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度抗美援朝影视赏析讨论(完整文档)

时间:2022-05-27 15:50: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抗美援朝影视赏析讨论(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抗美援朝影视赏析讨论(完整文档)

抗美援朝影视赏析讨论3篇

【篇一】抗美援朝影视赏析讨论

抗美援朝,中国不可避免

______论中国抗美援朝的必要性

内容摘要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随后美国立刻出兵干涉,于6月27日派海空军侵入朝鲜,同时派第七舰队驶入台湾海峡,干涉中国内政,对此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并派志愿军出兵朝鲜,1953年7月27日,双方签订停战协定,抗美援朝结束。这场战争看似是中国为援助邻国的一次偶然战争而参加的,实则不然,它的发生具有深刻的历史原因,在某种程度上属于必然!

关键词 美国 中国 抗美援朝 历史根源

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了大规模的全面内战。195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命令美国空军、海军入侵朝鲜的同时派遣第七舰队入侵台湾海峡,武装组织中国人民解放台湾,6月29日,蒋介石通过台湾当局驻美“大使”向美国表示,愿派三万三千人的地面部队去南朝鲜作战,9月7日,台湾当局向美国国务院提出一份备忘录,请求美国支持其“反攻大陆”,面对美帝侵略者把战火烧到中国东北边境同时又入侵和控制我国领土台湾以及蒋介石企图“反攻大陆”的严峻形势,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经过反复研究,做出了抗美援朝的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及其中国志愿军投入了一场较大规模的局部战争,全中国人民投入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战争最终以中国的相对胜利而结束。

抗美援朝的胜利带给中国人民的利益完全不亚于中国历史上任何一场战争,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增强了国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时为全国正在进行的民主改革和经济建设提供了稳定的国际国内环境,总之,抗美援朝中国收益颇多,但是近几年来也有人提出不同观点,认为抗美援朝完全没必要进行,中国不应该出兵参战,他们列举大量的证据证明中国出兵朝鲜的贸然,指出中国根本不应该发动朝鲜战争,其原因总结起来无非以下几点:

一、战前国内形势严峻。朝鲜战争爆发之时,中国刚刚建立新政权,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国内环境与困难。军事上,人民解放战争尚未结束,国民党上百万军队仍盘踞在西南、华南和沿海岛屿,在新解放区国民党遗留下大批残余势力与当地恶霸勾结,以土匪游击战的形式与新政权抗衡;
经济上,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中接下的是一个十分落后而又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工业、轻工业产值大幅度下降,主要工业产品均跌至最低,物价飞涨,投机猖獗,市场混乱,面对如此形势,中国共产党的本分工作似乎应该是稳定形势,恢复生产,铲除共产党残余势力,而不是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参加朝鲜战争。

二、战争双方军事技术准备优劣异常悬殊。美国是高度工业化的国家,其军队拥有高度现代化的技术装备,拥有强大的海陆空军。它把自己全部陆军的三分之一、空军的五分之一和海军的近半数,投入到朝鲜战场上,并且运用了除原子技术以外的现代军事技术的一切成果。其地面部队全部系机械化,有大量的火炮和坦克,火力强,机动快,进行的是现代化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而我军参战初期,既无空军,又无海军,后来虽有空军参战,因数量少也只能掩护主要交通运输线,不能直接支援步兵作战。陆军装备也相当落后,大都是缴获国民党军武器和日寇武器装备起来的纷杂‘万国牌’,武器火力,机动能力,远不如敌人,基本上靠步兵,少量炮兵作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何况还面临如此强大的敌人!

三、抗美援朝给中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据相关数据报道,中国在抗美援朝中的战斗伤亡减员总数为36万余人。除战斗损失外,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军民因各种原因死亡的人数在15万人左右。在战争中,中国军队共消耗各种物资560万吨,开支战费62亿元人民币。中国军队共战损坦克9辆、飞机231架、各种炮4 371门、各种枪87 559支(挺)。对于一个新生的国家来说,这是一笔相当昂贵的支出及牺牲。因此他们认为抗美援朝延缓了中国的国际交往,延缓了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阻碍了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甚至有人指出抗美援朝带给中国的利益只是建立在此次战争胜利的基础上,假如抗美援朝失败了,中国将如何在国际中自处,将如何进行以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因此,他们得出结论:1950年中国进行抗美援朝完全没有必要,中共中央作出此项决定是不明智的选择,苏联时这次战争中的获利者,中国不仅损失极大,而且最后的胜利也并没有带给中国多少益处,可以说是“得不偿失”。

诚然,我们不可否认这些理由的准确性和客观性,但要知道一个真正研究历史的人只会站在历史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即必须站在历史事件所发生的那个历史环境中去思考这件事情发生的必要性与合理性,许多历史事件在我们今天人看来似乎都是不合理,不应该发生的,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它却不得不发生,也必须发生。中国并不想同美国打仗,然而这一仗又不能不打,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了中美之间的一场军事较量不可避免,这场较量出现在朝鲜也许是偶然,双方发生军事冲突却可能是必然……正如周恩来后来所说的一样:“我们和美帝国主义较量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就看选择在什么地方,这个当然是决定于帝国主义,同时也决定于我们。”这充分说明中美之间的冲突由来已久,最终演变成为军事斗争似乎理所当然。

中国共产党从建立开始,就确定了要驱逐包括美国在内的一切帝国主义国家的在华势力,不过在全面抗战爆发前的1936年,中国共产党已经改变了“左”倾路线时那种“打倒一切帝国主义”的政策,宣布在国际上联合英美一同反对日本,不过对于中国革命者来说,此时的国际政策自然带有某种策略性质,联合英美只是为了利用次要的敌人反对主要的敌人,这与当时国内提出的“联蒋抗日”性质是一样的,这并不代表说中国与美国消除一切矛盾,和平共处,就好比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矛盾时刻都有,随时都会爆发。而到了1940年,这种政治预见被毛泽东一语道破:“还需假定这种情况,即美国海军集中力量打败日本海军,日本投降美国,日本陆军退出中国,美国把中国的英美派从财政上军事上武装起来,中国由日本殖民地变为美国殖民地,国共合作变为大规模内战,最黑暗莫过于此。”这时在毛泽东眼中,太平洋彼岸的美国已比近在眼前的日本更危险,虽然这一险情还潜伏在时间尚不可测的今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放弃“孤立主义”宣布对日作战并与中国结盟,但实际上这个实力超强的盟友从来没有将中国放在平等的合作关系上,甚至屡屡越俎代庖,拿着满洲权益在背后于苏联做交易,并且那时的美国政府只把抗日希望寄托于国民党政府,而对共产党提出的合作建议没有任何回应,美国这种既支持中国抗战和企图在战后控制中国的两面性的对华政策,为以后中美冲突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1945年8月,日本投降,美国终于制服了直接对手,此时的美国拥有占全球总额一半的工业生产能力,有着最先进的军事科技并垄断了原子弹,气焰不可一世,总统杜鲁门就公然声称:“我们大家必须承认,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世界未来的和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是否表现出真正有决心继续在国际间期领袖作用。”美国既然公然提出“领导世界”,那么战后的中国政府必定是其征服的首要对象,而能听从它领导的只有国民党政府,这必然被主张消灭一切帝国主义在华势力的共产党所不能容忍,虽然美国介于国民党的腐败无能,不愿中国发动内战而于1946年派遣特使马歇尔对来华进行调处,但由于国民党致力于使用武力的独裁政策,美国也将自己同腐败的国民党拴到了一起,也必然支持蒋介石发动的内战,美国同共产党的冲突势在必然,中美矛盾持续升级。

1946年国共和谈破裂,全面内战爆发,在随后同蒋介石作战时,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直准备应付美军的大规模进攻。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49年1月8日在党内发出的《目前形势和党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务》中所说:“我们从来就是将美国直接出兵占领中国沿海若干城市并和我们作战这样一种可能性,计算在我们作战计划之内的。”1949年4月下旬解放军横渡长江之后,5月23日毛泽东为各野战军起草了《向全国进军的部署》,强调指出:“二野目前主要任务是准备协助三野对付可能的美国军事干涉。此项准备时必须的。有此准备即可制止美国的干涉野心,使美国有所畏,而不敢出兵干涉。”根据中央军委的这一指示,第二野战军一直在长江下游停留到9月间才转而向西南进军。种种政策,种种举动,都说明美国从未停止过将中国变为其附庸的野心,而中国从未停止过对美国的警惕甚至是武装防守,中美之间的一场激战已是不可避免。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对于美国已不抱任何幻想,却仍然希望与之建立正常的外交关系,10月1日当天,周恩来总理兼外长发出了希望和世界各国建立正常外交关系的公函,也送交了美国驻北平领事馆。但美国似乎并不领情,它们继续承认国民党政府,10月3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就是否承认新中国一事指示:“我们不应过急的承认这个政权,我们在承认苏联前曾等待了12年。”同日美国国务院发表声明,以中共“并未保证履行其国际义务”为理由,对新政权不表示承认。此外在中国台湾问题上,美国的态度更是让中国共产党不得不时刻提高警惕。1950年2月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之前,美国当权者对台湾问题有着不同意见,国务院主张采取观望态度并设法离间中苏关系,而美国军方却积极主张以武力控制台湾,2月中苏条约签订以后,美国官方便在远东和台湾问题上基本统一了意见,即采取强硬政策,用武力控制台湾,朝鲜战争正好为美国出兵侵占台湾提供了借口。众所周知,台湾问题是关系到中国领土主权的大问题,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代表的革命利益和民族利益而进行的斗争,同美国以强权主义为基础干涉中国内政的政策,必然要发生尖锐的对抗和冲突,这也就不难解释中国后来为什么一定要发动抗美援朝。

当然中国发动抗美援朝还有很多重要的原因,中国出于国际责任和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抗争的同情,中朝深厚的国际友谊以及上文提到的抗美援朝的伟大意义等等,都是促使中国出兵朝鲜的理由,但是任何历史事件的发生都必然要求追本溯源,探索其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中美矛盾由来已久并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而日益激烈的事实即是中国在当时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形势下一定要发动抗美援朝的原因,也是支持抗美援朝必要性的最有力的证据。

因此可以说,新中国与美国在朝鲜发生的一场未以国家名义进行的战争,看起来是由第三国突然引起的冲突而促成,实际上却是中美长期矛盾的最终爆发,历史的偶然性都寓于必然性之中!

刘弯弯02090115

【篇二】抗美援朝影视赏析讨论

一,选择题。

A 1.抗美援朝开始和结束的时间是( )。

A,1950年10月-1953年7月

B,1952年5月-1953年9月

C,1950年10月-1953年9月

D,1952年15月-1953年6月

C 2.抗美援朝战争第一阶段共开展了几次战役( )。

A,三次

B,四次

C,五次

D,六次

B 3.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开始的时间是( )。

A,1950年6月

B,1951年6月

C,1951年11月

D,1950年11月

B 4.关于朝鲜战争中中国抗美援朝的表述正确的是( )。

A,是美国全球霸权政策引起的

B,中国人民志愿军解放了朝鲜

C,属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问题

D,《朝鲜停战协定》使朝鲜南北开始分裂

D 5.北朝鲜成立的时间是( )。

A,1948年08月

B,1947年09月

C,1947年08月

D,1948年09月

A 6.朝鲜战争爆发后,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谴责朝鲜是“侵略者”的决议,这说明了( )。

A,联合国受美苏两国共同操纵

B,联合国能够主持正义

C,联合国没有实行大国一致的原则

D,中国代表投了了赞成票

B 7, 历史与社会学习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历史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下列要素之间有直接关联的是( )。

①民族区域自治—香港回归 ②抗美援朝—祖国统一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 ④殖民侵略—南北问题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D 8,下列诗句描写抗美援朝的是( )。

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

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D,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C 9,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这是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在这次战役中牺牲的英雄是( )

A,黄继光 B,毛岸英

C,邱少云 D,罗盛教

二,填空题。

1, 抗美援朝战争第二阶段中美军使用的 1) 细菌 武器违反了国际公约。

2,抗美援朝第一阶段第三次战役期间美军总司令2) 李奇微 曾提出对中国使用3) 原子弹 (武器)但未被采纳。

3, 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反对美国侵略委员会(简称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成立的时间是4) 1950年10月26日 。

4, 造成朝鲜半岛分裂的主导国家是5) 苏联 ,6) 美国 。

5, 中国人民志愿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是7) 彭德怀 。

6, 扭转朝鲜战争战局的战役是第8) 二次战役 。

7, 1952年秋,中朝人民军队在规模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9) 上甘岭 战役中,粉碎了“联合国军”发动的“金化攻势”。

8, 通过10) 金城 战役最终迫使“联合国军”方面向朝中方面作出实施停战协定的保证,有力地促进了停战的实现。

9, 抗美援朝的历史背景是11) 新中国成立后 ,12) 美国继续在军事上援助蒋介石 ,13) 同时扶持朝鲜、越南等国的反动势力 ,14) 建立针对中国的包围圈

10,抗美援朝战争中美国第 15) 七 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内统一战争进行武力干涉。

三,连线题。

1,请将下列抗美援朝中所涌现出的英雄人物与其所做事迹连接。

A, 有抱炸药冲敌阵与敌同归于尽的 杨根思

B, 有挺胸膛堵枪眼视死如归的 黄继光

C, 有战友伤、自己上、炸死敌军的一级爆破英雄 伍先华

D, 有双腿伤、忍痛爬、捐躯开路的 许家朋

E, 有子弹打光拉响手榴弹冲向敌人的 杨春增

F, 有卧火海忍剧痛、维护潜伏纪律的 邱少云

G, 有抢修 桥梁保畅通英勇献身的 杨连第

H, 有战终日、歼顽敌、屡建战功的 孙占元

I, 有冒严寒跳冰窟救少年的国际主义战士 罗盛教

J, 有志愿军第一人、领袖之子 毛岸英

K, 下冰窟救落水儿童的 史元厚

四,判断题。

1,抗美援朝战争是一场规模较大的国际性 局部战争,政治斗争、军事斗争交织进行,复杂尖锐,两军较量异常激烈。

( √ )

2,抗美援朝战争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各项社会改革运动的进行。( × )

3,抗美援朝战争打开了中美合作交流的渠道。

( × )

4,抗美援朝战争使中美在朝战后都采取了相对谨慎,较为克制的态度,避免直接军事对抗成为两国领导人考虑的首要问题之一。

( √ )

5,抗美援朝战争虽然两军武器装备优劣相差悬殊,美国掌握制空权,中国掌握制海权。( × )

6, 抗美援朝战争所以战役战斗火炮密度,轰炸密度和某些战场上的兵力密度都超过第二次

世界大战。

( √ )

7,抗美援朝战争期间中国还没有空军能够支援反美作战。

( √ )

8,抗美援朝战争向世人证明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

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

( √ )

9,抗美援朝战争使美国感受到了中国的威胁,合同其他一些亚洲国家一起对中国实行经济

封锁,政治孤立和军事包围。

( √ )

【篇三】抗美援朝影视赏析讨论

  我们这一代人是看着《黄继光》、《邱少云》、《上甘岭》等连环画,读着《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长大的。心灵深处对抗美援朝的人和事总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感情。

  我们能为老兵做的,就只有这些了

  叶向明老人91岁高龄,就是一位参加过抗美援朝打过很多仗的老兵,湘东腊市镇明塘村人!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1950年,瞒着家人偷偷去当兵,1951入伍0224部一支队正式成名一名抗美援朝战士!军事专职:冲锋枪手和班长!

  “抗美援朝纪念章”为铜质,梅花与五角星图案相互交叉组合而成。证章的正中镌有毛泽东左侧头像。“抗美援朝纪念”六个字逆时针方向围绕头像排列。两边是麦穗环绕。五角星的一角有一小孔,是来穿铜链的,铜链不在,由铜杆系着。该枚纪念章背面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赠”、“1951年”铭文。经测量,证章通径4.2cm。

  “和平万岁”纪念章,因年代久远,黯然失色。证章通径4cm,正中镌刻一支飞翔的和平鸽,鸽子上方镌有“和平万岁”四个字,背面有别针和“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赠”、“1953.10.25”铭文

  “最残酷的是飞虎山阻击战。飞虎山有几个不是很高的山头,中间有一2个多公里宽的开阔地。当时,据侦察员的侦察,这里是美军必经之地。连长命令我,带一个班,抢占一个山头,挖好战壕,设伏堵击敌人,要离得最近再打。后来,美军果然来了,他们不知有埋伏,渐进我们的伏击圈,当完全进入圈子,美军离我们很近时,我用信号枪向兄弟连队发信号弹。之后,我们班的机枪、冲锋枪的子弹和手榴弹一齐泻向敌人。飞虎山战役打了几天几夜。我们曾两天没有饭吃。又是十一二月,北方的寒天来得早,冰天雪地,河道结了冰可通车。我们的棉衣成了冰衣,冻得周身麻木。我们克服困难,发扬敢打、敢拼作风,同装备好有坦克飞机,但却怕死的美军作战。我们团部在围歼中,吹响冲锋号,端着枪冲向敌人,用喇叭操外国语喊话:‘缴枪不杀’。只要放下了武器,举起了投降之手,就不会开枪了。最后,这场战役俘敌约2000人”。

  据史料记载:飞虎山战役,同上甘岭战役、松骨峰战役……一样,是抗美援朝战场上,名扬世界的八大血战之一。彭德怀后来在战斗结束后,激动地写下了“三十八军万岁”六个大字。

  “一上战场就什么都不怕了。”叶老说,“战争是残酷的,流血牺牲是常有的事。我的手现在仍留下两个大伤疤是被子弹打中的

  “战争也是艰苦的。”老人说,“战场上没有屋住,只能在荒郊野外卧着睡,或战壕里,或防空洞里横七竖八躺着,或树墩上打一个盹。吃,每天只有一餐大米,其余是吃高梁、面粉,这些都是中国运去的。敌人来了,没吃饱,也要操起枪杆子去打仗。我也搞过后勤,但一样辛苦。一车车物质要装卸,200斤/袋大米要一个人背上背下,360斤/件炮弹要一个人去搬移。挺重的,够戗。”

  在南京第二十离休干部休养所里,老兵郎东方为我们找出了他保存的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带回来的东西——一枚勋章和一些战场上拍的旧照片。他颤巍巍来回走着,急迫地翻找,努力地辨认,一次次地拒绝我们每个人的搀扶。

  在郎东方的记忆里,那段“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所唱的历史,是格外沉甸甸的——无论战士还是军官,都背着武器和能维持一周的粮食,负重八九十斤,蹚水渡过工兵搭建的浮桥进入朝鲜。尽管入朝前已经写好未注明归期的家信,做好了与家人诀别的准备,可他们对此都不以为意,认为那些美国佬没什么了不起。但很快,随着第二天友军某团二营遭遇美军B-52轰炸机轰炸伤亡很大的消息传来后,他们很快就收到一道“死命令”:严禁出现烟火、严禁高声喧哗……郎东方和战友们才意识到,他们入朝时带的六零炮、八二炮、重机枪、步枪等简陋装备,对抗的是美军的榴弹炮、坦克和飞机。“美军有上百架飞机来支援,有坦克,我们这些都没有,打得很艰难。”白天不能烧饭,他们只能把烟打散烧开水;夜里看地图时,得用布把手电光遮严实;不能烤火的连绵雨天,只能找猫耳洞躲雨,任凭周身潮湿,泡得白胀的脚和解放鞋粘在一起……

  那时他们没有能在战时辨别身份的标识牌,只能把自己的姓名、籍贯、单位等信息写在白布上,缝在衣服内襟,没有入团入党的战士还随身带着申请书。装备差距的悬殊加上环境的艰苦,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国赴死的念头,“没准备再回来,都准备随时牺牲。”

  在朝鲜战场,郎东方经历了凶险的第五次战役。其间,无线电失联,通信兵全部牺牲,作为团参谋的他冒着枪林弹雨,跳了5里地的弹坑将信息送达,累到吐血;美1师封锁渡江口,他们两个团冒着大雨蹚水过江,被冲走、淹死不少人,齐胸的江水中他是和五六个战友互相紧紧拉着手才过了北汉江;他曾试图用一周未进食的身体,扛起中弹的战友在敌军机枪扫射中突围,最后却只能含泪为战友留下一颗手榴弹……即使战况这般凶险,郎东方却没有如他预想的那样壮烈牺牲。他活了下来。

  他说,归国后,见到老母亲时是无比高兴的,但在归途中看着身边的物是人非,想起那些同往而未能同归的战友,更多的是因为自己还活着而感到愧疚。

  当他陆陆续续从部队留守处取回战前寄管的个人物品时,那些没能盼到自己孩子归来的母亲们,只能收到一张儿子在战前统一拍的照片。之后的两三年里,他一躺在床上就想起那些死去的战友。他记得大部分牺牲战友的姓名,觉得自己必须做点什么。休假期间,他到附近的县城去拜访了一些牺牲战友的亲属,但他没办法给他们带去任何遗物,“好多战士的遗体都残缺不全,只能把好几个人埋到一起……”对于那些牺牲时知道姓名的战友,他能做的,就是告诉其亲属,他们埋在哪个山头,那里插着一个个简单的木牌,上面用小刀刻着战士的名字。只有这样做,他才能在夜夜梦回时抓住点什么,让自己的灵魂得以安放。

  郎东方现在还记得一些朝鲜语,“大嫂”叫“阿几姆尼”,“相片”叫“查济”。他轻抚着那些黑白色宝贵的“查济”,上面注有“1951.8.16 入朝分别纪念”“于前线”“为解放朝鲜而奋斗”等字样。他向我们指着一张与战友们的合影,“这个不在了,这个、这个都不在了……”指到最后,活着的只剩他一个人。

  他告诉我们,每场战斗他们都会经过一番情感变化——战前怕仗打不好紧张,战时忘了一切只想消灭敌人。战后的总结大会总是折磨人的,一个连队有时只剩下二三十个人,大家抱在一起失声痛哭,吃不下饭,“想想这个战友,那个战友,都不在了,难受啊……”

  他和我们聊起临死前把入党申请书和党费托付给他的老战友张小山,聊起胆大心细组织他们突围的“郭大炮”郭兆林……他称这些人为“生死战友”,与他们的交情是“生死交情”。

  除了那些残酷的回忆,郎东方的那段岁月中不乏一些轻松的小插曲。当年21岁的郎东方还是爱玩的年纪,作战间隙,他会猫在战壕里和战友下象棋、跳石头。但空余时间,除了休息,他们大多还是用来学习。行军时,他们把写着大字的纸贴在前面战友的背包上,边走边念。他说,在战火纷飞中读书,会暂时忘了战争,心里就没那么害怕了。不论在战争还是和平时期,他都不怠于学习。直到今天,他的字迹仍然是清晰娟秀的。原来,战场给他留下的印迹,除了身体上的伤痕和梦境中的战争,还有这些伴随后半生的习惯和素养。

  有些历史是需要不厌其烦地被讲述的。如今的90后、00后,很多人对抗美援朝的历史认识是模糊的。尽管很多像郎东方这样的老兵所受的战争创伤并没有完全被抚平,每次讲述时都会牵动内心深处某个深藏的痛点,但他们还是会不厌其烦地叮嘱我们:要孝顺父母,热爱家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也许,在听了他们的战争故事后,我们才能在这些简单朴素的叮咛背后,领会其真挚的良苦用心。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

  冬至传说之一

  过去老北京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相传汉朝时,北方匈奴经常骚扰边疆,百姓不得安宁。当时匈奴部落中有浑氏和屯氏两个首领,十分凶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于是用肉馅包成角儿,取“浑”与“屯”之音,呼作“馄饨”。恨以食之,并求平息战乱,能过上太平日子。因最初制成馄饨是在冬至这一天,在冬至这天家家户户吃馄饨。

  吃“捏冻耳朵”是冬至河南人吃饺子的俗称。缘何有这种食俗呢?相传南阳医圣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适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寒风刺骨。他看见南阳白河两岸的乡亲衣不遮体,有不少人的耳朵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就叫其弟子在南阳关东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做成一种叫“驱寒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是故形成“捏冻耳朵”此种习俗。以后人们称它为“饺子,也有的称它为“扁食”和“烫面饺”,人们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人。

  冬至传说之二

  冬至吃狗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狗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狗肉的习俗。现在的人们纷纷在冬至这一天,吃狗肉、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一个好兆头。

  冬至传说之三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他的儿子不成才,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此诗描写了冬至夜晚作者在邯郸驿舍的所思所感,表达了作者的孤寂之感和思家之情。全诗语言质朴无华而韵味含蓄,构思精巧别致,运用想象等手法,表现出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纪实,侧面写“思家”。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1950年的朝鲜战争,对于中国要不要出兵帮助朝鲜,众说纷纭。毛主席希望派出志愿军抗美援朝,林彪等一开始则主张不该参战。众所周知,后来志愿军入朝了,也打胜了,但同时也付出了一定的牺牲,于是直到今天依旧有人认为,朝鲜战争当初就不该打。

  那么,究竟为何要抗美援朝呢?很多人恐怕根本看不出当时面临的困境,可以说,抗美援朝非打不可,这是一场达到了战略目的的战役,结果证明是完全正确的。

  毛主席当初之所以坚持出兵抗美援朝,也给出了8条必须出兵的理由,看完这8条理由,包括林彪等人当时都是改变了态度。现在我们再来看,这8条理由,还是相当的有远见啊。

  1、1950年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需要全力建设自身,而这就必须有一个和平的内外环境,朝鲜战争显然打破了这种平衡。因此毛主席在我们一穷二白的时候,仍极力主张出兵朝鲜,实则是给中国创造一个和平的局面。

  2、朝鲜战争,假如中国不出兵,美军占领朝鲜半岛全境是迟早的事,美军一旦占领了朝鲜半岛,那么美国势力将直达鸭绿江畔,中美之间就没了缓冲地带,到那时,美军陈兵鸭绿江,给东北和新中国造成的压力是无法估量的,正如上述所说,没有安稳的外部环境,家门口天天被人看着,还有什么心思搞建设呢?

  3、一旦美军陈兵鸭绿江畔,那么中国也必将调集重兵屯兵东北,同样苏联也必将在远东大大增加军事力量,如此一来,东北将再次上演“三国演义”,成为冷 战的桥头堡,谁都不想把战火引到自己家门口。

  4、咱们都知道,新中国刚成立时,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几乎都在东北,一旦美军屯兵鸭绿江畔,那么东北将面临很大的战略压力,一旦打起仗来,将完全暴露于美军面前。所以,那时就要动用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来把这些工业内迁,牵一发而动全身,不是那么容易的。

  5、新中国成立时,美苏两国还都不太明确中国会站在哪一边,而志愿军一旦出兵朝鲜,就意味着我们站到了苏联这面,如此一来,苏联必然会从各方面大力援助中国。这一点之后也证实了,抗美援朝之后,中苏合作速度开始加快,目的就是一致对应美国的。再者抗美援朝,可以向苏联展示新中国的气魄,这样在与苏联今后的合作中,也不至于被人钳制,让苏联心有余悸,断掉苏联企图染指中国的想法。

  6、抗美援朝之战,是为了向全世界展示新中国的实力,这种实力的展示短期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好处,但从长远来看,打出自己的名声和实力,不至于让人看不起,正所谓以战止战,给其它心怀鬼胎的国家看看,敲山震虎。也正是抗美援朝开始,西方国家纷纷与新中国建交。

  7、抗美援朝还可以在社 会主 义阵营中提高话语权,咋们都知道这个时候苏联是老大哥,新中国刚刚成立,但是这一仗打好了那就能让中国在该阵营中声威大震,名气大好办事。

  8、抗美援朝之战可看作是一次“立威之战”,中国在经历了百年屈辱史之后,被人所看不起,生存环境遭受巨大考验,想要重新起步,必须需要一战定乾坤,让人知道新中国不是好惹的。抗美援朝大大提升了民族自豪感,让百年来一盘散沙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赢得了对手的尊重。从此以后,谁也不敢不正视中国人了。

  正是因为这些深层次的原因,才让抗美援朝战争非打不可,很多人看事情只看表面,认为这是一场错误时间下的错误的战争,以此来混淆视听,显然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为抗美援朝的英明决定而点赞!

推荐访问:抗美援朝 赏析 影视 抗美援朝影视赏析讨论 抗美援朝影视赏析讨论 抗美援朝电影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