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观后感 > 正文

看纪录片《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7篇

时间:2022-06-06 19:05:02 浏览量:

看纪录片《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7篇

看纪录片《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1

  “白山蕴忠魂,黑水育英烈”。在我观看了《白山黑水铸英魂》这一深刻反应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光辉历程的纪录片后,一个个无比感人的历史故事便开始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中华民族自古便是崇尚和平,不畏强暴的伟大民族。自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我们的东北大地,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面对着日寇的暴行,东北各族人民在白山黑水之间奋起抗争。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一伟大真理也在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中得到了验证。

  纵使岁月流逝,我们也不会忘记伟大的抗联精神,不会忘记杨靖宇的最后一颗子弹和满腹棉絮;不会忘记赵一曼写给儿子的绝笔信;不会忘记周保中铁钳拔子弹……在和平的今天,我们也从未遗忘!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回顾一百年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正是因为有前辈们的慷慨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安逸。今天的我们在祖国的庇护之下也应带着对祖国的热爱继续弘扬先烈的优良传统,继续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看纪录片《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2

  “白山蕴忠魂,黑水育英烈”。在我观看了《白山黑水铸英魂》这一深刻反应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光辉历程的纪录片后,一个个无比感人的历史故事便开始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中华民族自古便是崇尚和平,不畏强暴的伟大民族。自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我们的东北大地,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面对着日寇的暴行,东北各族人民在白山黑水之间奋起抗争。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一伟大真理也在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中得到了验证。

  纵使岁月流逝,我们也不会忘记伟大的抗联精神,不会忘记杨靖宇的最后一颗子弹和满腹棉絮;不会忘记赵一曼写给儿子的绝笔信;不会忘记周保中铁钳拔子弹……在和平的今天,我们也从未遗忘!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回顾一百年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正是因为有前辈们的慷慨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安逸。今天的我们在祖国的庇护之下也应带着对祖国的热爱继续弘扬先烈的优良传统,继续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看纪录片《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3

  百年前的中国,山河破碎,风雨飘摇,如星星之火,看似微小却可以燎原。在这场战争中,东北抗日联军创造出永恒不朽的光辉业绩,谱写了惊天动地的英雄篇章。在这块埋葬着无数先烈的土地上,我们步履维艰,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一段段难忘的历史,历历在目。

  作为新时代新青年,我们能做的就是牢记使命,不忘国耻!以革命先烈为标杆,争当有信仰、有气节的好青年。白山黑水之间铸就英雄,他们的拼搏奋斗为我们带来幸福安详的生活,每一个国人能够在当前及以后的困难时期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不为国家添乱就是对这些英雄曾经的流血奋斗做出的最好答复。

看纪录片《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4

  张甲洲1907年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时为清华大学学生党员的张甲洲从东北赶回北平,1932年春,经党中央批准,张甲洲率黑龙江籍的于天放等6名同学回到老家巴彦,创建了东北第一支人民武装——巴彦抗日游击队。1933年7月,张甲洲化名张进思,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以老师的身份潜伏在富锦一中开展地下工作,在他的影响下,富锦一中先后有三批学生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1937年8月,张甲洲的地下工作被敌人察觉,在转移途中,张甲洲被敌人的流弹击中,牺牲于富锦,年仅三十岁。

  在观看纪录片时我见证了悬殊的军事力量对比,一方面感慨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因为有感于先辈的无畏与付出,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倍感骄傲、自豪。在和平建设年代,或许先烈们的书信会泛黄,影像会模糊,但凝结其中的精神和信仰依然滚烫,力透纸背、历久弥新,激励着我们更好地珍惜今天、迈向明天。这样的精神也足以引领我们青年这一代以先烈的精神遗产为路标,看清前行方向,激荡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看纪录片《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5

  勿忘国耻,缅怀先烈。曾经我们的国家被侵略者伤害得满目疮痍,在那些黑暗的日子,正是周保中这些英雄们的奋进、牺牲和不断坚持,创造了无限奇迹。即使他在自己中弹受伤时,依然临危不乱,指挥得当,正如当时的将士所言:周参谋长刮骨疗毒,胜过昔日关云长!如此高的赞誉足以见得周保中的骁勇。“苦斗不怕饥寒逼,持节坚贞意气高。一万人将拳脚踢,蕞尔丑虏瀛海拋。”这首慷慨激昂的诗正展示了抗日条件的艰苦和抗日必胜的决心!我们生活在如今的和平时代,正是先烈们为我们浴血奋战打下的,如今的我们也应该坚持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将爱国主义刻在心里。

看纪录片《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6

  张甲洲1907年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时为清华大学学生党员的张甲洲从东北赶回北平,1932年春,经党中央批准,张甲洲率黑龙江籍的于天放等6名同学回到老家巴彦,创建了东北第一支人民武装——巴彦抗日游击队。1933年7月,张甲洲化名张进思,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以老师的身份潜伏在富锦一中开展地下工作,在他的影响下,富锦一中先后有三批学生走上了抗日救国的道路。1937年8月,张甲洲的地下工作被敌人察觉,在转移途中,张甲洲被敌人的流弹击中,牺牲于富锦,年仅三十岁。

  在观看纪录片时我见证了悬殊的军事力量对比,一方面感慨胜利的来之不易,同时也因为有感于先辈的无畏与付出,为自己身为一个中国人而倍感骄傲、自豪。在和平建设年代,或许先烈们的书信会泛黄,影像会模糊,但凝结其中的精神和信仰依然滚烫,力透纸背、历久弥新,激励着我们更好地珍惜今天、迈向明天。这样的精神也足以引领我们青年这一代以先烈的精神遗产为路标,看清前行方向,激荡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看纪录片《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篇7

  “白山蕴忠魂,黑水育英烈”。在我观看了《白山黑水铸英魂》这一深刻反应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光辉历程的纪录片后,一个个无比感人的历史故事便开始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中华民族自古便是崇尚和平,不畏强暴的伟大民族。自九一八事变之后,日寇的铁蹄肆意践踏我们的东北大地,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面对着日寇的暴行,东北各族人民在白山黑水之间奋起抗争。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这一伟大真理也在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斗争中得到了验证。

  纵使岁月流逝,我们也不会忘记伟大的抗联精神,不会忘记杨靖宇的最后一颗子弹和满腹棉絮;不会忘记赵一曼写给儿子的绝笔信;不会忘记周保中铁钳拔子弹……在和平的今天,我们也从未遗忘!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回顾一百年来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正是因为有前辈们的慷慨牺牲,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安逸。今天的我们在祖国的庇护之下也应带着对祖国的热爱继续弘扬先烈的优良传统,继续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推荐访问:白山黑水 英魂 观后感 观看《白山黑水铸英魂》观后感 历史文献纪录片《白山黑水铸英魂》 观看《白山黑水铸英魂》心得体会 白山黑水铸英魂纪录片观后感1500字 白山黑水铸英魂纪录片观后感300字 白山黑水铸英魂纪录片观后感1000字 白山黑水铸英魂纪录片观后感100字 白山黑水铸英雄纪录片观后感 白山黑水铸英魂纪录片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