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基于STEAM理念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流程构建(范文推荐)

时间:2022-05-24 12:55:04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基于STEAM理念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流程构建(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基于STEAM理念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流程构建(范文推荐)

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流程构建2篇

第一篇: 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流程构建

初中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简称新课标)已由专家组起草完成。

  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定位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适应技术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而设置的必修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和探究性(创新性)为特征的指定学习领域。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领域外,各省、市、自治区在保证最低要求的基础上,在课程内容、培养目标、课时安排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

  二、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课程的总体价值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有效实施可以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有效开展各学科学习和探究活动、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主动进行终身学习的能力;
可以拓展学生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所需的信息技术技能,巩固信息素养和技术创新意识;
对于培养国家建设和国际竞争所需的信息技术人才、提高全社会的科技文化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奠基作用。

  三、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目标

  总体而言,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课程目标为培养—发展学生积极学习和探究信息技术的兴趣,养成—巩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健康负责的信息技术使用习惯,形成—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强化学生使用信息技术支持各种学习和解决各类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强调,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获取、处理、表达信息并用以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学科学习的过程;
活动中理解感知信息的重要性,分析信息编码以及利用计算机等常见信息处理工具处理信息的一般过程;
积极参加信息技术活动,主动探究信息技术工作原理和信息科技的奥秘。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内容设置和选择原则

  一、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衔接。

  小学的信息技术教育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
初中的信息技术教育要具有"双衔接",初中不再是零起点。关于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的衔接,参考下表:

兴趣特长

应用技能

信息素养

技术创新

小学

激发兴趣保持学习动机

掌握常用软件/工具的应用技能

体验信息活动形成信息意识

勇于质疑的问题意识敢于尝试的创新精神

初中

巩固兴趣发现特长

拓展+提升初步具备一技之长

自主选择综合运用

创新能力培养,改进方案,动手创新

高中

专业学习和发展兴趣

自选门类专业发展

信息→知识→智慧

某一技术门类的设计、制作、创造

  二、以兴趣为起点,以活动为载体,螺旋上升的设置内容。

  要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淡化学科体系,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以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的实践任务为主线,将学生必须掌握的软件操作分散到不同学年的实践活动中,通过技术要求的提升引领学生螺旋上升式学习。

  三、鼓励跨学科的活动为主题,实现技术学习与技术应用之间的整合,体现“双价值”。

  以学科学习主题作为信息技术任务选题,鼓励学生将学到的信息技术技能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学习中。以此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在学科学习中的价值的理解,推动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领域的整合,实现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对象与学习工具的双重价值。

  四、适应地区差异,体现地域特色,有很强地方特色的国家课程。

  各省市的教研部门在达到要求的基础上,确定地方课时、界定课程内容、选择教材呈现方式上有一定的自主权;
教师在内容选择、难度设置上应适应本地设备、师资及学生的现状,活动选题除了体现课程整合外,要鼓励多样化的选题,体现“四地”——立足地方现实,体现地方特色,反哺地区经济,融合地域文化。

  五、“应用与创新相结合”的课程目标。要体现个别差异,鼓励技术创新。

  多样的课程,打破教室和书本的局限;

  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题,任务要求分水平,适应个别差异的特长发展需求;

  教学过程中要鼓励更自主技术实践与更开放的科技探究与技术创新;

  适度引导学生思考、探究、理解适合其年龄的信息技术核心概念。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和目标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分为基础性内容和拓展性内容。基础性内容是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开展学科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必要基础,这是必修内容。拓展性内容是针对信息技术条件较好的地区以及在信息技术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设置的选择性学习内容,以引导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上进一步发展。小学的选修包括机器人教学和LOGO语言。中学的选修内容有机器人教学和基于汉语编程语言的程序教学。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内容及目标要求

  一、理解信息技术社会的含义,体验和分析信息技术对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表现出良好的信息意识和信息技术使用的习惯。

  1.结合学习和生活经验,了解信息的概念及主要特征,讨论衡量信息社会的主要标志。结合自身应用信息技术的经验,进一步讨论信息的价值,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出理性认识信息价值、敏锐,捕捉有用信息、主动获取相关信息、甄别筛选正确信息、共享交流有益信息的良好意识;
进一步提高判断和使用健康信息、主动抵触不良信息的信息道德判断能力;
讨论每个个体在学习共同体和社会公共知识创新中的责任,形成积极参与有益信息创作和知识创新的意识。

  2.结合实例,了解常见的信息编码方式及其对信息处理的意义。

  3.调查身边常用的信息技术工具,了解常用信息技术的类别及其在学习、工作和科研中的前途。

  4.能列举和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对工作、学习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并能就某个专题进行调查、研究。

  二、探究和初步了解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能结合应用实践,总结和描述计算机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构成,初步认识互联的概念及与单机的区别。在具备网络的学校中,学生应熟悉局域间的常用功能。

  2.了解常见硬件设备的作用及其常用的关键技术指标,比较不同指标对计算机功能的实际影响,学会根据学校、家庭或工作场所的具体要求,设计计算机软件的配置方案。

  3.讨论分析操作系统在计算机中的重要性和主要功能。

  4.学习或进一步熟悉资源管理器的有关功能及其相关步骤和命令(例如:格式化、恢复格式化、建立目录、搜索、设置安全和共享等)。通过实践,加深对资源管理的认识,养成资源管理的意识。

  三、利用因特网有效获取信息,支持学科学习,解决实际问题。

  1.根据学习或实践需要,提高使用因特网搜索、浏览和下载信息的能力,体验超链接在网页中的作用,提高信息获取能力,学会合法、合理地使用网络工具和资源。

  2.能根据学习主题或实践任务,识别网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和相关性,能讨论网络信息获取与其他信息获取的异同点。

  3.能利用BBS、电子邮件、即时通讯等网络交流工具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辅助学习。学会判断不良信息、主动抵触不友好网络交往的必要方式,如学会管理电子邮箱和反垃圾邮件的管理的方法,学会在BBS、QQ、MSN等工具上判断并主动防止不良信息的方法等。

  四、学会制作动画作品,直观地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过程。

  1.欣赏分析动画作品,比较动画与其他信息表达方式的联系与区别,分析动画在信息表达方面的独特性。

  2.通过剖析作品,了解动画的制作原理,熟悉动画制作的基本概念。

  3.学会使用一种常用的动画制作工具,设计、制作动画,表达动态信息或描述动态过程。

  五、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简单的数据处理,支持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1.根据学科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需要,学会使用电子表格输入或记录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成表。

  2.根据需要,学会用电子表格的公式和函数等功能对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和处理。

  3.能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和发现规律。

  4.学会使用电子表格的图表功能,直观地呈现统计结果和研究结论,增强研究结论和结果的说服力。

  六、能使用常用信息处理工具,综合运用写作、绘画、表格、动画等多种方式,设计、制作并发布多媒体作品。

  1.能根据内容的特点和信息表达的需要,确定表达意图和作品风格,选择适合的素材和住处表现形式,并对制作过程进行规划。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结合考虑文本、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不同媒体形式素材的优缺点和适用性,选择合适的素材并形成组合方案;
学会使用适当的工具采集必要的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3.综合运用合适的软件和工具对原始素材进行初步的编辑、加工。

  4.使用自己熟悉的多媒体制作软件,集成各类素材,制作多媒体作品。

  5.能根据作品特点和受众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方式演示或发布电脑作品,表达主题和创意。

  6.能通过讨论形成多媒体作品的评价标准,对自己和他人的多媒体作品及其制作过程进行评价,并对作品进行有效的优化以增强在现力;
能比较利用信息技术制作电脑作品与传统作品制作过程的异同。

  7.讨论所用信息技术工具的优缺点.提出可能的技术改进建议,形成技术创新意识,养成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

  七、通过网站设计与制作进行合作学习,开展健康的社会交往。

  1.结合自己使用网站的经验,比较网站与其他多媒体作品在信息表达与发布方面的异同,比较网站和网页的关系,了解网站的基本结构。

  2.学会根据学习或社会交往的需要,设计学习支持网站或其他主题网站,学会合理规划网站或其他主题网站,学会合理规划网站的内容栏目和必要的交互功能。学会使用合适的网站制作工具制作网站,尝试使用常用网站制作技巧支持课程学习、合作研究或健康的社会交往。

  八、设计和制作机器人,以机器人为载体,体验并初步学会通过程序设计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该部分内容为选修。

第二篇: 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流程构建

初中信息技术课教学设计——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

    

    一、【知识与能力领域】

   (1)能综合运用PowerPoint 2003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创作一份多媒体演示文稿。

   (2)学会设计多媒体演示文稿。

   (3)学会评价多媒体演示文稿。

   (4)能利用远程教育资源进行信息获取、加工整理以及呈现交流。

    【感情领域】

    学会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知识与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学科的兴趣。

    【发展领域】

    (1)掌握协作学习的技巧,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心,学会与他人合作沟通。

    (2)学会自主发现、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3)学会在学习中反思、总结,调整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更高水平上获得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设计与设计思想的体现(制作)

难点:对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评价

三、教学策略(解决的方法)

    (1)组成合作学习小组:从第一节课开始,教学中即要求学生组成了2人的小组进行协作学习,小组内成员较为熟悉,并逐渐适应协作学习,但协作学习的技巧、与他人的沟通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实时监控学生的协作学习情况,并组织成果交流会,让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与体会,使小组的协作学习走向成熟。

    (2)以“任务驱动式”为教学原则,确定协作学习的内容:
围绕“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任务把各教学目标和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进行协作学习。学生通过协作,完成任务的同时,也就完成了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的学习。 

四、教学准备

主要设计了以下信息资源:

    (1)本地(局域网)资源:教师事先从因特网、卫星接收资源中收集了大量有关“多媒体演示文稿”主题的文字、图片、影像资料等,分类别压缩为文件,上传服务器发布到局域网中。授课过程中,告知学生服务器地址,就可以从服务器上获取到有关的信息。

(2)远程资源:本地的局域网连接Internet,学生通过上网检索可以直接找到需要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和设计思路

   (一)介绍小组协作学习任务

    包括如下内容:

  (1)从老师提供的3个主题中任选一个主题(学生也可自己确定制作的主题),围绕该主题综合运用PowerPoint 2003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设计、制作一份多媒体演示文稿;
 

   (2)开展协作学习活动的计划、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过程说明、各成员的分工、完成进度以及小组成员的自我评价。

   (二)通过展示优秀的多媒体演示文稿,解释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设计要点:

   (1)主题鲜明突出、内容健康、有吸引力

   (2)表现形式多样,富于创意

   (3)形式和内容和谐统一

   (三)引导学生如何选题,如何围绕主题进行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3个可供选择的主题包括:

(1)历史上的名人

   可先介绍名人的姓名、国籍、生活年代等,再介绍他的主要成就、代表思想和作品等。

   (2)网络与我

    通过使用网络的亲身体验,可介绍网络虚假信息及防护、网络安全与措施、网络道德与法律等知识或感受。

(四)指导搜集资料的方法与途径:

     

    远程资源:在Internet中,运用“百度、雅虎、新浪、搜狐等”搜索引擎直接查找,并把相关资料下载。

   (五)小组讨论并完成任务:

    小组成员讨论,确定制作的主题并初步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制作方案、成员分配任务等。

    (1)关于小组协作学习任务的设计思路是基于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的参差不齐与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不同,故采用小组协作学习的方式,使学生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促进,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2)展示优秀多媒体演示文稿及说明多媒体演示文稿的设计要点旨在向学生提供学习的样版,同时希望学生一开始的制作即能做到规范、严谨。

(3)学生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规定了三个要表达的主题,原因在于,多媒体演示文稿的主题表达是非常广泛的,由学生自拟不容易控制和把握。

    (4)资料搜集的方法与途径的指导在本次活动中是必要的,我们所告诉学生的只是方法,而实际的操作则由学生完成。

    (5)小组协作完成学习任务,对学生来讲,存在很多问题。故强调明确各自的责任,对促进学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有积极的意义。

六、教学过程流程图

本次教学的流程可归纳为6个步骤:

资源整合(课前)——任务导引——小组学习——成果交流——教师、学生评价、自我评价——总结推广

七、教学反思和回顾

本节课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优势,利用网络环境下的多媒体教学系统呈现教学内容和控制教学过程,并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进行组织教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转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观念,而以学生学为主,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主要是组织者、引导者的角色,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认为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要把握课的重点,找到突破难点的方法,而在细节的设计上,不要太局限,上课时可灵活处理。其次在每步教学子任务完成后,教师都要及时评价学生的劳动成果,通过展示学生作品,师生共同评析,促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各知识点,进一步完善作品,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动力。

    本节课的另一特点是充分利用了远程教育资源,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构建 理念 基于STEAM理念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流程构建 基于steam理念的初中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设计流程构建 steam教育信息技术课课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