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研究综述

时间:2022-08-19 17:30: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研究综述,供大家参考。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研究综述

 

  1 【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研究综述

  2018 年 7 月 6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审议通过《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决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在我国的县一级地方全面开展,这一决定旨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加深入人心,通过加强文化服务的新兴阵地建设,把握好提供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8 月 21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并通过建设这一重要的战略阵地不断提升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和全社会文明程度。习近平总书记做出的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奠定了整体基调,学者们面临现实问题,也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价值、问题及发展路径开展了具体研究。

 一、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并发挥现实作用的时代价值 对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现实作用的时代价值,学者们主要从治理效能、文明实践、文化建设的角度进行分析。例如杨达(2019)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利于“内循环”与“外循环”两者内外协同,最终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

  2 时代文明实践大格局[1]。邓帅(2020)提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推动我国新时代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2]。熊若愚(2020)指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不仅可以傳播党的创新理论、加深人民群众对于政府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还可以使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入人心[3]。刘富珍等(2020)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在其现实性上可以发挥凝聚、引导群众的重要作用[4]。同时,在其提供文化服务的过程中还将集体意志与群众现实需要有机耦合,是党和国家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不仅如此,“两中心一平台”建设(即融媒体中心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广使用),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推动宣传思想工作守正创新,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王毅(2020)主张,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在其现实性上突破了传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传播平台与领域的局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正能量[5]。张知众(2020)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打好“五大战役”、实现“九个突破”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引擎[6]。陶建荣(2020)指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将使得政府加大对农村地区公共文化产品的供给,通过文化阵地的建设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7]。

 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计与运行过程的现存问题

  3 对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设计与运行过程的现存问题,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体运作流程上看,学者们主要从基础设施建设、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群众参与机制三个角度进行研究。如邓帅(2020)指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志愿者队伍建设过程中存在参与者范围过小、管理制度不健全、志愿者积极性不高等问题[2]。刘富珍等(2020)指出,志愿者整体素质仍然不高,队伍结构仍需优化,亟待通过人才引进或专业培训提高专业志愿者比例[4]。

 另一部分学者则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服务供给端与服务提供端两方面分析中心建设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杨达(2019)以贵州省为例,认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群众参与机制尚不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职能缺位、有效供给不足[1]。江苏省盐城市文明办的相关工作人员(2020)指出,当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过程中存在三大问题:一是部分干部和基层群众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二是阵地建设与实际需求尚有差距,三是志愿服务质量不高[8]。章寿荣、程俊杰(2020)在率先归纳各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特征的基础上,提出建设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即活动开展方式缺乏吸引力,参与者老龄化[9]。

 还有学者同地域对比的角度分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存在的问题,如尹群(2020)江苏泰兴市为例,指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存在“横向相比不平衡,纵向对比不均

  4 衡”的情况,导致一些试点地区管理思维固化、官僚主义严重,使得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陷入形式主义[10]。

 三、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未来发展路径探索 对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未来路径探索,从整体上看,学界主要从提高群众接受程度明确建设理念、明确建设主体、提高宣传效能、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的角度进行路径探索,始终坚持党建引领。

 从提高群众接受程度的角度看,张长森等(2020)[11]、幸晓斌(2020)[12]指出应把群众喜不喜欢、接不接受作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最高的衡量标准,李海、古小东(2020)[13]也在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应开展解决居民实际需求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相关活动;匡和平(2020)[14]则进一步提出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将文化服务主体社会化,通过界定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区分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不同活动层次。薛智金(2020)指出,统筹阵地资源、做实思想政治工作、对接群众需求可分别提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整合能力、引导能力与服务能力[15]。

 从明确建设理念的角度看,匡和平(2020)[14]主张政治性是第一属性,党的领导应当始终是各地区、各有关单位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首要原则。张雨瀛(2020)[16]也进一步指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就是要通过面对面交

  5 流拉近党和群众的距离。陶建荣(2020)[7]、尹群(2020)[10]均认为,新时代文明中心实践建设需要常态化、长效化。翟元斌(2020)[17]认为,把握好文明实践建设的标准化程度与个性化特色之间的平衡是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中心课题,其通过介绍沈阳市沈北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实践,提出了“5 链”建设格局,即布局“4+N”文明实践矩阵、构建服务群众需求智能平台、打造精准可持续志愿服务品牌、提高系统运作开放程度和联动机制与引领保障文明实践方向。

推荐访问:【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研究综述 新时代 实践 综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