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两岸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时间:2022-05-25 12:20: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两岸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两岸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两岸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6篇

【篇1】两岸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两岸关系及发展走向

自古以来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就是一个国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台湾与大陆经历了太多的离离合合,历史的车轮是最有力的证据,台湾与大陆是统一的,同属于一个中国.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它是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完全属于中国的内政。台湾问题迟迟没有解决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很主要的原因是来自外国势力的干涉、阻挠,特别是美国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1979年中美建交后,美国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承诺执行一个中国政策,但却又制定所谓《与台湾关系法》,干涉中国内政,继续向台湾大量出售先进的进攻型武器。强化美台军事交往与合作,鼓励台湾分裂势力在国际上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阻挠两岸和平统一。对此,我们坚决反对任何外国势力干涉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决不允许任何外部势力阻挠、破坏中国和平统一进程。

近年来,台湾岛内“台独”活动日形嚣张,给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和平统一投下了阴影。应当说,台湾同胞要求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是合情合理的、正当的,这不同于“台湾独立”,更与极少数坚持要走“台独”道路的人有着根本的区别。极少数“台独”分子鼓吹“独立”,甚至投靠外国,妄图将台湾从中国分裂出去,这是违背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中国政府严重关注这一事态的发展,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的行径绝不会坐视不理。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并且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的理解和支持。广大台湾同胞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台湾当局近几年也相应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松动措施,诸如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逐步放宽对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限制,扩大间接贸易,开放间接投资,简化两岸同胞通话、通邮、通汇的手续。这些都是有利于相互交往的。

2006年,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胡锦涛主席提出“四点建议”,明确指出:坚持“九二共识”,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
为两岸同胞谋福祉,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根本归宿;
深化互利双赢的交流合作,是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

我觉得要逐渐实现统一,两岸双方有必要巩固累积构建的互信基础,认真思考和务实解决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中遇到的新问题和新挑战。

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强劲势头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中国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家园。实现两岸共同繁荣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期盼。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2010 年新年贺词,表示将继续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加强两岸交流合作,更好造福两岸胞.2010 年元旦,胡锦涛又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重申,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推动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转折,加强两岸经济和文化交流合作,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呈现新局面。2012年3月22号,胡锦涛指出,两岸虽未统一但中国领土和主权没有分裂。并强调,在反对“台独”、认同“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愿望,符合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符合时代发展进步的潮流。我们应该沿着这条正确道路继续向前迈进,不断巩固成果、深化合作,努力再创新局,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国民党主席吴伯雄指出,目前两岸关系出现历史的新机遇,应该好好把握,继续向前,行稳致远,把和平发展的根基扎得更牢固。希望两岸增进互信,累积善意,深化合作,扩大交流,在“和平稳定、经贸共荣、文教交融”的理念下落实良性互动。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真正做到中华民族不再内战,海峡两岸不再内耗,让两岸同胞、所有中华儿女拥有充满光明的愿景,这是两党应该共同奋斗的目标。

二、两岸各界大交流局面正在形成

1.大陆企业赴台投资正式启动,两岸开通空运定期航班,两岸直接双向“三通”全面实现。

2. 以弘扬中华文化为核心的两岸文教交流活动丰富多彩。

3. 在过去的2009 年中,两岸经贸交流的重大影响因素之一便是4. 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经济所带来的冲击,由于两岸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结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自然亦无法置身事外,因此,两岸均采取一系列振兴经济方案。

5. 2010年,两岸经济交流合作在多方面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一是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具有两岸特色的经济合作机制,明确了两岸经济关系向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推进的方向,推动两岸经济关系进入互利双赢、合作发展的新阶段。二是台商向大陆投资和两岸贸易均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实现大幅增长。

6. 2011年两岸文化交流,分隔两岸60余年的国画名作《富春山居图》在宝岛合璧首展,引起两岸民众乃至全世界华人的广泛共鸣,人同此画,画同此情,一副画作的合璧折射出两岸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追忆和不懈追求,更拉近了彼此心的距离。近年来两岸文化交往不断扩大,两岸故宫的交流也愈发频繁

7. 2012年3月4号,全国政协委员、新任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便表示,未来两岸故宫交流合作的空间无限广阔。

8. 2012年新年伊始,两岸文化教育界合作编纂的《两岸常用词典》宣布完成,“中华语文知识库”网站也正式开通。

三、两岸交往制度化和机制化进程

两岸交往制度化和机制化进程有序推进大陆方面通过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举行了两次会谈,又签订了6 项新协议,并达成陆资入岛共识。以大陆企业赴台投资和两岸正式开通空运定期航班为标志,两岸同胞期盼30 年之久的全面直接双向“三通”终于实现,两岸经济关系正常化取得实质进展。同时,两岸就推动商签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达成一致,使两岸经济交往制度化和机制化迈出重要步伐。

四、展望未来的两岸关系

在未来,我们要不断提高驾驭复杂局势的能力,不断强化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使两岸关系的改善发展惠及更多基层民众,不断解决前进道路上出现的各种问题,不断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阻力。要继续按照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思路有序推进各项议程,着眼未来,为今后破解政治难题积累共识、创造条件。要进一步把各项工作做实、做深、做细、做稳,扎扎实实地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台海地区谋和平,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在新形势下,海峡两岸的中国人要加强交流,加深理解,消除敌意,增进互信,尽早建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框架,确保两岸关系平稳向前发展,以维护祖国的和平统一。大陆与台湾在英明的领导人的共同努力下,我坚信宝岛台湾迟早会回到母亲的怀抱!

组员姓名 学号

唐聪秀 20104042034

李任琴 20104041025

蔡小庆 20104041057

【篇2】两岸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两岸关系现状及未来展望

两岸关系即通常所指的台湾与大陆的关系。两岸关系由来已久,关于两岸关系的认识应该从1949年以来说起。大陆和台湾尽管尚未统一,但不是中国领土主权的分裂,而是上个世纪40年代中后期中国内战遗留并延续的政治对立,这没有改变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的事实。事实上,大陆与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也是两岸人民的共识。因此,我们首先要认识,两岸关系系属中国内政,是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中国内部的政治关系,所有一切外在及国外的干预都属于干涉我国内政。所以两岸关系呈现出显著的复杂又简单的关系。现在,我们就深入了解一下两岸关系现状及未来展望。

总体两岸关系现状:尽管有对立但也有合作与交流。两岸关系自上个世纪停止炮轰大小金门及大陆发表《告台湾同胞书》以来,逐步实现和平的发展。但是其中也有坎坷,比如有像李登辉、陈水扁等一类倡导“台独”的分裂分子的猖獗活动,以及台湾蓝绿阵营的政治对立所引起的台海关系时好时坏的局面。目前,马英九连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尽管,他在媒体面前宣布执政期间不访问大陆和接触大陆领导人。但马并未有类似“台独”的言论,而且,就经济及其他方面而言,马一直致力于台海关系的和平发展化。过去的几年里,两岸逐步实现三通,而且近来有加大对大陆各省市的直航航班。而且,大陆方面也开放并吸引台商前来大陆投资设厂,并给以一系列优惠措施。国台办一直致力于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少资料可以看出,两岸关系的谈话与交流在不断深化。

“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大陆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秉持建立互信,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共创双赢的精神,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推动两岸关系有序、稳定、良性的发展。“不统、不独、不武”两岸关系以追求和平与繁荣为目的。就当前而言,台湾开放大陆游客赴台旅游,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学习,随着ECFA的签订,两岸无论是经济教育文化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越来越一体化。除此之外,在对于南海东海问题上,台湾及大陆政界发出了少有的一致的声音。就钓鱼岛问题,马英九声称:不惜与日本开战。而南海问题上,也坚决表示南海各岛属于中国的强硬声音。军方甚至表示一旦南海开战,台湾军队将和大陆军队共同作战。可以看出,在遇到国家主权问题上,两岸有共同的声音,显示出了炎黄子孙的共同的利益要求。所以总体看两岸关系现装,应该是和平,合作,互利双赢的关系。个人而言,两岸关系现状值得乐观。

就此,我对待两岸关系的未来展望是积极的。自两岸开展对话的20多年以来,两岸关系整体朝着健康和平合作的道路发展,“九二共识”“海协会”“海基会”“江陈会谈”等一系列为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组织与谈话在一个中国的基础上展开对话交流,为实现祖国统一而努力。对此,我对两岸的关系的展望:

1.大陆继续推行稳定务实的对台关系,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方面。

(1)深化“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

(2)务实两岸关系发展的原则。体现两岸关系发展不急不躁,稳定发展的态度。

(3)清晰两岸关系发展的路径。“先易后难,先经后政”的循序发展道路。

2.深化文化交往的力度。两岸各界的交流。

(1)文化交流继续深化。

(2)经贸关系实现突破。

(3)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4)军事互信逐步接触。

3.面对两岸关系的“政冷经热”,未来两岸关系的发展指导思想或许可以用“深化互信,巩固共识,全面交流,续创双赢”十六字来概括。同时希望台方,坚持一个中国政策,不在实施单边主义的激进政治。摆脱国外干涉,取消单边的对外交流,实现两岸政治对话。为实现住过统一大业共同努力。

我希望两岸双方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扩大交流合作,努力排斥和各种干扰,始终保持两岸关系发展的正确方向,增进两岸人民感情,开创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重震我中华雄风。

【篇3】两岸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浅谈两岸关系现状

摘要

台湾地处我国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祖国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2008年4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会见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时首次提出,两岸双方应共同努力,"建立互信,求同存异,搁置争议,共创双赢",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2013年2月24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将率团前往大陆北京,故可预见,连战此行必将重申对强化和平发展的决心。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两岸人民、双方当局一致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 两岸关系 和平发展 海峡两岸

台湾海峡两岸目前的分离状态,是中华民族的不幸。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为此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奋斗。改革开放以来,台湾问题更是日益突出,已经成为我国重大关切的问题之一,台海局势时时刻刻牵动着我国政府的敏感神经,可以说能不能解决好台湾问题不仅关系着国家的领土完整与国防安全,更关乎政府的公信力与政权的稳定。所有中国人无不殷切盼望早日结束这种令人痛心的局面。而正确认识和看待两岸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一、回到历史原点,看清问题由来

台湾地处中国大陆的东南缘,是中国第一大岛,同大陆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台湾自古属于中国。台湾社会的发展始终延续着中华文化的传统,即使在日本侵占的50年间,这一基本情况也没有改变。台湾的开拓发展史,凝聚了包括当地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国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17世纪中叶,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民族英雄郑成功于1662年驱逐了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1859年,清朝政府因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在日本的胁迫下签订了不平等的《马关条约》,把台湾、澎湖割让给日本。1937年7月,中国人民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
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中昭告中外,废止与日本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并宣布将收复台湾和澎湖。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告》和《开罗宣言》,把台湾交还给中国。至此,台湾重入中国版图,重归于中国的主权管辖之下。
1949年以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台湾和祖国大陆处于暂时的分裂状态,但这并未改变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事实。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是海内外中国人的共识,也是得到联合国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承认的。
台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实上已归还中国。之所以又出现台湾问题,与随后中国国民党发动的反人民内战有关,但更重要的是外国势力的介入。

二、新时期党和国家的对台政策

为了实现两岸人民正常往来和国家统一,中国政府在提出和平统一主张的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措施:

(一)政治方面,调整有关政策措施,化解敌对情绪。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决定不再追诉去台人员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犯罪行为。

(二)军事方面,主动缓和海峡两岸军事对峙状态,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并把福建沿海一些前沿阵地、观察所开辟为经济开发区和旅游点。

(三)经济方面,敞开门户,促进交流,欢迎台商来大陆投资和从事贸易活动,并为之提供优惠条件和法律保障。

(四)其他如人员往来、邮电交通以及科技、文化、体育、学术、新闻等方面,中国政府亦持积极态度,采取了相应措施,鼓励发展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还成立了得到政府授权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同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及有关民间团体建立联系,维护两岸人民的合法权益,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

三、台湾当局对大陆的政策

中国政府的对台政策和措施,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人的理解和支持。广大台湾同胞也为发展两岸关系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台湾当局近几年也相应调整了对大陆的政策,采取了一些松动措施,诸如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逐步放宽对两岸民间交流交往的限制,扩大间接贸易,开放间接投资,简化两岸同胞通话、通邮、通汇的手续。这些都是有利于相互交往的。近年来,两岸的经济贸易迅速发展,人员往来及各项交流活动不断扩大。1993年4月举行的“汪辜会谈”签订了四项协议,迈出了两岸关系上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一步,台湾海峡出现了40余年来前所未有的缓和气氛,这是有利于和平统一的。

必须指出,台湾当局虽对两岸关系作了某些松动,但其现行大陆政策仍严重阻碍着两岸关系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他们口头上虽声称“中国必须统一”,但行动上却总是背离一个中国的原则,继续维持与大陆分离的局面,拒绝就和平统一问题进行商谈,甚至设置障碍,限制两岸交往的进一步发展。

四、影响台湾问题的因素

台湾问题从产生、发展乃至到现在久拖不决,美国是难辞其咎的。美国仍然是影响台湾问题的最大的外部因素,从长期看是一个负面因素。由于美国的阻挠,台湾问题被人为地搁置了,一搁置就搁置了60多年。台湾被美国人比喻为“不沉的航空母舰”、“分化西化中国的桥头堡”、“进攻大陆的跳板”、“民主的灯塔”等,所以美国很看重台湾的战略价值,说它是美国在西太平洋最有价值的不动产。不光是美国人,西方的战略家也普遍认为,只要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台湾海峡,就基本上可以控制整个亚太地区。日本作为一个岛国,95%以上的战略物资是通过台湾海峡运输的,现在我国所需要的石油、大宗商品也是通过这个海峡运输的,保障海上航线安全对于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意义非凡。假设台湾掌握在一个敌对势力或敌对政权手中,那么我国发展最快的整个东南沿海地区、长三角地区就将受到很大的安全威胁。

美国人出于各种因素的考虑不愿意看到台湾海峡两岸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美国要实施“以台制华”战略,因为美国人判断,这个世界到2015年之前,唯一可以对美国形成挑战、构成威胁的集团和势力就是中国,所以美国人要在自己特别强盛的时候限制中国发展的速度和幅度。

美国限制中国不仅是因为中国的意识形态跟美国不同,而是两个大国之间的竞争。美国从去年开始把整个的战略重心往亚太转移,全面介入东亚地区事务。美国就是要限制、阻碍中国发展,台湾问题是美国最廉价最好用的一张牌,用了60多年,中美关系不好的时候,美国可以发展同台湾的关系,让中国抗议,中美关系有所改善的时候,美国也不放松台湾这张牌,美国进两步退一步,既给了中国面子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这么多年一直是这样,对美国来说,成本非常低,几乎没有成本。所以美国“以台制华”的战略这么多年无论是民主党执政还是共和党上台,对待这个问题的态度从来没有变,变的只是具体策略,无论是对华强硬,还是对华温和,最后都要回归到这一点上,因为美国的出发点始终是维护美国的国家利益。

归根结底,祖国的统一离不开实力、政策与民心三大因素,这三个因素联系的非常紧密。我们认识到统一不是一步到位的,必须分步走,我们现在要干的事就是发展自己、壮大自己,所以党的十七大报告讲,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这是根本。小平同志一再告诫我们说,不要急,要冷静、冷静再冷静,只做一件事,做好我们自己的事。只有让自身实力不断提升,民心所向,国家的政策才能受到拥护,才能在国际上获得发言权,到得那时,一切问题将不再是问题。

参考文献: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白皮书,1993.

二、《连战大陆之行重申对强化两岸和平发展的决心》 ,载台湾《中央日报》网络报,2013-2-24.

【篇4】两岸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两岸关系现状与未来发展

摘要:本文从现在台海的具体形势分析,就经济方面、政治方面、军事方面加以论述。说明现在两岸关系明显好转,朝着和平发展的轨迹运动。虽然前进中也有曲折部分,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构建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是大势所趋,台湾问题最终会以最好的方式解决。

关键词:两岸关系;

形势;

新进展;

和平发展;
任重道远;

坚定信心

很明显,这儿说的两岸关系是指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的关系。总的来说,现在两岸关系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但道路是曲折的,有挫折的。

说到两岸关系的进展,就不得不先说说现在的台海形势。先后有李登辉和陈水扁的“台独”活动、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美国对台军售等问题,可以说是既缓和又紧张。两岸关系的进展可以从经济、政治、军事三个方面来分析。

1.经济方面

1.1金融业

两岸从1987年开始规模化的经贸往来后,金融交流与合作也以缓慢的态势开始展开。货币兑换方面。新台币在大陆的兑换业务是两岸金融领域最先开展的业务。1987年10月,中国银行等几家商业银行获准为台胞办理新台币兑入业务,并实行不公开挂牌。由于新台币兑换只收不售,不公开挂牌等原因,致使银行的经营成本较高,目前只剩下中国银行仍在办理该业务,且业务量主要集中在福建省。2003年6月,中国银行福建五市(福州、泉州、漳州、莆田、厦门)的分支行在新台币兑入业务的基础上,试办新台币现钞兑出业务,并进一步于2009年9月将新台币双向兑换业务试点范围由福建省五市扩展到福建全省的中国银行分支机构。2010年3月,新台币双向兑换业务在地域上进一步扩大到上海,在机构上进一步扩大到交通银行、兴业银行、工商银行、上海银行和浦东发展银行等,进一步满足了广大台胞及大陆赴台人士对新台币兑换的需求。与此同时,人民币在台湾地区逐渐由不被承认到允许兑换2005年10月3日,台湾地区金门、马祖的金融机构试办人民币现钞双向兑换业务;
2008年6月30日,台湾本岛的金融机构及外币兑处也获准办理人民币的现钞兑换业务。

1.2休闲农业

台湾休闲农业经过几十年发展,包括当地政府通过立法规定,己经在全民心中深刻树立起现代农业的观念,形成现代休闲农业发展观 福建发展休闲农业,要转变农民思想观念,提高其思想认识,必须认识到休闲农。业是农业和服务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是农业向第二 第三产业的延伸,是通过充分利用农业资、源产生经济效益的一种新兴产业 在发展项目时,要科学规划,不能盲目发展,更不能把休闲农业办成酒店食。堂,办成农产品交易市场 尊重农民意愿,农户自主经营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关键 福建发展休闲农业要以促进。

农业发展为目标,把发展休闲农业纳入政府发展规划,作好长期的发展计划 政府相关职能部门把帮助农民增收作为工作出发点,提高当地农民对休闲农业的认识,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通过制定优惠政策以及资金引导和扶持,同时从法律上保障农民权益,与农民一道算清效益帐,让农民在发展休闲农业中有所获益。[ 2 ]休闲农业是依托农业的产业,但它不单纯追求经济价值,而是在农业原有的生产价值基础上,添加了生态、社会和文化价值,开拓了农业生态 观光等新价值 因此规划休闲农业项目不可废农造景,应保持休闲农业区内外原汁原味的“ 农 、土、 野” 乡村特色和青山绿水 、空气清新的乡野氛围.、台湾地区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 规定,休闲农场区域内只能搭建无固定基础之临时性与农业生产有关的建筑物 休闲农场的设施,以无碍自然文化景观为原则,建筑物的高度不得超过10.5m,不超过三层,对住宿设施,建筑物设计等均有规定 这些限制。都是尽量避免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景观造成的负面影响,使休闲农场有一个美好宁静的田园景色。

1.3限制因素

但是,两岸间敏感的政治问题是两岸金融合作最大症结所在。两岸金融交流多以民间对民间、学术对学术展开,两岸间“官方”缺乏合作机制,民间热“官方”冷的局面给两岸金融合作的正常化带来困难。一方面,台湾当局的政策限制了两岸金融合作的发展。由于各方面原因,台执政当局一直以来人为设置种种不合理的政策性障碍,导致目前海峡两岸金融合作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虽然大陆目前已允许台湾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的数十家机构在大陆设立了许多分支机构,并一直致力于推动两岸金融交流全方位地进行,但台湾当局对两岸金融交往的政策总以“政治优先”、“安全至上”为基本准则,至今仍未开放大陆金融机构赴台,也限制含陆资20以上的机构进入台湾市场,令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裹足不前。另一方面,“官方”合作的障碍制约了两岸金融合作的发展。

2.政治方面

国民党重新上台两年多以来,在两岸执政党、执政当局及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推动下,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大交流、大合作的局面正在形成。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两岸的主流民意,从而为两岸关系的不断改善和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社会基础。然而,两岸关系快速发展也逐渐暴露出两岸之间固有一些分歧,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各种负面消极因素也不断浮现,两岸政治关系仍然迟迟无法有所突破,这些都深刻地影响着两岸关系迈向纵深发展的进程。

2006年4月16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会见参加两岸经贸论坛的台湾各界人士时明确指出,今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成为两岸同胞共同为之奋斗的目标。这一具有远见卓识的重要主张是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而提出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党政治的本质,两岸“执政党”所面临的国情民意,是政党交流得以实现的可能性基础和现实推力。冲破重重险阻,经过了多方努力与探索后,政党交流作为两岸关系沟通的第二条渠道得以最终开启并确认其地位。两岸政党交流在两岸关系发展中承担了以下角色:两岸政府的间接谈判先锋,”以党辅政”感测两岸民意的试验场;推动两岸关系正常发展的行动者。两岸政党交流影响深远,增进了了解与理解,为发展两岸关系奠定了现实基础,建立了政党定期沟通平台促进了两岸经贸文化的合作为两岸发展提供了新的枢纽。

3.军事方面

3.1乐观因素

自2008年5月以来,两岸关系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两岸在反对台独、坚持祖国统一共识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良性互动,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第二,两岸协商恢复,并逐步成为制度化安排。第三,经历了30年的曲折发展,全面、直接、双向的“三通”最终实现。2010年5月13日,马英九接受台湾“中央通讯社”专访,谈到两岸关系时表示,两岸经贸上互相依存,军事上不搞军备竞赛;
两岸领导人会面时机虽未成熟,但两岸的接触层级已比过去高,并建立互信;
他所采取的战略布局不是要靠军事对抗,而是靠策略、政策,让紧张情势降低,让双方都觉得应该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商谈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和建立军事互信,是祖国大陆的一贯主张。2008年12月31日,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

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以极大的政治智慧和政治魄力提出在国家尚未统一的情况下探讨政治关系的建议:“为有利于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两岸可以适时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交流,探讨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问题。”胡总书记的谈话发表以来,两岸的退役将领首度在高尔夫球场上一比高低,黄埔同学的后代们也开始了续接先辈们的研窗情谊。

3. 2 不利因素

2009年,两岸关系实现了历史性转折,呈现出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但是,台政局处于调整变化之中,市县升格改制、内阁重组、三合一选举等与自然灾害、内外关系相互交融。在此情况下,台整军备战工作一如既往,继续“强化国防实力、加强战备整备”。

而且,美国一直对台湾军售也对我们压力很大。美国之所以插手台湾问题,无非是想借台湾问题控制和遏制中国的发展以维护它在亚洲的利益。“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台湾问题之所以迟迟没有解决,很大程度上是美国从中作梗,正如邓小平所说的“台湾问题说到底是美国问题” 。

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需要两岸双方发挥政治智慧、积极面向未来。两岸关系在面临难得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历史遗留问题和今后难免遇到的新问题。如何做到积极抓住和切实用好机遇,冷静务实地对待和化解分歧,保持和推动两岸关系发展,是两岸双方共同面临的课题。和平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是构建新时期两岸关系的时代潮流;
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始终是台 湾民众的主流民意,构建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符合台湾同胞的期盼。当前,海峡两岸都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构建和平发展的两岸关系是海峡两岸的客观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客观要求。构建和 平发展的两岸关系,一方面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博大 的胸怀、宽广的视野和高度的民族责任心;
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因此,两岸同胞有共同的责任与义务,去努力推动这一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两岸金融合作需要加快步伐 [J] 中国金融•2010年第 17期56

2、两岸全面三通视域下的闽台休闲农业合作研究 [J]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12

3、蔡贤恩.借鉴台湾地区经验发展福建休闲农业的思考[J].台湾农业探索,2006

4、李启龙 把握好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共同目标[J] 两岸关系2 006-08-001

5、徐莽 两岸关系取得突破性进展 五项工作助推合作深化 [J] 中国城市金融.2009(8).-15-15

【篇5】两岸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两岸关系的现状

及发展趋势

两岸关系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坚决反对任何分裂国家、分裂民族的阴谋,坚决反对任何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或搞“台湾独立”的图谋。目前中国政府采取的是用和平方式统一台湾,我们希望两岸和平发展。促进两岸关系发展,维护两岸同胞利益,促进两岸同胞的交流与往来,共同发扬中华文化,增进互信,积累共识。和平与发展是21世纪的潮流,两岸关系和平与发展符合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

两岸关系的现状

1.两岸政治上的互信

如今两岸关系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的进展,关键在于两岸双方就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达成一致,从而建立了政治上的互信,形成了良性互动。两岸高层互动热络,沟通顺畅,极大地确保了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更有利于两岸增强政治互信。两岸沟通管道与平台越来越多,作用越来越大。大陆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的两会制度化协商平台成为两岸协商的重要渠道,两会协商成果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的表现与推动力。两会协商机制进一步深化,体现五大特色:一、权威性逐步提高。二、专业程度稳步提升。三、协商议题拓宽,更加注重民生。四、过程更趋平和。五、两岸制度化商谈取得巨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更多台湾民众的理解与肯定。。两岸有关职能部门的高层进行沟通,海峡论坛等民间交流平台是两岸民众开展交流合作、凝聚亲情友情的新渠道,博鳌论坛、世博会、亚运会、APEC峰会等平台,为两岸高层表达善意诚意、探讨合作事宜提供了重要舞台。两岸协商制度化,是两岸关系正常稳定的最具体表现,是为两岸交流构建基础的重要工程,目前,两岸形成“政党主导、官民结合、多轨并进、多方位沟通”的协商合作机制对两岸增进了解、累积互信、规划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进程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正是由于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才能克服“台独”势力的干扰于破坏,成功化解两岸之间的一些摩擦和不快。

2.两岸经济上的发展

随着绿色通道的开启,作为ECFA的执行和监督机构,两岸经济合作委员会已全面启动了ECFA的后续协商,稳步推动实现两岸经济向正常化、自由化方向发展。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增进了两岸经济上的互信、互动继续给台湾的消费经济和旅游业注入巨大的活力。中国政府相继推出一系列积极、务实、灵活而有效促进两岸交流的新举措,为台湾同胞在大陆就业提供便利。大陆方面本着为台湾同胞做实实在在事情的精神,不断出台解决台湾同胞关心问题、维护台湾同胞正当权益的政策措施,推动两岸交流深入、持续发展,两岸经济关系在正常化、制度化、自由化进程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两岸双向投资取得新进展。随着国际经济形势逐渐好转,全国台企联谊会在北京成立“马上办中心”,为台商排忧解难,吸引台商持续扩大对大陆投资。相对近年来台商对大陆投资增速放缓或下滑情况,台商投资项目及金额大幅增长,均是近年来少见的现象。

3.两岸文教上的合作

长期以来,大陆高度重视文教交流在两岸关系发展中的基础性地位,主张两岸同胞继承和发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交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关键是促进两岸同胞共同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弘扬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马英九当局也表示,“中华民族子孙应接受中华文化教育”,强调两岸加强文教交流是“两岸迈向和平繁荣不可或缺的一道程序”。两岸双方高度重视文教交流,两岸文教交流蓬勃开展,呈现“领域更宽、层级更高、影响深”等特点,对于两岸进一步增进同胞情感、淡化心理隔阂、推动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认同、淡化“文教台独”影响发挥了重要作用。两岸文化交流内容遍及教育、出版、宗教、民俗、新闻传播、民间艺术,地方特色等各个领域。文化交流的专业性、组织性、机制性不断,如对在大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就读的台湾学生执行与大陆学生相同的收费标准,并设立台湾学生奖学金,两岸共同成立客家文化研究院、民间法律办公室,共同举办国学论坛、智库论大学校长论坛,共同举办神农文化祭、抗战电影展、简体图书交易会、农博会、妇家山歌大赛、旅博会等。两岸就共同建立”两岸词汇云端资料库”的设想进行沟通。两岸教育双向交流得到深化。

4.两岸军事上的探索

两岸适时的就军事问题进行接触和交流有利于共同采取进一步稳定台海局势、减轻军事安全顾虑的措施。两岸都有建立军事互信的愿望,和平和发展是两岸长期追求的目标,由于诸多因素限制,两岸军事交流主要以两岸退役将领为主,他们以参访、学术研讨会、黄埔校友联谊等方式进行交流。目前两岸退役将领交流互访逐步升温,双方就加强军事文化交流、两岸结束敌对状态、建立军事安全互信机制、共同维护海洋主权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产生了广泛而又积极的影向。

两岸关系的发展趋势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是大陆落实科学发展观、确保战略机遇期、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战略选择,是国际格局演变、两岸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实现国家和平统一和中华民族复兴的必经之途。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极大地促进了两岸繁荣与稳定,促使岛内民意和政治格局朝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调整,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累积了有利条件。

从目前形势看,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格局保持良好势头,为遏制“法理台独”和延长战略机遇期创造了有利条件。和解和平、平等协商、互利合作、共同繁荣的主流价值深得两岸同胞的认同。在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政治基础上,国共两党赞成和平发展,两岸同胞已经形成强大合力。两岸经济关系在正常化、制度化上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正稳步推进。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加速了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为台湾地区经济发展塑造新远景,并使台湾民众获得实际利益。两岸经贸关系密切,给台湾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岛内局势演变进一步朝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方向演进。两岸意识形态对抗、武力对抗的程度不断降低,军事冲突的危险性明显下降,两岸经济加速整合,两岸共同利益不断增加,两岸政治和社会互信不断增强,使得两岸和平发展格局不断深化。

然而积极的因素仍和复杂的变数共存,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明显增强。随着两岸关系不断发展,大陆对台政策更加务实灵活。大陆秉持“信心、诚心、耐心、创新”,从中华民族共同繁荣的战略高度,与时俱进调整对台政策,更加务实灵活地推动两岸关系,造福两岸同胞。岛内“遏独促和”的主流民意和力量明显增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对岛内政局和民意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流价值成为岛内主流民意,得到越来越多岛内民众的认同和支持。尽管两岸关系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但两岸关系发展总体上局限于经济、民生、文教层面,两岸政治对话没有实质进展。应该客观看到,受台湾地区领导人、民意代表选举的周期性影响,影响两岸关系的根本性因素没有根本改变,岛内民意走势的复杂性要审慎应对,争取台湾地区的民心是一个长期的复杂工程,我们必须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有充分准备。

第一,在转变岛内民意、加强中国认同的过程中,要防止急躁冒进坚定不移地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局面,坚持不懈地推动两岸交流合作,谨慎处理因认同分歧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防止其被“台独”势力所利用。

第二,继续加强对台湾中南部民众交流力度,增强中南部民众对大陆的了解。建立健全惠台政策的规划、评估、反馈、执行机制,加强政策落实,使惠台政策切实及时有效。逐渐消除台湾地区民众对大陆的误解和敌意。

第三,加强两岸文教和社会交流,促进两岸社会融合,塑造两岸共同价值,扭转两岸交流“物质化”倾向。注重建立以中华文化为核心的共同价值、共同认知、共同记忆。

第四,两岸在一些重大敏感议题上的结构性矛盾要妥善解决。相对于两岸长期隔绝与紧张对峙,当前两岸关系呈现较快发展势头。不过,两岸关系改善的时间还不长,和平发展的格局才初步形成,实现“两岸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终结两岸敌对的历史,抚平历史创伤,深化经济合作,最大限度地实现优势互补,共同提升竞争力,以更好地适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参与全球经济竞争。增进两岸政治互信,不断增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推动力,继续扩大两岸各界交流,不断激发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生命力,切实为两岸同胞谋福祉、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篇6】两岸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两岸关系发展简史

自1937年至1945年,世界范围发生了重大战争,其中在国际背景之下中国战区经过国共等重要爱国势力八年抗日最终战胜日本帝国。这也使得大清政府因1895年甲午战败而被迫割让给日本帝国的台湾省及其附属岛屿得以回归当时祖国(中华民国)。1945年10月25日国民政府官员代表以及台湾省部分代表举行接受日本帝国的投降仪式,台湾得以光复。台湾和大陆两地区得以重新构成一个完整的大中国。


但是,因为政治信仰与理念的不同,国共两大政党的以往斗争,在日本帝国这一外敌驱走之后,又明显地浮出台面,而其愈演愈烈演变成长期的“国共内战”。由于共产党当时为着中国大多数人民大众和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着想,势力日益壮大,而国民党在蒋介石总裁的主导下的确脱离大多数的人民群众,而成为一个“集团”,这使得在大陆地区共产党的发展势如破竹,而国民党日薄西山,终于在中国内战中节节败退、溃不成军。


在大陆地区,共产党已经势在必得、胜券在握。于1949年10月1日中共领袖毛泽东在北京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即日正式成立。但与此同时,国民党势力在大陆一些省份仍有余部,不过,蒋介石一行不得不于当年12月10日自成都经海南岛转战台北。


可想而知,蒋介石对失去中国大陆的江山于政治对手毛泽东领导的共产党,那是何等的痛苦!于是,也只好选择“化悲痛为力量”,把之前光复的台湾以及别的重要岛屿作为自己“反攻大陆”、“反共复国”的“基地”。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国共产党定都北京,做好了与“蒋帮”进行长期斗争的准备,事实上大陆地区也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斗争与争取合作的“根据地”。


自此以后,“中华民国”政府虽然被击退至台北,但蒋介石是绝不甘心,定性对方为“叛乱集团”,继续依据此前制定的《中华民国宪法》对已经失去的大陆地区声称拥有主权,幷实际统治台湾地区;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严正宣告中华民国已经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已经成为历史:中华民国死亡了。


当时重要的国际环境是美利坚为的首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受其影响,投射到中国国内,就演化成了国共内战长期僵持斗争的版本。
美国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敌视,以及台湾在西太平洋地区重要战略地位,在国际上尤其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仍然支持蒋介石在台北声称的“中华民国”代表全中国。


由于共和国自诞生时就不断进行争取世界范围内国际承认的合作与斗争(当然了,蒋介石口中的“中华民国”也不甘退出历史舞台,同样争取国际承认),
由于世界潮流和历史趋势的发展,以大陆地区为“根据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71年10月25日经联合国联合国大会通过2758号决议取代“中华民国”而成为代表全中国的合法席位,再加上其后因国际趋势的重大转变,以往资本主义阵营的日本、美国欧洲主要国家都纷纷选择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使得越来越多的主权国家开始放弃蒋介石领导的“中华民国”。从此,在两岸各自争取国际承认的历史过程中,位于台湾省的“中华民国政府”,更是看到历史发展对其不利,只得选择“革新保台”这一退而求其次的政策。蒋介石去世之后(有严家淦约四年继任),其子蒋经国更加大力发展台湾经济,那个年代,由于特殊的经济繁荣,使得台湾与香港、韩国、新加坡等经济体被赞誉为“亚洲四小龙”。因经济的高度发展,以及“党外人士”的斗争多种因素,遂逐渐开放政治,效仿西方民主,实行民主制度。


蒋经国之后,由生长于日治时期台湾的李登辉当政(如今回顾李的历史轨迹可发现,他当然是选择了让台湾与大陆割裂开来的路线),他逐渐推行西方式民主制度,也进行着政治烟幕弹的谋略。后来故意搞乱主张两岸同属一个国家的国民党继而大力支持扶植主张台湾独立的民进党籍的陈水扁。陈水扁上台之后,因为有着美国、日本等国的绥靖以维持及自己的政权,就在关键时刻挑衅大陆地区人民与政府,借机获得岛内的支持者。但是显然也是明知台湾独立是一个幻想。他本人以及自己的支持者,肯定为这种国际现实以及中国大陆逐渐的强势发展而情感恼羞成怒。但是又不甘心在这种历史发展道路上“无味的”走下舞台,今天地球人都知道此人是个严重的贪腐人物。


而海峡西岸的大陆地区,自共和国建立至1978年,发生了太多太多的曲折坎坷、消耗了太多资源,人民受难、不幸福。只是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政策才开始步入社会发展正轨。30多年来,在宏观经济上,中国大陆成为了世界上强势的经济体,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而同时,社会、文化发展并没有取得相应的进步,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许多问题,比如贫富悬殊、贪污腐败、官民对立、道德沦丧等等都需要急待解决处理。


如今由于庞大的经济体以及现代化军事力量的发展,并且有着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所代表的全中国赢得了世界主要国家的承认。并且先后与1997和1999年分别从英国和葡萄牙收回香港和澳门的主权。中国内地与港澳两个特区之间的经济社会联系更加紧密。


两岸自1949年至今,绝不太平。两蒋时期是所谓“汉贼不两立”,都声称自己一方才是整个中国的合法代表并在国际国内展开斗争。而李登辉-陈水扁时代的20多年间,台湾地区逐渐走向远离大陆地区。他们先后抛出自己的两岸定位:“特殊国与国关系”、“一边一国”等。台湾分离趋势愈演愈烈,更有陈水扁的“去中国化”运动。终于酿成1990年代的“台海危机”,以及前几年的“剑拔弩张”态势。


如今,中国国民党党籍的马英九在台湾执政。自1949年10月1日起,海峡两岸尽管同属于一个中国主权国家,但但两岸分治使得各自接受的却是不同版本的中国国民教育。台湾地区直至今日一直沿用“中华民国宪法”体制下的国民教
育。


而今日的马英九自幼接受的便是“中华民国”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对中国文化传统有一定沉浸,自台湾大学毕业取得留美奖学金后,相继进入美国纽约大学与哈佛大学攻读法学相关专业,最终取得博士学位(其中博士学位论文中文名《怒海油争:东海海床划界及外人投资之法律问题》,1981)。从其个人成长历史脉络中看得出来有着强烈的中国情、中国心(只不过,这是“中华民国”版本的!)。由于“中华民国”和美国有着一定的“渊源”这一背景,再加上长达十来年的留学生涯等多项因素,马对美国式民主非常向往,甚至以此为典范。作为近现代的中国留学人员,都有着一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马英九当然也是如此。此后返台为其所忠诚的“中华民国”效力。历经“中华民国总统”蒋经国的英文秘书,“国家统一委员会”研究员、法务部长、两任台北市长、中国民党主席等职务,直至如今当选“中华民国总统”。
前面提到,两岸自李登辉-陈水扁的近20年间,台湾被按照其意识形态导向与大陆相分离的道路上。直至民进党被人民民意驱逐下台,“台湾独立”也只能是一个泡影而已。但是,这期间两岸局势紧张、台海危机不断。可以说经过这么多年的统一——独立——反独的交互发展,曾经号称“反共复国”基地的台湾的经济被民进党蹂躏的满目疮痍,而海峡西岸的大陆地区经济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还处于发展中的状态,21世纪头20年被认为是“战略发展期”。不过随坚定反对台独势力则是毫无疑问的,但乐于见到两岸和平发展;
而且目前国际国内环境统一条件也不成熟。而立足台湾的马英九也不得不面临政治认同的拨乱反正和经济发展问题等各方面的艰巨挑战。


目前的马英九两岸定位坚定依据“中华民国宪法”,但是比嚷嚷乱叫疯狂虚幻式的,更具有一定的“理性与务实”。对于立足大陆的政府而言,台湾问题显然不能够选择优先处理棘手敏感的政治议题,而必须首先进行台湾与大陆之间两岸经济的整合,建立更加紧密的经济联合体(为未来统一奠基)。当然这对于两岸来讲是一场另一种形式的战略博弈,充满了竞争与合作。


如今两岸务实的以各自的方式坚持“九二共识”。本(11)月3日至7日两岸政府授权的“民间机构”又得以首次在台湾的土地上举行会谈,协商签订两岸更加紧密的经贸协定。只不过,在“中华民国政府”治理下的台湾,仍然有那么主张台湾独立的“民主进步党”坚决抗议反对交流,这不是一套理性务实的思想,而是被情绪虚幻的惯性所驱动,意识形态作祟。如果该党不进行“转型”,那么,不久即将被顺应民意的新的政治势力所取代,被抛进历史的垃圾堆里。


为着未来统一的中国,两岸都需要处理自己的内部事务并积极地合作试图良性竞争。至于这两个版本的中国共同拥有一个完整的、排他性的主权身份,顶多是两个“名字”而已。这也是被世界主权国家所承认的“一个中国”政策的(台湾独立怎么可能突破这一架构?!民进党加入真正为人民服务的行列,重塑形象,最终转型实为上策)。


一再强调自己是“中华民国总统”的马英九,此前出国访问接受墨西哥媒体
专访,谈及两岸关系认为台湾与大陆是“特殊而非国与国”关系,是一个国家下的两个地区。在大陆看来,比起李登辉-陈水扁时代当然有所进步,而且基本描述了两岸虽同属一国却未统一的局面。在两岸各自授权代表举行的台北会谈前,马英九定调两岸应“正视现实、互不否认、为民兴利、两岸和平”。通过对其以往的言行做一纵向分析,看得出来,他的两岸现实基本内涵就是“台湾和大陆地区都是中国的一部分,目前大陆地区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治理,而台澎金马等地区则有中华民国政府治理,只不过台湾地区面积较小,大陆地区面积较大。但因为中国只有一个主权,所以我们只能搁置政治争议。但是你必须要正视中华民国政府治理台湾地区的现实,如果不承认也行,但是至少不能否认。此外,中华民国政府代表不了大陆人民,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也代表不了台湾人民。至于国际承认方面,我方固然没有你有更多的国际承认,不过仍有自己的“友邦”。”但是台湾方面马英九不清楚中国大陆日渐强大的经济、军事、政治等实力吗?!马当然对此清楚,但他也坚持认为台湾作为一个实体,有着自己的优势,如民主、法治、文化等方面的“软实力”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民。所以才有马英九此前就职演说时提出“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应各尽所能,齐头并进,共同贡献国际社会,而非恶性竞争、虚耗资源。我深信,以世界之大、中华民族智慧之高,台湾与大陆一定可以找到和平共荣之道。”其中“各尽所能,齐头并进,贡献国际社会”,显然,这是把两岸关系放置在全球的视野之下。


事实上,海峡两岸的经济合作(整合)对双方来讲都是一种挑战!!因为在和对方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各自目前发展状况都与自己所追求的理想社会有很大距离。大陆地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目前更多的是一个理念而已,官员腐败、贫富极大悬殊、社会透明度、等等问题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引发连带事件;
而台湾这边,民主制度发展并不成熟,“国家认同”混乱,极端意识形态等等都是社会健康向前发展的阻力。


未来两岸之间将是充满了竞争与合作,肯定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包括国际以及两岸内部因素。当历史的时机来临的时候,两岸中国统一的问题就能水到渠成的解决。不过,应该同时坚信“天助自助者”!


推荐访问:两岸关系 发展趋势 现状及 两岸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两岸关系现状及发展趋势 当前两岸的关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