. 1.国内外安全气囊的发展……………………………………………………………6

2. 国内外安全气囊的评价………………………………………………………6

3.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7

二、汽车安全气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7

1.汽车安全气囊的组成…………………………………………………………7

2.汽车安全气囊的种类…………………………………………………7

3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7

三、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8

1.安全气囊打开所需要的条件…………………………………………………8

2.安全气囊的安全性……………………………………………………………8

3.安全气囊的使用和缺点………………………………………………………9

4.对现在安全气囊的改进………………………………………………………9

结论………………………………………………………………………………10

参考文献…………………………………………………………………………11

引 言

近几年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汽车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人们都开始有了汽车,公路也不断完善,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速度越来越快,加上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车速,车流量都是一个问题,从而引发了安全的隐患,而这安全隐患如何能去预防在人们对技术的发展,有了安全气囊,它可以保护人在汽车发生事故所引发的安全问题,而汽车安全气囊它在今天又如何的去发展和应用呢

一、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

(一)安全气囊国内外的发展

使用安全气囊来保护汽车乘员的想法最先产生于美国,在1952年美国汽车生产者联合会在理论上阐述了这样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的必要性。几乎同时,这种系统的原理图也绘制了出来。1953年,第一个气囊的专利就诞生了。但是由于那时技术的的限制,还不能把这种想法或专利进行实现,到了1980年的德国开始实现了这个设想并在汽车安装了安全气囊。从此在美国的市场汽车上都出现了这样的安全系统,随后又出现了一系列保护乘员头部躯干和膝部作用的安全气囊。在我国,对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起步较晚。上个世纪 80 年代末我国的一些汽车碰撞安全和军工专家才开始关注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和发展。

随着世界汽车进军我国,我国的汽车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1992 年,我过自行研制的 FS-01 安全气囊通过撞车试验。我国的政策法规也对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空间。

在十多年的研究与发展过程中, 国内许多大学与事业公司的研究与产品已初具基础, 其中部分研究与技术已接近国际水平。清华大学的黄世霖等人在汽车碰撞实验研究中, 系统地研究了多种国产汽车中安全气囊的匹配技术对汽车安全气囊的点火控制模拟、汽车碰撞的过程模拟和实验验证以及有关软件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设计中的应用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 对国内的汽车安全气囊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2000 年以来,我国安全气囊市场需求平均每年都有超过 200% 的速度在增长,到 2004 年我国安全气囊市场总配套量接近 400 万套。目前,国内生产安全气囊企业有近 20 家,2004 年产量超过 200 万套,安全气囊的国产化率超过 50%,到 2 007 年,我国 80% 以上的安全气囊组件将实现本地化生产。目前,我国安全气囊零部件 ECU 、气体发生器、气袋、布料的国内采购率只有 5% 左右,气囊组件配套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国内外对安全气囊的评价

尽管国内国外都对安全气囊的研究与发展都有一定的基础和规模,但是对含有安全气囊法规、撞车实验系统、安全气囊的设计、制造和测试等方面还是有待去加强,虽然国内外的安全气囊的研究到了技术要求,但还是有些不足,比如它的自主权,传感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的技术规范及检测还未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状态,因此我们安全气囊的业内人士还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三、安全气囊的发展趋势

汽车安全气囊作为一种设想提出来后到今天成为必需的安全装备在汽车上广泛应用已经过了 整整半个世纪的历程。安全气囊有效地减小了在汽车碰撞事故中乘员的伤亡,它的保护效果 在汽车安全研究领域得到广泛的认识和高度重视。随着汽车安全气囊的普遍推广应用,安全 气囊系统的各关键技术环节均成为汽车安全研究领域的重点。

  当前安全气囊新技术的开发研究可以概括为向着气囊的智能化、小型化、多样化、无污染的 方向发展。

  (1)安全气囊的智能化 传统的正面碰撞安全气囊系统是根据前座乘 员的常 规乘座位置和气囊的理想点火时刻为原则设计的。但是在实际的汽车碰撞事故中,影响气囊 保护性能的因素很多,例如乘员的身高和体重、乘员相对于方向盘或仪表板的位置、碰撞的 剧烈程度等等。不同的碰撞条件及乘员和乘员的位置的变化会导致乘员不是在最佳时刻与气 囊接触,从而降低对乘员的保护效果。为了充分发挥安全气囊的保护效果,自适应式或称为 智能型安全气囊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4]。

  近年来,智能型安全气囊的研究致力于开发一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护乘员的安全气囊系统。

这种气囊系统能够在汽车碰撞的一瞬间根据碰撞条件和乘员状况来调节气囊的工作性能。智能 型气囊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先进的传感系统和电子运算系统,它们在事故发生的短暂时刻内能 够提供可靠的碰撞环境的信息。这些信息包括汽车碰撞的剧烈程度,碰撞的方位,乘员的身 材、体重、位置,乘员是否系有安全带。智能气囊系统根据原有探测的信息作出判决怎样调 节和控制气囊的工作性能,使气囊能充分发挥其保护效果。

  (2)安全气囊的小型化 缩小安全气囊总成的体积是当前发展的趋势 之一。

新型发生器工作时,压缩气体从气罐中喷出充满气袋。这种发生器气体产生率高,因而尺寸 小,便于安装布置。

  (3)环境保护型安全气囊 采用压缩气体的气体发生器对人体无毒害 ,且易于回收处理,没有环境污染的问题。

  (4)安全气囊的多样化 驾驶员和前座乘员安全气囊已成为轿车生产 中的标 准设备,作为正碰撞事故中的安全措施。侧面碰撞气囊正在迅速发展。不同设计形式的侧碰 撞气囊可分别安装在坐椅靠背外侧、车门中部、车身中立柱、车身顶部与车门交界部位。这 些安装在不同部位的侧碰撞气囊可分别起到保护乘员头部、胸部和臀部的作用。

四、汽车安全气囊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一)安全气囊的的组成

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微处理器、气体发生器和气囊等主要部件组成。传感器和微处理器用以判断撞车程度,传递及发送信号;
气体发生器根据信号指示产生点火动作,点燃固态燃料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迅速膨胀。为了防止气体泄漏,气囊内层涂有密封橡胶;
同时气囊设有安全阀,当充气过量或囊内压力超过一定值时会自动泄放部分气体,避免将乘客挤压受伤;
气囊中所用的气体多是氮气。

(二)安全气囊的分类

按安全气囊数量分类可分为单安全系统,双安全气囊系统和多安全气囊系统:

(1)单安全气囊系统,只是在驾驶员侧的转向盘中安装拉一个安全气囊。

(2)双安全气囊系统近几年生产的轿车大多都采用拉双安全气囊系统,即在驾驶员侧和前座乘员侧各安装了一个安全气囊,如本田雅阁,市民,丰田佳美,马自达 626,929,福特林肯城市及国产的奥迪 a6 等轿车均采用的是双安全气囊系统。

(3)多安全气囊系统多安全系统是指在车上安装了 3 个或 3 个以上的安全气囊。例如,瑞典沃尔沃 850,960,通用的别克,上海大众帕萨特轿车等。

(三)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安全气囊控树模块快速对信号做出处理,确认发生碰撞的严重程度已超出安全带的保护能力,便迅速释放气囊,使乘员的头、胸部直接与较为柔软有弹性的气囊接触,从而通过气囊的缓:中作用减轻乘员的伤害。现在国内外气囊厂家主要采用的是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基本型安全气囊系统包含了驾驶员、乘员正面保护安全气囊及安全带预紧装置。现在国内外电子式安全气囊系统特点是由传感器感知车辆运动情况,由 MCU 监控并作出判断,判断当前的事件是否是严重碰撞事件,如果是严重碰撞事件则驱动气囊展开,保护驾乘人员的安全。安全气囊作用过程为:碰撞发生后 0 ~20ms 内传感器将信号输送到中央电子控制器(ECU ),ECU 判断后确认是严重碰撞则引发气体发生器,在 20 ~60ms 内高温、高压气体(氮气)经过滤冷却进入气袋,气袋张开形成气垫,将乘员与车内装备隔开,60 ~100ms 后气袋排气孔打开,气囊泄气并收缩。气体的阻尼作用吸收了碰撞的能量,缓解了气囊对乘员头部和脸部的压力,乘员陷入较柔软的气囊中,使得乘员得到保护。最后气体全部从排气孔排出,气囊瘪下。下图中是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图:

二、汽车安全气囊的应用

1.安全气囊打开所需要的条件

安全气囊打开需要合适的速度和碰撞角度。从理论上讲,只有车辆的正前方左右大约60°之间位置撞击在固定的物体上,速度高于30 km/h,这时安全气囊才可能打开。这里所说的速度不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理解的车速,而是在试验室中车辆相对刚性固定障碍物碰撞的速度,实际碰撞中汽车的速度高于试验速度气囊才能打开。下图是正确引爆安全气囊的有效范围图:

2、安全气囊的安全性

安全气囊可将撞击力均匀地分布在头部和胸部,防止脆弱的乘客肉体与车身产生直接碰撞,大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安全气囊对于在遭受正面撞击时,的确能有效保护乘客,即使未系上安全带,防撞安全气囊仍足以有效减低伤害。据统计,配备安全气囊的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可降低乘客受伤的程度高达64%,甚至在其中有80%的乘客未系上安全带!至于来自侧方及后座的碰撞,则仍有赖于安全带的功能。

此外,气囊爆发时的音量大约只有130分贝,在人体可忍受的范围;
气囊中78%的气体是氮气,十分安定且不含毒性,对人体无害;
爆出时带出的粉末是维持气囊在折叠状态下不粘在一起的润滑粉末,对人体亦无害。

3、安全气囊的使用和缺点

安全气囊分布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外三个方向。在正驾驶位的气囊装在方向盘的中间位置,副驾驶位的安全气囊安装在正前方的平台内部,在意外发生的瞬间可以有效的保护驾驶员和副驾驶位乘员的头部和胸部,因为正面发生的猛烈碰撞会导致车辆前方大幅度的变形,而车内乘员会随着这股猛烈的惯性向前俯冲,造成跟车内构件的相互撞击,另外车内正驾驶位置的安全气囊可以有效的防止在发生碰撞时方向盘顶到驾驶者的胸部,避免致命的伤害。侧面气囊系统是保护汽车遭侧面碰撞以及车辆翻滚时乘员的安全一般安装于车门上,在车辆遭到侧面碰撞会导致车门严重变形,以至于无法开启车门,车内乘员被困于车内,侧面安全气囊可以有效的保护车内驾乘人员来自侧面撞击导致的腰部,腹部,胸部外侧,以及胳膊的伤害,保证身体上肢的活动能力和逃生能力。

安全气囊的缺点:

(1)是在低速碰撞不致命情况下,由于气囊起爆使一些近视眼带眼镜的人眼睛受到伤害甚至失明.

(2)由于气囊是按大人身高匹配,而对于孩子来说是致命的,曾经发生过多起气囊在碰撞起爆后将孩子颈椎折断致死案例,为此国外已立法禁止前排乘座幼童.

(3)气囊必须配合安全带使用,否则在气囊作用下人有被甩到车外可能.

4、对现有安全气囊的改进

从安全气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可知,现有安全气囊的基本设计目标是用来对付严重交通事故的,但在一些不太严重,的事故中,系统反应过度,反而会对驾乘人员施加作用过大,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针对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更希望在安全气囊展开之前,安全气囊系统能够精确感应汽车发生的碰撞,并按照程序来判断碰撞事故的严重程度,如果碰撞级别比较低的话,只需将安全带的预紧机构拉紧即可;
如果碰撞级别比较高,需要启动安全气囊,则将点燃气囊的指令传递给气囊系统。这也就是要求安全气囊系统能够准确地感应所发生的碰撞事故;
并且能模仿人脑,根据实际的碰撞程度来判别安全气囊是否需要展开,有一定灵活性;
并且能够针对不同体形的乘员适当的调整安全气囊。

结论:通过上面对汽车安全气囊的简要分析,初步了解了安全气囊的发展、工作原理、缺点与其对它的改进,不管有多认为有效的保护乘车人员的安全气囊,它都不能确切保护我们的安全,要想安全的行驶,最好控制好车速,文明驾驶!

参考文献

注释

本文参考了一些相关的文献,也运用了一些数据,特此做出注释

参考文献

[1]游世辉.《国内外汽车安全气囊工作过程的计算机仿真研究的现状与趋势》.湖南大学学 报,2000,27(4)

[2] 《国产汽车安系统故障检修实用手册》作者:全气囊刘希恭

[3] 《我国安全气囊应用现状及发展特》作者:刘艳丰

[4]苏慧青编.《安全气囊的使用》.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5] 徐安编.《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趋向》.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篇三】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1.论汽车检测技术的发展

2.微型车怠速不良原因与控制措施

3.柴油机电子控制系统的发展

4.发动机排放技术的应用分析

5.发动机自动熄火的诊断分析

6.汽车发动机怠速抖动现象的原因及排查方法探讨

7.现代汽车渗漏故障与控制技术

8.桑塔纳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

9.现代发动机自诊断系统探讨

10.发动机控制系统的传感器检测

11.氧传感器故障检测

12.汽车电控技术分析

13.现代伊兰特发动机电控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广本雅阁、桑塔纳任选一车型)

14.汽车常用防盗系统综述

15.我国汽车尾气排放控制现状与对策

16.帕萨特1.8T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17.汽车排放控制系统的检修

18.奥迪A6排放控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19.柴油机微粒排放的净化技术发展趋势

20.汽车污染途径及控制措施

21.汽车节油技术的探讨

22.电控发电机不能起动故障的原因分析与诊断流程

23.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4.奥迪A6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5.上海帕萨特B5电子燃油喷射系统的诊断与维修

26.捷达轿车发动机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27.汽车底盘的故障诊断分析

28.捷达轿车底盘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

29.汽车四轮定位的探讨

30.分析轮胎性能对汽车行走行使的影响

31.汽车变速箱故障故障诊断

32.汽车转向盘摆振故障分析

33.汽车制动系统故障诊断

34.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行走系统特点

35.分析国产几种汽车制动系统特点

36.分析国产几种汽车转向系统特点

37发动机冷却系统的检修与故障分析

38.上海帕萨特B5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39.电控液动式自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维修

40.桑塔纳手动变速器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41.数据流分析及其在电控发动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42.防抱死系统在常用轿车上的使用特点分析

43.汽车ABS综述

44.汽车制动系统新技术方向(如:ABS、ASR、EBD等)

45.丰田系列ABS故障诊断方法的探讨(通用系列

46.上海通用别克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47.现代伊兰特转向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48.现代伊兰特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49.SONATA制动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50.电控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51.丰田凌志400悬架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52.上海通用别克悬架与车桥故障分析与检修

53.桑塔纳制动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

54.丰田佳美制动系统的结构控制原理与检修

55.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56.信息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57.机电液一体化技术在汽车中的应用

58汽车蓄电池的维护与故障控制

59.传统诊断在轿车维修中的应用

60.典型车型点火系统结构原理分析

61.汽车点火系统故障诊断

62.汽车空调技术浅析

63.帕萨特B5的空调系统故障的诊断与检修(广本雅阁、上海通用别克等)

64.上海通用别克电气设备及附件系统常见故障分析与检修(也可选奥迪A6、广本雅阁等)

65.混合动力汽车结构、原理及发展前景研究

66.汽车装潢美容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研究

67.汽车产品销售网络化

68. “4S”汽车营销体制在我国的发展趋势

69.对现代汽车营销新模式“4S”汽车专卖店的探讨

70.4S店销售流程及销售技巧分析

71.目前河南汽车销售服务行业的现状调查

72.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现状及发展初探

73.汽车消费信贷之我见

74.4S店销售维修接待工作流程分析与研究

75.国内轿车售后服务体系研究

76.汽车市场需求调查与预测

77.新款车型上市的营销策划

78.汽车维修服务接待的探索与实践

79.论述汽油发动机尾气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控制

80.典型车型中新技术的运用

81.机动车保险现场查勘技术研究

82.二手车评估系统的研究与探讨

83. 论汽车保险与理赔

84. 汽车商战中的广告宣传

85. 我国汽车市场中节能与经济型轿车的趋势

【篇四】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学校

技术应用性设计成果

**公司接待技巧分析与研究

届 别:
****

二级学院:
汽车技术学院

专业名称: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班级名称:
*******

学生:
***

学生学号:
07

指导教师:(学院) ******

指导师傅(企业):
******

2013年5月28日


1. 维修接待的主要容……………………………………………………(2)

1.1预约服务阶段…………………………………………………………(2)

1.2接待问诊阶段…………………………………………………………(3)

1.3检查交修阶段…………………………………………………………(3)

1.4保养维修阶段…………………………………………………………(3)

1.5报价订货阶段…………………………………………………………(3)

1.6终检结算阶段…………………………………………………………(4)

1.7后续关怀阶段…………………………………………………………(4)

2. 维修接待技巧分析与研究………………………………………………(4)

2.1及时跟客户交流………………………………………………………(4)

2.2与客户沟通的技巧……………………………………………………(5)

2.3处理愤怒客户的技巧…………………………………………………(5)

3. 接待心得体会………………………………………………………………(6)

4. 结论……………………………………………………………………………(7)

参考文献…………………………………………………………………………(8)

致……………………………………………………………………………… (9)

***公司修接待技巧分析与研究

*** 指导老师:*** 指导师傅:***

摘 要:本文以**公司维修服务为例介绍了汽车维修接待的主要容,包括预约服务,接待问诊,受理检查,保养维修等流程。主要对维修接待的技巧进行分析与研究,如何使用技巧更好的接待客户,使每位客户满意。

关键词:维修接待容 流程 维修接待技巧 分析与研究

1.维修接待的主要工作容

汽车维修接待是汽车企业中负责客户接待的工作人员,客户进入汽车维修企业,第一个接触到的人就是汽车维修接待。汽车维修岗位职责主要有以下几点:

(1)接待来司维修车辆客户,记录和判断车辆故障并安排维修

(2)汽车保修索赔的处理和事故车定损

(3)对客户资料进行整理、归档

(4)与客户搭建良好沟通,做好客户维护工作

(5)对维修车辆状态进行追踪跟进,确保维修质量

(6)协助客户做好车辆维修费用的结算工作

(7)负责客户的满意度跟踪,处理客户意见

(8)负责工作区域的5S的执行落实

(9)上级交付的其他任务

1.1预约服务阶段

受理客户提出预约维修请求,或我公司根据生产情况向客户建议预约维修,经客户同意后,办理预约手续。业务员要根据客户与我公司达成意见,填定预约单,预约时间要写明确,预约决定后,要在系统里填写“预约”;
要于当日通知车间主管,以利到时留出工位。预约时间临近时,应提前半天或一天,通知客户预约时间,以免遗忘。

1.2接待问诊阶段

(1)见到客户驾车驶进公司大门,立即起身,带上工作用具(笔与接车单)走到客户车辆驾驶室边门一侧向客户致意(微笑点头):当客户走出车门或放下车窗后,应先主动向客户问好,同时作简短自我介绍。(2)如客户车辆未停在本公司规定的接待车位,应礼貌引导客户把车停放到位。(3)简短问明来意,如属简单咨询,可当场答复,然后礼貌地送客户出门并致意,如属需诊断、报价或进厂维修的应征得客户同意后进接待厅从空商洽,或让客户先到接待厅休息,我方人员作检测诊断后,再与客户商洽。情况简单的或客户要求当场写维修单的,应按客户要求办理手续。(4)如属新客户、应主动向其简单介绍我公司维修服务的容和程序(5)如属维修预约、应尽快问明情况与要求,尽快安排维修。

图1 维修服务流程图

1.3检查交修阶段

边铺脚垫,座椅套,边和客户聊天,询问客户的需求,同时看一下车辆保养时间和故障码,环车检查,特别是灯具,玻璃,亚光件和相关的施工部位一定要检查清楚。确定该车的维修项目,及该车外观和部存在的问题,请客户签字(对于新客户一定要收集全部公司所需要的资料:底盘号,送修人,联系,所属单位联系地址,车型,车辆保险有效期等)对于客户来源是:客户介绍的。要问清介绍客户的车牌,把此车牌记录在该新客户资料的备注栏里。

1.4保养维修阶段

维修是维修业务的核心,同时也是整个服务过程的核心环节。客人把车辆送到厂里面,为的就是解决问题。我们维修接待在做完初检后就把车子交给专业人员进行保养维修,而维修接待就需要根据客人的需要跟车间施工速度进行协调。所以要实现完美的车辆施工跟进绝对是维修顾问职业生涯的追求。

1.5报价订货阶段

一般在保养维修过程中,专业人员也会对车辆安全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就成为报价单交到维修接待手中,此时就要把报价单送到仓库进行报价,等价格报出来在跟客户进行交谈。业务洽谈中,要向客户明确故障,承诺质量保证,要在掌握公司现时生产情况下承诺交车时间,并留有一定的余地。特别要考虑汽车配件供应的情况,跟客户说需要订货多久。

1.6终检结算阶段

(1)作好相应交车准备:车间交出竣工验收车辆后,业务人员要对车做最后一次清理;
清洗、清理车厢部,查看外观是否正常,清点随车工作和物品,并放入车上。(2)通知客

户接车:一切准备工作之后,通知客户准时来接车,并致意:“合作!”;
如不能按期交车,就要提前通知客户,说明延误原因,争取客户谅解,并表示道歉。

1.7后续关怀阶段

根据档案资料,业务人员定期向客户进行跟踪服务。跟踪服务的第一次时间一般选定在客户车辆出厂二天至一周之。跟踪服务容有:询问客户车辆使用情况,对我公司服务的评价,告之对方有关驾驶与保养的知识,或针对性地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提醒下次保养时间,欢迎保持联系,介绍公司新近服务的新容、新设备、新技术,告之公司免费优惠客户的服务活动。做好跟踪服务的纪录和统计。通话结束前,要致意:“非常感合作!”

2.维修接待技巧分析与研究

2.1及时跟客户交流

(1)维修接待员接到维修车辆时,要在接车单上把客户所描述车辆问题全部记录下来。详细记录下客户所述问题并将不同问题根据客户要求标写备注,让专业维修师傅检查车辆和试车。检查和试车过程若发现客户所述问题全部如实记录下来,最后跟客户确认车辆所有问题。汽车维修接待流程中必须每一个问题都和客户沟通,并且得到客户认可才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2)在记录并确认了客户车辆所有问题的下一个汽车维修接待流程是和客户确认需要维修的地方,有些有问题的地方客户也未必就需要维修。汽车维修接待流程最容易和客户发生冲突的地方就是维修接待员擅自做主把客户车辆所有问题都默认为维修项目,维修的项目必须及时跟客户交流,全部由客户认可并签字方可交接给维修师傅。

(3)维修接待员和客户确认完所有的汽车问题和维修项目之后需要重复和客户说明白那些有问题而客户没有维修的地方,同时检查清点客户车物品情况并作记录。提醒客户把车贵重物品带走。汽车维修接待流程维修前的说明每一个步骤都看似很简单,却又每一点的疏忽都可能造成和客户之间的矛盾。

2.2与客户沟通的技巧

与客户沟通,首先要了解客户的期望,倾听客户的需求,让他把话说完,听出重点,适时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从客户的角度出发,理解事实,换位思考,才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并且我们要把为客户提供的解决方案表达清楚,并且得到客户的同意和认可。

(1)选择积极的用词与方式:在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时,沟通用语也尽量选择体现正面意思的词。比如说,如果一个客户就车辆的维修品质几次对我们发火,我们想表达为客户真正解决问题的期望,于是我们说:“不会再让您的车重蹈覆辙”。干嘛要提醒这个倒霉的覆辙呢?倒不妨这样表达:“我这次有信心这个问题不会再发生”。这样就会更顺耳些。

(2)抓住客户的心:摸透对方的心理,是与人沟通良好的前提。只有了解掌握对方心理和需求,才可以在沟通过程中有的放矢,可以适当的投其所好,对方可能会视你为他们知己,那问题可能会较好的解决或起码你已成功一半。

(3)记住客户的名字:记住客户的名字,可以让人感到愉快且能有一种受重视的满足感,这在沟通交往中是一项非常有用的法宝,记住客户的名字,比任何亲切的言语起作用,更能打动对方的心。我们不能记住所有客户的名字,但是必须要记住那些经常来的客户的名字,或者在车子进场,还没停下来的第一时间在系统中输入车牌号查询客户的名字。

(4)学会倾听:在沟通中你要充分重视“听”的重要性。你能善于表达出你的观点与看法,抓住客户的心,使客户接受你的观点与看法,这只是你沟通成功的一半,那成功的另一半就是善于听客户的倾诉。会不会听是一个人会不会与人沟通,能不能与人达到真正沟通的重要标志,做一名忠实的听众,同时,让客户知道你在听,不管是赞扬还是抱怨,你都得认真对待,客户在倾诉的过程中,会因为你认真倾听的态度所感动,会对你的人格加以认同,这才会为你下一步的解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5)付出你的真诚与热情:人总是以心换心的,你只有对客户真诚,客户才可能对你真诚。在真诚对待客户的同时,还要拥有热情,只有拿出你的真诚与热情,沟通才有可能成功。“真诚”是沟通能否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

2.3处理愤怒客户的技巧

客户投诉主要有上门、或向上级及相关部门的反映等形式,所反映的问题大多是对服务,维修质量,环境卫生等的意见或建议。如何妥善的处理这些投诉是重要工作,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①不管投诉或请求的容错对,客服人员必须给予答复。②客户反映的事,我们一定及时处理,并将跟踪处理结果反馈给客户,以显示我们的工作态度及处理问题的能力和速度。

③如遇到客户情绪激动时,一定不要与客户发生顶撞和冲突,即使客户是不在理的。待客户情绪稳定,基本上“消气”,再详细的了解事情的经过,是我们的问题要立刻给客户解决,不是我们的问题也要耐心的解释,能够帮助客户解决的,要热心的帮助客户。

(1)处理客户抱怨的基本原则:①站在顾客立场来考量 ②保持专业热诚与耐心 ③对于明显不当的要求要婉言直接的回绝。

(2)处理客户抱怨的四个行动原则:①充分了解客户的要求②调查客户抱怨问题,现身,现时,现地③充分了解问题,有错立即处理并改正④给抱怨客户特别礼物或免部分工时。

3.接待心得体会

客户是上帝,满足客户的需要是首要的工作,工作原则是客户和公司双赢制,没有错就没有对,没有异议和不满就没有满足和赞美,没有错误的不断纠正和避免就不会有自己的不断进步,错误不可避免,重要的是面对和处理错误的方式方法要合情合理。在学习作为称职的维修接待过程中,越学就越发现作为一个维修顾问并非这么简单开个单,接个单就可以,要考虑的因素实在太多了。

(1)心理素质要过硬

面对客户时要信心十足,绽放出微笑,信心来源于对车辆的常见故障及其产生原因和解决办法,对维修项目所需工时的拿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说到底还是需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认真扎实学好基础知识,从机油、轮胎到汽车结构,各个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零件名称、参数。

(2)礼节礼貌要好,服务要细致周到

来维修车辆的客户都是接车员第一时间与它接触,接车员代表的是企业的形象,接待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客户对企业的信心指数。在接待工作中一定要多用敬称及时介绍自己,为客户创造出轻松的谈话环境,并引导客户尽可能详细的描述出车辆出现的问题,并做好记录,请顾客签名予以确认,最后送客户到休息区休息。

(3)自身业务能力要过关

接车时要按照流程来作业,规化完成接车服务,从取接车板迎客开始,铺“三件套”,记录填写相关单据,听取顾客描述问题,予以解释,说明一定要高效率,接车单上记录的车辆维修检查项目尽可能表达清楚细节,为车间工作把握好方向。进行车身检查时,一定要清醒,明白站在车身的各个方位时有哪些检查项目和容,一次到位,尽可能不要漏检,体现出专业素质和过硬的业务能力。填写相关表格,数据时不能有遗漏,特别是,等重要信息,接车完毕要主动和顾客沟通维修时间及交车时间。

4.结论

随着毕业设计做完,也将意味我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但在这段时间里面我觉得自己是努力并快乐的。在繁忙的的日子里面,曾经为解决技术上的问题,而去翻我所学有关的书籍。经过这段时间我真正体会了很多,也感到了很多。这篇论文,其实也是对自己实习五个月的总结,其中主要阐述了维修接待的流程,维修接待过程中的技巧以及心得体会。从中我觉得作为一个维修接待人员,单单了解接待流程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及时跟客户交流,使客户满意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

参考文献

[1] 蔡兴旺著. 汽车维修业务接待[M]. :人民交通, 2011.7

[2] 倪勇著.汽车4S企业管理制度与前台接待[M] 机械工业,2009.1

[3] SA售后服务标准接待流程培训 [J]. 中天日捷汽车生活馆培训资料

[4] Mercedes Benz Auto repair reception [J]梅赛德斯奔驰官方

[5] 谭本忠著. 汽车维修前台接待[M]. 理工大学2011年1月1日

[6] 汽车维修接待-汽车运用技术专业[M]人民交通2011.7

[7] 汽车维修前台接待流程[M]交通 陆羽编 2010.8

[8] 汽车服务工程[M] 工学院教学材料

  百年暨南,风霜砥砺,桃芬芳。作为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她雄厚的师资力量、悠久的文化积淀、笃定的治学理念和深远的民族情怀在国国际社会早已享有盛名,也是我心仪已久,决意投在门下的重要原因。在浙经院学习的三年里,我亲身体会到各位老师和前辈们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卓著的学识才华和传道授业、以身作则、高尚无私的敬业精神,已经超脱了知识传授和文化交流的畴,形成独立自主、兼容并包的治学氛围和积极进取、紧贴实际、关心家国的人文情怀。我为能在暨南大学教育学院学习而感到荣幸和自豪,相信这将是我人生当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一段经历。

  在此,我特别要感我的论文指导老师。她学识渊博,专业精通,对浙经院教育事业怀着深厚的感情;
她诲人不倦,与同学们保持着良好的沟通并经常给予科学的指导和热心的勉励。就本篇毕业论文总结报告而言,从提纲、草拟、修改到最后定稿,老师都给予了一而再、再而三的精心批阅,每个环节都凝结老师努力的付出和辛劳的汗水。毋庸讳言,老师的道德文章将成为我人生的座标和里程碑。 

  我还要感给予我很多关心和帮助的同学们,三年学习生活使我们结下深厚的友谊。俗话说天下没有不散之筵席,在毕业之际,我衷心地同学和朋友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越走越宽广,也深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将一路携手前行,会有很多的碰撞和交流,我们将始终记得我们曾在暨南园同窗学习,这将是我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

【篇五】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论文题目:
安全气囊的发展与应用

系 别:
汽车工程系

专业班级:
12级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2班

学生姓名:
谌小东

指导教师:
王成建

二O一五年四月五日


目录

1安全气囊的发展史 2

1.1 安全气囊的定义 2

1.2 安全气囊的组成 2

1.3 安全气囊的生产 3

2安全气囊的应用 3

2.1安全气囊在车上的应用 3

2.2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4

2.3安全气囊的保养及注意事项 5

3安全气囊的发展方向 7

3.1安全气囊的类型 7

3.2安全气囊的发展方向 9

4安全气囊的改良 10

4.1安全气囊的优缺点 10

4.2安全气囊的改良 11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安全气囊在车祸中的作用及其发展

【摘 要】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普通商品进入人们的生活,汽车增多必然会导致车祸也增多,而安全气囊就是一个让驾驶员和乘客在碰撞时减少伤害的这么一个装置。安全气囊是汽车上安全系统中一个必不可少的装置,那么它是何时出现的?又经历过哪些发展,今后的发展方向又在哪里呢?本论文主要是研究安全气囊保护驾驶员和乘客的方法及安全气囊的组成以及发展。

【关键词】车祸 安全气囊 出现 组成 发展

引 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已成为普通商品进入人们的生活,而汽车的增加必然会导致车祸的增加。据统计2014年我国国内汽车保有量就有将近1.4亿,据官方统计2001年全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10.6万人,交通事故案件75.5万起。2002年案件77.3万件,死亡10.9万人。2003年案件667507起,死亡10.4万人。2004年死亡9.4万人,2005年死亡98738人,2006年89455人,2008年73484人,2009年67759人。由此可见汽车的安全问题必须是重中之重!

本文是研究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组成及发展。

1安全气囊的发展史1.1安全气囊的定义

安全气囊分布在车内前方(正副驾驶位),侧方(车内前排和后排)和车顶三个方向。装安全气囊的容器印有Supplemental Restraint System ,简称SRS,中文为“辅助可充气约束系统”。安全气囊属于“被动安全性保护装置”,安全气囊可以在汽车发生碰撞后在驾驶员和乘客还没有与车内构件发生二次碰撞前在两者之间打开一个充满气体的气垫,缓和冲击并吸收能量减轻受伤程度。

1.2安全气囊的组成

安全气囊系统主要由传感器、气体发生器、点火器、气囊以及控制单元ECU等组成。

传感器用来检测、判断汽车发生碰撞时的信号,以便及时点爆安全气囊。传感器按按功能可分为碰撞传感器和保险传感器;
按结构分为机械式、机电式和电子式三种,一般安装在一个密封的防震的保护盒内。

气体发生器又称充气器,用与点火器引爆点火剂时,产生气体向气囊充气,使气囊膨开。气体发生器用专用螺栓螺母固定在气囊支架上,只有用专用工具才能装配。气体发生器由上盖、下盖、充气剂和金属滤网组成。目前大多数气体发生器都是利用热效反应产生氮气而充入气体。

点火器外包铝箔,安装在气体发生器内部中央部位。

气囊按安装部位大致可分为驾驶员侧气囊、乘客侧气囊、后排气囊、侧面气囊和顶部气囊;
按大小可分为保护整个上身的大型气囊和保护面部的小型护面气囊。欧洲汽车多采用小型气囊,美国汽车多使用大型气囊。早期气囊是用尼龙织物涂以聚氯丁烯造成。

ECU主要是SRS逻辑模块、信号处理电路、备用电源电路、保护电路和稳压电路组成

1.3安全气囊的生产

用安全气囊来保护乘员的想法最先产生在美国。1952年美国汽车生产者联合会阐述了一种汽车安全系统的必要性,几乎同时这种系统的原理图也被绘制了出来。1953年8月,赫特里克提出了“汽车用安全气囊防护装置”并获得了“汽车缓冲安全装置”的专利,但由于当时技术限制并没有实现。1966年,梅赛德斯-奔驰公司开始研发安全气囊,在1980年12月安全气囊安装在了奔驰S级轿车上。从1985年起,奔驰全部供应在美国市场的汽车都安装了安全气囊。据美国国家公路安全管理部门的统计在美国的交通事故中安全气囊已保护了约14200的生命。据统计,安全气囊在严重的碰撞事故中能保护约三分之一的人员生还,另外,六分之一的驾驶员或前排乘客能够在碰撞中得到安全气囊的保护而被拯救。1992年,安全气囊就已经作为奔驰轿车一项标准配置。

2安全气囊的应用2.1安全气囊在车上的应用

最早的气囊是用于与其他装置一起防止飞机着陆时与地面碰撞。1960年安全气囊开始在原有的技术基础上转为民用。60年代末,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NHTSA)开始建议制定一个可选择的安全气囊法则,鼓励汽车厂商去发展安全气囊。到了70年代国外很多企业投入大量和人力研究与发展安全气囊,其中1971年5月德国的一个研究小组成功地将火箭推进技术用于汽车安全气囊。1980年12月,奔驰汽车S系列成为第一辆在欧洲正式销售配有气囊的汽车。1988年克莱斯勒开始将旗下所有车款都装上安全气囊,并大作电视广告示范安全气囊的效用,才真正开启汽车界安全配备的竞争。1984年,美国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委员会在“联邦汽车安全标准”中的208条款《乘客碰撞保护》(简称FMVSS208)中增加了安装安全气囊的要求。FMVSS208是汽车安全气囊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1995年,正式经由美国国会通过法案,提供明确的法则及指导方向,要求1995年起,新车的标准配备需要有双气囊。1997年起货车亦比照办理。20世纪90年代后期,美国、欧盟、日本已正式在汽车上配置安全气囊,双气囊已成为绝大多数主流轿车的标准件。

我国对汽车安全气囊的研究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的一些汽车碰撞安全和军工专家才开始关注安全气囊的研究和发展。1992年,我国自行研制的 FS-01安全气囊通过碰撞测验。如今安全气囊在全世界范围内使用,每年拯救了数以万计的人。

2.2安全气囊的工作原理

汽车行驶过程中,传感器系统不断向控制装置发送速度变化(或加速度)信息,由控制装置(中央控制器)对这些信息加以分析判断,如果所测的加速度、速度变化量或其它指标超过预定值(即真正发生了碰撞),则控制装置向气体发生器发出点火命令或传感器直接控制点火,点火后发生爆炸反应,产生N2或将储气罐中压缩氮气释放出来充满碰撞气袋。乘员与气袋接触时,通过气袋上排气孔的阻尼吸收碰撞能量,达到保护乘员的目的。

汽车的安全气囊内有叠氮化钠(NaN3)与硝酸铵(NH4NO3)等物质。当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受到猛烈撞击时,这些物质会迅速发生分解反应,产生大量气体,充满气囊。叠氮化钠分解产生氮气和固态钠,硝酸铵作为氧化剂参与。

新型安全气囊加入了可分级充气或释放压力的装置,以防止一次突然点爆产生的巨大压力对人头部产生的伤害,特别在乘客未佩戴安全带的时候,开导致生命危险。具体形式有:

1、分级点爆装置,即气体发生器分两级点爆,第一级产生约40%的气体容积,远低于最大压力,对人头部移动产生缓冲作用,第二级点爆产生剩余气体,并且达到最大压力。总的来说,两级点爆的最大压力小于单级点爆。这种形式,压力逐步增加。

2、分级释放压力方式,囊袋上开有泄压孔或可调节压力的孔,分为完全凭借气体压力顶开方式或电脑控制的拉片 Tether。这种方式,一开始压力达到设定极限,然后瞬时释放压力,以避免过大伤害。

为了保证安全气囊在适当的时候打开,汽车生产厂家都规定了气囊的起爆条件,只有满足了这些条件,气囊才会爆炸。虽然在一些交通事故中,车内乘员碰得头破血流,甚至出现生命危险,车辆接近报废,但是如果达不到安全气囊爆炸的条件,气囊还是不会打开。汽车发生碰撞时的主要受力部位是保险杠和车身纵梁,为了缓冲碰撞时的冲击力,车身前部大都设计有碰撞缓冲区,而且车身的刚度分布也是不均匀的。在一些事故中,例如当轿车与没有后部防护装置的卡车发生钻入性追尾事故,或轿车碰撞护栏后发生翻车事故,或发生车身侧面碰撞等,这样的事故往往没有车身前部的直接撞击,主要是车身上部和侧面发生碰撞,碰撞车身部位的刚度很小,虽然车舱发生了很大的变形,造成了车内乘员受伤或死亡,但是由于碰撞部位不对,有时候气囊并不能打开。尤其是在侧向碰撞中,如未配置侧安全气囊,主副安全气囊由于不能达到起爆条件不能引爆,很容易对乘车人员造成致命伤害。

2.3安全气囊的保养及注意事项

 安全气囊在发生车祸时往往能救人一命,但必须注意安全气囊正确的使用方法。安全气囊的正确使用方法:

(1)安全气囊必须和安全带配合使用。安全气囊属于被动安全装置,只有和安全带配合使用,才能获得满意的安全保护效果,所以汽车驾驶员和乘客在汽车行驶时必须系好安全带。

(2)注意日常检查。注意检查各碰撞传感器的固定是否牢固,搭铁线部位是否清洁、连接是否可靠,转向盘转动时是否有卡滞现象,以判断转向盘内的SRS螺旋电缆是否完好;
启动车辆时特别要注意SRS报警灯是否熄灭,如果接通点火开关6-8秒后,它依然闪烁或常亮不熄,则表示SRS系统有故障;
在运行过程中,如果指示灯闪烁5min后常亮,也表示SRS系统出现故障。

(3)及时排除安全气囊的故障,否则会出现两种严重后果。一种是汽车发生严重碰撞时,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进行保护,它却不能工作;
一种是汽车正常行驶,安全气囊不应工作它却突然膨胀展开,对乘客造成意外伤害甚至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4)避免高温。安全气囊装置的部件应妥善保管,不要让它在85°以上的高温环境下以免造成安全气囊误打开。

(5)避免意外磕碰和振动。安全气囊传感器等部件对碰撞和冲击很敏感,因此应尽量避免碰撞和冲击,避免安全气囊不必要的展开。

(6)不要擅自改变安全气囊系统及其周边布置。不能擅自更改系统的路线和组件及更改保险杠和车辆前面部分结构。转向盘和乘员侧气囊部位不可粘贴任何装饰品和胶条。

(7)乘客尽量坐后排,儿童和身材矮小的乘客在乘坐装有安全气囊的汽车时应尽量坐后排,因为安全气囊对他们的保护效果并不理想。

(8)严格按规范保管安全气囊系统元器件。安全气囊系统中有火药、传爆管等易燃易爆物品,必须严格按规范运输、保管,否则将造成严重后果。

安全气囊检修应注意的事项:

(1)非安全气囊的专业维修人员不得进行安全气囊的检查、维修。

(2)在开始检修时,应将时钟、防盗系统及音响系统的内容记录下来,有电动倾斜和伸缩转向系统、电动车外后视镜、电动座椅及电动肩带装置的车辆,维修后应刷新调整和设置储存,禁止使用车外备用电源。

(3)对安全气囊进行检修作业时,应将点火开关置于锁止位置,先断开蓄电池负极,等待3min如指示灯运行异常,等待10min,再进行操作,以免发生危险。

(4)气囊拆下放置时,应将缓冲垫(软面)朝上,且要远离水、油脂、机油、清洁剂等物品。

(5)对不同车型的安全气囊系统故障码的读取于清除方法应加以区别。

(6)禁止对安全气囊的气袋进行加热或或企图用工具进行打开。

(7)拆卸式应注意保护气囊组件安全,特别是连接器。电焊工作前,应摘开转向柱下多功能开关附近的连接器,对安全气囊系统进行保护。

(8)拆修已经起爆的安全气囊后应洗手,如有杂质进入到眼睛内应立刻用水冲洗,以免眼睛受到损伤。

(9)安全气囊的元器件要保证原厂包装,并且牌号必须一致。传感器安装件变形时,不论安全气囊是否爆开都必须更换新传感器,同时对传感器安装部位进行修复,使传感器外壳方向标记朝向汽车前方。对于已经爆开的气囊必须更换全部新件。

(10)安装时必须按规定力矩拧紧将控制装置安装牢固,螺旋导线线盘对中后方可安装转向盘等。安装线束时注意线束不要被其他零件挤压,也不要交叉穿越其他零部件。

(11)安全气囊系统安装好后方可测试电器,禁止使用一般万用表,要使用专用仪表。

(12)安装前应关闭点火开关,接通蓄电池后打开点火开关,切忌头不要在安全气囊打开的轨迹上,以免造成伤害。

(13)对安全气囊系统的废旧器件应进行妥善处理,在引爆废旧安全气囊时应注意周围人和自身安全,尽量避开居民区和人多的地方,选择一个通风场所,并采取安全措施,引爆后10min待气囊冷却后,烟尘散去,人才可过去。

(14)不能被引爆的气囊应妥善保管并及时进行处理。

(15)严禁分解已引爆的气囊,因为气囊中无任何可维护的零部件。更不能修理和使用已引爆的气囊。

3安全气囊的发展方向3.1安全气囊的类型

安全气囊按照引爆方式的不同可分为机械式和电子式。机械控制式是安全气囊系统不需要电源,电子电路和电路配线,其全部零件都组装在转向盘装饰盖板的下面,检测碰撞动作和引爆点火剂都是利用机械装置的动作来完成的,现在这种类型的气囊很少使用。电子控制式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安全气囊系统。这种类型的传感器是利用碰撞传感器来检测碰撞信号并把信号发送到安全气囊系统的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根据配置传感器送来的信号进行判断,当判断是碰撞时ECU发出指令气囊膨开。

按照保护作用和安装位置可分为驾驶员侧气囊(转向盘气囊)、前排乘客气囊(仪表板气囊)、侧撞气囊(胸部侧撞、头部侧撞)、后座椅气囊、后座侧边气囊和膝部气囊。侧气囊是安装在座椅外侧的,目的是减缓侧面撞击造成的伤害。很多厂家的车型都会标配前排两个座椅的侧气囊,而装配后排侧气囊的车型很少。大多数车型都只配备了主、副驾驶安全气囊、侧气囊等,其实车辆在真正发生正面碰撞时,下面是更应该受保护的,下面的膝部与中控台的距离最短,是最易造成骨折损伤的部位。膝部安全气囊是用来降低乘员在二次碰撞中车内饰对乘员膝部的伤害。膝盖部分的气囊位于前排驾驶座椅内,一旦打开能够有效保护后排乘客的腰下肢体部位,从而也能缓解来自正面碰撞的前冲力。头部气囊也叫侧气帘,在碰撞时弹出遮盖车窗,以达到保护乘客的效果。

头部气囊主要针对侧撞时乘车人的头部进行保护。B柱侧、窗玻璃,甚至安全带侧面支撑扣都有可能成为车祸中的杀手。那么头部气囊就会把成员和这些东西隔开。头部气囊安装在车顶弧形钢粱内,通常贯穿前后,受车身内横向加速度传感器控制。当横向加速度大于正常值,且达到危险值时就会控制起爆。对于侧撞、翻车等严重事故有着很好的人员保护功能。

按照安全气囊的数量分类可分为单气囊、双气囊、四气囊和多气囊和气囊式安全带。在国内生产的中低档轿车中标配的气囊个数是1-2个,一般都是在车辆的驾驶和副驾驶位置各一个,用来保护前排成员在车辆发生猛烈撞击时对胸部和脑部的有效保护。在一些中档的B级车中,一般都会装有四个气囊除了位于驾驶、副驾驶位的两个,在它的侧面车门内也装有两个。有效地缓冲了来自前方和侧面的强大冲击力。在一些高档车中像以安全性著称的,瑞典的沃尔沃轿车在它的旗舰车型中全车配备了6个气囊和18个气帘,分别位于车内前排正副驾驶位,前后车门两侧各两个,18个气帘分布在前后挡风玻璃处,侧面视窗处,对来自各个方向的撞击提供最有效的保护。防汽车反弹伤亡的气囊式安全带,原名防汽车气囊反弹伤亡的保险带,又称气囊式安全带。在车用保险带肩部及整体,设有标致形气囊装置。该保险带结合了传统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特性,为乘客提供了更高级别的碰撞安全保护。这项技术减少了事故发生时对乘客头部、颈部和胸部的伤害,采用了气囊式安全带,进一步提升了该车型的安全创新设施,同时对于儿童老人是个福音。当碰到意外情况时,安全带会瞬间膨胀成气囊状,其缓解冲击力的效果是传统安全带的5倍;
一是面积大可以有效降低头部与颈部的晃动,二是气囊膨胀时具备一定的反作用力,能减少车祸中乘客容易出现的肋骨骨折、内脏器官受损和淤伤等现象,实现避免因气囊弹伤颈椎的60%以上的伤亡事故。

3.2安全气囊的发展方向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汽车安全重视程度的提高,汽车安全技术中的安全气囊技术也发展得很快,智能化、多安全气囊是整体安全气囊系统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技术可以更好地识别乘客类型,采取不同的保护措施。系统采用重量、红外、超声波等传感器来判断乘客与仪表板远近、重量、身高等因素,进而在碰撞时判断是否点爆气囊、采用1级点火还是多级点火、点爆力有多大,并与安全带形成总体控制。通过传感器,气囊系统还可以判断出车辆当前经历的碰撞形式,是正面碰撞还是角度碰撞,侧面碰撞还是整车的翻滚运动,以便驱动车身不同位置的气囊,形成对乘客的最佳保护。网络技术的应用也是安全气囊系统的发展方向。在汽车网络中,有一种应用面比较窄,但是非常重要的网络即Safe-By-Wire。Safe-By-Wire是专门用于汽车安全气囊系统的总线,Safe-By-Wire技术旨在通过综合运用多个传感器和控制器来实现安全气囊系统的细微控制。Safe-By-Wire Plus总线标准是由汽车电子供应商和部件供应商如飞利浦、德尔福等公司提出。与整车系统常用的CAN、Flex Ray等总线相比,Safe-By-Wire的优势在于它是专门面向安全气囊系统的汽车LAN接口标准。为了保证系统在汽车出事故时也不受破坏,Safe-By-Wire中嵌入有多重保护功能。比如说,即使线路发生短路,安全气囊系统也不会因出错而起动。Safe-By-Wire技术会在汽车安全气囊系统中获得广泛的应用。

4安全气囊的改良4.1安全气囊的优缺点

安全气囊可将撞击力均匀地分布在头部和胸部,防止脆弱的乘客肉体与车身产生直接碰撞,大大减少受伤的可能性。安全气囊对于在遭受正面撞击时,的确能有效保护乘客,即使未系上安全带,防撞安全气囊仍足以有效减低伤害。据统计,配备安全气囊的车发生正面碰撞时,可降低乘客受伤的程度高达64%,甚至在其中有80%的乘客未系上安全带!至于来自侧方及后座的碰撞,则仍有赖于安全带的功能。此外,气囊爆发时的音量大约只有130分贝,在人体可忍受的范围;
气囊中78%的气体是氮气,十分安定且不含毒性,对人体无害;
爆出时带出的粉末是维持气囊在折叠状态下不粘在一起的润滑粉末,对人体亦无害。

安全气囊同样也有它不安全的一面。据计算,若汽车以60km的时速行驶,突然的撞击会令车辆在0.2秒之内停下,而气囊则会以大约300km/h的速度弹出,而由此所产生的撞击力约有180公斤,这对于头部、颈部等人体较脆弱的部位就很难承。因此,如果安全气囊弹出的角度、力度稍有差错,就有可能酿出一场“悲剧”。

1、气囊可能在很低的车速时打开。汽车在很低车速行驶而发生碰撞事故时,乘员和驾驶员系上安全带即可,完全不需要安全气囊展开起保护作用。如果这时展开气囊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甚至还可能因安全气囊的展开加重碰撞伤害。

2、气囊的启动会对乘员造成伤害。安全气囊系统启动时将冲开气囊盖板,并且在瞬间展开充气,很可能对乘员造成冲击;
产生的灼热气体也会灼伤乘员和驾驶员。

3、当乘客偏离座位或座位上无人或儿童乘坐时,气囊系统的启动不仅起不到应有的保护作用,还可能会对乘员造成一定的伤害。

4.2安全气囊的改良

安全气囊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可知,安全气囊的基本设计目标是用来对付严重交通事故的,但在一些不太严重,的事故中,系统反应过度,反而会对驾乘人员施加作用过大,适得其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针对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更希望在安全气囊展开之前,安全气囊系统能够精确感应汽车发生的碰撞,并按照程序来判断碰撞事故的严重程度,如果碰撞级别比较低的话,只需将安全带的预紧机构拉紧即可;
如果碰撞级别比较高,需要启动安全气囊,则将点燃气囊的指令传递给气囊系统。这也就是要求安全气囊系统能够准确地感应所发生的碰撞事故;
并且能模仿人脑,根据实际的碰撞程度来判别安全气囊是否需要展开,有一定灵活性;
并且能够针对不同体形的乘员适当的调整安全气囊。

磁电式传感器:传感器的触发通常有:开关式,纯机械式,单点电子式,侧撞式,应变式等。国际上对汽车上安全气囊的传感器触发方式也没有一个统一标准,不仅是因为其种类繁多,而且是因为装于车身上不同位置的传感器触发方式也不同。为使传感器能够方便地安装在各个需要的感应部位,使其能够正确、适时地感应碰撞,可选用磁电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可以安装在车身上的任何位置,只要稍微调整一下某些参数值,使得其能够识别峰值为0588m/s:和时间脉冲为0-20ms的碰撞加速度信号即可。只要碰撞加速度峰值和时间脉冲宽度同时满足条件,就会向气囊发出触发信号,展开气囊,对人体进行保护。传感器结构由外壳(非磁性材料)、磁性材料、惯性体(非磁性材料)、连接在惯性体上的软铁、支持和调节位移幅值的弹簧、安装在与外壳连接的凸柱内的永久磁铁和绕制在软铁上的线圈及引线组成。当传感器受到碰撞加速度时,惯性体产生反向加速度,导致通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线圈引线两端产生钟形脉冲信号,当调整弹簧刚度时,可改变加速度信号的宽度。传感器的信号判别电路由三部分组成:信号幅度判别电路;
信号宽度判别电路;
有用、无用信号判别电路。通过对碰撞信号进行多方位的判别,可使控制装置获取的碰撞信号更全面,发出的点火控制更准确,从而确保安全气囊在必要的情况下展开。

如何获得稳定的冲击加速度信号是研究;
传感器的关键,也是保证传感器准确获取碰撞信号的关键。磁电加速度传感器采用落锤冲击试验装置来调整校正其感应敏感度。释放锤头,与橡胶面碰击时,安装在锤头上面的加速度或磁电式传感器将感受到冲击加速度。不同落高对应不同加速度;
调整橡胶厚度,可改变信号宽度;
调整落锤高度,可改变信号幅度。磁电式传感器不仅电子判别电路出错率低,感应碰撞信号的可信度高而准确;
而且通过标锤落定实验可以调节它的感应范围宽度,满足汽车碰撞产生脉冲的再现,从而还可以安装于车身上任何部位。还有就是它设计简单,价格低廉,对绝大多数汽车使用者来说都不再是望而却步的奢侈品。

智能化控制系统:对安全气囊控制系统的要求是准确判断事故的碰撞强度,控制气囊的展开与否。针对安全气囊在使用中的缺陷,必须进一步提高控制系统灵活性、准确性,为此可以采用智能式控制系统。

1、碰撞传感器。安全气囊系统中的重要部件,其功能是检测、判断汽车发生碰撞后的撞击信号,以便决定是否展开缓冲气囊。碰撞传感器主要有三种类机械式传感器在早期的安全气囊中使用较多,主要应用惯性原理,利用传感器中元件的惯性力克服弹簧力来触发气体发生器。机械式在加速度较低时保证不启动气囊,可靠性较高;
但只能单点传感,对机械部件的品质、精度和耐磨性要求极高。电子式传感器是一种应用最早的碰撞传感器,根据电子原理,利用电信号来反映车身减速度,而后根据电信号来判别是否展开缓冲气囊。机电式传感器采用机电结合的方式,将机械信号转化为电子信号,再利用电子信号点爆安全气囊。即具有机械式的优点,又能克服机械式传感器本身存在的缺陷,安装在车身上任何位置,以便得到较好的减速信号,而且能够在同一位置安装多个传感器。

2、缓冲气囊。气囊一般由防裂性能好的聚酞胺织物制成,它是一种半硬的泡沫塑料,能承受较大的压力;
经过硫化处理,可减少气囊冲气膨胀时的惯性力;
为使气体密封,气囊里面涂有涂层材料。气囊的大小、形状、漏气性能是确定安全气囊保护效果的重要因素,必须根据不同汽车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安全气囊系统开发人员正在根据神经网络原理开发智能型气囊系统。它主要是利用神经末梢(即各种传感器)将各自探索到的周围环境的各种信息传输给中枢神经(即电脑或微机),并能将碰撞事故的碰撞类型,碰撞事故严重程度以及碰撞时的车速等信息一起传递给电脑,由电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做出相应反应,并执行与这些信息相对应的、正确的气囊保护程序,即所谓的智能式控制系统。智能式控制系统一般由两部分组成,软件部分和硬件部分。硬件部分主要由车载部分的电子控制单元(包括单片机、传感器、点火电路等)和地面部分(包括串行通讯电路、计算机系统等);
软件部分主要由单、片机部分和微机部分组成。气囊伤人、保护效果不佳或者浪费等状况。

乘员探测系统:针对气囊未能对不同的乘员做出相应的保护,可在乘员座位上安装一个乘员探测系统,对车座上是否有人,乘员的体型大小,以及就座时偏离正中情况进行探测。相当于专门安装一个传感器,探测的乘员乘坐信息,并传递给中央电脑控制中心。如果发生碰撞的话,控制中心在对各种传感器传过来的信息进行判断的同时综合考虑乘员探测系统探测所得的乘员乘坐信息。这样的话,安全气囊系统就可以针对驾驶员和乘员的乘坐情况适时适量展开气囊,完全避免。理想的安全气囊是可以针对各种不同的特殊情况对汽车的使用者进行保护。安全气囊应尽可能多地收集和利用有关乘员形体位置信息及撞车类型和撞车速度的数据,建立数据库,对碰撞中乘员和车的有关信息进行识别判断,调整安全约束系统参数,使人体获得最佳保护。要实现这一理想,以研究来说还有很长的一段差距,可以逐步完成。以上的探讨思考也只是向理想迈进的一个步伐而已,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汽车安全措施会更加的完善。

气体发生器的多元化:对于气体发生器,不仅要求其工作可靠,性能稳定,耐久性好,符合环保要求,而且要求尽量减轻其质量和降低成本。尤其针对安全气囊气体伤人的情况,更是要求对气体发生器加以改进。汽车上的气囊系统大量采用以叠氮化物作为气体发生物质的推进剂型气体发生器,其它类型的气体发生器,包括混合气体型气体发生器、液体(液态气)型气体发生器、压缩空气蓄能型气体发生器和硝化纤维型气体发生器等也在积极研制。如摩尔顿公司生产的一种低密度、无毒的气体型气体发生器,与现用的相比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的优点;
布雷德公司开发的一种新型无钠叠氮化物气体发生器,耗用量不到钠叠氮化物发气剂的40%,而能产生等量的气体,从而使其体积减小,质量减轻。就是在普通型的基础上增加传感器,以探测出座椅上的乘员是儿童还是成年人,他们系好的安全带以及所处的位置是怎样的高度,通过采集这些数据,由电子计算机软件分析和处理控制安全气囊的膨胀,使其发挥最佳作用,避免安全气囊出现无必要的膨胀,从而极大地提高其安全作用。智能安全气囊比普通型主要多了两个核心元件,即传感器及其与之配套的计算机软件。

参考文献

[1]李栓成 舒华.《汽车电子控制装置使用维修技术》[M].金盾出版社

[2]李明才 .《汽车电工技术手册》[M].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3]秦明华 .《汽车电器与电子技术》[M].北京理工大学 

[4]陈德宜 .《新型汽车电子装置结构原理检修》[M].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5]李辉国 .《上汽通用N300技术资料》[M].广西交通职业学院出版社 

[6]金加龙.《汽车安全气囊的发展》[N].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7]徐安.《汽车安全气囊技术发展趋向》[D].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8]胡光辉.《安全气囊的安全性初探》[C].湖南交通科技,2002

[9]邹财宋.《安全气囊综述》[M]

[10]黄宁军等.《汽车安全带安全气囊的新发展》[J].汽车科技,2001,3

致 谢

值此论文完稿之际,回想我大学3年时光,不免为自己荒废学业,沉迷玩乐而唏嘘。

首先我要感谢我论文的指导王老师,在论文选题、资料查询、数据获取、开题报告及撰写过程都得到王老师的指导与帮助。使我在完成论文及专业理论方面获得很大的提升。同时也感谢我在实习时遇到的侯贝贝、何彪、苏定坤、蒋金成和字佳华,和我的好友寸涛涛、庞华等人。在此向王老师和他们致意最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篇六】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学号

200993000919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系
论文题目:作者:专业:班级:实习单位:指导老师:毕业论文



丰田锐志汽车防盗系统的故障检测与维修
灭秦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2009级汽检1班深圳比亚迪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周易



提交时间:2012年5月25日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设计)
诚信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大专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本毕业论文(设计)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过的作品成果。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灭秦
2012年5月25日


推荐访问:检测 维修 汽车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