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民间影像外宣总体把握.doc

时间:2022-08-19 18:00: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民间影像外宣总体把握.doc,供大家参考。

民间影像外宣总体把握.doc

 

 民间影像外宣的总体把握

  近日,看到一名韩国记者在文章中写道,他去非洲采访,走到路上或者在酒店里,总会有人问他,“您是不是中国人?”

  笔者最近又看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2010 年,中国出境人数达到三千多万。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在他们的商店、酒店、巴士以及其他公共场所打上了中文标志。中国现在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在我了解到的国际电影电视节上,中国入围的电影电视节目越来越多。以卡塔尔国际电视节为例,2008 年,中国入围的纪录片是 13 部,2009年是 19 部,2010 年达到了 26 部。法国飞帕(FIPA)电视节、阿姆斯特丹电影节,中国入围的纪录片更是每年递增,尤其是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国外的民间影像(DV)作品。可以说,中国在国际上的视觉形象,也越来越处于十分敏感和微妙的阶段。

 民间影像的概况。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电视领域的发展速度是以翻番来计算的,这不仅反映在资金上的巨额投入,电视市场的深度开掘,技术上的不断更新,观念上的持续突破,更表现在民间影像(DV)的大面积普及上。现在大城市里,几乎每家都有数码相机或者 DV 摄像机,有的家庭还不止一、两台。2008 年中广协会纪录片委员会搞了一次全国大学生DV 大赛,收到作品 600 多部,2009 年的 DV 大赛收到大学生作品 800 多部,到了 2010 年的中国西安国际民间影像节,收到的大学生作品有 900 多部。今年到目前(发稿时)已经达到了 1100 多部。

 能够产生这么多作品,说明中国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了民间影像的制作当中。那么在“十二五”期间,如何使这些民间影像更多地在宣传中国形象方面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呢?……

 民间影像的担当。民间影像,顾名思义是“民间”的、大众的、自由的,但是中国民间影像的传播同样担负着中国形象外宣的任务。近些年,西方一些国家一直没有放弃拍摄中国的“民主”,中国的“现状”。个别导演想方设法寻找中国的“黑暗面”。如果我们的民间影像(DV)作品,把中国的“老少边穷”和“脏乱差”作为拍摄的主体,并且送到国外展映、评奖,那么就是无形中帮助了某些外国媒体的忙。因此,当我们拿起 DV 的时候,是不是也要想一想中国民间影像的担当和她的历史责任。

 我们强调民间影像要树立国人的正面形象,并不是说大众 DV 只能够拍摄“宣教”节目,而是提醒广大 DV 爱好者,在我们使用 DV 娱乐、记事、作业、上传的时候,不要忘记中国和中国人的形象。

 民间影像的艺术化创作。提升民间影像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就要提高民间影像创作的艺术化水平。现在有一种观点认为:民间影像既然是民间的,它的创作者是老百姓,所以它的艺术性自然就会低;同时欣赏民间影像的群体也大都是老百姓,所以民间影像完全可以淡化或者不强调它的艺术性。

 笔者认为,若从民间影像个体的角度来看,这个观点无可非议。因为作为个性化影像表达工具,自我创造与自我欣赏,这是每个创作者的自由与权力,就像用影像记日记一样,不需要对其进行过多的限制与艺术要求。但是,从民间影像传播的宏观视角与大众审美的提高以及高清影像传播的

 发展趋向来看,民间影像不但需要艺术化的追求,而且还要提高她的普及率。事实也是这样,近年来,尤其是高清 DV 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老百姓拍出了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环保的、人物的、剧情的、MV 的作品。

 民间影像的多元化发展态势。从总体上看,2011 年民间影像创作人员的文化视野不断拓展,使得 DV 纪录片题材在选择上继续呈现多元化发展的态势。除了大众化的民生题材外,关于自然灾难、社会犯罪,关于濒危动物,关于人文关怀和爱情亲情,关于生与死,道德与伦理、理智与情感的题材都有不少节目,甚至还有拍摄关于文物古迹、考古发现的。题材选择的广泛,使得中国的民间影像创作进入了一个新领域。

 不同类型的民间影像纪实作品也融入了不同的创作手段。2008 年以前我们看到 DV 作品中,纯纪实类的几乎占了 95%,今年我们在收到的 1100多部纪实类作品中,看到了大量的多重手段的运用:重演、再现、动画、素描、沙画等等,民间影像已经走出了“单一纪实”的框框。特别是随着技术的发展,当一部普通电脑都能够剪辑出“声画并茂”的纪录短片的时候,我们无论如何都不应该将民间影像创作限制在“纪实”的框框里面,给他们一些空间,让这些“创意和表现力”的作品为外宣纪录片的花园再添一抹绿色。

推荐访问:影像 总体 把握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