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结感想(范文推荐)

时间:2022-05-28 09:30: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结感想(范文推荐),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结感想(范文推荐)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结感想2篇

第一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结感想

3、新民主主义革命

1、对近代中国的国情的理解:64

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有一个独立的封建国家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之所以称之为半殖民地半封建是因为:
一方面,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的手段,使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半殖民地化。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但也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但并没有使为中国发展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

于是此时的中国已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有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社会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改善人民的生活,确立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治地位扫除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2、对中国革命特征的理解:66

在近代中国,由于其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是资产阶民主革命。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

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山历史的舞台,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69

提出: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

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的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4、新民主主义革命对象:69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

其中,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残酷的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主义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但在各个时期,革命的对象又有所不同:

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党新军阀;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

解放战争时期:美帝国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71

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动力,阶级)

决定国家命运的基本势力是:中国无产阶级,农民,知识分子,其他小资产阶级。

其中中国无产阶级是最基本的动力。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贫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

民族资产阶级:一方面受到帝国主义的压迫,受到封建主义的束缚,是革命的力量之一。另一方面,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

于是,中国共产党对待民族资产阶级的态度是:在政治上争取,对其动摇性和妥协性进行批判和斗争,在经济上对其实行保护,即,又斗争又联合,是争取革命胜利的需要。

6、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

7、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73

与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没有私人占有的生产资料,富有组织纪律性等基本优点。还有自身的特点和优点:

1、自诞生之日就受到三重压迫,形成了中国无产阶级坚决的斗争性和彻底的革命性。

2、分布集中,有利于队伍的组织和团结,有利于革命思想的传播和形成强大的革命力量。

3、成员中大多数出身于破产的农民,有利于和农民团结战斗。

8、中国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实现:73

是在与资产阶级夺取领导权的过程中实现的。

作为领导的阶级和政党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1、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做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2、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74

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但并不是旧式的、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的民主主义革命。

10、新民主主义革命与其他革命的区别:74

1、与旧民主主义相比: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领导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前途是社会主义。

2、与社会主义革命相比:它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
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1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75

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政党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主要内容),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题中应有之义),保护民族工商业(极具特色的内容)。

文化纲领: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79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1、是由中国具体的国情决定的。

2、近代中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3、敌人建立了庞大的反革命军队,并长期占据中心城市,但农村仍是其薄弱环节。

4、走这样的道路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1】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

【2】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存在的地方往往是受过大革命影响,曾经有过高涨的革命热情的地方,这为农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群众基础。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是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又一重要客观条件。

【4】相当力量的红军的存在,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则是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主观原因和条件。

13、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81

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必须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兴国土地法】取消富农。

【井冈山土地法】依靠贫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逐步消灭地主阶级的土地,逐步变封建土地制度为农民所有。(完善)

抗日战争时期,土地法实行双交双减。

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内实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彻底消灭地主阶级。

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的保证。

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进行了三湾改编,公开打出工农武装革命军的旗号。

1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81

统一战线,【原则,核心问题,方针问题】

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组织建设)

第二篇: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结感想

1921.7.23中共一大在上海法租界召开。--->最后一天的会议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中国共产党“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出现了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1922.中共二大。党现阶段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建立民主共和国。
1923中共三大。孙中山同意国共合作。国民大革命:1924-1927
1924.1.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重新阐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
1925.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建立以革命武力推翻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代言人—北洋军阀。1926.7.北伐,目标是打击直系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奉系军阀张作霖。北伐战争的目的:打倒帝国主义。
1927.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汪精卫发动“七一五”,“七一五”标志着国共合作破裂。1927-1937:国共十年对峙时期。1927.8.1.周恩来、贺龙等人。南昌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建立人民军队的开始。
1927.8.汉口。八七会议。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1927.9.9.湘赣。秋收起义—>1927.10.井冈山地区。创建了井冈山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毛泽东开辟的井冈山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正确道路。1931.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1934.10由于王明的“左”倾错误的领导,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主力被迫撤离南方革命根据地,北上长征。
1935.遵义会议,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确立毛泽东的地位。1935.8.1.发表《八一宣言》,即《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935.10.中央红军到达陕北。1936.10.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长征结束。中国共产党以延安为中心,建立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936.12.12.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呼吁蒋介石一致抗日。为国共合作奠定基础。1936.12.2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全民族抗日局面的形成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1937—1945:抗日战争时期。
1937.7.7.日本发起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的开始,也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1937.9.22.国民党发表《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线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四军。(正面战役: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台儿庄大捷)1939.蒋介石在内部制定了反共方针。
1940.彭德怀。百团大战。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胜利的信心。1941.皖南事变。(国民党酝酿已久的全国性反共突然事变的开端)1941.12.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和英国与日本开战。)
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结束。抗战胜利后,中国收回了宝岛台湾。
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根本原因:中华民族团结。2.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历史意义: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由危亡走向振兴的转折点。2.提升了国际地位;
3.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对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
1945.8.蒋介石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谈判。-1945.8.28.毛泽东、周恩来从延安飞抵重庆,与国民党进行谈判。
1945.10.10.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确立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
1946.1.10.重庆。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各党代表和无党派认识参加),会议结束后,国民党坚持一党专制独裁的方针,暗杀闻一多等人,破坏政协决议。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公然推翻了政协通过的和平民主建国的路线。
1946.6.蒋介石调集重兵进攻中原解放区,全国规模的内战爆发。
1948.解放军的力量已超过国民党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经成熟。1948.9-1949.1.解放军相继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
(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恒解放了全东北;
淮海战役:1948.11-1949.1,刘伯承、邓小平和陈毅等基本上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1948.11-1949.1,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基本上解放了包括北平和天津在内的华北地区。)
1949.1.21.蒋介石被迫宣告下野,李宗仁代理南京国民政府的总统,国共双方恢复和谈。1949.4.20.李宗仁拒绝的和平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
1949.4.21.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大西南、大西北。1949.4.23.南京解放,国民党政权被推翻。
1949.春。共产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生产上来。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人界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1.国民党内部召开六大,一党专政;
2.共产党内部召开七大,联合政府。
共产党的努力:1.签订“双十协定”;
2.1946.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国民党:1.破坏政协,杀闻一多;
2.撕毁:“双十协定”。
三次大转移:1.1927.城市农村。2.1949.农村城市。3.1978.阶级斗争经济建设。
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1.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2.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人物;
3.进入了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伟大阶段;
4.极大地鼓舞了世界上殖民半殖民地的国家。1949—1956:建国初期。
1949.9.21.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代行宪法。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初步形成。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949.10.1.下午15:00,举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中国进入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新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胜利。
1954.9.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投票表决的方式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又称“五四宪法”,是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它的颁布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了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
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1954.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宣布了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1954.9.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根本的政治制度、政体),由《五四宪法》确立的制度,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作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1954年宪法对民族区域自治作了更明确的规定。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新中国的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规范了政府与人民的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昭示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1955年及以后的10年中,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先后成立民族自治区,加上此前成立的内蒙古自治区,形成了五大省级自治区。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国家的全面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本的政治制度,由共同纲领规定的。1956—1966: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曲折的原因:左倾错误,民主法治不健全。)1956.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确立起来。
1956.4.中共中央正式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作为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内容)
性质:政治协商会议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基本组织。形式:政治协商会议。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合作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由《五四宪法》确立。意义: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1959.二届人大。1964.三届人大。1966-1976:文革时期。(也是社会主义建设曲折发展时期)
随着造反派“全面夺权”的展开,全国各地纷纷成立集党、政、军、司法诸权于一身的一元化权力机关—革命委员会。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都遭到了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彻底瘫痪。国家的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1968.10.13—31.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撤销刘少奇党内外一切职务。制造了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桩冤案。
“文化大革命”是对民主与法制的野蛮践踏,是国家民主政治建设严重倒退。随着“文革”的结束,祖国大陆实行改革开放政策。1978—至今:改革开放新时期。
1978.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共产党全面拨乱反正,加强了民主与法制建设。平反“文革”前后的冤假错案,是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首要环节。在平反冤假错案的同时,党和政府还进行了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基层民主建设。
1979.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同日,国防部长徐向前宣布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两岸30年来真正停火。1981.9.30.叶剑英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1982.颁布《1982年宪法》,相继出台了《选举法》、《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1984.“一国两制”方针在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上通过,正式成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1984.12.中英两国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4.中葡双方在北京正式签署了《关于澳门问题的联合声明》1987.海峡两岸通邮、通航、通商的限制逐渐放宽。

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城市居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居民直接选举产生。(基层民主选举制)1992.汪辜会谈,(大陆:海协会,台湾: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1995.江泽民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就台湾问题提出八项主张,强调“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1997.十五大。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1997.7.1.香港回归。《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驻军法》生效。香港的回归洗刷了中华民族的百年耻辱,翻开了香港历史新的一页。
1998.11.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基层民主选举制)1999.“依法治国”被正式写入宪法,中国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1999.4.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行政复议法》,连同以前通过的《行政诉讼法》,用法律来规范政府行为,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证。这反映了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平等的原则,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一大进步。
1999.12.20.中国政府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归。
2002.中共十六大再次强调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案。2005.3.全国人大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反对和掲制“台独”势力,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维护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