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正文

大学生如何振兴乡村发展

时间:2022-05-28 11:20: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如何振兴乡村发展,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大学生如何振兴乡村发展

大学生如何振兴乡村发展3篇

大学生如何振兴乡村发展篇1

大学生如何学习

怎样进行大学学习?这是每个新同学都想知道的。及时转变学习方法,适应大学教法和学习方法可能是新同学顺应新环境必须做出的选择。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工作者通过大量调查分析表明,大学一年级新同学存在学习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因就读的专业不是自己的志愿,于是缺乏学习热情和兴趣,学习态度消极;
对大学的教学和学习方法感到茫然,甚至无所适从。

新同学们完成中学学业,跨入大学学习深造,这说明了同学们已经长大,再也不是父母面前的娇孩子,且从报到之日起,就意味着自己已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工作生涯,并将逐渐以一个有责任心、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形象出现在父母、亲属、师长、同学、朋友面前。在大学生活开始之初,遇到需适应的新问题,这是自然的事情,也必须学会并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好学习问题。

要提醒的是,中学时代朦胧的专业概念在大学中已变得十分清晰,家长们的一片好心,使得新同学们各自坐在不同专业的课堂里。须知,知识的海洋如此浩瀚,足够每个同学尽情地舀取畅饮。随着我国各专业口径越来越宽,课程设置强调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发展,强调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使学生全面发展;
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趋势看,人才的概念并不完全等同于专才,青年人视野要广阔,知识面也要尽量扩大一些;
人要全面发展,不管你是做哪一行哪一个专业,只懂你那个领域的专业,别的什么都不懂,是不行的。要注意全面发展,学文科的要懂一点科学技术知识,学理科的要懂一点文科的知识,不管学什么专业的都要有一些文化艺术方面的爱好和修养,这是现代社会的需要。兴趣是可以培养的,少数新同学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专业不如意就自怨自艾,一蹶不振。

大学的环境有别于中学。在中学里,有任课老师、班主任管着;
在家里,有爸妈操心,从学习到生活,一概不用考虑,一心读书就行。在大学里,远离父母,除了要学会自己照顾自己,管理自己,管好生活以外,更要善于管好学习。大学老师主要传授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归纳、推导,知识的获取更多的要靠自己去做,学会培养自己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既所谓的“学会学习”。有人说“大学是研究和传授科学的殿堂,是教育新人成长的地方”,在这里,学习的概念不仅仅指课堂里的内容、教科书里的内容,还包括其他方面,如泡图书馆、做实验、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及各类竞赛,参与各种集体和社团活动,聆听各类讲座、讲坛,搞社会调查等,更可以和同学、师长广泛交往,互相切磋,相互交流,古人云“三人行,必有吾师”嘛。学习的内容变得这么宽广,学习方式是如此有趣,同学们尽可在知识的海洋里畅快遨游。大学,是一个锻大学,是一片的神奇的土地,在这块土地上辛勤耕作,自会“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大学,是一个锻炼人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在尽情施展自己才华的时候,习得一份成熟和老练的回赠。

1 、如何适应大学校园的学习气氛?

大学里面的学习气氛是外松内紧的。和中学相比,在大学里很少有人监督你,很少有人主动指导你;
这里没有人给你制订具体的学习目标,考试一般不公布分数、不排红榜 …… 但这里绝不是没有竞争。每个人都在独立地面对学业;
每个人都该有自己设定的目标;
每个人都在和自己的昨天比,和自己的潜能比,也暗暗地与别人比。

一般来讲,大学的校园范围都比较大,教学设施要比普通中学要齐全得多,教学内容所包含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大学新生刚入学的时候,在思想上应认识到:要想在学业上获得成功,一定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学习条件,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在入学最初的几个月里,大学新生在熟悉新的生活、老师和同学的同时,还要迅速熟悉学校中的教学及辅助设施,如教学办公地点、图书馆、实验室、复印室、录音室、书店的开放时间和使用方法等等。

此外,大学生还要学会利用现代高科技的教学手段来掌握、运用所学的知识。在大学里,教学内容所包括的信息量越来越大,单凭坐在教室里苦读书是难以适应的。大学生必须通过多种渠道(如互联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充分利用现代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教学)来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大学生应该充分利用环境中的优势,使个人的能力与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促进与提高。有一些大学生,对学习环境、教学设施的意义理解不够,认为只要把老师讲的知识掌握了就行了,所以他们在课堂以外,很少利用各种有利条件来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这是对有限教育资源的浪费,不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

最后,在这种竞争气氛中,大学新生还要改变一些原有的观念:在大学里,考试分数并不是衡量人的最重要的指标,人们更看重的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在这里,竞争是潜在的、全方位的炼人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在尽情施展自己才华时候,习得一份成熟和老练的回赠。

2 、如何调整学习方法?

进入大学后,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变成了以学生为主导的自学模式。课堂讲授知识后,学生不仅要消化理解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而且还要大量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和文献资料。自学能力的高低成为影响学业成绩的最重要因素。

学习方法对学习结果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而大学的学习方法又与中小学的方法差别很大,许多学生一时难以适应。大学学习单凭勤奋和刻苦精神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掌握了学习规律,相应地制定出学习的规划和计划,才能有计划地逐步完成预定的学习目标。马克斯曾说过:没有规划的学习简直是荒唐的。严密的学习规划是完成学习任务的保证。首先要根据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从个人的实际出发,根据总目标的要求,从战略角度制定出基本规划。如设想在大学自己要达到的目标,达到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学完哪些科目,培养哪几种能力等。同学们可先制定好一年级的整体计划,经过一年的实践,待熟悉了大学的特点之后,再完善四年的整体规划。其次要制定阶段性具体计划,如一个学期、一个月或一周的安排,这种计划主要是根据入学后自己学习情况,适应程度,主要是学习的重点、学习时间的分配、学习方法如何调整、选择和使用什么教科书和参考书等。计划要遵照符合实际、切实可行、不断总结、适当调整的原则。学校设置了本科生导师,同学们可多请教导师、上课老师,也可多和高年级同学沟通交流。自学能力必须在大学期间开始培养。大学的学习,不再是去死记硬背老师所讲的内容,而是按照自己的学习目标和专业要求,选择、吸收、消化有用的知识。在学习方法的选择上,大学生更应发挥自主性,一般来说大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形式有四种:按教育大纲规定的课堂学习活动,补充课堂学习的自学活动,独立钻研的创造性活动,相互讨论、相互启发的学习活动。在各种不同的学习形式中,都要发挥学习的自主性,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最有效的学习方法。《礼记·学记》讲:“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也就是说,大学生应当充分利用学校里的人才资源,从各种渠道吸收知识和方法。如果遇到好的老师,你可以主动向他们请教,或者请他们推荐一些课外的参考读物。除了资深的教授以外,大学中的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乃至自己的同班同学都是最好的知识来源和学习伙伴。每个人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都不尽相同,只有互帮互学,大家才能共同进步。除了学习老师规定的课程以外,大学生一定要学会查找书籍和文献,以便接触更广泛的知识和研究成果。例如,当我们在一门课上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就应当积极去图书馆查阅相关文献,了解这个课题的来龙去脉和目前的研究动态。熟练和充分地使用图书馆资源,是大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志于科学研究的大学生必备技能之一。互联网也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库,大家可以借助搜索引擎在网上查找各类信息,网上还有许多网站和社区也是很好的学习园地。

在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个案中,一些大学生心情沮丧、神态忧郁,主诉的内容多与学习上的挫折有关。

例如,某一理科女大学生在心理咨询中心主诉时,觉得自己上课听不懂,作业不会做,学习成绩总上不去,尤其是高等数学和英语最感头疼。过去在读高中时,自己能控制、掌握自己,通过努力,学习成绩总能赶上去,可是自从上了大学,这一套却不管用了。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承袭过去在高中阶段的学习方法,即使勤奋用功可能也难以获得能力的全面提高,这在大学新生里是相当普遍的现象。尤其对那些高中阶段的学习尖子来说,这种挫折可能会造成自信心的丧失,严重者可导致神经症和精神病。要使他们从这种打击中恢复过来并非一两天的事。

自学能力包括:能独立确定学习目标,能对教师所讲内容提出质疑,查询有关文献,确定自修内容,将自修的内容表达出来与人探讨,写学习心得或学术论文等。

从旧的学习方法向新的学习方法过渡,这是每个大学新生都必须经历的过程。尽早做好思想准备,就能较好地、顺利地度过这一阶段,少走弯路,减少心理压力,促进学业成绩的提高。所以,学校一般在新生入学时会进行入学后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经验的介绍。对于大学新生本人来说,应该积极观察、思考,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顺利度过学习适应期。

4 、大学新生如何安排课余时间.

丰富多彩的大学课余生活令人眼花缭乱,怎样才能安排好自己的课余时间呢?

吴晗在《学习集》中说:“掌握所有空闲的时间加以妥善利用,一天即使学习一小时,一年就积累365小时,积零为整,时间就被征服了。”想成事业,必须珍惜时间。首先,要安排好每日的作息时间表,哪段时间做什么,安排时要根据自己的身体和用脑习惯,在脑子最好用时于什么,脑子疲惫时安排干什么,做到既调整脑子休息,又能搞一些其他的诸如文体活动等。一旦安排好时间表,就要严格执行,切忌拖拉和随意改变,养成今日事今日做的习惯,千万不要等明日。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其次,要珍惜零星时间,大学生活越丰富多彩,时间切割得就越细,零星时间越多。华罗庚曾说“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

大学校园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除了日常的教学活动之外,还有各种各样的讲座、讨论会、学术报告、文娱活动、社团活动、公关活动等等。比如申请加入校、院(系)学生会、校学工助理办公室、校广播台、各院(系)团总支、学生社团等组织都能够使自我得到很好的锻炼。这些活动对于大学新生来说,的确是令人眼花缭乱,对于如何安排课余时间,大学新生常常心中没谱。如果完全按照兴趣,随意性太大,很难有效地利用高校的有利环境和资源。

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长远目标是什么,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

另外,最好能专门制订一份休闲计划,对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和休闲项目做出妥当的安排,这样能使你的休闲和学习有条不紊地交叉进行,使身心得到有效地放松和调适。而且,你一旦制订出了既愉快又切实可行的休闲计划,那么在这一时间尚未到来之前,你的心情会是愉快而充实的,能精神振奋地投入学习和工作之中。

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最好能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和客观条件制订出一个体育锻炼计划,务必拥有一个健康强壮的身体。要知道,身体是从事一切活动的“本钱”,也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物质基础。

大学新生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如唱歌、跳舞、下棋等等;
尽量培养自己有多种兴趣爱好,如集邮、剪贴、垂钓等,这样可以增添你的活动和情趣,使你的生活充实丰富、生机勃勃。若能够拥有一项或多项自己有兴趣而又擅长的爱好,那是再好不过的了。有些同学能写得一手好书法,或制得出精妙的手工艺品,或打得一手好乒乓球,这无疑会给他们的人生增添无穷的乐趣,也有利于建立自信心,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以读书为乐事,既可以排遣烦忧,愉悦性情,又可以获取知识,增长智慧,对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3 、大学新生如何对待专业课、公共课和选修课?

一、对专业课的学习,应目标明确具体,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不断提高学习兴趣。不同专业的大学生有不同的专业课,但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待本专业课程的学习态度应该是一致的:那就是不管喜欢与否,都要尽力把专业课学好。在学习专业课的时候,学习目标要明确具体,不断提高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主动克服各种学习困难,做到直接学习兴趣和间接学习兴趣的结合。

二、对待公共课,要认识到其实用的价值,努力把对公共课的间接兴趣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总的来说,大学生对公共课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如专业课,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持消极应付的态度,学习目的不明,目标不清,动机不强,学习兴趣主要看老师的教学水平,如果老师的课讲得生动活泼,他们愿意听,有兴趣学。但这种学习兴趣主要是直接学习兴趣,而且大多停留在较低水平上,只限于上课认真听讲,把听课当成了一种享受或是对专业课的调剂。因此,大学新生要端正对公共课的态度,要充分认识到公共课的实用价值及对自己的意义,努力把学习的间接兴趣逐渐转化为直接学习兴趣,部分实用性强的公共课(例如外语)要当成专业课来学习。

三、对选修课的学习,应注意克服仅仅停留在浅层的了解和获知的现象。大学生对待选修课的学习一般说来兴致较高,认为选修课可以开眼界,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而且选修课的学习要求不严,大学生较少产生逆反心理。但选修课在大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和分量毕竟不如专业课和公共课,大学生真正投入学习的不多。学习目的较模糊,学习动机不强,学习既不消极也不太积极,上课时注意力集中程度不高,认识能力也较少充分发挥。因此,大学新生对选修课的学习,应注意不要仅仅停留在浅层的了解和获知上,更要杜绝为了捞取学分才选修某些课程、“选而不修”的不正常现象。

大一新生不喜欢专业怎么办?

现实的就业环境,提醒每一个刚走进“象牙塔”的新生,必须思考应如何认真地规划大学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职业方向。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发现有的同学因种种原因而对所学专业不喜欢,对此,我们撷取了老师、用人单位、专家三方对此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老师:选你所爱,爱你所选。

大学生对所学的专业不感兴趣,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这几年高校一直在积极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例如实施转专业政策。但并非每个学生的问题通过转专业就能解决。据一些高校的老师介绍,由于遵循按专业招生的原则,绝大部分新生入校时对所学专业缺乏客观、正确的认识、甚至一时感到未来迷茫,很多人进校后立即着手转专业。但他们中大多数人并没有十分明确的目标,而是在各个专业间摇摆。一听别人说某个专业好就盲目跟风,导致有的人对新转专业仍提不起兴趣。高校老师给出了解决这一突出问题的建议:新生首先要静下心来了解、熟悉、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这个过程一般要一两个月,经过理性认识之后,发现确实不是兴趣所在可以适当调整。调整专业时也应对所选专业进行全面认识,以最大限度发挥自己学习专业知识的潜能,而不虚度大学生活。高年级的学生结合自身给出了他们的经验:基础课一定要好好学,特别是外语。再依据喜好辅修其他专业课程,找到自己最有兴趣的专业要深钻。在学习过程中要主动找老师,老师的指导可以帮助你在学习专业、选择第二学位、自修感兴趣专业时大大避免盲目性。

用人单位:我们要的是这样的人。

大学生中很多人把就业方向定位于三资企业。不可否认,三资企业雇员丰厚的薪金待遇、良好的工作环境、潜在的职业深造机会,是他们趋之若鹜的主要原因。三资企业用人到底有何标准?从全球电信行业数一数二的摩托罗拉中国分公司的用人理念中我们可以窥得一斑。据摩托罗拉北京分公司的员工提供的消息说:摩托罗拉各部门设专门的人力资源部,对部门所需的人才拟订具体、详细的书面要求,最终决定“用谁不用谁”也在各部门。摩托罗拉全球电信系统运营部市场部李先生有多年招聘经验,他介绍说,市场部聘人遵循的主要原则:一、对所学的专业知识要精通;
二、敏捷的反应能力,能正确、迅速理解客户的需求,很好地体恤客户、尊重客户;
三、要掌握行业发展方向,对行业的发展前景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积极的工作态度。李先生认为最后一点更为重要,他解释说:专业知识相对差一点可以在实际工作中得到弥补,但如果没有对工作热情投入的态度,老抱怨出差、加班,这样的人再优秀也不被聘用。

专家: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无独有偶,长期从事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工作的业内人士也表示:大学除了认真学好专业外,学生更要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进一步完善人格。而这其中最强调“做事要积极、认真、负责”。中华英才网的总裁张杰贤先生是资深的人才专家,他就大学生未来职业规划有自己的看法。张先生认为,大学生从进校门就开始进行职业规划是不很合理的。学生应该对所选的专业做进一步的学习、了解,逐步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通过一两年基础学习之后,要了解本专业历年的就业方向,然后有计划、有目的进行职业规划,比如补充知识结构、增加必要的社会实践等。同时他还强调:大学生应有灵活择业的观念,特别是一些冷专业、偏专业,灵活择业能有效拓宽就业渠道。对于那些有主见、立志创业的学生来说,如果要进行职业规划,张先生建议应分阶段,长远规划,并且每个阶段都要有具体的现实目标,脚踏实地才能使规划落到实处。

人事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研发处陈世华处长和张杰贤先生的看法有所不同,陈处长表示:大学生职业规划可以较早着手。第一,高考前可从人才市场等渠道了解预选专业的特点、需求的现状以及未来就业前景;
还可以在入校后通过基础课程的学习确定自己的价值取向、喜好程度进行适度调整。第二,学校实行两年公共课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转型的机会;
第二学位和辅修专业为兴趣与专业不符的学生开辟了新的就业途径。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专家一再提醒,造就复合型人才是趋势,无论是从专业、个人性格以及认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大学生都应尽可能全面提升自己。同时对未来职业不要奢望太高,应脚踏实地,肯学肯干,像提炼黄金一样来打造自己。

大学生如何振兴乡村发展篇2

大学生如何择业

09-10-27 作者:   编辑:生涯辅导

面临就业压力的大学生们,在你们抱怨当前就业环境恶劣,感慨天妒英才之前,请你们先回答我以下几个问题:你将来想干什么?你现在又能干什么?通过你的大学学习,你的现实情况与理想又有了多大的差距?

 如果你在以上三个问题上无法清醒地准确回答,那么你很有可能继续迷茫下去。

我曾听到过很多同学这样说过——我干什么也行。这句看似极具魄力的话,恰恰反映出了一部分学生缺乏基本的人生定位,他们连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都不知道,结果只能一个:干什么也不行!

关于大学生如何择业,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网络杂志上的连篇累牍,更是让这个问题显得尤为复杂。今天,我谨就此问题谈一下自己一直以来的看法。

首先,我们先把目光锁定到“择”上。大学时期,对个人将来的职业方向是面临最多选择的时期,任何一行都有可能是你将来的职业。可是一旦选择了,你就会沿此路而下,会在某一方面更加注重专业与精细的培养,从而你选择其他方向的机会就相应减少。因此,未来的路并不是越走越宽,而是越走越窄。所以在选择前,一定不能盲从,要慎重。

关于如何择业,以下分条阐述:

1.解析自己。请关上房门,关闭电脑,撇开所有家庭压力、大众舆论的影响,扪心自问:自己到底喜欢干什么?假如让你干自己喜欢的这一行,自己又还有哪些地方需要继续改进?兴趣是一个人工作的最原始动力。个人的价值,是由自己所赋予的,而不是由他人所评价。明白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并努力为之奋斗,活着才轻松。切勿与人攀比,要找到自己喜欢的独特成功方式。

2.解析社会。一个人的生存是以社会为背景,了解社会需求,才能有的放矢,做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借着大学期间空闲时间,多跑跑各大招聘会,记录并了解招聘信息,了解社会职业需求情况、工资待遇发展水平以及各行所需专业技能,以招聘要求为参考,反观自己实际专业技能及素质水平,查缺补漏,及时充电。

3.摒弃“先就业,后择业”的择业观。我个人非常反对这样委曲求全的择业观。它说白了就是个人没有提前对自己有个良好的规划,以至于期望通过工作中来慢慢发现并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样,由于盲目上岗、工作不顺利而带来的进取心逐步衰弱、对个人价值及社会环境的怀疑极其不利于个人日后的发展。而这些不良影响,完全可以通过在校期间的个人规划来避免。同时,我认为第一次就业会影响一个人整个职业生涯。首先,每一次不能符合职业规划的就业都使我们落后于那些和我们同时毕业,但是已经奔跑于职业计划中的人们,他们的这种先发优势会一直影响我们与他们的竞赛。其次,跳槽时,往往付出双倍的成本——为寻求新工作的投入和离开这份工作的赔偿。最重要的,他无法在第一份工作中学到利于自己将来职业的专业素质及社会经验,等于没有为自己将来的职业上好这个学前班。

4.树立择业信心,培养独立意识,提高抗挫能力。成功的择业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理论与现实终究有差距。即使自己在求职前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但难保不一定事与愿违。重要的是,要从中学到东西,并以之来更加清晰目标。所以,把每一次挫折当做一个台阶,当成一个历练机会,相信:我在,固有存在的价值!

针对就业,给学校提几个建议:

   1.慎重开课。在批判“读书无用论”的同时,反观所开课程,确实有一些不尽合理的地方,所学与就业脱节太大。要保证,现在我所学的,是我将来我所要用的。

  2.加强实际技术培训。本科没技术,技校没文凭,而对于人才,技术、文凭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若不及时整改,这样无论是对个人、学校、还是社会都不利。在专业教学上,降低大学高姿态,向技校教学方法靠拢,加强实际操作。

   3.开展校企合作,实行定向培养。建立专版学生就业信息平台,及时向学生提供就业实践机会。这样不仅为公司提供合适人才,减少招聘成本,而且可以提高学校就业率,扩大学校声望。

  4.组建“为学长找工作”社团。这样不仅可以督促低年级学生尽早接触社会,树立求职意识,建立人脉,共享信息资源,利于自身专业学习定位,而且还可以切实帮助高年级学生找到适合的工作,也为将来的互帮互助打下良好基础。

   5.成立学校就业指导院,为学生提供切实服务,采用“承包责任制”,帮助学生就业。

大学生如何振兴乡村发展篇3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又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分三步走。乡村振兴的最大受益者是村民,农村工作者和村民应积极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建设中来,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尤其是要呼唤和吸收更多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要让他们在乡村振兴中发挥大作用。

无论是发展原始种植型农业,还是发展创新型农业,农村人才严重缺失都是值得关注的重点。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知道农村发展的真正问题在哪里,也知道村民心中想些什么、最需要什么,在与村民沟通时也更有亲近感,更容易扬长避短。天时地利人和让大学生在乡村振兴中大有可为。

如何让从农村走出去的大学生牵挂农村,勇于回到农村,是基层党委政府应该思考的课题。毫无疑问,创造条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其落户农村、在农村发展给予政策支持、资金扶持,能让吸引大学生回农村发展事半功倍。

农村吸引大学生不易,留住大学生更难。大学生在农村,会为乡村振兴和农村发展做出贡献,但如果忽略大学生自身前途和发展,他们在农村孤立无援,来到农村却站不住脚,农村就成了大学生的一块跳板,这些被吸引来的大学生迟早还是会离开农村。这说明吸引大学生的政策和具体工作要做得充分,大学生的后期培养、用人政策方面要积极朝着有利于而不是有碍于大学生发展的方向考虑。


1
乡村振兴要留住大学生,必须有长远眼光。在吸引大学生到农村发展问题上,基层党委政府不应头脑发热、不应盲目乐观,要及时跟进。对待到农村发展的大学生,要真正把他们当成农村发展中的生力军,关注他们的抱负,关注他们的理想,关注他们的成长,关注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瓶颈或障碍,有效化解他们在农村发展中的难题和困惑。为了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要真心实意地把有志于农村发展的大学生推到更有发展前途的岗位上。

乡村振兴要让大学生留得住、发挥大作用,也要两面看。乡村振兴存在人才短缺问题,但又不能完全依赖大学生,还要善于从乡村能人中发现和挖掘人才。乡村能人生于斯、长于斯,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和生产经验,对农村情况和农村需求了如指掌,如果再对这些人进行定向培训,培训结束后让他们回到热爱的故土,为他们提供晋升、发展的通道,必然有助于他们在乡村振兴中不断成长,有助于乡村振兴加速提质。

乡村振兴是我国为实现乡村发展的重要战略。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人去做,所以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问题在于谁来振兴。最好的答案是大学生,大学生是我们这个社会最年轻的群体,他们拥有着年轻的体魄,丰富的学识。引导农村大学生去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最好的方式,同时还能解决一部分农村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但是,农村大学生这个群体去到基层工作的一个难点在于一些大学生不了解基层乡村的工作。《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对此给出了很好的解答。该书紧跟当今农村发展趋势,深入分析农村问题,深刻揭示了乡村振兴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农村,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宝贵经验。


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共有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体研究,包括导论、理论基础、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研究以及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意愿、农村就业行为的系统模型仿真与预测等;第二部分主要是大学生村官专题研究。该书从行为科学视角,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对高校毕业生走向农村的人才流动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揭示了大学生助力农村建设现代化的可行性。

在一个拥有十四亿人口,九亿多农民的国家里,无论怎样强调农村的问题都不为过。而三农问题也一直是我党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研究任何问题时都不能忽略经济的重要性。结合《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

首先,农村现代化建设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大学生是在农村出来生活过的,对于农村的生活环境有一定的了解,特别是那些又回到自己家乡的农村大学生,他们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寻找到致富的机会。在中国,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特色产业。产业的兴旺发展能够给农村的经济收入带来显著的提高,比如中国南方的乡村可以依靠渔业,制茶业,北方的乡村可以发展种植业,如蔬菜,玉米等。除了这些特色产业,我们还可以适当地发展乡村金融业,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资金活力,可以通过一些已经发展成型的企业,让他们起到一个领头的作用,这一系列产业形成产业链协同发展的同时能够给农村的发展带来巨大的规模效益。通过产业发展来实现经济收入的增加,让农村的村民都过上好日子,对于个人来说,可以使农村大学生助力农村现代化的工作更加顺利,对于国家来说,我们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又近了一步。


3
其次,农村现代化的第二个问题是改善农村的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是农村日常生产生活的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也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过去的农村生态环境是脏乱差的,不良的生态环境也会对人的身体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依据各级政府的文件精神去做,农村的经济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在一些乡村我们可以发展绿色食品产业,绿色食品无污染,生态环保,还有利于人们的健康;还有旅游业,良好的农村生态环境可以吸引一大批游客驻足觀光,在媒体上进行宣传,从而带来一定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各乡村的模范先锋作用,对于一些生态环境保护较好的乡村给予一定的奖励机制。

最后,农村现代化的第三个问题是改变农村的不良风气。一个村子的发展需要正能量,能够在精神上鼓舞人们不断向前,要打击农村黑恶势力,抵制不良风气。而农村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主观原因是农民自身文化水平低造成的,客观原因是农村地理位置相对偏僻,很少与外界沟通交流,并且还保留着一部分落后的思想和习俗。这都严重危害着农村的风气和文明程度,不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这一问题的解决主要靠农村大学生在日常工作时对于农民的思想渗透。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农村生活,最好在基层与农民拉进距离,处理好关系,与当地的基层工作者多多交流工作经验,做好农民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也进行宣传教育,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习俗,让农民支持改变农村风气、促进乡风文明的工作。对于乡风文明的村子进行表彰,进行宣传鼓励,起到模范带头的作用。

近几年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在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党和国家集中调配各方面的力量,支持农村发展,保护农民的切身利益,使农村的生产生活切实达到了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状态。这离不开大学生在基层的工作,农村大学生在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的实质就是在处理农民与农民、农民与
4
社会、农民与国家的关系,把这些关系处理好对于维护我国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要作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行为研究》一书正是基于这一现实在理论与实践层面进行了深入分析,对于高校毕业生助力农村现代化建设予以指导。

我国农村开发正面临一个重大的一个转折点,就是由过去的农村局部开发转向全面的开发,国家实施全面振兴农村战略,为有志于参与农村产业开发和提供农业服务的大中专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

过去40年,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带动了中国一半的农民走入城市,从事非农产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的深入发展,仍然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谋生求发展。农村土地资源通过流转,逐渐走向规模化、家庭农场化经营,为大学生进入农村,从事大农业开发创造了现实的基础条件。但是,一个刚走出校园的大学生,要想在农村大有作为,我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

1、时势造英雄。必须客观地认识农村农业的经营大环境:我国的农村农业正发生着激烈的变革,农村的产权改革、产业发展、组织模式、农村的空间布局都在大整合大重组。必须了解农村的相关政策和法规政策,从中确立自己在农村产业、项目、企业、产品、农业服务等方面的发展机会。

2、学习新技能。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农业工作,最重要的是学习和实践,尽快掌握实战技能,例如,种植技能、养殖技术技能、农产品加工技能、农业教育培训技能、农业和农产品的创意策划技能、农产品的营销技能、农场的经营管理技能等等。

5

3、专注于主业。农村的产业发展不仅仅局限于农业,还有大量的非农产业,例如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文化创意、农业物流、农村职业教育培训、农村信贷与金融、农业综合技术服务、管理营销服务等等,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一定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主业,专注的干下去,这样才会取得实效。

4、要学会整合资源。目前,在农村从事农业产业开发,各级政府对有规模的经营主体,都会给予相应的补贴政策和优惠扶持政策,利用这些优惠的财政、金融、税收等政策资源,降低经营成本,扩大经营规模,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

5、要吃得苦中苦。农村的经营环境和经营条件仍然是比较艰苦的,从行业角度来说农业收益并不高。正因为如此,凡是有农业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的人才,在农村更受欢迎,发展的潜力更大。只要吃得苦,不断摸索和学习,积累丰富的技术技能和管理技能,在农业的就业发展机会也不会太差。

总之,农村是一片广阔的天地,创业的沃土,但是,农业经营环境和生存生存发展环境,对刚走出校门的年轻人来说,仍然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只有热爱学习、勇于实践、勇于创新、专注主业,把自己培养成这个大时代所需要的新型农民,才会取得事业的成功,创造人生的辉煌。




6

推荐访问:振兴 乡村 大学生 大学生如何振兴乡村发展 大学生如何振兴乡村发展 大学生如何振兴乡村发展论文1000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