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度历史自信学习心得(全文完整)

时间:2022-05-28 14:50: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历史自信学习心得(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历史自信学习心得(全文完整)

历史自信学习心得6篇

第一篇: 历史自信学习心得

坚定文化自信学习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文化自信展开热议,表示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盖举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兴盛的支撑,这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提出的第四个自信。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一词在习近平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多达10次以上。愚以为,中国的文化不仅要“传承下去”,而且要“光大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惟我国家,亘古亘今”的文化自信。

不忘本来,方能赢得未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与“根”。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本来。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其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历经劫难而浴火重生,这一文化血脉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强大的文化基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不忘传统,才能更好传承。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着道路选择。“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每个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内心印记,能唤起最牢不可破的民族认同。

无论是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国诗词大会》展现的文字魅力,还是凝成生活记忆的筷子毛笔展现的器物魅力,受其滋养、得其泽被,难以割舍、无法剥离。可见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任何国家的制度设计,必然植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否则就会水土不服、功败垂成。当前中国处于文化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我们必须选择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才能实现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

不忘底气,更要接地气。文化自信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大脑里和嘴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和措施上,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涵养。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程,这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对于文化自信的坚守都非常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重在活化,活在当今艺术的创造中,活在年轻一代的心中。同时不能遗忘无数根植于乡土的地域文化织就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也意味着要对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进行挖掘和阐发,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的和风细雨浸润群众的生活,进而唤起基层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忱。从孩子、从青年、从基层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自信。

实现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文化自信不能矮化,必须“撸起袖子“传承下去、光大起来!

第二篇: 历史自信学习心得

坚定文化自信学习心得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今年两会,代表委员们围绕文化自信展开热议,表示要不忘初心、坚守正道,始终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盖举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文化兴盛的支撑,这就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总书记继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之后提出的第四个自信。自中共十八大以来,“文化自信”一词在习近平的公开讲话与文章中出现多达10次以上。愚以为,中国的文化不仅要“传承下去”,而且要“光大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惟我国家,亘古亘今”的文化自信。

不忘本来,方能赢得未来。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与“根”。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是因为我们有着灿烂的文化,有着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本来。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其固有的根本。这个根本,就是其文化。

中华民族拥有5000年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历经劫难而浴火重生,这一文化血脉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最强大的文化基因,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不忘传统,才能更好传承。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源头,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着道路选择。“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每个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内心印记,能唤起最牢不可破的民族认同。

无论是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国诗词大会》展现的文字魅力,还是凝成生活记忆的筷子毛笔展现的器物魅力,受其滋养、得其泽被,难以割舍、无法剥离。可见文化自信是对中国特色的最好诠释。任何国家的制度设计,必然植根于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否则就会水土不服、功败垂成。当前中国处于文化大国的崛起过程中,我们必须选择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才能实现从文化大国走向文化强国。

不忘底气,更要接地气。文化自信不能仅仅只是停留在大脑里和嘴巴上,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和措施上,要从娃娃抓起、从小涵养。要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工程,这对于青少年的培养、对于文化自信的坚守都非常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重在活化,活在当今艺术的创造中,活在年轻一代的心中。同时不能遗忘无数根植于乡土的地域文化织就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

坚定文化自信,也意味着要对这些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进行挖掘和阐发,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文化的和风细雨浸润群众的生活,进而唤起基层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和热忱。从孩子、从青年、从基层讲好中国故事、发出中国声音,打造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文化自信。

实现中国梦,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好声音,文化自信不能矮化,必须“撸起袖子“传承下去、光大起来!

第三篇: 历史自信学习心得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学习心得

  通过《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学习,深深地体会到服务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学习《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第106页时,它告诉我们要有担当、有责任,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做最值得托付的企业服务部门。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道,自然就有怎样的仁爱、智慧、胸怀、能量,因而达到什么级别的服务质量。只有放下小我,内心才能变得更加开阔,遇到任何事情处处以公司大局为重,只要在心上用功,在因上累积,很好的结果自然会来,服务质量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提升。全心全意的服务就会得到更多的信任。一直以来在工作中信奉一个诚字,做人需要诚实,做事需要诚信,以诚做人做事,凡事尽力而为,过后也不会留遗憾。
  通过学习《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让我的工作思维得到了转变。首先在业务上,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档案室的内部制度办事。分公司和子公司电话咨询、流程审批节点事项,全部都是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遇到紧急事项做到灵活变通,日常事项及时处理。
  其次对于超出档案室工作范围的事项,利所能及地分流给相关部门并提醒询问人向外提供数据的注意事项;对每一位前来盖章的人员讲清楚盖章时间段;当前来盖章或借阅人员众多时出现拥堵情况,增加了签字桌和签字凳;BPM用章流程中的流程号为签字必有项,我主动为申请人写明流程号,便于他们快速取走盖章资料等工作事宜。
  我深深体会到两位大家长的良苦用心,为了我们提供那么多的福利待遇、让我们学习阳明心学,不仅让我们的待遇得到提升,同时心性、格局、精神内涵也得以提升,感谢公司两位大家长的用心付出。
  同时我希望以后通过学习致良知更好的服务每位安然家人,不辜负两位大家长和公司对我的信任。

第四篇: 历史自信学习心得

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

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

一.教育理念的不同。

1.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全人发展的大众化教育。

在课程标准中,明确讲到其总体思路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要求”。反映到教材的编写上,则抛弃了过去的“难、繁、偏、旧”的容和专业化、成人化的容,真正体现了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2.从注重容的完整性、系统性、科学性的科学主义倾向转为更加注重人文主义,人文精神,注重科学和人文的整和。

在新的课标的课程目标设置上,更加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要求“培养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培养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等等。要求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关心”、“学会理解、宽容和尊重”、“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

3.从重视传授知识为主到重视培养创新人才,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意识

过去那种重知识轻能力的做法带来的弊端越来越为人门所认识到,在新的课改中就强调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勇于反思并作出独立、独特的判断。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

4.从让学生掌握知识到留住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我们是系统的学系统的忘”。学完就忘,这是不止一人告诉我的尴尬事。可喜的是,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特别关注这个问题,要求课程的容、教材的选择、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学生的评价等都要有利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的培养,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学习。

5.让历史更贴近生活,让历史更贴近自我,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

“把握时代的脉搏”是这次历史课改的一大特色。改革要求将知识的构建和学生的个体世界紧密相连,将历史知识和社会实际相连,提倡生活即课程、自我即课程。

二. 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改变

1.有“传授型”向“导向型”的转换

以前课堂上的情况是:45分钟老师一个人讲完,滔滔不绝、一气呵成,还生怕学生没听够,生怕知识点没讲透,生怕考点没讲到。老师挺喜欢讲的一句话是:“只要你们跟着老师的上课、复习的步伐,你们一定能考一个好成绩”。学生则一个个无精打采,小话不断,呵欠连天。课改之后,“三段式教学”模式中老师的角色更多的象一个导演,在教学过程中起的是组织、引导、示和协调的作用。我们要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引导学生学习,教会他们如何学习。将他们从被动接受知识和死记硬背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知识,让他们改变”学历史只要背就行”的观念。

2.变结论式教学为过程教学,寓“学法指导”于教学过程之中

历史课本中有许多现成的结论,如“……的历史意义”“对……的评价”等,学生有的并不赞同,有的不明所然。这就要求教师将得出结论的过程、自己的思维过程尽量的暴露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分析、讨论中来,引导他们主动发现和探究知识。

3.利用课本中的活动课和学习与探究容,有计划的开展历史课的研究性学习。

4.由“专业课”向“综合课”转变

作为历史教师在从事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应该努力寻求历史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政治和地理等的交叉点,突破学科的封闭,使个学科相互渗透,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用多学科的知识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三. 学生学习方法的改变

1.自主学习:各种各样的调查表明,历史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但历史课却是学生不喜欢上的。究其原因就是:学生的学是被动的、消极的,不是通过自己的活动和实践而是通过老师的灌输被动的来获得知识。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大部分学生感到枯燥、乏味。新的课改要求这种学习方式,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新的课改中特别提现了提倡学生的合作学习。在新的课改目标中有一点是“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探讨问题,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事实上增设的学习与探究课说明了这一点。

3.探究性学习:在新的课改中,特别强调用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去感悟。为此,新的课标提出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建议”,鼓励学生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学习通过多种途径探索解决历史问题。在评价方案的制定上,也要有利于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的。

历史新课标学习心得

该课程标准强调人文精神和历史感,力图以综合的视野突破原有的学科界限,联系国外不断变化的现实,整合历史、经济、政治、社会等多领域的知识,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辩证地观察和分析社会问题,为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提供更大的空间。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和对新课标的理解谈谈自己的些许体会。

通过学习我清楚的认识了历史教学容的增减与知识分布;
怎样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即,专家们提醒把握给学生讲解时的尺度。要在新课改下备好课上好课,首先必须要不停地为自己充电。要不断更新知识,对考纲上的增减,重难点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建立各个章节的联系,吃透教材,选取有效的教学手段。研究新课标与新教材必须和比照旧大纲旧教材同时进行,这样才能在实施新课程的时候心中有数,知道哪些地方是更新的,哪些地方是保留的,哪些地方是舍弃的,才能更好地把握新课程的实施方向。我认为在聆听专家进行新课程新教材的解析之后,最好是能组织教师将本学科新旧课标与教材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列出,进行比较研究。

通过学习,使我明确了教师不再是课程的执行者,而是课程的建设者、调适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因此,新课程对教师在决策、开发、研究能力上提出了许多要求。教师在新课程中的最大变化是角色的变化:1、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教师作为促进者,其角色行为表现为: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
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能力;
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
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性宽容的课堂气氛;
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情感体验和成功的喜悦;
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
能够承认过失和错误。2、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化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记住自己的职责是教育所有的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地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得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要常常了解学生得意见,看看他们是否察觉到了教师在期望上的偏差,随时审查,随时修正。3、教师在课堂的位置,将不再是知识传授着的固定位置——讲台,而在教室里流动起来,将参与道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知识并获得情感体验。

第五篇: 历史自信学习心得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学习心得

《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学习心得
  通过《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的学习,深深地体会到服务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学习《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第106页时,它告诉我们要有担当、有责任,全心全意为企业服务,做最值得托付的企业服务部门。有怎样的心,就有怎样的道,自然就有怎样的仁爱、智慧、胸怀、能量,因而达到什么级别的服务质量。只有放下小我,内心才能变得更加开阔,遇到任何事情处处以公司大局为重,只要在心上用功,在因上累积,很好的结果自然会来,服务质量自然而然的就得到了提升。全心全意的服务就会得到更多的信任。一直以来在工作中信奉一个诚字,做人需要诚实,做事需要诚信,以诚做人做事,凡事尽力而为,过后也不会留遗憾。
  通过学习《文化自信与民族复兴》让我的工作思维得到了转变。首先在业务上,仍然一如既往地坚持原则,严格按照档案室的内部制度办事。分公司和子公司电话咨询、流程审批节点事项,全部都是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遇到紧急事项做到灵活变通,日常事项及时处理。
  其次对于超出档案室工作范围的事项,利所能及地分流给相关部门并提醒询问人向外提供数据的注意事项;对每一位前来盖章的人员讲清楚盖章时间段;当前来盖章或借阅人员众多时出现拥堵情况,增加了签字桌和签字凳;BPM用章流程中的流程号为签字必有项,我主动为申请人写明流程号,便于他们快速取走盖章资料等工作事宜。
  我深深体会到两位大家长的良苦用心,为了我们提供那么多的福利待遇、让我们学习阳明心学,不仅让我们的待遇得到提升,同时心性、格局、精神内涵也得以提升,感谢公司两位大家长的用心付出。
  同时我希望以后通过学习致良知更好的服务每位安然家人,不辜负两位大家长和公司对我的信任。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本着想要分享的目的与大众交流,如有侵权,请在后台留言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进行删除,谢谢!

第六篇: 历史自信学习心得

论历史和信仰——“四个自信”学习心得(最新)

“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三个自信”是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持“四个自信”,从“三个自信”增加了文化自信,成为“四个自信”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
十九大报告中“四个自信”也多次提到,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八个明确其中之一,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中,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和“四个自信”。其中,文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化自信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单独提出了两次。
我们为什么有这些自信?我们从哪里来的自信?我们的底气在哪里?下面我从历史和信仰的角度和大家分享我的理解。

大家都知道我们共产党人信仰马克思主义,可共产党人为什么信仰马克思主义?难道紧紧因为我们出生在社会主义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就信仰马克思主义了吗?了解我们为什么有此信仰就是我们党员基本需求,了解因为,才知道所以,了解历史,我们才更坚定我们心中的信仰,并对他由衷地赞美和欣赏,才能在别人质疑时,在心中默默一笑 “因为你不懂”。
那我们先回顾一下那段历史,其实我们在上学的时候都学过。我们都知道,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路易十六被送上断头台,从此西方资本主义开始发展,其实人类发展的历史都是从封建社会发展而来,所谓封建,就是君权神授。此刻的中国呢?乾隆末年。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期,我们还是天朝大国的封建制度下,几次变法的失败让中国没能和平演变,才有了后来的连年战争,可以我党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水火交融的困难时期。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40年代产生于西欧,是在当时资本主义已有相当发展的背景下。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它不仅是生产技术上的革命,也引起了社会关系的深刻变化,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使社会分裂为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对立阶级。机器生产本来可以用来减轻工人的繁重劳动,但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下,它却成了更多榨取工人劳动血汗的工具。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的《摩登时代》正式以喜剧的形式反映了一个普通的工人,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也正是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才成为了艺术经典。那个时代,工人每天的生活就是日复一日发疯般
地工作,以期能够获得填饱肚子的可怜工资。在这样的背景下,马克思、恩格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基础的各个时代的生产关系,尤其是着重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创立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通过那个时代的现象研究出这个背后的本质,阐明人类社会各个发展阶段上支配物质资料的生产、交换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产品分配的规律。指出资本积累必然造成社会两极分化,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同资本主义私有制外壳不能相容。
马克思的见解从少数追随者认真的研读到社会主义火炬逐渐拥护壮大,资本家开始有所警觉,开始细读《资本论》,并采用了马克思很多的分析工具和见解,20世纪,从街头的年轻人到各国总统都接受了马克思对经济和历史的思考方式,即使是极为抗拒马克思主义预测的资本家,也在利用马克思主义的判断。马克思曾预测,革命将率先发端于工业革命的领头国,,例如英、法、美,接着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可惜马克思的预测并没有成真,而预测没有成真的原因不是因为马克思主义的不正确,而正是马克思主义越来越广泛的被关注,资本家感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力量,为了保持他们的利益做出了一些妥协和调整,资本家开始改善工人待遇,增强他们的民族意识,并让工人参与政治,但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不变的,我们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基石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人类社会思想的结晶,而因此选择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
“十九大”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的目标,这些是我们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的源泉。
道路是达到目标的途径。回头看看历史,我们缘何道路自信,在中国近代史上,面对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无数仁人志士对救亡图存之路进行了艰辛探索,但都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正确道路。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到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再到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新纪元,虽然在前进道路上,我们也走过一些弯路,但党依靠自己和人民的力量纠正错误,从挫折中奋起,继续胜利前行。也必将实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回头看看中国的发展,我们有什么理由对我们的道路不自信,也许我们在人均经济总量和民生保障上还存在一些短板,但想想新中国才成立了不到70年,改革开放不到40年,我们从战后的一穷二白,到现在的生活,我们的祖辈、父辈包括我们自己为这条道路的建设付出了多少的努力,回头看看这几代的脚印,能深刻的感受到我们的道路建设成就,也应该会有深深的自信。
中国文化是烙印在我们每个人基因中的,我们每个人性格各有千秋,而有些人类共同认可的东西,我们称之为人性,而我们中国人身上共同的特质,我想就是我们的文化。丘吉尔有句话:我宁可失去一个印度,也不愿失去一位莎士比亚。丘吉尔并非真的愿意放弃英国当
年的殖民地印度,而是借莎翁强调对本国文化的珍惜。中华传统文化的优越性在哪里?
一是唯有中华文明延续五千年而不衰。罗素曾说:中华文明是唯一从古代存留至今的文明。从孔子的时代以来,古埃及、巴比伦、马其顿、罗马帝国都先后灭亡,只有中国通过不断进化依然生存。二是自秦以来中国历经两千多年而最终保持统一,不像欧洲那样分成众多国家,这与中华文化不无关系。三是中华文化在历史上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中华文化是世界主流文化之一,对西方文化也曾产生过重要影响,只是在19世纪以后才开始衰落。四是在世界几大文化体系中,中华文化排他性最小、包容性最强,世界三大宗教都在中国存在和发展。五是在世界各国中,中国的古文献资料最为丰富,为文化传承奠定了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深刻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而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些优越性,是我们树立文化自信的依据。
关于信仰,记得以前翻看《苏菲的世界》,看到祁克果认为生命有三种不同的阶段,分别为“美感阶段”、“道德阶段(伦理阶段)”和“宗教阶段(信仰阶段)”,深有共鸣。所谓的“阶段”是强调不同人所处的层次和层次间的变化,许多人一辈子都活在同样的阶段,许多人一辈子都在各个阶段里上蹿下跳,许多人一辈子都在两个阶段间承受着撕裂。活在美感阶段的人是为了现在而活,因此他会抓住每个享乐的机会。只要是美的、令人满足的、令人愉快的,就是好的。
典型的浪漫主义者就是典型的活在美感阶段的人,因为这个阶段所包涵的并不只是纯粹的感官享乐而已。道德阶段的特色就是对生命抱持认真的态度,并且始终一贯的做一些符合道德的抉择。这种态度有点像康德的责任道德观,就是人应该努力依循道德法则而生活。长期道德阶段后即使是一个敬业尽责的人,如果一直彻底的过着这种生活,最后也会厌倦的。许多人到了年长之后开始有这样厌倦的感觉,有些人因此重新回到美感阶段的生活方式,可是也有人进一步跃升到宗教阶段,一步就跳进信仰,进入为信仰而生存的使命感阶段。实现共产主义就是共产党人的信仰,我们的四个自信,让我们有了实现这个信仰的基础和力量。
因时代不同,信仰的内涵不尽相同,答案也各有侧重。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人的信仰来自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来自对“可赞美的光明的前途”的坚信与渴求;
在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种信仰来自自强不屈的时代精神,来自对通过劳动奉献建设一个强大新中国的壮志与豪情;
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新时期,这种信仰来自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逐步让人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但在各有侧重之余,也有一个亘古不变、构成90多年来共产党人信仰谱系的精神核心:那就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懈坚持,对党和人民伟大事业的无限忠诚。无论历史如何变迁,对信仰的忠诚和实践,保持先进、纯洁和优秀,始终是共产党人如磐的根、不变的魂。信仰在传承,事业在延续。越来越多的青年加入到
党的队伍,将续写更多的信仰故事,成为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推荐访问:学习心得 自信 历史 历史自信学习心得 历史自信学习心得 历史自觉心得体会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