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时间:2022-05-26 12:5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3篇

【篇一】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山东伊斯特家具有限公司

安全风险评估制度

1、目的

识别公司在建设、生产(管理)、服务、活动过程中能够控制与可能施加影响的危害,评价和确定一级风险、二级风险、三级、四级风险,以确定一般危害和重大危害,作为制定管控的基础与依据,并通过隐患排查治理等手段进行有效控制。

2、范围

公司全体员工。

3、内容

3.1评价组织及职责

(1)本公司成立风险管控评价小组

组长为本公司安全第一责任人,副组长为分管安全生产的副总经理和,成员为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安全生产部成员。

(2)职责

组长: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
审批《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副组长:协助组长做好风险评价工作。负责风险评价管理的具体工作;
负责组织进行风险评价定期评审;

成员:对各单位上报的《工作危害分析记录表》、《安全检查分析记录表》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确定公司的危害和风险并编制《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和隐患排查治理方案。

3.2风险管理

(1) 危害识别

1)在进行危害识别时,应充分考虑:

①火灾和爆炸;
一切可能造成时间或事故的活动或行为

②冲击与撞击;
物体打击,高处坠落,机械伤害;

③中毒、窒息、触电及辐射(电磁辐射、同位素辐射);

④暴露于化学性危害因素和物理性危害因素的工作环境;

⑤人机工程因素(比如工作环境条件或位置的舒适度、重复性工作、 照明不足等);

⑥设备的腐蚀、焊接缺陷等;

⑦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⑧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活动、过程、产品和服务:包括水、气、声、渣、废物等污染物排放或处置以及能源、资源和原材料的消耗。

2)同时还应考虑:

①人员、原材料、机械设备与作业环境;

②直接与间接危险;

③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及紧急状态;

④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及将来。

(2)人的不安全行为:

违反安全规则或安全常识,使事故有可能发生的行类别:

1)操作错误(忽视安全、忽视警告)。

2)安全装置失效。

3)使用不安全设备。

4)手代替工具操作。

5)物体(成品、材料、工具等)存放不当。

6)冒险进入危险场所。

7)攀坐不安全位置。

8)在起吊物下作业(停留)。

9)机器运转时加油(修理、检查、调整、清扫等)。

10)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

11)不使用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或用具。

12)不安全装束。

13)对易燃易爆等危险品处理错误等。

(3)物的不安全状态:

使事故可能发生的不安全物体条件或物质条件(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乏或有缺陷;
生产场地环境不良。)

1)物质:火灾、爆炸性物质;
毒性物质;

2)物体:防护、保险、信号等装置缺乏或有缺陷;
设备、设施、工具、附件有缺陷;
个人防护用品用具缺少或有缺陷;
生产(施工)场地环境不良。

(4)有害作业环境:

1)作业场所缺陷:间距不足;
信号、标志没有或不当;
物体堆放不当。

2)作业环境因素缺陷:采光不良或有害;
通风不良或缺氧;
温度过高或过低;
湿度不当;
外部噪声;
风、雷电、洪水、野兽等自然危害。

(5)安全管理缺陷:

1)设计、 监测方面缺陷或事故(件)纠正措施不当;
(人机工效学);

2)人员控制管理缺陷:教育培训不足;
雇用不当或缺乏检查 ;
超负荷;
禁忌作业等;

3)工艺过程、作业程序缺陷;

4)相关方管理缺陷。

3.3危害识别的范围

(1)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

(2)常规和异常活动;

(3)事故及潜在的紧急情况;

(4)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的活动;

(5)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

(6)作业场所的设施、设备、车辆、安全防护用品;

(7)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8)丢弃、废弃、拆除与处置;

(9)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10)后期服务活动。

3.4危害识别的方法

危害识别以事先分析为主的思想为指导,采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安全检查表(SCL)、现场观察法等多种方法,可单独或联合使用。

(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个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2)安全检查表(SCL):安全检查表分析方法是一种经验的分析方法,是分析人员针对拟分析的对象列出一些项目,识别与一般工艺和操作有关的已知类型的危害、设计缺陷以及事故隐患,查出各层次的不安全因素,然后确定检查项目。再以提问的方式把检查项目按系统的组成顺序编制成表,以便进行检查或评审。

(3)现场观察法:由专家和咨询师组成现场调查组,通过现场实地观察、询问、交谈,从而快速识别出部门的环境因素;

3.5危害识别的步骤

(1)安全生产部负责设计危害识别所用的《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表格,发至各部门;

(2)各部门负责组织人员,从本部门班组的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识别出具有或可能具有危害,填写《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经本单位负责人审批后,报送安全生产部;

(3)安全生产部对各部门识别出来的危害进行整理、汇总、分类,分类形式可按不同的危害分类;

(4)安全生产部组织人员进行调查、核实、补充完善,经风险评价小组讨论后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3.6风险评价

(1)风险评价范围

1)生产经营活动;

2)生产装置;

3)储存设施;

4)检维修作业;

5)新改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

6)拆迁工程;

7)后期服务活动。

(2)评价准则的依据

1)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2)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3)企业的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

4)合同规定;

5)企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3)评价准则

采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的严重性S及风险度R进行,R=L×S

1)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参照表1来制定

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2)事件发生后果的严重性S参照表2来制定

表2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3)风险的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和实施期限参照表3来制定

表3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

(4)风险等级的确定

1)在进行风险评价时,应从影响人、财产和环境等三方面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分析,重点考虑以下因素:

①火灾和爆炸;

②冲击和撞击;

③中毒、窒息和触电;

④有毒有害物料、气体的泄漏;

⑤其他化学、物理性危害因素;

⑥人机工程因素;

⑦设备的腐蚀、缺陷;

⑧对环境的可能影响等。

2)在确定重大风险时,应考虑:

①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③企业的声誉和社会关注程度等。

3)按风险度R=可能性L×严重性S,计算出风险值。

风险值R≤8的确定为四级风险;

风险值R在9~12的确定为三级风险;

风险值R在15~16的确定为二级风险;

风险值R在20~25的确定为一级风险。

3.7危害的分级管理

(1)危害管理分为二级:

对判定为三级风险和四级风险的危害,作为一般危害,由其所在单位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进行控制管理;

对判定为二级风险和一级风险的危害,由其所在单位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报公司安全生产部备案,安全生产部负责对各单位上报的控制措施进行整理、汇总,形成本公司《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报本公司评审小组组长批准。并将批准后的本公司《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反馈到各单位。

(2)对确定为重大风险的应制定《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风险及控制措施清单

(3)对确定为重大隐患的项目的风险,本公司应制定隐患治理方案,明确责任人、责任部门、技术方法、资源、时间表,并定期对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检查,确保隐患治理方案的有效实施。重大隐患项目治理结束后,有关部门应进行验收,形成报告。

本公司对重大隐患的项目应建立档案,对项目的立项、治理、竣工验收等过程进行管理。档案应包括以下内容:评价报告与技术结论;
评审意见;
隐患治理方案,包括资金概预算情况等;
治理时间表和责任人;
竣工验收报告。

3.8风险的控制

(1)本公司应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及经营运行情况等,确定优先控制的顺序,采取措施消减风险,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预防事故的发生。

本公司在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时,应该先考虑消除危害,再考虑抑制危害,修订或制定操作规程,最后采用减少暴露的措施控制风险;
同时还应考虑: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控制措施的先进性和安全性、控制措施的经济合理性及企业的经营运行情况、可靠的技术保障和服务。

(2)控制措施的选择应包括:

1)工程技术措施,实现本质安全;

2)管理措施,规范安全管理;

3)教育措施,提高从业人员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

4)个体防护措施,减少职业危害。

3.9风险信息更新

本公司应不断地组织风险评价工作,识别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风险和隐患。应定期评审或检查风险控制结果。

(1)识别、评价的时机

1)对于常规的活动每隔一年应组织一次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

2)对于非常规性(如拆除、新改扩建设项目、检维修项目、开停车、较重要的隐患治理项目和较重要的工艺变更、设备变更项目等)的危险性较大的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进行危害识别风险评价,在此基础上编制实施方案(施工方案、施工组织设计等),并经有关领导严格审批。如果有发生严重事故可能的作业活动,还应制定应急措施、编写应急预案,并且要在活动或施工之前进行演练。

3)当下列情况发生时,应及时进行风险评价:

1)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2)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3)新建、改建、扩建、技改项目;

4)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5)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2)危害(风险)的更新按以下原则进行:

1)各部门将更新的《工作危害分析(JHA)记录表》和《安全检查(SCL)分析记录表》交所在部门领导审核后,交本公司安全生产部。安全生产部负责组织人员(或评价小组)在15个工作日内审核判定,修改后发放至各相关部门。

2)安全生产部、对口部门分别保存危害更新所产生的记录。

山东嘉泰金属材料有限公司

隐患排查治理制度(方案)

(1)任何部门和个人发现事故隐患,均有权向上级领导或有关部门报告。安全监管、检查部门接到事故隐患报告后,应按照职责分工立即组织核实,并予以查处;
发现所报告事故隐患应当由其他有关部门处理的,要立即移送有关部门并记录备查。

(2)企业应当依照法律、法规和企业的相关规章、标准和规程的要求从事生产活动。

(3)通过全面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将人员状态、设备安全、劳动作业环境、安全生产管理等各方面存在的影响人身和生产安全的问题充分曝露出来,不断改进提高,最终实现“人员无伤害、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障碍、风险可控制、人机环境和谐统一”。

检查人员对检查出的隐患应下发隐患整改通知书,做到“四定”(定项目、定措施、定时间、定人员)。

(4)对检查出的隐患问题应立即整改,不得拖延;
对限于物质技术条件暂不具备整改条件的隐患项目,需采取有效的应急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

(5)检查人员应将检查出的隐患和整改情况,按要求、按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2、职责分工

(1)企业安全负责人责任分工:

1)负责审批企业上报的重大事故隐患项目;

2)组织对重点危险源隐患情况进行监督监控;

3)组织制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急性职业中毒等隐患整改方案、应急预案,对事故隐患治理工作组织实施;

4)负责审批企业重大事故隐患治理资金。

  

(2)安全管理部门责任分工:

1)编制年度《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计划》。组织相关人员结合企业实际情况,细化检查标准,确定隐患排查的频次,并对《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计划》中涉及的检查内容,编制相应的检查标准,并根据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及时修订;

2)按制定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计划》,组织或督促各级人员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监督、检查事故隐患治理情况和各项措施落实情况;

3)负责事故隐患的收集归档,以及对检查的各类事故隐患进行排查落实,对于现场发现的重要隐患及时上报;
 

4)发现危及人身安全的重大事故隐患或紧急情况时,要立即下达停产、停工处理指令,不得违章指挥;

5)针对各种隐患情况,制定专项应急预案。

  

事故隐患排查方法

1、日常检查:日常检查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是安全检查的主要形式。公司每月2次组织专人进行日常安全检查,车间班组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

2、节前检查:节日前安全检查是保证节日期间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安全生产检查的主要形式之一,节前安全检查由联合检查和自查两种形式。

3、季节性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主要是针对季节特点和行业特点而开展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检查,是确保生产安全、稳定、优质高效运行的重要手段。每年必须进行夏季“四防”和冬季“四防”检查。

4、专家查隐患:专家查隐患是改善企业安全生产环境的最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通过聘请专家组成检查组对公司安全隐患进行检查。

5、专项检查:夏季针对用电及消防进行专项检查,通过专项检查更好的排查事故隐患。

五、事故隐患排查标准及项目

1、日常安全隐患检查标准及项目:

(1)是否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

(2)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动是否按时开展,记录是否完整;

(3)运行检修按时巡检情况、交接班情况、设备缺陷记录和整改情况;

(4)各类安全设施、防护和消防器材和维护的情况;

(5)现场反“三违”工作开展情况;

(6)日常安全教育和安全活动记录是否完整,内容是否丰富;

(7)各岗位巡检是否及时到位,交接班检查是否全面,隐患检查和整改情况是否符合要求;

(8)安全设施、防护和消防器材使用和维护情况是否良好,应急措施学习和演练是否按期开展;

(9)检查重要危险区域、设备安全措施落实情况,有无重大设备隐患以及隐患治理情况;

(10)班组安全教育、班前班后会、安全活动日等工作开展落实情况。

2、节日前隐患检查标准及项目:

(1)是否制定了确保节日期间安全的各项规章制度及纪律要求,是否对领导值班进行了安排,是否对职工进行了确保节日安全生产的思想教育和动员发动;

(2)各类安全设施、防护和消防器材是否完善好用,生产原料准备是否充足,备用设备是否处于完好状态,各项应急措施和应急物料是否准备充分;

(3)事故及设备隐患和排查和整改情况如何,消防道路是否畅通,节假日是否对施工单位临时宿舍及施工现场进行检查;

(4)检查岗位职工劳动纪律执行情况,有无私自旷工、串岗、换岗、酒后上岗、班中饮酒等违纪现象;

3、季节性安全检查标准及项目:

(1)夏季“四防”检查以防洪防汛、防雷电、防大风、防暑降温、防食物中毒为重点。主要检查设备物品防雨遮盖情况,防洪防汛应急物资准备情况,防洪渠、沟、下水井、沟是否畅通,标高低于室外地坪的泵房、设备间、电缆隧道等处的应急排水设施和电源是否牢靠,随时可用,各种通风设施、降温设备是否完善好用,高温下作业人员解暑药、绿豆汤供应是否及时到位、食堂饭菜有无变质发霉等。

(2)冬季“四防”检查以防火防爆、防寒防冻、防小动物短路和绝缘不良为重点。主要检查消防通道、消防设施及器材,各种施工动火及明火管理落实情况、易燃易爆设施、设备及场所的防火措施落实情况,管线和设备的防冻保温落实情况,配电室、电缆隧道孔洞封堵情况,厂房门窗破碎玻璃的更换及防寒封闭的措施落实情况。

六、事故隐患治理原则

1、在事故隐患治理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安全防范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事故隐患排除前或者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作业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示标志,暂时停产停业或者停止使用;
对暂时难以停产或者停止使用的相关生产储存装置、设施、设备,应当加强维护和保养,制定预防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2、应当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防。对于因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的事故灾难的隐患,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本制度的要求排查治理,采取可靠的预防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在接到有关自然灾害预报时,应当及时向下属单位发生预警通知发生自然灾害可能危及生产经营单位和人员安全的情况时,应当采取撤离人员、停止作业、加强监测等安全措施,并及时向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3、适时跟踪检查下属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督促落实整改工作,对无特殊原因拖延或不整改的单位,将给予严肃处理。

事故隐患治理措施

隐患治理措施包括工程技术措施、管理措施、防护措施、教育措施、应急措施。各措施可单独使用或结合其他措施综合使用。

1、工程技术措施:通过现场作业方式,确保设施设备、场所危险因素消失。

2、管理措施:通过加强管理,确保原危险因素消失或消减,避免事故发生。

3、教育措施:对隐患涉及者制造者、责任人进行安全教育。

4、防护措施:对于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险的隐患,对接触者采取劳动防护手段,确保危险程度降低。

5、应急措施:在直接整治前,临时采取必要手段,预防事故发生。

八、事故隐患处理程序

1、对于排查及整改的事故隐患,按照“谁检查、谁负责、谁复查”的方式,检查单位需要对隐患治理的效果进行验证,验证隐患是否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关技术要求等进行规范整改,是否达到整改效果,填写《隐患治理效果管控记录》。

2、对于检查到的各类一般隐患,检查部门以隐患整改通知书及检查通报的形式下发到被检查部门,被检查部门按照整改要求及相关国家、行业标准,在整改期限之前整改完毕并将整改情况反馈至检查部门,检查部门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完善整个闭环管理过程,对因其他特殊原因无法按期限整改完毕的隐患,需提出延期申请并出具说明;

3、对于检查到的重大隐患,检查部门以重大隐患整改通知书的形式,下发至责任部门负责人手中,双方签字确认,明确整改期限及整改要求、相关责任人,对于整改不力的要追究相关管理责任;

4、对于不按照整改要求整改,整改不到位或到达整改期限未反馈的部门及责任人,可按照企业内部制定的相关制度进行责任追究。

【篇二】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管控制度

为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的通知》,结合公司实际,现就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制订本制度。 

1.目的

为了通过对活动过程中的危害进行辨识、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从而针对公司存在的风险做出客观而科学的决策,预防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标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特制定本制。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经营活动的正常和非正常情况过程中安全风险的评估与控制。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组织机构

为了贯彻落实推进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建设工作,公司成立了安全风险管控领导小组,对工作全面组织、指导。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3.2职责

3.2.1公司董事长是本过程的负责人。

3.2.2销售副总协助风险管理和评价工作,成立风险管理组织,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主持年终风险评审工作。

3.2.3安全主管负责对风险分析记录的审查与控制,定期进行风险信息更新及进行教育和培训。

4.风险识别与评估的依据

公司各部门在进行危险源识别与评估时,应依据:

①国家有关安全法律、法规要求;

②国家标准、行业的设计规范、技术标准;

③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等;

④公司的技术合同、安全协议规定;

⑤公司的安全管理规定、操作规程。

5.风险评价的时机

常规活动每年一次,非常规活动开始之前。

6.风险评价的方法

危险源辨识以事先分析为指导,采用安全检查表法(SCL)、工作危害分析法(JHA)、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等多种方法,可单独或联合使用。

6..1评价因素的取值方法: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判断准则

等级

标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或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做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按操作程序执行,或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作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监测、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事件发生后结果的严重性参照下表制定:

事件后果严重性S判别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及其他要求

财产损失/万元

停工

公司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造成1人死亡或2~3人重伤

>10

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

市内影响

4

潜在违反法规和标准

造成1人重伤或4~5人轻伤

>5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县域影响

3

不符合公司和行业的安全方针、制度、规定等

造成2—3人轻伤

>2

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

公司影响

2

不符合公司的安全操作程序、规定

造成一人轻伤

<2

受影响不大,几乎不停工

本部门影响

1

完全符合

无伤亡

无损失

没有停工

形象没有受损

风险等级判定准则及控制措施R

风险度

等级

应采取的行为/控制措施

实施期限

20~25

1级

巨大风险

在采取措施降低危害前,不能继续作业,

立刻

15~16

2级

重大风险

采取紧急措施降低风险,建立运行控制程序,定期检查、测量及评估

立即或近期整改

9~12

3级

中等

可考虑建立目标、建立操作规程,加强培训及沟通

装置停工时处理

4~8

4级

可接受

可考虑建立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但需定期检查

有条件时治理

<4

5级

可忽略

无需采用控制措施,但需保存记录

需保存记录

风险等级中,5~3级为可承受风险,1~2级风险为不可承受风险,需立即采取有效可靠的措施将其消除后方可继续作业。

7.风险控制

7.1 风险控制应考虑优先原则、分级控制、协调性原则,采取可靠的工程技术措施和相关管理措施实施有效的风险控制。

①5~4级由各基层单位实施控制,3级以上(含3级)风险除各相关基层单位要实施重点控制外,公司各相关职能部门要重点配合,参与实施重点控制。

②对3级以上(含3级)风险列为重大风险,相关职能部门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达到消除、控制其风险的目的,确保生产和人身安全。

7.2 风险控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制定管理方案;

②制定应急预案与响应计划;

③开展运行控制(制定作业指导书或操作法、各类管理制度或规定、要求等);

④加强个体防护;

⑤加强对员工意识和能力的培训。

8.风险信息的更新

8.1当下列情形发生时,应及时对危险源和重大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并将其结果补充到清单中:

①新的或变更的法律、法规或其他要求;

②操作变化或工艺改变;

③组织机构发生大的调整;

④有对事故、事件或其他信息的新认识。

8.2对于常规的活动,每年年底由安全部负责组织、实施对危险源和重大风险的更新工作;
对常规活动重新识别评价,主要是分析危险源识别的充分性,审查控制措施是否充分有效,更新后由公司安全部对“重大风险清单”重新发布。

9. 风险等级的分级管理

9.1 确定为重大风险等级的,由公司进行管理。本公司审核风险控制措施,有公司主管领导最终签字确认,定期监督检查,确保重大风险控制的有效性。

9.2 确定为中等风险等级的,由公司进行管理,领导最终签字确认。

10.考核

10.1风险评价全员参与,评价人员应包括小组成员及现场操作人员,未进行全员参与的给予负责人200元的处罚。

10.2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及上报的,每延期一天,给予相关责任人100元罚款。

博兴源有限公司

【篇三】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施工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一、风险评估范围

(一) 桥梁工程:多跨或跨径大于40m的石拱桥,跨径大于或等于150m的钢筋混凝土拱桥,跨径大于或等于350m的钢箱拱桥,钢桁架、钢管混凝土拱桥;跨径大于或等于140m的梁式桥,跨径大于400m的斜拉桥,跨径大于1000m的悬索桥;墩高或净空大于100m的桥梁工程;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技术的特大桥、大桥工程;特殊桥型或特殊结构桥梁的拆除或加固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艺复杂的其他桥梁工程。

(二) 隧道工程:穿越高地应力区、岩溶发育区、区域地质构造、煤系地层、采空区等工程地质或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黄土地区、水下或海底隧道工程;浅埋、偏压、大跨度、变化断面等结构受力复杂的隧道工程;长度3000m及以上的隧道工程,VI、V级围岩连续长度超过50m或合计长度占隧道全长的30%及以上的隧道工程;连拱隧道和小净距隧道工程;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隧道工程;隧道改扩建工程;施工环境复杂、施工工艺复杂的其他隧道工程。

二、评估方法

(一)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分为总体风险评估和专项风险评估。

1. 总体风险评估。桥梁或隧道工程开工前,根据桥梁或隧道工程的地质环境条件、建设规模、结构特点等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桥梁或隧道工程施工期间的整体安全风险大小,确定其静态条件下的安全风险等级。

2. 专项风险评估。当桥梁或隧道工程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时,将其中高风险的施工作业活动(或施工区段)作为评估对象,根据其作业风险特点以及类似工程事故情况,进行风险源普查,并针对其中的重大风险源进行量化估测,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二) 评估方法应根据被评估项目的工程特点,选择相应的定性或定量的风险评估方法。具体评估方法的选择,可参照《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

四、评估步骤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包括制定评估计划、选择评估方法、开展风险分析、进行风险估测、确定风险等级、提出措施建议、编制评估报告等方面。评估步骤一般为:

(一) 开展总体风险评估。根据设计阶段风险评估结果(若有),以及类似结构工程安全事故情况,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初步分析本项目孕险环境与致险因子,估测施工中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确定项目总体风险等级。

(二) 确定专项风险评估范围。总体风险评估等级达到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桥梁或隧道工程,应进行专项风险评估。其他风险等级的桥梁或隧道工程可视情况开展专项风险评估。

(三) 开展专项风险评估。通过对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中的风险源普查,在分析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基础上,确定重大风险源和一般风险源。宜采用指标体系法等定量评估方法,对重大风险源发生事故的概率及损失进行分析,评估其发生重大事故的可能性与严重程度,对照相关风险等级标准,确定专项风险等级。

(四) 确定风险控制措施。根据风险接受准则的相关规定,对专项风险等级在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应明确重大风险源的监测、控制、预警措施以及应急预案。其他风险等级的桥梁、隧道工程可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按照成本效益原则确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五、评估组织与评估报告

(一) 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工作原则上由项目施工单位具体负责。当被评估项目含多个合同段时,总体风险评估应由建设单位牵头组织,专项风险评估工作仍由合同施工单位具体实施。当施工单位的施工经验或能力不足时,可委托行业内安全评估机构承担相关风险评估工作。

(二) 评估工作负责人应当具有5年以上的工程管理经验,并有参与类似工程施工的经历。

(三) 风险评估工作应形成评估报告。评估报告应反映风险评估过程的主要工作。报告内容应包括评估依据、工程概况、评估方法、评估步骤、评估内容、评估结论及对策建议等。评估结论应当明确风险等级、可能发生事故的关键部位、区域或节点、事故可能性等级、规避或者降低风险的建议措施等内容。

(4)报告格式按《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的附件6执行。

六、实施要求

(一) 施工单位应根据风险评估结论,完善施工组织设计和危险性较大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制定相应的专项应急预案,对项目施工过程实施预警预控。专项风险等级在Ⅲ级(高度风险)及以上的施工作业活动(施工区段)的风险控制,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重大风险源的监控与防治措施、应急预案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和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审批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论证或复评估。

2. 施工单位应建立重大风险源的监测及验收、日常巡查、定期报告等工作制度,并组织实施。

3. 施工项目经理或技术负责人在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教育与交底;施工现场应设立相应的危险告知牌。

4. 适时组织对典型重大风险源的应急救援演练。

5. 当专项风险等级为Ⅳ级(极高风险)且无法降低时,必须提高现场防护标准,落实应急处置措施,视情况开展第三方施工监测;未采取有效措施的,不得施工。

国道315线叶城至莎车段公路工程

YSJL-1监理工程师办公室

二0一九年

推荐访问:管理制度 风险评估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制度 安全风险评估和控制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