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考

时间:2022-07-26 10:5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考,供大家参考。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考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思考

  摘 要:

 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规模已达世界第一, 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构建系统质量保障体系是培养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工程人才的重要途径。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现状的对比分析,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 对政府、 社会组织、 企业、 高校和学生的主要职责和运行方式进行了探讨, 以期对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高等工程教育 质量保障 全面质量管理 以学生为中心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 我国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和研究达到前所未有的重视, 教育质量观呈现出多维度、 动态性以及过程性等趋势[1] , 构建相应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既需要转变观念, 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 更需要通过政府、 社会机构和高校的多方参与构建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运行机制[2] 。

 然而, 对于广大的以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的地方院校来讲, 一方面存在着教学目标与培养目标不匹配、 实践教学流于形式、 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等问题[3] , 另一方面目 前的质量保障体系仍然以被动式的评估、 监控为主, 更多的采取的是一元化的评价模式, 难以发挥高等教育利益相关方的主动性, 真正达到提升质量的目的[4-5]。

  国内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分析

 1. 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特征

 国外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中, 政府、 中介机构和高校三方是主要责任者, 但由于各国历史文化、 社会制度、 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方面

 的差异, 三者在整个体系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可大致分为两大类:

  一是政府主导型。

 以欧洲大陆的法国、 德国、 荷兰等国为代表, 其主要特征是政府通过对高校人员聘用、 经费预算、 招生、 专业与课程设置等事项的控制, 实现对高校不同程度的干预, 在质量管理和保障方面也同样采取政府组织评估为主的方式, 通过对具体评估环节的直接参与,

 实现政府的意志和价值取向。

 从组织结构的角度来讲, 政府通过成立评估委员会或类似管理机构来实施对高校的评估, 其评估内容涵盖了学校规划至课程建设的各个层面, 并通过评估结果进行经费划拨, 以此提升高校参与评估的积极性。

  二是社会中介结构主导型。

 以美国、 英国、 日本等国为代表, 其主要特征是政府不直接参与对高校的评估工作, 在不干预学校自 主权的前提下, 通过对中介机构的认定和评估结果认可来进行质量管理与保障。

 以美国为例, 其评估机构主要有三类:

 区域性认证机构、 专业认证机构和全国性认证机构[6] 。

 6 个区域性认证机构整体上对学校的教育质量保证情况进行认证, 6 个全国性认证机构只是对某一种特定类型的院校进行单位认证,73 个专业认证机构只对教育机构的某一个或某些学科专业进行认证, 对工程类专业来讲影响最大的当属美国工程技术评审委员会(ABET)

 认证。

 总体来看, 基于多维度质量观、 动态质量观以及过程质量观, 国外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已经建立起了分工明确、 职责清晰、 相互协调的较为系统的体系, 基于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和持续改进思想的评估理念, 政府授权社会中介组织为主要评估主体的评估模式等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2. 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发展

 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办学、 管理和投资体制上, 政府仍居于中心地位,因此现阶段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政府主导型模式, 采取的是政府主导的各类评估与校内质量保障体系相结合的方式, 其主要特点是:

 一是政府通过严格的准入标准(高校、 专业和学科的设置标准、 学位授予制度和授权标准)

 控制院校设置、 层次和规模。

 二是通过建立周期性教学评估和质量监控制度, 对本科院校进行水平评估和新建本科院校的合格评估。

 三是通过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质量工程)

 引导高校在专业、 课程、 教学团队、 教材等方面的建设, 推进质量保障, 另外通过实施“985 工程”“211 工程” 等建设高水平大学, 以提升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

 四是各高校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既建立了 较为规范的管理制度、教学档案等, 又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管理系统、 教学督导系统和校内评估系统, 共同构成了 校内教学质量管理与保障的体系。

 但是, 我国高等教育在较短的时期内就进入大众化阶段, 对诸多问题的研究和思考不足, 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目前仍然存在着概念分歧、 主体失位、 质量标准价值错位、 微观建构缺乏等诸多问题。

 2011 年, 教育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 对本科教学评估工作进行了 整体设计, 其目 标在于逐步建立起以学校自评为基础, 以院校评估、 专业认证及评估、 国际评估和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常态监测为主要内容, 政府、 高校、 专业机构和社会多元评价相结合、 主体多元、 形式多样的教学评估制度, 这可以说是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与保障体系全面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标志和突破性的进展。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设计

 从质量提升目标的角度考虑,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提升工程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其整体架构应充分考虑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主要影响因素, 换言之, 其质量保障的主体应涵盖影响培养质量的各个主要因素。

 在这一过程中, 对教育质量最为关注和期望程度最高的一个群体―学生, 绝不应该被忽略。

 因此, 在整个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设计中, 应该是政府和行业组织、 用人单位(主要是各种类型的企业)、高校、 学生相互影响、 相互协作、 协调统一的结构, 各主体通过不同的形式参与教育教学过程, 以发挥各自职责, 根据高等工程教育特点及人才培养规律的要求,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整体结构与基本职责(如图所示)。

  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架及主要职责

 在该体系中, 政府与行业组织通过制定各类标准、 组织实施各类评估、制定有关的政策与措施来引导、 规范、 监控高等工程教育教学过程, 并为高校、 企业等实施产学合作教育创造环境和条件保障。

 用人单位(企业)一方面要通过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标准制定、 参加教育教学过程, 更重要的是在构建产学合作教育平台中发挥积极作用等形式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以此提升工程人才培养标准、 规格和培养环节的实效性, 解决工程教育过程与实际脱离严重问题; 另一方面要对工程人才使用效果进行阶段性评估, 并将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到高校、 行业, 及时改进人才培养过程。

 学生是工程教育质量利益相关方中最直接的主体, 在整个体系中应该承担着积极参与教育教学过程并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的作用, 并通过NSSE 调查、 学生评教、 毕业生反馈等予以落实。

 高校作为高等工程教育的

 实施主体是整个质量保障体系的主要因素, 在整个质量保障体系中既要通过与政府、 行业和企业的协作, 不断改善高等工程教育的环境和条件, 又要通过搜集各方信息改进并完善校内工程教育教学过程, 如明确培养定位和培养标准、 改进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等, 并创建高校内部质量评估与管理体系, 以更好地改进工作。

  质量保障主体的主要职责解析

 1. 政府与行业组织

 一是制定标准。

 政府(主要是教育主管部门)

 应该负责制定对各类评估机构的认证标准, 对全国性、 区域性和行业性评估的主要目标、 工作流程、 评估周期等进行规范, 其考察对象主要是各类评估机构, 具体实施机构是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 还应制定高校办学标准, 通过对高校设置的审批, 在源头上进行质量控制; 负责协调相关部门和协会制定高等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国家通用标准, 具体实施机构是工程院。

 各行业组织负责制定人才培养行业标准、 专业建设标准和从业标准, 为学校认证、 专业认证、 工程师资格认证等提供依据, 具体实施机构是各行业协会。

  二是实施评估。

 院校评估主要是对学校基本办学条件、 学校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及其与实际工作间的符合程度进行评估, 以确保学校达到办学的基本要求, 确保学校能正确履行办学承诺, 评估对象是各个高校, 执行的主体应该是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评估机构。

 专业评估采取专业认证的方式, 主要是对高校专业院系和专业的办学条件及培养质量进行评价, 确保达到基本办学标准, 保证专业教育的统一水平, 评估的对象是高校工科专业, 执行的主体是教育主管部门认可的各行业评估机构。

 专项评估是教育主管部门组织有关行业或研究机构对高校的某一类专项问题进行的评估,

 如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专项资金使用等, 评估的对象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专业。

 此外, 还有针对学生个体的评估, 主要是针对培养对象是否达到行业从业标准而采取的从业资格评估, 如某某工程师资格证书, 执行的主体是各行业协会。

  三是教学基本状态数据。

 主要是指教育主管部门或其认可的社会机构定期采集并发布各高校在师资队伍、 教育教学投入、 教学条件、 毕业率、学位获得率等方面的基本数据, 以加强社会对高校办学和教育教学工作的监督。

  四是政策与措施。

 除去各类法律法规以外, 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协调各有关部委在产学合作教育的宏观层面制定有关政策与措施, 比较紧迫的是在如何推进企业积极参与高等工程教育、 接纳高校学生实践、 安全保障等方面, 因为这是高校和企业都无法独立解决且比较关注的问题。

 另外, 还应该在推进工程教育国际化方面制定有关的激励措施和政策, 鼓励高校进行国际专业认证, 提升工程人才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2. 用人单位(企业)

  在高等工程教育中, 没有比真实的工厂、 工地和车间更好的实验室,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必须深化校企合作教育, 提高企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

 具体来讲, 第一, 企业专家与学校通过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培养标准、 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编写教学大纲、 共同实施培养过程、 共同评价培养质量等形式深度参与人才培养过程, 以弥补高校在工程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

 第二, 校企应该共同建设产学合作教育平台, 丰富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 改变企业实践以

 实习为主、 实习以参观为主的走马观花式教学, 通过校企共建方式建设校内基地―校外基地―企业现场相结合的多层次实践教育平台, 将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等人文教育与专业能力培养结合起来。

 第三, 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该通过岗位标准需求及对高校人才的跟踪调查和分析, 对其人才培养和成长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研究, 并及时与高校进行反馈沟通。

  3. 学生

 对学生来讲首先应该积极转变就业质量观, 要对以后所从事的工作及对经过 4 年大学教育以后期望达到的知识能力素质提升需求有明确的认识。

 其次应该转变对大学教育的态度, 要认识到学生学习态度和对教育教学过程的投入是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关键因素, 要通过积极参与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能力、 提升素质。

 最后要通过学生评教等形式积极参与对学校和专业建设、 教学活动效果的评价, 并积极的向校方和教师进行反馈,以使学校和教师能够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4. 高校

 高校在整个质量保障体系的功能应该包括校外协作与校内建设两个大的方面。

 校外协作既包括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了 解行业企业需求并与企业深度开展产学合作教育, 又包括主动参与政府和行业组织的各项评估、邀请校外专家评估等活动, 通过外部评估了解在各项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不足, 改进教育教学工作。

  一是应在学校定位、 培养标准、 培养过程等涉及人才培养的各个方面,进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和保障。

 由于历史背景、 服务面向等因素不同, 不同类型和层次高校的发展定位是不同的, 明确的定位是高校实现特色发展的

 前提, 也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制定的依据。

 例如, 对于地方普通高校来讲,更多的是定位于应用型人才培养, 其工科专业培养目标侧重于培养面向工程一线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

 目标明确以后就是制定培养标准, 不同的培养目标对应于不同的培养标准, 也即人才培养的质量标准, 这里的不同指的是既应该满足一般工程人才培养的通用标准, 还应该针对一线工程人员的特点和需求, 提出特有的能力、 素质培养标准, 并通过培养方案的制定, 特别是通过课程体系的建立、 教学环节的设计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从而通过顶层设计将学校的培养定位落实在每一个具体的教学环节中, 形成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培养标准―课程体系―教学大纲―教学方案的一体化设计和实施。

  二是通过教育教学环境和条件建设, 实现工程教育质量提升的引导和支持。

 工程师的培养需要高成本的投入, 廉价产生不了优秀的后备工程师。在高校特别是一般院校资源并不是很丰富的前提下, 通过统筹资源、 与企业协作, 构建校内基地―校外基地―工业现场相结合的实践教育平台, 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校内与校外、 课内与课外、 通识与专业相结合的工程教育,才能真正地将知识、 能力和素质培养标准予以落实,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另外, 先进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落实要靠教师, 但不能将教育教学改革的责任全部落在教师头上, 仅仅依赖教师自身的主动性来推进, 学校应该通过教育教学改革项目、 职称与职级评定政策来引导, 并通过建立教师教学能力和工程能力培训机制, 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保障。

  三是建立一个比较系统和完善的内部质量评估与管理体系。

 校内质量评估与管理...

推荐访问:高等工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思考 体系建设 教育质量 保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