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第七个扶贫日心得感悟(范文推荐)

时间:2022-08-03 09:05:1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第七个扶贫日心得感悟(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

第七个扶贫日心得感悟(范文推荐)

 

 第七个扶贫日心得感悟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了“啃最硬骨头”的冲刺时期,越是到最后,越要坚定信心,越要保持重新出发、脚踏实地、谦虚谨慎的“归零”心态,以“鼓劲扬帆再出发”的精神,不断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打好全面脱贫“收官战”。

 何谓“归零”?“归零”意味着卸下思想包袱,找寻初心,重新出发,以“空杯归零”的态度面对现在和将来。如果没有“归零”的心态,就容易听不进其他意见,看不到自己的短处,受不得别人的批评,久而久之,就会变得骄傲自满,问题就会逐渐暴露并堆积,脱贫攻坚亦是如此。脱贫攻坚收官在即,广大扶贫干部要正确对待目前脱贫攻坚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短板,保持谦虚谨慎、脚踏实地的作风,扎实走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保持“归零”心态,就要放眼将来重新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共派出 25.5 万个驻村工作队,累计选派 290 多万名党员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或驻村干部,在全体选派帮扶干部的勠力同心、实干苦干下,我国脱贫攻坚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减贫成绩:贫困人口从**年年底的 9899万人减到**年年底的 551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10.2%降至 0.6%,连续 7 年每年减贫 1000 万人以上。面对脱贫攻坚已取得的巨大成绩,广大党员干部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2020 年全面脱贫已进入冲刺倒计时,仍须着眼目前脱贫攻坚存在的一些难点痛点、短板弱项,要以重新出发、推倒重来的态度,立行立改、真抓真改。要围绕巩固脱贫攻坚成效、扶贫产业长远发展、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等前瞻性工作,提前进行思考与谋划,理顺工作思路,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举措。

 “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之”,保持“归零”心态,就要脚踏实地起而行之。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在强力推进脱贫攻坚任务时,也出现一些形式主义问题,如: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不强,靠投资企业保底分红,未发挥带动村民致富效应;少数地方和干部通过巧算收入账、虚假拔高群众收入,发展扶贫产业未能够深入调查、因地制宜,导致产业扶贫项目与当地贫困户产业需求严重脱节等等。广大党员干部要正视存在的问题,坚决杜绝“纸面政绩”和“数字政绩”。要从内心深处怀着对群众的关爱、把贫困群众当作亲人,倾听他们的想法和诉求,实事求是为群众办事,加大智与志的帮扶

 力度,积极宣传落实大病救助、医疗救助、民政救助、教育扶贫等各项扶贫政策。

 “行百里者半九十”,保持“归零”心态,就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脱贫攻坚收官在即,不少脱贫干部觉得胜利在望,会产生松一口气、干累了歇一歇的骄傲松懈思想。然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虽然剩余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同过去相比总量不大,但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而对于那些已脱贫的地区和人口而言,巩固脱贫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也并非易事。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的,在脱贫攻坚胜利的号角没有吹响前,要继续保持“慎始如终”的心态和戒骄戒躁的作风,坚持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开展各项工作。

 “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脱贫攻坚已到了最后的冲刺时刻,广大党员干部坚持把成绩留给过去,把精力投到当下,把目光转向未来,保持重新出发、脚踏实地、谦虚谨慎的“归零”心态,走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公里”。

 第七个扶贫日心得感悟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最后的冲刺阶段,距离响铃交卷,满打满算还有 2 个多月的时间,各项工作任务更重、难度更大、要求更高,必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久久为功、善作善成。

 稳住“神”,守定“民亦劳止,汔可小康”的初心。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关乎千万贫困人口拔穷根摘穷帽的务实之举,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面对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要稳住“心神”、守定初心,做到摊子不撤、队伍不走、帮扶不减,对一些边缘贫困户、存在返贫风险的人口,要定期走访、常态化联系,进一步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对部分地区存在的反复失学辍学、医疗服务水平不高、季节性缺水等问题,要静下心来、扑下身子、到问题一线,找症结、作分析,精准开好“处方”,多措并举巩固脱贫成果。

 铆住“劲”,下定“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决心。从区域扶贫开发到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从“输血式”单一帮扶到“造血式”探索之路,今年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中国将有 1 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 10 年实现联合国 2030 年

 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遭遇疫情防控“加试题”,攻克最后的贫困堡垒,容不得任何懒惰思想、松劲心态,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铆住“劲”,下定决心,采取有力有效的举措解决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不足、扶贫产品滞销、产业基础薄弱同质化严重等问题,以发展特色产业激发活力,通过“直播带货”拓宽渠道,因地制宜推进产业发展壮大,在一项一项解决问题,一户一户攻坚中,确保脱贫攻坚成色十足。

 沉住“气”,笃定“为者常成,行者常至”的恒心。从党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到创造连续 7 年减贫 1000 万人以上的脱贫奇迹,从“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的困境到“道路通畅,吃穿不愁”的新生,脱贫攻坚一路走来,全党全社会勠力同心真抓实干,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顽强奋斗攻坚克难,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但这是一场耐力战更是持久战,“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广大党员干部必须要沉住“气”,笃定恒心,在保持现有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对贫困群众扶上马送一程,进一步厘清工作思路,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在过了一山再登一峰,跨过一沟再越一壑中,向着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继续前进。

 第七个扶贫日心得感悟

 在第七个国家扶贫日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现在脱贫攻坚到了最后阶段,各级党委和政府务必保持攻坚态势,善始善终,善作善成,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各地区各部门更要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走好决战脱贫攻坚之年的最后里程,在这条脱贫攻坚的决胜路上有三件不能忘却的事。

 要有“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的信念。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和严重洪涝灾害的考验,广大党员干部为夺取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要付出更加艰苦的努力,这更加需要坚定理想信念。脱贫攻坚既是一项关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大工程,也是一场输不起的硬战争,需要的是每名党员干部为了最终胜利而不懈奋斗。2020 年我国将要完成 1 亿左右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提前 10 年

 实现联合国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减贫目标,这看似是不可能完成的事,却在全体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步一步把不可能变成可能,全体扶贫干部始终用坚定必胜的信念和为人民群众服务的宗旨奋斗着。这如石头般坚硬的信念,如丹砂般赤红的初心是打赢这场脱贫攻坚战的不能忘却的第一件事。

 要有“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态度。脱贫攻坚战进行到最后阶段,剩下的都是“难中之难、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如何啃下这剩下的硬骨头,需要的是广大党员干部“作于易、作于细”的处事态度。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一鼓作气”的坚持,对实际工作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要采取更加有力的举措,列出问题清单,把工作做得更加细致,才能把成果做得更加稳固;把基础打得更牢,才能把贫困人口的生活质量提高得更快;把难题一项一项地解决,才能把精准脱贫落实得更加到位。“作于易、作于细”的态度是扶贫路上既保证稳扎稳打、如期完成精准脱贫任务,又能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脱贫群众返贫的第二件不能忘的事。

 要有“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坚持。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在即将实现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征程的最后时刻,很容易出现“歇一歇、缓一缓、等一等”的放松心态,党员干部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感,坚持打赢这场决胜战役。越到最后时刻,非但不能放松警惕,更加需要时刻保持紧迫感,以最好的“冲锋陷阵”的姿态去攻下最后一个“堡垒”。无论是现在的最后的决胜阶段还是以后巩固脱贫成果的阶段,都要始终坚持以最好的心态、状态和姿态带领人民群众走向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这“锲而不舍”的坚持便是打赢脱贫攻坚战不能忘却的第三件事。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最深的牵挂。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路上,我们能做的还有很多。

推荐访问:第七个扶贫日心得感悟 扶贫 感悟 第七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