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时间:2022-05-25 16:5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5篇

【篇一】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反映:基层落实主体责任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建议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党支部作为最基层党组织,要担负好直接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和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服务群众的职责,引导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同时,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也是《党章》赋予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道路运输管理局机关支部和直属运管所党支部在教育党员、管理党员、监督党员、引导党员发挥先锋作用上做了一些工作,但是在全面落实主体责任上与从严治党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和加强。

一、当前基层落实主体责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如何将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的办法不多。当前,党支部在“落实党组织主体责任”上的主要做法是:坚持每周集中学习,宣传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开展警示教育、支部书记带头讲党课、按照上级签订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进行分解后层层签订责任状等等,但是在如何结合实际推动党风廉政建设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和带动作用上思考不够,办法不多。存在“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的现象,没有针对本单位特点,将主体责任细化落实到位,主体责任落实的效果不佳。

2、监督责任落实不到位。一是监督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在日常的督查中,主要是对干部职工的遵守上下班时间、是否在岗、公车停放、执法情况等作风方面进行督查,督查内容较为单一;
而且日常监督工作主要是办公室、纪检员负责,采取检查、抽查的方式,监督的方式也比较单一,造成其他分管领导对分管科室人员的作风建设方面情况了解不深入。二是纪检监察干部的能力素质达不到落实监督责任的要求。目前,运管局直属运管所的纪检员都是由分管机关的班子成员兼任,既要按照支部的分工完成分管的业务工作,又要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监督责任,在时间上、精力上、人力上不能很好地着重于监督执纪问责。同时,纪检员“双重身份”,必然影响其开展监督工作的态度和行为,不利于监督、执纪、问责;
再加上因为都是半路“出家”,业务不熟,不善监督,找不到工作着眼点和着力点,难以适应履责需求,对主体责任的落实形不成有力支撑。从目前执纪问责的效果看,相对抓得较好的工作就是作风建设监督。三是干部职工自觉接受监督的意识比较差。有的党员干部对纪检监察监督工作存在认识偏差,认为加强监督是在故意找茬子、出难题和自己过不去,甚至因此把矛头指向纪检监察人员个人,孤立纪检监察人员,导致在监督过程中纪检监察人员的畏难情绪,不愿监督、不敢监督。

3、主体责任有逐层递减现象。主观上存在分管领导“一岗双责”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有些班子分管领导,认为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主要是党委(支部)书记的事,具体落实是纪检员的事,自己只要确保完成分管范围的业务工作任务就可以了。对履行“一岗双责”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文件里,认识上还有很大的差距。客观上,基层所面临人员经费缺口问题、执法体制改革问题等,干部职工消极等待改革、得过且过。干部教育上缺乏生动性,党员干部对待学习感觉厌倦,学习笔记、心得体会在去年上级检查中均发现有网上抄袭问题。监督上纪检员唱独角戏,党员干部思想麻痹,被动接受监督。班子主要领导至中层,中层至一般干部压力传导不够,职工大错不犯,小错时而发生。譬如:2016年党纪处理一起,2017年行政处理一起,在全体工作人员和社会上造成不良影响。

二、落实主体责任的对策及建议

1、增强责任意识。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如集中学习、培训班、专题讲座、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方式,深刻理解落实主体责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刻把握主体责任的内涵和基本要求,进一步明确党风廉政建设是党支部的首要责任、全面责任、份内责任、直接责任,是党支部的主业。党风廉政建设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党支部要统一思想,加强领导,建立措施有力、要求明确、分工具体、落实到位、追责严历的工作机制。督促各职能部门认真履职,形成通力协作、齐抓真管、上下联动、层层负责的工作格局和抓党风廉政建设的强大合力,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的积极性。开展譬如“我做一周纪检员”、“普通党员讲党课”活动 ,让大家从角色互换中增强责任意识,担当意识。

2、完善责任体系。要落实一岗双责,党支部主体责任主要包括党支部领导班子的集体责任、党支部主要负责人的第一责任、班子分管领导的领导责任和科室负责人的具体责任,从而构成了完整的主体责任的责任体系,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在具体工作中,要充分体现该谁负责的谁负责,明确各自在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具体责任,避免职责不清、任务不明的现象。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常抓不懈,持续好转。为此要重点抓好党政一把手的党风廉政建设,形成党支部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的局面。对责任要量化分解,标准统一,任务明确,制度健全,落实到位。只有责任体系完善了,加强执行力,就会形成良性循环。

3、健全落实机制。要做实功,不做虚功。要进一步完善机制,在真抓、实做、落实上下功夫,真正把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一是党委(支部)要注重日常,抓好基础,运用多种形式坚持把纪律教育贯穿于党员干部日常教育管理监督全过程,积极探索纪律教育经常化、制度化途径,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不断增强遵纪学纪守纪用纪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二是纪检监察部门要坚持严在日常、严在经常,积极运用函询、约谈、提醒等方式,对发现的违规违纪苗头,要在第一时间将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破窗效应;
对顶风违纪案例从重从快严肃处理,绝不姑息迁就。三是要逐层落实“一岗双责”主体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负责、谁担当”,哪个部门的管理人员出了问题,除了追究违规违纪行为者责任, 还要追究分管领导的主体责任,切实形成以定责促担责,以督责促尽责,以问责促落实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

4、强化教育引导。积极营造“严管就是厚爱”的氛围。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从严治党的要求,对党员干部的教育和管理必须回归《党章》对党员的纪律要求,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将纪律挺在法律底线前面,用“四种形态”为党员干部设立防线,治病于未然。今年以来,我们把廉政教育加入主题党日规定动作,并且从“小事、小节”入手,把惩治 “微腐败”问题作为纪检监察工作重点。对接受服务对象 “红包”、宴请、收受土特产、一盒香烟等行为纳入重点监管,甚至“一根烟”行为也将会被问责,监管效果十分明显。同时廉政教育要立足提高党员干部法纪意识,运用身边反面教材,组织开展好警示教育,及时通报曝光责任追究典型案例,以起到警示震慑的好效果。抓好廉政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守廉倡廉氛围,让全体党员干部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学会和习惯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让党员干部在“咬耳、扯袖、红脸、出汗”等常态监督中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

(襄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樊群 熊俊峰)

更多好文档就上:麦档网>

【篇二】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减负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明确提出将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岁末将至,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成为基层减负必须注重的问题。

一是形式少了、责任重了。减负,减掉的是给基层带来的“无用功”、“重复功”,形式主义的工作有所减少,看似是减法,实则是加法,各项工作的贯彻落实有了新的要求,部分工作责任落到基层肩上,加重了基层负担。另外,存在一项中心工作重复填报、沟通不畅等问题,导致基层干部准备过多、疲于应付、精力受限。

二是会议少了、“交流”多了。会议名目繁多,大事小事都离不开会,并且没有因为8月份 “无会月”而“无会”,而是演变成7月“抢会月”,8月“调研月”,9月“补会月”,变正式开会为座谈交流,会议数量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减少,导致一些基层干部怕开会、怕交流,连双休日和节假日也不消停。

三是大会少了、小会不断。现在,大型会议的数量确实是少了,文件也相对少了,但是单个条口的会议明显增多,“不是去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就扬中市而言不少乡镇距离市区较远,到镇江市更远,开车通常需要半多小时,往返要1个小时左右。有的基层干部没有私家车,只能乘坐公交车,时间更长,一来一回半天时间就没了。

三是正式工作少了、闲杂工作多了。虽然正式工作有所减少,但是各类手机工作APP成为基层干部挥之不去、放不下来的“紧箍咒”。很多App功能近似,但因涉及不同部门,迫使不少基层干部每天疲于应付登录、拍照、点赞等“俗务”,不得不“照单全收”。同时,许多政务App用户体验差,不少版块常常万年不更新,使得不少App成为基层干部的“吐槽对象”。

面对上述情况,基层建议:

一是进一步加大对直属部门单位的监管,认真落实基层减负的各项措施,可以让基层干部把更多的精力用于为民办实事上,让广大一线工作者有干劲、有奔头。

二是进步一规范部门单位的会议召开程序,减少会议召开频次,改善方式方法,多开电视电话会议,用更简便的会议达到最高效的作用。

三是进一步强化部门协调,推进信息共享,避免同一类资料重复多次上报,让本能通过上级部门能解决的事情却多次让基层报送的现象不再发生。

四是进一步整合APP功能,杜绝形式主义,让本可以方便基层工作的APP更能发挥帮助作用。

【篇三】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反映:浅析基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今天,好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浅析基层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沧源县迅速制定了贯彻实施办法,对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作出32项具体规定,全县纪检监察机关坚持抓节点、抓执纪、抓问责,党风政风持续好转。但从近年来发生的问题和查处案件情况来看,仍有个别单位和党员干部不收敛、不知止,搞“隐形变异”,违反规定,顶风违纪,损害了党和政府形象。

一、主要问题

(一)官僚主义做派,作风粗暴、脱离群众。少数党员干部不接“地气”,面对群众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如:勐省农场管理委员会原党委书记周某,20XX年1月,因工作纪律松懈、酒后乱言等问题,被给予诫勉谈话和书面检查的问责。之后于20XX年沧源佤族司岗里摸你黑狂欢节期间,其饮酒后,以农场茶叶公司参展人员服务水平跟不上为由,多次在公共场所辱骂参展人员,导致参展人员向县纪委举报并到县级相关部门群访,造成了不良影响。20XX年7月周某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二)享乐思想作祟,雁过拔毛、坐地生财。个别党员干部享乐思想滋生,心生贪念,手中职权成了捞取不法之财的工具。有的乡村干部恣意妄为,向群众资金动心眼“下黑手”。有的领导干部十八大后不收敛、不收手,旁门歪道捞好处,如:县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赵某某,套取项目资金5000元用于个人开支,违规报销个人通讯费,利用职务之便收受供货商回扣等,20XX年6月受党察看二年和行政撤职处分。

(三)小村官乱作为,无中生有、虚报套取。有的农村基层干部设法规避制度约束和监督,在项目工程建设中弄虚作假、骗取资金、更改用途。如:岩帅镇班驮村党总支原副书记李某某,以虚报旧房改造农户花名册等手段,虚报、截留专项资金25万余元设立账外账,部分用于接待费等开支。李某某受留党察看一年处分。

(四)视规定若无物,有令不行、有禁不止。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履行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不到位,纪律观念淡薄,在中央八项规定后仍顶风违纪。如:沧源自治县原卫生局局长李某某、副局长蔡某某、合管办主任漆某某,合谋通过虚开发票、伪造培训会议资料、支付培训费的方式虚列支出经费6万元,违规发放津补贴。20XX年11月,3人分别受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二、原因分析

(一)宗旨意识淡化。一些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滑坡,把为人民服务的理念抛之脑后,公私不分、贪欲膨胀,对党纪国法置若罔闻,不收手、不知止顶风违纪,最终“违纪”“破法”,走上了“不归路”。

(二)责任落实不严。有的部门主体责任缺失、不作为,层层压实责任变层层推卸责任,助长歪风邪气的蔓延;
一些部门领导对班子成员和下属不敢监督,当老好人、怕得罪人,太平官思想占上位,对单位里出现的不良倾向和苗头性问题放任自流、不管不顾,睁眼闭眼、得过且过,任由不正之风滋生蔓延。

(三)执行不够严格。操作不够规范,客观上为“四风”问题提供了生存空间;
特别在村组干部监管方面短板突出,存在机制不健全、管理不规范、监督力度不够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村干部的违规违纪行为,部分村组干部文化素质低、法纪观念淡薄,存在对村、组公共资源分配不均、对下拨的款项挪用私吞。

三、对策和建议

这些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影响了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必须加以解决。需要各级各部门以“钉钉子”的恒心和毅力,持续发力,步步深入,一个节点一个节点坚守,一个阶段一个阶段推进,一个问题一个问题解决,以纠正“四风”、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赢得党的信赖和人民满意。

(一)抓责任,传压力。要着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末梢延伸,压紧压实“两个责任”,强化监督执纪问责,重点检查各级党委(党组)主体责任落实情况,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在基层得到扎根落实。要切实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中的第一种形态,使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为常态,将防线主动提前,把住第一道关口,从源头防止“破规”走向“破纪”甚至“破法”。

(二)抓教育,明纪律。强化思想教育,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常态化制度化,以“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教育引导干部增强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强化法纪教育,持续深入开展党规党纪和法律法规学习教育,通过参观廉政教育基地、观看警示教育片、旁听领导干部职务犯罪案公开庭审、举办党章党规学习教育知识竞赛等方式,督促基层干部学法懂法、知法守法,学纪明纪、晓纪护纪,用纪律和规矩管住全体党员。

(三)出重拳,下猛药。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问责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加大监督执纪问责力度,以严肃问责倒逼责任落实,着力解决好存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薄、组织涣散、纪律松弛等问题;
持续加强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执纪审查中发现的“四风”问题,要先于其他问题查实处理;
对不收手、不知止,规避组织监督,以及隐形变异的“四风”问题,深挖细查,严查严办。要紧盯扶贫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易发多发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严肃查处侵害群众利益问题。

(四)建制度,立规矩。深入贯彻落实八项规定精神、纠正“四风”,健全完善配套监管制度,构建权、责、利制衡机制,切实解决基层监管短板问题。要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廉洁自律举措,充分发挥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
要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制度,完善土地征收、惠农政策、扶贫资金等方面的监管措施,综合运用各类监管平台管好民生款项、民生项目,从源头遏制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发生。要探索完善各部门联动机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监督制约的触角无处不在,形成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推进工作的强大合力。(沧源县纪委 赵贵美 陈龙)

【篇四】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带薪休假落实难的原因及建议

自2007年12月《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公布以来,带薪休假在许多地方和单位没有得到很好落实,在有的单位根本就不落实。经过调研,主要发现以下因素成为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难落实的根本所在。

一是职工带薪休假制度遭到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的无情践踏。一些企业的职工和农民工,平时连双休日都不能保证,又何谈带薪休假?在企业与职工,特别民营企业与职工的对话中,职工明显属于弱势群体,权衡“饭碗”与“权益”,职工只能通过牺牲“权益”来保住“饭碗”。同时有些单位之所以不实行带薪休假,是因为违法的成本太低,即使他们没有安排职工带薪休假,也没人告、没人查,更没人追究。

二是职工带薪休假时机与工作需要和旅游季节有矛盾。目前,有相当多的职工休年休假,主要是为了外出旅游。一家人因工作和学习需要,要凑在一起去旅游很不容易,而旅游又以春秋两季最好,加之“五一”长假取消等种种原因,直接导致一家人凑在一起外出旅游的最好时节只有国庆长假了。这也是许多职工不休年假,而宁愿国庆长假去“人挤人,活受罪”的主要原因。

三是一些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全部职工带薪休假。例如有的机关和企业、事业单位,平时工作和生产任务十分繁重,要安排本单位的职工全都休假,确实有困难。因此,有不少职工特别是各级领导和关键岗位上的职工,因工作需要而无法休假。

综上所述,要落实好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要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强制企业安排职工带薪休假。目前,不少企业之所以不安排职工带薪休假,不是因为他们不懂法,而是因为他们违法的成本太低。如果加大企业的违法成本,把日工资标准定得适当高些,并提高不安排休假应当支付劳动者的补偿金标准;
有关部门再加强督促检查,并对不安排职工带薪休假的企业进行重罚,提高企业剥夺劳动者休息休假权利的支付成本。如果违法的成本足够高,企业自然就会主动督促劳动者休假。

二、对非旅游旺季和非节假日出游实行优惠政策。今年中秋国庆长假,国家有关部门决定对小客车行驶高速公路免费,还组织一百多个景点在黄金周期间门票降价。这样做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却起到了鼓励一部分职工不休年假而在黄金周凑热闹出游的作用。因此,对于哪些能够避开旅游旺季特别是在大小长假出游的职工,应对其出游实行优惠政策。例如规定在非旅游旺季和旅游旺季的非大小长假期间,景点门票降价,每个月有几天小客车行驶高速公路免费,再加上旅游、交通等行业的促销措施,鼓励一部分职工在此期间休假出游。

三、有关部门要积极督促各单位安排职工带薪休假。国务院公布的《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人事部门、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依据职权对单位执行本条例的情况主动进行监督检查。”“工会组织依法维护职工的年休假权利。” 目前带薪休假制度落实不好,有关部门督促检查不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各级政府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及各级工会组织,要加大督促检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力度,积极督促各单位安排职工带薪休假。

【篇五】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减负年】新形势下基层社区如何减负对策




一、新形势下社区工作负荷重的表现

我们**湾街道**社区地处**新城起步区,东起新港实验学校,西连共港路,南至大港路,北抵北固山,面积约1.5平方公里。于2001年8月组建。现有海滨花园、四季花城等2个拆迁安置小区、1个开发小区,辖区内常住人口8218人,2624户,暂住人口535人,社区设有党委,3个支部,现有党员110人。经过这几年的旧城改造建设,现有45栋居民楼。辖区内配套设施齐全,有学校、菜场、超市、公交车站、物业管理处、巡逻保安队等各类便民生活设施和会所、图书室、乒乓球室、老年活动场所、圆梦艺术团、等公共活动场所。从群众的实际需要出发,从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做起,植树种花、铺路修桥、加强爱国卫生活动、实行计划生育、陶冶情操逐步为社区居民群众创造舒适、安全、优美的居住环境。让广大群众得实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理念在社区得到了充分体现。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入,国家、市场和社会逐步分离,社会的自主空间不断扩大,传统的纵向单一性的社会结构逐渐向横向结构转变,单位制日渐式微。越来越多的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单位体制的消解促进了社会组织功能的分化,导致社会事务大量涌现、重新分解并逐渐回归社会,越来越多的单位将其承担的社会职能分化出来,社区就成为后单位制时期市民生活的重要归宿,同时也成为承接社会职能的重要载体和新型公共空间。

社区是个小社会,工作面对千家万户,特别要为社会适应能力弱的群体服务,工作的繁重、具体、琐碎在所难免,我们作为社区干部对此并无怨言。但让我们感到无奈的是,各部门、各方面都把社区当成执行末端,以布置任务的方式向社区交任务。社区被来自不同部门的要求牵着鼻子走,没有足够的精力为居民服务,自治组织的性质难以体现。根据本人亲身体会和对其他社区的调查的情况,就当前对造成社区工作负荷重的原因我进行了浅表的梳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社区居委会定位模糊,组织设置功能形成行政化。社区的实际情况千差万别,居民需求也各不相同,社区组织在结构、运行方式等方面应各有特色,
但现实中社区组织和社区机构的设置体现了政府基层管理的需要,居民缺乏归属感、认同感。从理论上讲,居委会是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它的主要任务是搞好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至于协助政府及其派出机构去做与居民相关的部分工作必须以不影响居民自治为前提。但社区在实际工作中承担了大部分的行政工作,就拿我工作单位的社区来说,上级政府、街道、各职能部门或派出机构指派的行政任务占我们社区居委会整体工作的80%以上,居民也把居委会看成是政府组织而非居民自治组织,居委会变成了政府行政力量的延伸。

2社区考核机制严重地受政府行政约束。目前对社区居委会的监督考核名义上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居民民主评议社区居委会,一种是由街道和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对社区进行考核评比。社区既然是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组织,他应该以居民的民主评议为主,但在实际考核形式中,由于街道和政府职能部门的考核结果与社区的工作经费、人员任免等挂钩,因此街道及政府职能部门的考核占据着绝对的主导地位,左右着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取向,居民群众的考核效力则显得软弱无力。这样的运行和管理方式就造成了社区居委会与居民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渠
道不多不畅,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参与程度和支持程度不高。

3、社区工作经费收支不平衡。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经费来源有三部分:政府财政拨款、社区物业收入和社区自筹,其中主要经费来源是政府的财政补助。社区物业收入不高,驻区单位共建意识不强,社会捐助收入很少且不稳定,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的缺口较大,其经费缺口普遍由街道提供。街道对社区居委会的工作经费实行统一管理,由街道财政所设立社区帐户,统一做帐。社区经费由市区下拨到街道,由街道统一收支的方式,造成端谁的饭碗归谁管,社区居委会不得不依附于街道办事处。

二 、造成社区工作负荷重的原因分析

1、政府干预过多是导致社区居委会工作负荷重主要原因。首先是认知因素。政府的主要目标之一在于解决转型时期的种种社会问题,保证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而在政府看来,良好的社区治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这可能促使政府倾向于直接干预并控制社区。其次是习惯因素。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政府主导一切的行为惯性仍在延续,政府习惯于干预和控制社区。政府行为模式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面对
新形势、新问题,政府自身也在调整角色定位,提出社区自治的发展思路,但仍然受到既往行为模式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仍然保持着传统的主导与干预特性。对于相当部分的政府官员来说,社区不是群众性的自治组织,社区管理当然应该接受街道的领导。再次是利益因素。部分政府官员内心不愿失去社区这一条腿,这也是社区本因的自治管理变成了政府行政化管理的重要原因。随着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越来越多的工作都是通过社区居委会开展和落实的,比如,我们社区干部还得承担街道组织的非本社区居民的拆迁动员,街道辖区内成片拆迁时,社区都被抽调大部分的工作人员,一抽就是3至5个月。拆迁期间,本社区工作只好搁置或应付。对一些因政策问题上访的重点人员,也交到社区控制,敏感时期要求社区干部24小时看守、定时报告动向;
发生越级上访,社区主任要跟着赴省、赴京把人带回。社区居委会变成了政府的派出机构。而一些政府职能部门和街道办事处在给社区居委会下放责任的同时,却将利益和权力留在自己的手中。

2、社区自治组织自身利益驱动的原因。首先是社区居委会主观倾向行政化。社区居委会的自治需求及愿望是其自主性能否成长的根本因素。由于社区资源都来自政府,为了从政府获取资源,一些社区依附于政
府及其代理机构。当政府职能部门或街道办事处做出与居民利益相冲突的事情与行为时,有些社区居委会不但不敢制止,甚至还参与其中分一杯羹。其次,由于政府主导了居委会的工作,社区居委会在人、财、物、职责、运作、考核等方面全方位依赖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其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不是相对独立的关系,而是全面依附的关系,社区居委会日益与社区居民脱离,成为代表政府管理社会的力量,逐渐失去自治性,成为行政性或准行政性组织。政府与社区居委会之间的关系也由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变异为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的关系。

3、居民参与社区活动方面的原因。社区居委会自治应以居民的广泛参与为基础,依靠民众的广泛参与来协助政府解决社区的问题,是推动社区自治和社区建设的明智选择。目前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淡薄,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一现象也制约和加大了我们开展日常工作的负担。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有多方面的。

第一,单位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居民对社区公共事务的认识和社区参与意识的形成。单位体制下,城市社会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几乎全部纳入单位行政体制中。个人一旦进入单位,单位对个人负有生老病死
的无限义务,个人则完全依附单位。单位办社会的组织格局使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直接内化为个人与单位的关系,而个人对单位的全面依附则促使个人形成强烈的单位认同意识和单位参与意识,社区归属意识和社区参与意识很少。

第二,居民参与期望与参与现实存在差距,制约着居民的社区参与。居民期望参加的社区活动参加不了,比如对社区重大事务参与决策和管理、对社区权力运行参与监督等。参与期望与现实之间的矛盾实质上是一个利益关系或者说权力的再调整问题。由于,居民与社区利益的相关程度低,导致居民不关注社区公共事务。居民是否参与社区事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区事务与自身利益的相关程度。与社区缺乏直接利益关系的居民很少关注社区事务,也很少参与社区活动。单位制下,居民从单位获得资源、收益、地位、身份和福利等,因此对所在单位有强烈的依附和归属感,单位意识根深蒂固,而对居住的社区则缺乏认同与参与意识。与社区直接利益相关的社区居民则更愿意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

第三,居民社区参与的条件不足。居民参与社区事务需要拥有一定的条件,包括一定的时间、知识、能力以及一定的经济基础。缺乏时间和精力可能是社区
中的中青年人对社区事务关注较少、参与社区活动不积极的原因。参加社区活动大多是有空闲时间的离退休人员、下岗待业人员和放假期间的学生。

第四、由于城市建设不断加快,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大量居民打破了住单位福利房的格局,不同职业、不同单位的人群居住在一起,大家彼此陌生,不同群体彼此对立,缺少信任和安全感,邻里亲情缺失,老死不相往来。社区居民更缺乏共同的精神生活与共同的理念信仰,在如今的社区里,主要是社区管理组织的行政命令,缺乏真正能够体现公共意志,大家一致认同、共同遵守的社区契约和社区伦理规范。

第五随着社区居委会承办事务的日渐增多,所需的办公经费也呈正比增长。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未能得以落实和保障,办公经费短缺现象日渐凸显,社区居委会的各项工作开展也受到了影响。社区居委会办公经费严重短缺大致归结如下三点原因:一是居委会自身筹资渠道狭窄,资金来源不足;
二是社区居委会缺少社区建设的长效资金投入机制,政府、财政投入力度不够;
三是有关部门在交付居委会承办行政性、社会性事务时,只给任务,不提供活动经费。


三、社区工作减负及完善社区基础建设方面的初步建议

减轻社区干部工作负担,是重建社区功能、保障社区自治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深化基层社区改革,推进和谐社区和完善社区基础建设的重要措施。借鉴本地和外地的经验,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理顺关系,减轻社区负担。社区应是居民的自治组织,社区建设不是基层政权建设,而是居民自治组织的建设。政府及其派出机关应该指导,而不是包办,要及时地把群众能够自治的公共权利交给群众自己行使,促进社区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自治作用的发挥。社区居委会要充分发挥其组织、发动、带领群众的功能,指导、帮助社区建立自治性的群众组织,通过在社区党支部的领导下,群众自愿参与、社会化运作的方式,构建社区工作新格局。在做具体法上:一是理清社区职责,探索准入的可行方式。减轻社区负担,需要市、区联动。建议上级党委、政府根据《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和中央国务院近年关于推进社区服务的有管文件精神,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并通过文件形式向市、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及街道办、社区公布。在此基础上,健全准入制度。二是优化部门工作程序,减轻基层负担。建
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尽快完善医疗保障全覆盖运转程序,简化困难家庭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的审查程序,通过社保中心与就业处联网管理,直接将补贴打入参保人员账户。数字化城管应与社区合作,联手管理。建议城管部门减少发现问题的人员、简化工作程序,将更多的人力、财力用在解决问题上。三是规范台帐和各种入户调查。社区已建立了管理数据库,建议各相关部门创造条件与社区联网,网上报送表格,掌握情况。已实现数据管理的工作,不应再要求纸质台帐,更不能以部门考核为由,要求社区工作资料重复存档,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如果聘请社区干部作调查员,应给予相应工作条件与报酬。

2、规范管理,改变社区考核方式。一是根据社区自治组织的性质实行双向考核。建议对社区管理服务绩效的考核,以社区居民和驻地单位的满意度为主。街道办对社区工作的考核,也应以界定的职责为依据,不能把社区职责之外的工作列入考核、甚至列入一票否决内容。建议市、区两级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对社区已建的各种组织机构、开展的各种考核评比进行一次清理,减少繁琐的考评考核对社区工作的干扰。二是让社区参与对街道办和市、区党政部门、单位的年度考核。对街道办和市、区党政部门,特别是与社区建设相关的职能部门、与社区挂钩联系的部门、社
区的驻地部门,他们的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和参与社区建设的情况如何,社区应该有评价权。特别是新的政策在基层实施时,应建立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实施的情况和困难,调整完善措施。

3、树立居民在社区积极参与事务的意识。居民是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的主体,公众参与社区自治是社区发展的内在动力。社区发展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居民积极参与社区发展,帮助居民树立、锻炼、提高社区参与和社区自治的能力与水平是当前社区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政治层面上看,公众参与与社区自治是城市基层民主的基础和核心内容,要大力培育这种民主精神,通过基层社区居民民主意识的树立,不断推进社会的民主进程。

4、要培育社区居民的人文精神和归属感。其中居民的参与精神是第一位的,社区就要注重营造这种公平公正的氛围,提供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平台,特别加强一些有形化载体的建设,注重网络在居民参与社区事务中的积极作用,通过这些条件的提供和活动的开展,激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给居民话语权,在参与中培育包容精神和归属感。


5、积极探索和开发社区资金多渠道筹集。为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保障基层社区组织的有效运转,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社区居委会可多渠道筹集资金。其中包括社区居委会可向社区单位、相关物业筹集部分资金,所筹资金属于本社区所有,统一纳入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管理账户管理,按照所规定的程序使用,并及时向社区公开自筹资金的使用情况。二是要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广泛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居委会建设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将办公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按居民户数或人口比例拨付,固定来源,予以保障。二是要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为主、全社会广泛支持、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居委会建设投入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按照分类管理、分级负担的原则,将办公经费纳入同级财政预算,并按居民户数或人口比例拨付,固定来源,予以保障。三是要认真落实费随事转,解决居委会没钱办事问题。规定有关部门在交付居委会相应的行政性、社会性事务的同时,必须支付相应的工作经费,以确保社区居委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推荐访问:减负 剖析 对策 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减负落实难原因剖析及对策建议思考 基层减负问题对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