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体会4篇

时间:2022-06-04 15:50:03 浏览量: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体会4篇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体会篇1

  一个公共政策能不能带来获得感,不仅要看当前可不可以给群众带来切实利益,也要看它和群众心目中的好日子是不是朝着同一个方向

  日前的一份两会热门问题调查显示,关注度最高的5个关键词,4个与民生有关,分别是“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就业和收入”“教育公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迅速引起刷屏的热词,大到脱贫攻坚、蓝天保卫战,小到提速降费、全域旅游,也集中在民生领域。工资涨一点,雾霾天少一点,交通顺畅一点……群众的这些利益关切,寄托着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的希望。

  民生政策能不能让民心满意,关键看获得感有多强。分析一下不难发现,群众的获得感来自两个层面。一是政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让人心生满足感。另一个在价值层面,当政策目标与公众期待相吻合,群众也会因决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而提升满意度。

  近年来,许多民生政策不仅注重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并且注重把人民群众的价值预期作为重要政策目标考虑进来,令人眼前一亮。比如近日印发的《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方案》,降低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医疗门槛,也回应了“救死扶伤乃医者天职”的社会期待,更彰显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价值关怀。其抚慰作用,无疑会超越具体的受益者而扩展至全社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久前征求意见的网络餐饮管理办法,直指“黑厨房”的安全隐患,但并未把“网上美食”一棍子打死,而是预留了成长空间。这样的政策尺度,体现了对移动互联时代人们新生活习惯的尊重。不久前,江西南昌启动了儿童DNA数据库建设,以预防拐卖儿童违法犯罪。这种回应社会呼声的政策,也很解渴。

  在利益格局复杂多样的当下,政策考量应该是多方面的,群众合理的期待不能忽视,现实条件的制约也不能轻视。量力而行,民生政策才能行稳致远。只不过,判断群众的某种呼声是否合理、相关政策有没有可操作性,不能被现有利益格局所束缚,还应该把改革空间计算进来。比如,农村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的落地,也并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除了协调医保、民政、扶贫等部门,还要实行新的结算制度。可见,要有一股子闯劲儿,还要有一股子韧劲儿,群众期盼的公共政策,才不会被那些可以改革也必须解决的问题捆住手脚。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条件一成熟,具备可行性,民生政策还是应该顺应群众呼声,千方百计争取早日出台。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党员干部有更多渠道和机会了解群众诉求。从地方领导留言板、舆情监测,到不少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开设社交媒体账号,民生政策的制定在频繁互动中日益贴近群众。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关注群众的具体利益,还可以把政策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价值期待。两方面都解渴了,才能更精准地发现并维护好公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凝聚更多社会共识。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体会篇2

  2021年是里程碑的一年,透过政府工作报告,给予还在疫情笼罩之下的我们一些激励和鼓舞。

  首先,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中国担当。在新冠疫情反复的背景下,世界经济艰难复苏,中国作为疫情防控良好的大国,扛起了世界发展的旗帜,实现了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1%,让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韧性和活力。

  其次,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中国激励。2022年冬奥会顺利进行,北京成为双奥之城,“一起向未来”的口号向世界各国积极传达和平发展的信息,拒绝零和博弈,和平发展共面疫情。

  第三,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基和力量,政府工作报告回应了社会及人民的关切。“减税退税并举、加强就业保障、让人民办事更为便利、提高城乡医疗养老标准、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众多举措都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积极带领人民向着美好生活前进。第四,从政府工作报告中看道阻且艰,中国所处的环境十分复杂,国家发展的风险挑战增多。中国正处于“爬坡过坎”经济转型时期,加之疫情的黑天鹅事件,给经济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在这种环境中,我们每个人要勇于应对挑战,要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自身能力,坚持不懈奋斗,与国家共同努力,行稳致远。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体会篇3

  2022年3月5日上午,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召开。我们正处于在变局与机遇并存的历史关头,发展进入新阶段。本次报告精神与十九大等历次会议一脉相承,并对社会发展工作作出具体化的安排,坚决贯彻了党中央的决策。

  在总理讲话中,我多次听到“六稳六保”,特别是稳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在经济增速上不搞大步迈进,而是考虑当下经济环境和发展背景,在经济运行的合理预期内,稳中求进稳字当头,提出5.5%的增长目标,这也是我们十四五规划目标的平均预期。第二,报告中指出2022年要继续提振市场信心和预期,宏观力度也很大,财政政策上,财政支出相较去年扩大2万亿,同时也为市场主体减负2.5万亿。货币政策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精准滴灌。第三,在社会关切的问题上,促进就业、提升市场主体,保障基本医疗、养老、教育,充分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现在,疫情还没有结束,国际局势纷繁复杂,我们依然提出相应的目标和规划,这份底气和信心在于稳增长、调结构、推改革,向纵深推进的发展理念,保证质量和结构,规模和速度统筹发展。

  中国的发展都是在挑战中前进,人民有战胜艰难险阻的勇气和力量,要高举中国特色伟大旗帜,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召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体会篇4

  一个公共政策能不能带来获得感,不仅要看当前可不可以给群众带来切实利益,也要看它和群众心目中的好日子是不是朝着同一个方向

  日前的一份两会热门问题调查显示,关注度最高的5个关键词,4个与民生有关,分别是“社会保障”“医疗改革”“就业和收入”“教育公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迅速引起刷屏的热词,大到脱贫攻坚、蓝天保卫战,小到提速降费、全域旅游,也集中在民生领域。工资涨一点,雾霾天少一点,交通顺畅一点……群众的这些利益关切,寄托着生活一天更比一天好的希望。

  民生政策能不能让民心满意,关键看获得感有多强。分析一下不难发现,群众的获得感来自两个层面。一是政策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红利,让人心生满足感。另一个在价值层面,当政策目标与公众期待相吻合,群众也会因决策者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解决问题,而提升满意度。

  近年来,许多民生政策不仅注重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并且注重把人民群众的价值预期作为重要政策目标考虑进来,令人眼前一亮。比如近日印发的《农村贫困住院患者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工作方案》,降低了农村困难群众的医疗门槛,也回应了“救死扶伤乃医者天职”的社会期待,更彰显了医疗保障体系的价值关怀。其抚慰作用,无疑会超越具体的受益者而扩展至全社会。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不久前征求意见的网络餐饮管理办法,直指“黑厨房”的安全隐患,但并未把“网上美食”一棍子打死,而是预留了成长空间。这样的政策尺度,体现了对移动互联时代人们新生活习惯的尊重。不久前,江西南昌启动了儿童DNA数据库建设,以预防拐卖儿童违法犯罪。这种回应社会呼声的政策,也很解渴。

  在利益格局复杂多样的当下,政策考量应该是多方面的,群众合理的期待不能忽视,现实条件的制约也不能轻视。量力而行,民生政策才能行稳致远。只不过,判断群众的某种呼声是否合理、相关政策有没有可操作性,不能被现有利益格局所束缚,还应该把改革空间计算进来。比如,农村贫困患者“先诊疗,后付费”政策的落地,也并非“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除了协调医保、民政、扶贫等部门,还要实行新的结算制度。可见,要有一股子闯劲儿,还要有一股子韧劲儿,群众期盼的公共政策,才不会被那些可以改革也必须解决的问题捆住手脚。从这个意义上讲,只要条件一成熟,具备可行性,民生政策还是应该顺应群众呼声,千方百计争取早日出台。

  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党员干部有更多渠道和机会了解群众诉求。从地方领导留言板、舆情监测,到不少政府部门、领导干部开设社交媒体账号,民生政策的制定在频繁互动中日益贴近群众。然而,在这个过程中,除了关注群众的具体利益,还可以把政策的触角延伸到社会的价值期待。两方面都解渴了,才能更精准地发现并维护好公众的长远利益、根本利益,凝聚更多社会共识。

推荐访问:政府工作报告 体会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全文 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有感 政府工作报告2020年心得体会 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工作安排 2022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20政府工作报告解读体会 2020政府工作报告要点体会 2020政府工作报告感悟 2020政府工作报告感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