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完整版】

时间:2022-07-31 09:0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完整版】,供大家参考。

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完整版】

 

 形势与政策论文

 第一章

 中国的发展和面临的挑战

  如今的中国, 已不是过去那惨遭列强欺凌的国家了。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 如今的中国, 已经发展成了强国。

 人民生活普遍改善, 生活水平提高, 人民的综合素质也在日益攀升。

 人民受教育水平上升, 社会犯罪率下降。

 社会呈现和谐的发展趋势。

  不过在繁荣的背后也暗藏危机。

 改革开放以来, 大多数地区奉行的传统的以高能耗、 高排放、 高扩张、 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外延经济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现有城市在规划建设、管理体制、 环境质量、 公共服务、 社会和谐和安全等方面还难以适应城市时代的要求, 亟待加快发展转型和空间重构。

 总体上看, 这些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挑战之一, 高资源消耗模式难以持续。

 城市快速扩张造成土地资源消耗过快, 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 重量不重质的建设模式已经难以持续; 城市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全国有 420 多座城市供水不足, 其中 110 座严重缺水, 缺水总量达 105 亿 m; 城市能源消耗急剧上升, 城镇人均生活能耗是农村人均水平的 1.54 倍; 城镇单位建筑面积耗能是农村地区的 4.52 倍。

 据 IEA 预测, 2015 年中国城市能耗将占全国的 79%, 到 2030 年将提高到 83%。

 挑战之二, 环境生态压力日渐加大。

 按照新标准, 中国有 2/3 的城市空气质量不达标;全国城市水质为较差级和极差级的监测点占 57.2%; 2/3 的大中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 城市自然植被覆盖较低, 钢筋水泥丛林面积不断扩大, 城市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比重仅有 10%。城市湿地面积锐减, 生物多样性持续减少, 城市地下水过度开采, 地面加速沉降等。

 挑战之三:

 城市经济持续动力不足。

 城市经济增长主要建立在资源、 投资和劳动力高投入, 以及工资、 地价等要素低成本的基础上, 产业发展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 城市间低水平同质竞争突出, 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拉动, 创新驱动力严重不足, 发展成果共享机制不完善, 非包容性突出。

 1991-2010 年, 中国 GDP 年均增长 10.5%, 国家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8.2%; 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只增长 8.2%, 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 5.8%。

 挑战之四:

 城市规划建设特色缺失。

 城市规划的经济指向强烈, 理念贫乏, 人文关怀缺失, 生活和生态空间狭小; 城市用地规模盲目扩张, 城市土地成为生财工具而非人居善地。规划建设不切实际, 贪大求全, 全国有 180 多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 城市文化特色缺失, “千城一面”; 大拆大建, 大量历史文物古迹、 名人故里、 自然遗产被破坏。

 挑战之五:

 城市管理矛盾丛生。“重建设、 轻管理” 现象严重,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改革停滞不前; 城市扩张和改造中拆迁问题极为突出, 全国因征地而形成的失地农民高达 4000多万人。

 征地补偿标准、 集体资产和土地增值收益分配、 就业安置、 养老和医疗保障等, 是最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的问题。

 城市管理与居民生活需求的矛盾日益尖锐, 甚至引发了激烈

 的社会群体事件。

 挑战之六:

 城市公共服务相对滞后。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严重不足, 价格较高, 覆盖面有限, 分布不均。

 住房、 教育、 医疗已成为压在城市居民身上的新“三座大山”。

 挑战之七:

 交通拥堵问题愈演愈烈。

 中国城市上班族平均通勤时间全球领先, 比世界平均水平高出 31.7%, 比加拿大和美国高出近乎 1 倍。

 全国约 2/3 的城市在高峰时段出现拥堵, 北京、 上海、 天津、 沈阳、 西安、 成都等平均通勤(往返)时间超过 1 小时。

 挑战之八:

 城市居民亚健康问题突出。

 卫生部(2011)调查结果显示, 十城市上班族亚健康状态的员工占比高达 48%, 北京达到 75.3%; 中国医师协会(2010)调查结果显示, 城市白领亚健康比例达 76%, 处于过劳状态的接近 60%, 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人” 比例不到 3%。

 挑战之九:

 城市社会呈现分化迹象。

 城市贫困问题日益突出, 2010 年全国城镇居民家庭年总收入低于 2 万元的贫困人口近 3500 万人, 低于 2.5 万元的低收入人口达 6500 多万人。城市不同阶层消费差异持续扩大, 城市居住分异现象逐渐加剧, 农民工仍然难以融入城市社会。

 挑战之十:

 城市安全问题不容忽视。

 城市内部分布了大量从事危险、 有毒的生产性行业, 生产安全事故频发; 城市灾害应急能力弱, 防灾减灾体系不完善, 市民自救意识不强;食品安全问题越演越烈, 苏丹红、 三聚氰胺、 瘦肉精、 地沟油等事件令人触目惊心。

  总之, 有发展就有挑战。

 发展的背后往往是一个又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但是要想继续健康的发展下去, 就要找出办法将这些问题一点一点解决。

 所以为来中国, 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对于我们这些新生代, 就应该切实的考虑国家的大局, 积极地为国家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为祖国更加繁荣富强作出努力。

  第二章

 中国的周边形势

 一国的周边安全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寻求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 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

 然而不幸的是, 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 领土、 海洋争端不断凸显, 周边国家政局动荡, 恐怖势力蔓延, 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周边安全形势。

 中国陆上有 10 余个邻国, 海上与 6 个国家隔海相望, 中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

 最为关键的是中国与这些国家都存在着领土和领海的争端。

 比较重要的有:

 与日本的东 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争端, 以及东海石油问题; 南海问题; 与印度的领土争议; 以及来自其他国家的威胁。

 可以说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是世界上最复杂的。

 中国的周边包括六大“板块”, 分别是中亚、 南亚、 东南亚、 东北亚, 以及西亚与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区. 可将这六块地区统称为中国的“大周边”。

 当前中国周边地区的多个国家政局动荡不定, 多个地缘方向滋生乱局, 周边不稳趋于常态化、 持久化、 复杂化与联动化。周边形势动荡既有自身矛盾错综复杂的“内因”, 也有大国角逐与干涉的“外因”。

 周边动荡加剧对中国构成诸多严峻挑战,

 一、 日本

 中国与日本的争端主要是东海问题。

 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东海划界之争。

 中日在东海划界问题上分歧很大, 日本主张所谓的中间线原则, 并且以钓鱼岛作为基点单方面在中间划了一条所谓的中间线, 并开始对这条线采取实际控制;中国一直坚持自然延伸原则, 主张在东海大陆架一直延伸到冲绳海槽中心线。

 2.

 东海海底油气资源。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 地处东海海域的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周边发现蕴藏丰富的石油资源, 成为太平洋上油气最丰美的区域之一。

 关于东海海底油气资源的划分:

 日本主张按照“中间线” 原则划分; 中国表示不存在什么“中间线原则”, 东海海底石油资源的划分, 要依据联合国海洋法所规定的大陆架原则来进行 3.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土主权归属问题。

 钓鱼岛列岛是台湾省的附属岛屿。

 自古以来, 中国对钓鱼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而日本却宣称钓鱼岛是其领土,并在上面修建灯塔等永久设施。

 二、 南海问题

 南海总面积达 350 万平方公里, 其中散布有东沙、 西沙、 中沙和南沙四大群岛。

 其中的南沙群岛由于其显要的战略地位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引起了越南、 菲律宾和马来西亚等南

 海周边国家的强烈兴趣, 进而挑起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 并发展成一个涉及多个国家且有国际势力插手的复杂问题。东南亚国家之所以如此热衷侵占南海是因为南海有丰富的油气和渔业资源, 并且南海海域作为国际经济贸易的重要通道, 其经济和军事价值不断凸显。

 近年来, 东盟各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政策相继发生了转变, 形成“联合制华” 的战略态势。

 东盟内部多次就南海问题进行了磋商, 达成了通过“集体性政治谈判解决南沙争端”的共识, 并多次策划将南海问题提交联合国等国际组织, 竭力促成南海问题国际化。

 并且,美国、 印度、 日本、 俄罗斯等大国出于各自不同的战略目的, 积极扩大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插手南海地区事务, 使南海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三、 印度 中印之间主要是边境划界问题:

 印度与我国存在着领土争端, 并坚持不合理的领土要求。两国边界全长 1700 公里, 双方争议地区面积达 12. 5 万平方公里。

 不仅如此, 近几年印度以“中国威胁” 为幌子, 渐渐实现军事安全战略从北方陆地向南方印度洋的倾斜, 其触角已延伸到靠近南中国海的马六甲海峡附近。最近几年印度不断扩充其军事实力, 不断进行核试验、与俄罗斯共用中亚军事基地、 大规模购买先进武器, 对我国虎视眈眈。

  四、 其他

 其他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的因素有:

 韩国与中国的海上争端, 我国西部地区的恐怖势力,美国在中亚地区的驻军, 泰国、 缅甸等国的国内震荡, 俄罗斯对中国的不信任感等等。

  面对如此严峻的周边安全形势, 我们应该坚决保护自己的国家利益。

 在“与邻为善、 以邻为伴” 方针基础上与周边国家展开战略对话, 和平解决争端。

 中国应加快制定“大周边战略”. 通过积极、 有效、 妥善应对周边不稳, 不仅为自身持续与完全崛起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 而且也为周边的和平稳定与世界的和平发展做出应有的重要贡献。

 比如在东海及南海问题上, 我们可以在坚持主权的基础上, 尝试与这些国家共同开发海上资源。

  未来一段时间, 中国周边外交要以“大周边战略” 为方针, 远近结合、 稳步拓展。

 对当前周边地区动荡加剧的态势, 进行密切关注与持续跟踪。

 对周边乱局既要分门别类, 又要统筹应对, 积极促进周边总体和平稳定与发展, 切实维护自身地缘战略利益。

 细致的说中国面对当今形势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大力强化“周边是首要” 与“维稳”、

 “维权” 并举的意识, 集中精力、 加大投入、专注周边, 科学研判. 及时反应、 积极引导。

 要树立“和平发展、 重在周边” 与“和谐世界、始自周边” 的战略意识, 整合处理周边事务的体制机制、 形成合力, 对周边重点国家政局演变前景及其原因深入调研、 突出预警性。

 二是适时制定“大周边战略”, 拓展中国周边的内涵与外延,

 “做深、 做实” 周边工作。在坚持“四片经营” 的基础上. 统筹东北亚、 东南亚、 南亚、 中亚、 西亚与南太“六大块”,打破不同区块之间的分割. 形成联动机制。

 稳步推进区域经济与安全合作, 整合与创新周边地区多边合作机制, 建构和谐、 有序、 安全、 繁荣的周边新秩序。

 三是周边地缘战略坚持“东西兼顾”、

 “陆海并举” 和“传统与非传统安全统筹” 方针。妥善兼顾地缘“西线” 与“东线”, 同步开拓“陆权” 与 “海权”. 统筹应对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

 四是针对周边国家政局动荡的“三种情形”, 对症下药, 强化危机管控, 维护正当权益。针对所谓“成熟民主国家” 的政局突变, 防止其冲击与中国的双边关系; 针对所谓“转型国家” 的政局异动, 防止其对华政策出现严重倒退; 针对所谓“问题国家” 的政局“混沌”. 妥善维护中国的地缘战略利益, 有效防范海外利益重大风险。

 五是有效应对大国地缘角逐, 夯实地缘战略依托。

 与主要大国增加沟通、 协调与战略互信, 积极应对其对华渗透、 挤压与围堵, 致力于共同促进有关国家与周边稳定。

 在反恐、 防扩散、 抢险救灾、 发展援助、

 “维和” 行动等方面自主承担力所能及的“大国责任”, 维护中国” 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形象。

  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 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国内和国际环境。

 因此, 我们更应与周边国家和睦相处, 打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外部环境, 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条件。

  注:第一章 中国所面临的挑战 有 部分 列举出的挑战引自新浪新闻。

 数据来自人民网。

推荐访问:大学生形势与政策论文 完整版 形势 政策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