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政治理论学习笔记(全文)

时间:2022-08-18 16:20:05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政治理论学习笔记(全文),供大家参考。

政治理论学习笔记(全文)

 

 八零后已经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九零后也就不可避免的登上历史舞台, 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是最好的时代, 也是最坏的时代。” 这句话对于整个“九零后” 一代再贴切不过了。

 我们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我们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尽管现实很残酷, 但是我们并没有退缩, 我们正在用我们自己的努力去承担自己的担当。

 作为九零后的新时期有理想、 有抱负的大学生, 我每时每刻的都想充实自己。

 这个暑假我参加社会实践, 把课程所学知识结合实践。

 但是我更没有忘记正确的理论是实践成功的捷径。

 我们大学生的优势是, 相对更高的思想政治素质, 和科学知识的掌握。

 假期期间, 我将社会实践和理论学习相结合。

 主要学习了有关科学发展观的政治理论, 并有了一定的了解。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 是我们党在我国发展问题上的经验集成和思想结晶。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 我们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 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1.

 科学发展观提出的根本依据、 现实基础和重要借鉴 科学发展观, 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总结我国发展实践, 借鉴国外发展经验, 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党的十三大根据邓小平的重要思想, 深刻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 强调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同时,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还处于初级阶段,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此后, 党的十四大、 十五大、十六大都重申和强调了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问题。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 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 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发生了意义深远的重大变化, 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提出科学发展观, 就是要求我们牢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认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提高想问题、 办事情决不可脱离实际的自觉性。

 (2)

 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我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漫长的历史阶段, 在其不同

 的发展阶段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

 唯有正确把握我国发展阶段的特征, 才能正确判断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 从而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 随着经济体制深刻变革、 社会结构深刻变动、 利益格局深刻调整、 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

 我国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 也面临着严峻挑战。

 要适应当前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就必须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 全面认识工业化、 信息化、 城镇化、 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 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 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3)

 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实践表明, 发展绝不仅仅是经济增长, 而应该是经济、 政治、 文化、 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应该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世界上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我国要完成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双重任务, 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能源、 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 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重复其他国家走过的老路, 而必须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深刻总结世界各国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的, 它顺应了当今世界的潮流, 吸收了当今世界各国在发展的认识和实践上取得的积极成果。

 2.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长期以来, 以毛泽东同志、 邓小平同志、 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不断探索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 取得了重要成果。

 党的十六以来, 党中央继续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 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四个方面, 提纲挈领, 切中实质, 使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这同党中央一再强调的科学发展观首先是用来指导发展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一条基本经验。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始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

 央突出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和基本要求。

 以人为本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项基本原则, 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 全面回答了科学发展观的一系列基本问题。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 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要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 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 政治、 文化权益, 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即又好又快的发展, 而不是片面的发展、 不计代价的发展、 竭泽而渔式的发展。

 全面,是指各方面都发展; 协调, 是指各个方面的发展要相互适应; 可持续,是指发展进程要有持久性、 连续性。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促进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 各个方面相协调, 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 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

 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进经济、 政治、 文化和社会建设,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 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 环境相协调, 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这是我们党在长期革命、 建设、 改革实践中形成的一条宝贵经验, 也是我们处理各方面矛盾和问题必须坚持的重大战略方针。

 坚持统筹兼顾, 就是既要总揽全局、 统筹规划, 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 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 按照“五个统筹” 的要求, 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 注重实现良性互动, 着力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邓小平和我们党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提出并实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 发展战略, 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

 这是对我国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一次飞跃。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 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明确提出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问题, 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西部大开发战略等重大战略, 进一

 步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和实践。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邓小平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指导下, 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把坚持以人为本和经济社会全面、 协调、 可持续发展统一起来, 并强调按照“五个统筹” 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入。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21 世纪头20 年, 对我国来说, 是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

 在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下, 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 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既有许多有利条件, 也有不少不利因素。

 这里的关键在于, 发展必须有新思路, 必须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规律, 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辩证地认识和处理与发展相关系的各方面重大关系, 发展才能有新思路, 改革才能有新突破, 开放才能有新局面。

 因此, 我们要站在能否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 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的高度, 来深刻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 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 必须通过革命和改革, 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相适应, 必须正确处理人与人、 人与社会、 人与自然的关系, 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3、 科学发展观是同 马克思列宁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邓小平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发展才是硬道理, 实现“三步走” 战略, 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党的十一届四中全会以后, 江泽民在领导改革开放的实践中, 提出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正确处理改革、 发展、 稳定关系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也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来源。

 同时也要看到, 一个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总是需要一个实践、 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的过程。

 科学发展观还将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 发展和完善。

 4、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科学发展观强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 把经济发展作为一切发展的前提。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

 把人民群众作为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 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 促发展, 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科学发展观坚持全面发展和协调发展, 强调要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 资源、 环境相协调, 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和社会主义在消除资本主义弊端方面的优越性。

 科学发展观坚持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 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看成联系的整体, 把人类社会的发展看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相互适应, 社会生产各个部类、 各个地域、 各个方面相互协调, 人与人、 人与社会、 当代与后代相互联系、 相互促进的过程, 全面体现并进一步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对发展问题的认识。

 5、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回答了 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和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 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 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科学发展观对我国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发展不够平衡问题, 着眼于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进一步提出了解决城乡 、 区域、 经济社会、 人与自然发展的不平衡、 不协调问题的思路, 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科学发展观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出发, 着眼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发展模式、 发展战略,对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是发展中国特急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关系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 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远发展, 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推荐访问:政治理论学习笔记 政治理论 学习笔记 全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