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文化新世纪

时间:2022-07-29 17:30: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化新世纪,供大家参考。

文化新世纪

 

 引界走出来。

 有了 人便有了文化, 有了 文化与自然的区别。

 人以文化的方式生活。

 但是人还是自然存在物, 自然界是人的“无机的身 体”。

 人在自然的基础上创造文化,如果没有自然界, 工人什么也不能创造, 农民什么也不能创造, 知识分子什么也不能创造。

 人类文化的机制是, 人类劳动变自然价值为文化价值, 并实现文化价值;而且在创造自己文化的同时, 再生产整个自然界。

 这是人类的自然本性。

 人类创造文化, 运用文化的力量发展自己。

 在这里, 自然界支持了 人类文化的发展, 人类从自然界取得无尽的利益。

 但是, 人类不承认自然界的地位, 完全以自 身为尺度评价一切事物, 处处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对待其他事物, 只承认自己的文化价值, 不承认自然界的价值, 这样便展开了人与自然的对立和冲突。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 人以文化的方式实现自己的生存, 把自己放在主宰自然的位置上, 只承认和实现自己的生存, 不承认和考虑生命和自然界的生存, 而且常常以损害自然界生存的方式谋求自己的生存; 在争取人类生存的斗争中, 人实施自 己预定的对策(从自 然界获得“最大的收获量”)

 , 但是不承认和考虑自 然界的对策(实现生态系统的“最大的保护”)

 ,并且在实施自己的对策过程中, 常常损害自然界的对策; 人们进行社会物质生产,这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 进行物质变换的主要形式, 但是人们只承认和进行社会物质生产, 不承认和考虑自然界物质生产, 而且常常以损害自然界物质生产的方式进行社会物质生产; 人们在自然价值的基础上创造文化价值, 但是只承认和争取文化价值, 不承认和考虑自然价值, 而且常常以损害自然价值的方式实现文化价值。

 据此人类文化取得伟大胜利, 创建了光辉灿烂的自然文化、 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 建设了现代世界非常丰富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

 人们为此而自豪, 以为这是人类统治自然的最后胜利。

 但是正如恩格斯指出的, 对于人类取得的每一个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

 因为传统文化具有“反自 然”的性质。

 沿着这个方向发展, 人类文化的胜利只具有局部性。

 例如人类创造文化的伟大实践导致了 自然界的破坏, 损害了文化的根本支撑点。

 所谓环境问题, 就是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自然界价值的丧失。

 它是人类文化的消极和落后方面的表现。

 这是文化发展的必然代价吗? 环境问题为人类出了一个大难题:

 “是生存还是死亡? ” 现在, 人类在地球上的生存有了危险。

 这是“反自然”的文化带来的后果。

 事态发展表明:

 人类面临生存危机, 生存危机不能不加以解决, 否则灾难太深重; 它不能拖延解决, 否则代价太大, 到头来可供选择的余地愈来愈小; 它不能按照老规矩去解决, 变革已经不可避免。

 生存危机要求一场新的根本性的变革。

 人们虽然追求新, 但是不喜欢变革, 习惯于照旧生活, 希望不发生什么变化, 珍视按照原有的方向行动。

 但是只有变革才有未来。

 因而我们要勇敢地决断, 迅速地采取行动, 进行一场新的文化革命。

 变革便会有选择。

 我们认为, 生态文化是人类需要果断采取的新的文化选择。

 生?/b>文化, 首先是价值观的转变, 从“反自然”的文化、 人统治自然的文化, 转向尊重自然、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

 生态文化的任务体现在所有文化层次:

 在制度文化层次, 改变传统社会没有自觉地保护环境的机制, 却有自发地破坏环境机制的状况, 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体制的变革, 使环境保护制度化; 在物质文化层次, 通过新的技术形式(生态技术)的采用, 以及创造新的能源结构, 实现社会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生态化”; 在精神文化层次, 使哲学、 科学、 道德、 艺术和宗教沿着符合生态保护的方向发展, 以便在 2 1

 世纪建设更加美好的新文化乐园, 走向生态文化新时代。

 创造文化生态 言 世纪之交, 人类面临一次新的文化选择。

 3 0 0

 万年前, 人从自然

 ——《人与自然》 丛书总序 周光吕 打开人类的文明史册, 人与自然是其中的基本主题, 而文化是人类的特有创造, 在自然与文化的互动之中, 人类从亿万物种中突现出来, 成为万物的灵长。

 文化发展的历史也是死嘟降睦贰T 谌擞胱匀弧⑷擞肴恕⑷擞胱陨碚馊笪幕飨咧校擞胱匀坏墓叵蹈嘤跋旌凸娑ㄗ 湃死嗟纳婧头⒄埂; 厮菰豆呕穆奶斓刂酰拿麽绕鹗比死啻丛炝颂匀坏耐继谖幕T诼さ 囊赂缁幔死啻丛炝司哂刑镌耙馊ぃ 宰匀黄羰救烁窈鸵帐醯娜宋奈幕D 鞘钡淖匀唬仁峭庠谟谌死嗟奈锘澜纾彩亲匀欢唬市远械囊恢志癖场D 鞘钡娜死啵宰匀坏氖澜绯渎次泛腿劝椋宰匀坏木衤 尘炝岛豌裤健T 谖幕庵校泄糯乃枷搿⑽幕⒁帐跷薏唤笞排ㄓ舻淖匀恢饕寰瘛?近代以来, 发端于文明西域的文艺复兴以实验科学为肇始, 开辟了 科学革命的道路, 从此, 人类认识、 理解和对待自 然的方式发生了重大改变。

 在自 然科学面前,自然的世界揭去了神秘的外纱, 自然的生命精神悄然退隐。

 科学勾画了统一的世界图景, 这个世界是物化的世界。

 自然变为纯粹物化的自然。

 自然成为人类意欲认识并按自己的愿望加以改造的物化对象。

 科学的理性精神强大地渗透到文化当中, 人类以前所未有的尊严和智慧创造和进入了科学文化时代。

 以认识自然为目的的科学和以改造自然为目的的技术是近代以来人类文明最为辉煌的成就。

 以自然科学为理性基础, 以技术为表现形式的科学文化使得人类的思想方式, 生活方式、 行为方式出现了重大变化。

 科学技术赋予人类的精神文化、 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以一种新的气质和构造。

 科学思想、 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创造了全新的工具理性。

 科学文化以其逻辑化、 数学化、 实验化的特点成为突破地域特征的国际性文化。

 在现代社会,科学技术不仅是人类从野蛮蒙昧走向自由文明的桥梁, 而且是发展经济, 增强综合国力的主导力量。

 但是, 中性的科学技术在人类的手中, 可以成为打开自然宝库的钥匙, 也可以成为对自 然肆意为虐的工具。

 当人类的改造速度小于自 然界的恢复速度时, 科学技术便体现为正向的生产力; 当人类的改造速度大于自然界的恢复速度时, 科学技术便体现为负向的破坏力。

 科学技术的生产力创造了 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 科学技术的破坏力引发了 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

 这就迫使我们要跳出传统的视野, 重新研究人与自 然的关系问题, 重新选择和评估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引入自然、 人和价值的向度, 创造文化生态, 选择新的文化模式。

 从人类文明、 文化的历史和人类发展的未来出发, 将自然文化、 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整合为一, 使得人与自然生态共荣, 和谐发展, 应当成为人类的价值理性、 决策理性。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和中央电视台“人与自然”栏目 紧紧把握时代的脉搏, 在国内率先组织一批富有学养的不同学科领域的代表性专家, 以人与自然关系为基本视角, 以人类文化演进为思想主线, 深入而通俗的撰写“人与自 然”丛书, 全景展现人与自然关系的壮丽画卷, 探索性地提出了人类未来发展的几条可能之路, 其眼光和意义十分深远。将学术创造和学术成果大众化贯通起来, 也是一种值得倡导的文化生态。

 走向天人合一 ———《人与自 然丛书》 总序 季■林 人类自从成为人类以来, 最重要的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一, 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 人与人的关系, 也就是社会关系; 三,个人内心思想、 感情的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

 其中尤以第一个关系为最重要, 而且就目前现状看来, 是迫在眉睫的问题。

 人之所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等无不是取自大自然, 关键问题是取之之方。

 在这里东西双方, 至少在思想上是不相同的。

 西方采取的是强硬的手段, 要“征服自然”, 而东方则主张采用和平的友好的手段, 也就是

 “天人合一”。

 要先与自然做朋友, 然后再伸手向自然索取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宋代大哲学家张载说:

 “民, 吾同胞, 物, 吾与也”, 最鲜明地表达了 这种思想。

 东西方手段之所以不同, 我个人认为, 其基础是思维模式的差异。

 西方主分析, 以中国文化为代表的东方主综合。

 西方自 古希腊以来, 以分析的方法对待自然。

 到了近代产业革命, 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其结果是人所共睹的。

 他们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上天入地, 腾空泛海, 生光电化, 无所不及。

 一直发展到核能开发、 宇宙卫星等等, 全世界人民无不蒙受其利。

 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

 这是他们“征服自然”的结果。

 然而自然虽无人格或神格, 如孔子说:

 “天何言哉!

 四时行焉, 百物生焉, 天何言哉!

 ”然而它却是能报复的, 能惩罚的。

 西方滥用科技产生的弊端至今已日益显著,比如大气污染、 环境污染、 生态平衡破坏、 臭氧层破坏、 新疾病丛生、 自然资源匮乏、 人口爆个得不到控制, 则人类前途实处危境。

 这些弊端已经引起了全世界有识之士的深切关注。

 怎么办呢? 我的看法是:

 人类必须悬崖勒马, 正视弊端, 痛改“征服自然”的思想, 采用东方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这样一来, 庶几乎可以改变这种危险局面。

 我把我这种想法称为“东西文化互补论” 现在我们不但正处在一个世纪末,而且是一个千纪末。

 世纪末与千纪末和年不同。

 年是自然现象, 而世纪千纪则是人为现象。

 如果没有耶稣, 哪来什么世纪千纪? 但是人一旦承认了 这种人为的东西,它似乎就能起作用。

 十九世纪的世纪末以及眼前的世纪末, 整个世界在政治和意识形态领域内, 都出现了 一些不寻常的现象, 理不应如此, 事却竟然如此, 个中原因值得参悟。

 我们人类是有理智有感情的, 借这个世纪末的契机, 回顾一下, 前瞻一下, 让脑筋清醒一下, 是有好处的, 何况我们回顾与前瞻的问题是关系到人类前途的问题, 切不可掉以轻心, 等闲视之。

 这样做不但是一般人的任务, 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们更应如此。

 为此, 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和中央电视台“人与自 然”节目合作出版了这一套《人与自 然》 丛书, 提出的都是新问题, 供广大读者阅读、 反思, 这会有利于读者在即将来临的 2 1

 世纪把工作做得更好, 使人类前途更现光明。

 是为序。

 让历史告诉未来 文化与人类自身一样古老。

 科学家告诉我们, 人类是从高度发达的类人猿发展进化来的。

 3 0 0

 万至 1 0 0 0

 万年前, 类人猿从森林里走出来, 它用石块磨制第一把石斧, 第一次使用音节清晰的语言, 这就表明, 人类产生了, 同时文化开始出现了。

 自 然的创造, 从自然到历史 人类的产生是地球史上最重大的事件。

 地球是已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

 从生命的角度划分地球的历史, 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地球前生物发展时期。

 4 6

 亿年前, 地球由形成太阳系的原始星云发展出来。

 原始地球比现在大得多, 形成地球的各种形态的物质混杂在一起, 还没有出现圈层分化的现象。

 那是一个混沌的世界。

 地球体快速旋转,在重力作用下开始出现物质分化。

 最重的铁镍物质下沉, 形成地核; 较轻的硅酸盐等物质形成地幔; 以后从地幔分出地壳, 进而从地壳分化出大气圈、 水圈和岩石圈,形成圈层性的地球结构。

 这时的地球是一个蛮荒世界。

 地球物质的无机进化, 形成地球物理世界的历史。

 第二阶段, 地球生物发展时期。

 3 4

 亿年前, 地球的岩石圈、 水圈和大气圈, 在强烈的太阳辐射作用下, 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 地球物质发生化学进化, 经过化学进化产生了 原始生命, 开始了 地球生物发展时期。

 生物最早在海洋中产生。

 后来由海洋向大陆发展, 逐渐占据整个地球表面。

 地球上生物总量为 1 0 1 2

 ~1 0 1 3

 吨。

 虽然它只占地球总量的极小部分(地球总质量为 6×1 0 2 1

 吨)

 , 但是, 地球上每年生产的有机物质为 3 . 8 ×1 0 1 1

 吨, 在

 生物发展的 3 0

 多亿年里,

 已经生产的生物总量几乎超过地壳无机物总量的一倍。

 所有这些有机物质 (俄国学者维尔纳茨基把地球上有机体的总和称为 “活物质”)

 参与地球物质和能量交换, 完全改变了地球表面的面貌。

 活物质的出现是地球物质运动的一次质变。

 它开启了地球有机进化——生物世界的历史。

 生物运动形式的产生, 在地球化学过程的基础上, 产生了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生命活动成为改变地球表面的新的地质力量。

 从此, 在地球表面不存在不依赖于生命的事件。

 现在地球表面适宜生命生存的条件是由生命活动创造和维持的。

 例如原始地球是还原性的环境, 大气中没有氧, 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 也没有臭氧层, 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直射地球表面。

 它是不适宜生命生存的。

 早期植物的光合作用为大气充氧, 还原性大气变为氧化性大气, 逐渐形成以氮和氧为主要成分的现代大气圈, 并导致臭氧层的出现, 为地球生物的生存提供了 防护紫外线照射的屏蔽。

 现代适宜生命生存的含氧大气和整个大气圈的结构及其他主要特性, 是生命活动的结果; 同样, 作为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水圈和土壤圈, 也是生命活动的产物。

 生命活物质的参与, 使地球表面的物质运动, 由地球化学过程变为生物地球化学过程。

 这个过程由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开始, 经过生态系统食物链所进行的物质循环、 能量交换和信息传输,使地球成为活的系统, 推动地球有机进化的发展, 书写了地球生物世界的历史。

 第三阶段, 地球人类社会发展时期。

 大约 3 0 0

 万年前, 人类从高度发达的类人猿发展出来, 开始了地球人类 史时期。

 人类产生, 世界就变了样。

 这是地球物质进化的又一次质变。

 人类劳动,

 即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 改变了原有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形成新的生 物地球化学循环过程。

 人类对地球发展的作用不是由人的生物...

推荐访问:文化新世纪 新世纪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