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度圆桌论坛:精品短剧创作方法论(完整)

时间:2022-05-26 18:1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圆桌论坛:精品短剧创作方法论(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圆桌论坛:精品短剧创作方法论(完整)

圆桌论坛:精品短剧创作方法论3篇

【篇1】圆桌论坛:精品短剧创作方法论

浅谈艺术创作方法

浙江科技学院 艺术学院 服设081,洪艳

一,艺术的创作方法

艺术的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对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的关系所持的基本态度和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在艺术思维重要遵循的最一般的原则,也是艺术表现中所遵循的最一般的方法。创作中的主体思想感情和客观生活本是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持冷静,客观地观察和体验生活的艺术家,便有可能偏重对从实际生活中得来的诸多表象进行写实的提炼,概括和描绘,这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和原则:有的艺术家则是偏重主管的思想感情和理想的抒发,热情奔放,想象新奇,这就构成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态度和原则。

二,艺术创作方法的主要类型

(一)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又译写实主义,一般被定义为关于现实和实际而排斥理想主义。不过,现实主义在博雅人文(Liberal Arts)范畴里可以有很多意思(特别是绘画、文学和哲学里)。它还可以被用于国际关系。

在艺术上指对自然或当代生活做准确、详尽和不加修饰的描述。现实主义摒弃理想化的想像,而主张细密观察事物的外表,依据这个说法,广义的写实主义便包含了不同文明中的许多艺术思潮。

在视觉艺术和文学里,现实主义是一个19世纪的一场运动,起源于法国。

现实主义的理论涵义

现实主义经过泰纳、恩格斯、别林斯基直至20世纪卢卡契等理论家的发展和巴尔扎克、托尔斯泰等伟大作家的文学实践达到高潮。现实主义理论日趋完善,形成一套完整的话语成规。它包括以下层面的涵义:

第一,真实客观地再现社会现实,这是现实主义术语的最根本的意义。

第二,广为人知的典型理论。

第三,历史性的要求。

1、绘画上的现实主义

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又称为现实主义画派,或现实画派。

这是一个在艺术创作尤其是绘画、雕塑和文学、戏剧中常用的概念,更狭义的讲,属于造型艺术尤其是绘画和雕塑的范畴。

无论是面对真实存在的物体,还是想象出来的对象,绘画者总是在描述一个真实存在的物质而不是抽象的符号。这样的创作往往被统称为写实。遵循这样的创作原则和方法,就叫现实主义。与现实主义(或者大致可称为具象主义)相对的概念是抽象主义。人们借由感官知能接收讯息,加以分析组织,以自然为题材(例如自然风景或时事议题)用任何技法将其具体表现出来,但也因生长环境及认知不同,产生不一样的经验,这种组织过后的观点差别,让同个题材的作品有不同呈现。

最著名的写实主义画家是库尔贝,他反映底层人民的生活,如“碎石工”。

《碎石工》库贝尔

2、文学上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文学艺术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其实际运用时间相当早远,但直到19世纪50年代才由法国画家库尔贝和作家夏夫列里作为一个名称提出来,恩格斯为“现实主义”下的定义是:除了细节的真实外,还要真实的再现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1888年4月初致玛·哈克奈斯信)

在文学艺术创作中,现实主义是与浪漫主义并驾齐驱两大思潮,其注重事实或现实;
不受理想主义、臆测或感伤主义影响的客观过程;
客观地而不凭感情地去处理思想和行动,反对一切不切实际或空想的性格......

代表作

斯汤达 《红与黑》《法尼娜·法尼尼》 法国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欧也妮·葛朗台》 法国

狄更斯 《双城记》《大卫·科波菲尔》 英国

莫泊桑 《漂亮朋友》《羊脂球》《项链》 法国

普希金 《叶甫盖尼·奥涅金》《上慰的女儿》 俄国

果戈理 《死魂灵》《外套》《钦差大臣》 俄国

托尔斯泰 《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俄国

契柯夫 《第六病宝》《套中人》 《变色龙》 俄国

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 《警察和赞美诗》 美国

马克·吐温 《汤姆·索耶历险记》《竞选州长》 美国

汉斯·摩根索 《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 美国

莫泊桑 《羊脂球》

3、戏剧上的现实主义

现实主义是现代戏剧的主流。易卜生是挪威最重要的剧作家,因开创现代戏剧的先河而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玩偶之家》易卜生

4、国际关系现实主义

国际关系现实主义是一种理论与实践,关注民族国家之间的权力平衡,甚过理想或道德。与之相对的是“理想主义”......

(二)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起源于中世纪法语中的Romance(意思是“传奇”或“小说”)一词,“罗曼蒂克”一词也由此音译而来。浪漫主义是文艺的基本创作方法之一,与现实主义同为文学艺术上的两大主要思潮。作为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浪漫主义作为一种主要文艺思潮,从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盛行于欧洲并表现于文化和艺术的各个部门。

浪漫主义宗旨与“理”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浪漫主义手法则通过幻想或复古等手段超越现实。法语的浪漫一词意味着感情丰富、多情善感。

1、浪漫主义与音乐

浪漫主义”一词在音乐领域是用以形容一段从大约1820年代至1918年为止的时期。当时的“浪漫”所代表的内涵与现代的定义并不相同,在1880年乐评家E.T.A.霍夫曼将莫札特、海顿、和贝多芬列为三大“浪漫作曲家”。

2、视觉艺术和文学

弗朗西斯科·戈雅所绘的《1808年5月3日》。

在视觉艺术和文学上,“浪漫主义”代表的通常是从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的期间。浪漫主义文学里经常可以发现的特色在于对于过去历史的批判、强调妇女和儿童、对于自然的尊重。除此之外,一些浪漫文学的作家例如纳撒尼尔·霍桑,还将他们的作品根基于超自然/神秘学和人类心理学的基础上,他们都对此深深着迷。苏格兰诗人詹姆斯·麦克佛森(James Macpherson)在1762年出版的诗集获得了国际性的名声,大为影响了早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后来的歌德和司各特。

最知名的浪漫主义文学早期作家之一是歌德,他在1774年发表的小说《少年维特的烦恼》描述一名带有丰富感性和热烈情感的年轻作家的故事,引发了全欧洲成千上万青年的崇拜和模仿。当时德国仍然是由大量分离的州所组成,歌德的作品对德国民族主义意识的崛起给了极大的助力。德国重要的浪漫主义早期作家还包括了路德维希·提克(Ludwig Tieck)、诺瓦利斯〔Novalis〕。海德堡接着成为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中心,许多诗人和作家如都在当地的文学圈里进行聚会交流。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通常注重于情感和想像,其他德国浪漫主义文学经常出现的题材还包括了旅行、自然、以及古代的神话。晚期的德国浪漫主义文学则通常带有较为阴暗的风格、并且还带有一些哥特小说的成分。

浪漫主义在英国文学里则在后来发展出了不同的形式,主要是与诗人华兹华斯和柯尔律治类似,他们两人共同撰写的《抒情歌谣集》(Lyrical Ballads)一书企图抛弃奥古斯丁风格的诗词风格,改以较为直接的述事方式和来自民间传统的题材取代之。两位诗人的作品也与因为法国大革命而产生的乌托邦社会思想有所关系。威廉·布莱克则成为了在英国最强调浪漫感觉的诗人和画家,他还主张:“我必须要另外建构一套风格,否则便会被其他人的思想所奴役。”布莱克的作品也受到许多中世纪书籍的影响。威廉·特纳(J. M. W. Turner)、约翰·康斯特勃都被视为是浪漫主义的画家,而拜伦、雪莱、玛丽·雪莱、济慈等人也被视为是浪漫主义在英国的代表人物。历史学家汤玛斯·卡莱以及英国的前拉斐尔派则代表了浪漫主义后期转型为维多利亚时代文化的阶段。1865年出生的威廉·巴特勒·叶芝还将他的这个时代称为是“最后的浪漫主义时期。”

欧仁·德拉克罗瓦所绘的《自由领导人民》。

而在以天主教为主的国家,浪漫主义的发展则没有像德国和英国那般明显,而且发展的也都较晚,多是在拿破仑之后才出现,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and)有时还被称为“法国浪漫主义之父”。在法国,浪漫主义主要是出现于19世纪,尤其是体现在热里科和欧仁·德拉克罗瓦的绘画中,以及维克多·雨果所撰写的剧本、诗词、小说中(例如《悲惨世界》),司汤达的小说也包含在内。而作曲家埃克托·白辽士也相当重要。

在俄罗斯,亚历山大·普希金成为了浪漫主义理念的主要倡导人。米哈伊尔·莱蒙托夫则试图研究并分析出藏在浪漫主义的背后,人们心理中对于社会和自我的不满,他也被拜伦所影响。诗人费奥多尔·伊万诺维奇·秋切夫也是浪漫主义运动在俄罗斯发展的重要人物,并且受到德国浪漫主义的强烈影响。

浪漫主义对许多中欧地区人民的民族意识觉醒起了极大作用,让他们感觉到缺乏自己民族国家的困境,尤其是在波兰。自从反叛运动被尼古拉一世以军队平息之后波兰就一直丧失了主权地位,而透过浪漫主义诗人和画家所重新引进的古代神话的、传统、以及习俗,这些地区的人民开始得以将他们自己的文化从支配国的文化中独立出来。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革命以及武装的独立叛变都成为这个时期相当普遍的现象。亚当·密茨凯维奇是这个时期最为突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浪漫的将波兰描述为世界各国的救世主,就好像耶稣基督拯救了全人类一般。

约翰·威廉姆·沃特豪斯以现实主义画风绘成的《夏洛特女子》(1888),以亚瑟王中的浪漫故事为题材。

在美国,哥德式浪漫主义最早在华盛顿·欧文(Washington Irving)的《瞌睡谷传奇》 (1819)等小说中浮现,强调简单的英雄形象塑造,并且以强烈的背景将那些带有异国色彩的边疆人民描绘为“高贵的野蛮人”,这也与让-雅克·卢梭的哲学思想类似,欧文的散文和游记中也带有浪漫印象的成分。爱伦·坡小说中的惊悚风格和他的民谣诗歌在法国发挥的影响力还要高过在美国,而真正将浪漫主义小说风格发展成熟的美国作家,则是纳撒尼尔·霍桑的作品。后来超验主义(Transcendentalism)的作家如亨利·戴维·梭罗和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也都还保有一些来自浪漫主义的影响,包括浪漫现实主义的沃尔特·惠特曼也是。但到了1880年代,心理学上和社会上的现实主义开始与浪漫主义相竞争,美国作家所写出的诗歌一直都保有一些浪漫主义的风格直到1920年为止。迪更生所写的诗(在她有生之年都少有人注意)以及赫尔曼·梅尔维尔所著的小说《白鲸记》都可以被是维是美国浪漫文学的代表、或者是浪漫主义运动的变革。如同其他地方(英国、德国、法国),美国的文学浪漫主义也带来了视觉艺术上的浪漫主义运动,尤其常以未经开垦的地带如哈德逊河为描绘的题材。

(三)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通常是指继承唯物主义和实用主义衣钵、不探究自然界中超自然因素的哲学立场。自然主义不一定认为超自然现象和假设不存在或就是荒谬,但是所有的现象和假设必须可以用相同的方法来研究,因此任何超自然事物或是不存在,或是不可知,或是与自然现象和假设没有本质区别。

任何限制于自然、物理、唯物方法和解释范围内的探索和调查手段,或者积累知识的过程,都可归入自然主义。

自然主义-主要特征

       

自然主义的倡导者左拉

概括起来,其主要特征有:

①准确地按照事实描绘生活,既不需进行任何评价也不需深入事物本质。即“我看到了,我说出来,我一句句地记录下来,仅限于此,道德教训,我留给道德家去做”(左拉语)。

②使用自然科学方法即 “实验方法”进行创作。

③从生物学的决定论出发,经常把主人公置于酒精中毒、精神错乱、色情狂等病态之中,而不顾及经济、政治、道德的作用。
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或实验小说 理论在他自己的小说《黛莱丝·拉甘》、《玛德莱纳·菲拉》中得到了体现,他的包括20部长篇小说的巨著《鲁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也具有浓厚的自然主义色彩,但他的许多优秀作品并不严格遵照自然主义的要求,更具现实主义特色。法国自然主义的特点在左拉之前的龚古尔兄弟的小说《修女菲洛梅娜》、《翟米尼·拉赛特》中,已有所表现。他们把这些作品的主人公当作生理解剖对象和临床病例来对待。
在德国,19世纪80年代中期阿尔诺·霍尔茨和约翰内斯、施拉夫合著的短篇小说集《哈姆雷特爸爸》、《基督受难像》及剧本《泽里克一家》,开创了德国自然主义的先河。德国自然主义运动有两个中心:第一个在慕尼黑,以康拉德为代表,于1885年创办自然主义文学杂志《社会》;
第二个在柏林,于1887年建立突破诗人协会。俄国自然主义作家是鲍鲍雷金和阿尔志巴绥夫。

自然主义-哲学范畴的自然主义

     在哲学上,有二义:广义的自然主义一般指那些主张用自然原因或自然原理来解释一切现象的哲学思潮,如中国汉代王充用禀气的厚薄解释人的智愚,宋代张载用禀气不同解释人性,欧洲哲学史中用人的自然属性解释人的道德现象,都属此例;
狭义的自然主义,指20世纪30年代形成於美国的一个哲学流派。

美国自然主义创始人杜威

美国自然主义的历史演变美国的自然主义最初深受实用主义的主要代表杜威,J.和批判实在论的主要倡导者桑塔雅那,G.的影响。某些哲学史家把他们两人称为美国自然主义的创始人。20世纪40年代,随著实用主义、批判实在论等主观唯心主义流派的衰落,年轻一代自然主义者的观点逐渐从唯心主义转向唯物主义。1944年,Y.克里科里安编译了《自然主义和人类精神》一书,反映了纳格尔,E.、兰德尔,J.H.等大多数自然主义者向唯物主义转变的观点。1949年,另一些自然主义的代表人物如塞拉斯,R.W.等人出版的《未来的哲学》一书,把自己的观点与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和近代的霍布斯,T.、狄德罗,D.、费尔巴哈,L.,包括马克思、恩格斯所代表的唯物主义传统联系起来。50~60年代,自然主义中的这种唯物主义倾向有了更鲜明的表现,塞拉斯、萨默维尔,J.等人甚至对辩证唯物主义也有一定了解。70年代以来,因主要代表人物相继去世,美国自然主义便逐渐衰落。

类型在历史演变中,美国自然主义者中间曾出现过以下3种类型的哲学家: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者,如实用主义者詹姆斯,W.、杜威和胡克,S.,批判实在论者桑塔雅那、新实在论者佩里,R.B.、蒙塔古,W.P.和D.德雷克(1898~1933)、怀特海,A.N.、F.J.E.伍德布里奇(1867~1940)、M.R.寇因(1880~1947)等人。这些人或者自称为自然主义者,或者被划入自然主义者,他们属於这个流派的右翼。一些动摇於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的哲学家,如纳格尔、兰德尔、克里科里安、V.P.兰普雷克特等人,他们人数较多,属於这个流派的中间派。一些在不同程度上持有较多唯物主义观点的哲学家,如塞拉斯、萨默维尔、M.法伯等人,他们属於这个流派的左翼。

美国自然主义的基本观点美国自然主义者是一个观点极其庞杂的哲学流派,其基本观点不仅在它的左、中、右三派之间有很大分歧,甚至在同一派的内部也很不一致。其中,左翼和中间派在自然观上,一般都把自然理解为无所不包的存在,整个宇宙都由自然物组成,自然就是整个现实,就是存在著的世界,就是变动不居的物质以及它的整个体系,它的存在不以任何智慧或意识为转移。他们认为自然物的产生和消失有其自然原因,强调从自然本身去说明自然,反对求助于任何超自然的力量,但也有人认为宗教是社会的需要。他们大都认为自然过程的发展具有规律性,规律是客观的,不以认识者为转移,自然过程之所以是可以理解的,就是因为它符合规律。不过,他们一般只把规律理解为事件的重复性和同一性,没有认识到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联系。有的人还过分强调偶然因素的作用,甚至否认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联系。

在认识论上,他们一般都承认自然的可知性,反对不可知论,他们相信以科学为依据,并采用科学的经验方法,就一定能够逐步深入地认识自然界。他们认为,科学的经验方法是认识自然的唯一可靠的方法,直觉和神秘体验都不是发现真理的手段。在他们看来,人们总是努力寻求自然的解释,而仅仅在悲观失望的时候才求助於非自然的解释。非自然的解释只不过表示某些事件在某个历史时期内还未得到说明,而不表示这些事件是永远无法解释的。可以说,美国的自然主义者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个方面,但却不彻底,他们或多或少停留在狭隘的经验主义立场上,不重视理论思维的重大作用。

就社会历史观来说,美国的自然主义者几乎都持历史唯心主义的立场,因而不可能了解物质生产在社会发展中起的决定性作用,也不了解社会的发展主要靠社会内部矛盾的发展来推动。他们反对暴力革命,主张渐进的进化,争取建立“民主的社会主义”。在政治上支持自由主义纲领,在经济上主张分权主义。

自然主义-文学范畴的自然主义

       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西欧文坛上出现的自然主义,是一种反现实主义的文艺思潮和创作方法。它的理论基础是奥古斯特·孔德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证哲学和当时欧洲流行的机械唯物论的实验科学。自然主义的产生,标志着欧洲资产阶级文学的分化与衰落。

自然主义这个名词,原系十九世纪前半期的哲学词语,后来转用于文学艺术。哲学上的自然主义领属于唯物主义的思想体系,它强调自然科学的客观规律对人类社会的支配作用,在与"精神主宰自然"的唯灵论斗争中,曾经起过积极进步的作用。

巴尔扎克

文学上的自然主义产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盛行于七十至八十年代。它发源于法国,尔后,相继在英、德,比利时,意大利,挪威等国流行。文学中的自然主义倾向,早在福楼拜,莫泊桑的作品中就已出现,而在龚古尔兄弟、都德的作品宁表现褥最为鲜明突出。但他们都没有提出具体的完整的理论。文艺批评家泰纳(1828--1893)是实证哲学的信徒,又是自然主义理论的倡导者。一八五八年,他在一篇论巴尔扎克的文章中,首次阐述了自然主义的含义:文学上的自然主义,就是根据作家对现实的观察按照科学的方法对生活作符合实际的描写。泰纳主张运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解释文艺现象,研究文艺发展的历史。认为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一样,应当用类似的方法予以研究,对所有的文学流派都应一视同仁,客观对待。左拉继泰纳之后,成为自然主义理论的归纳者和鼓吹者。他先后写下的《小说的定义》、(实验小说论)(1880),《文学资料》(1881)、《自然主义小说家》(1881)等等,都是后人研究自然主义理论的重要文献。左拉认为,以前的现实主义的作品,不能充分符合现代艺术的要求,决心用新的理论来夯实它。作为这种理论的基础,就是尊重事实和尊重文献。在《自然主义小说家》一文中,他说:"这里不要夸张,也不要强调,只要事实,值得称赞的或值得贬黜的事实。作者不是一位道德家,而是一位解剖家,他只要说出他在人类的尸体里面发现了什么就够了"因此,左拉把自然主义小说的特点归纳为:"生活的正确的重现,排除一切小说性的成份",并且"不能出现伟大的人物形象。

作家在观察生活时,左拉强调应该用科学的方法。他主张用科学实验去证明自然法则和社会法则,用遗传的道理来阐明一切。在《实验小说论》中,他说:"为了使我的思想明确,使我的思想具有科学性的力量,只要把"小说家"一词换上"医生"一词就行了。……现在我要来证明:假如实验方法,可以引导人们去认识物质生活,那么,实验的方法,也可以引导人们去认识情感和精神生活。这样,他就把小说家和医生的任务等同起来。尽管左拉主观上认为自己是发展了现实主义,其实却把现实主义庸俗化了。在十九世纪后期,自然主义思潮在欧洲流行甚广,但单一性的自然主义作家并不很多。在法国,最典型的自然主义小说家是龚古尔兄弟。爱德蒙·龚古尔(1822--1896)与其弟于勒·龚古尔(1830-1870)曾合作写了许多小说,宣传自然主义,小说《日尔米尼·拉赛德》(1865)的问世,标志着自然主义真正的开端。这部作品,主要描述一个咖啡馆侍女悲惨的一生。她在当时社会恶劣风气的毒害下,过着放荡,纵酒的秘密生活,最终堕落、死亡。这是以龚古尔兄弟家里的女仆罗斯为原型而写成的真实故事。此外,他俩还写有小说《夏尔·德马依》(1660)、《修女菲洛美娜》(18B1)和《玛耐特·萨洛蒙》(1867)等等。龚古尔兄弟的作品,大都产生在六十年代,多数用文献和事实为依据写成。莫泊桑(1850--1693)的长篇小说《俊友》和短篇小说《菲菲小姐》,左拉的小说《戴来紫·拉甘》,《娜娜》、《人兽》、《酒店》等都含有较重的自然主义成份。在德国,自然主义唯一的代表是霍昔特曼(1862--1916),他的第一部戏剧《日出之前》(1889>历来被公认为自然主义的剧作。此外,挪威的戏剧家易卜生,比利时作家艾考特;
雷蒙尼埃;
美国作家克莱思,高兰,西班牙作寡伊本涅兹等等,都曾一度受到自然主义思潮的影响。

自然主义-自然主义文学

       

岛崎藤村作品

日本近代文学的一个重要流派,指20世纪初在“自然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的一群作家的创作,主要限于小说。作家有岛崎藤村、田山花袋、德田秋声、岩野泡鸣、正宗白鸟等人。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是针对“砚友社”的庸俗写实主义而兴起的新文学。自然主义文学揭起了彻底反对旧道德、反对因袭观念的旗帜,主张一切按照事物原样子进行写作;
在艺术形式上,他们主张“排除技巧”,在语言上,成功地完成了“言文一致”的革新。
自然主义文学理论之所以成为日本现代文学确立时期的主导理论,是由于自明治维新以来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不彻底性,使得现代文学迟迟未能形成。随着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社会现实的阴暗气氛日益沉重,在自然主义文学兴起之前流行的“砚友社”形式主义的文学和初露苗头的追求积极理想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在阴暗现实的摧残下相继夭折。日本作家们对时代普遍感到悲观与幻灭,他们从西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和世纪末思想中发现了投合他们兴趣的观念。这就是自然主义在日本成为风靡一时的文艺运动的缘故。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最初是由几个作家按这种文学理论进行模仿性的创作开始的。1901年小杉天外的作品《流行歌》,1902年永井荷风的作品《地狱之花》,都是按照左拉所提出的自然主义理论写成的作品。小杉在他的作品序言中指出,作品所描写的内容无所谓善恶美丑,作家的责任就是按照“自然”的现象如实去写。永井则在他的作品的跋文中,主张作家应该着力去刻画由“祖先遗传”带来的“动物性”。这一时期,作家们对自然主义的文学主张还只停留在对左拉的理论的介绍上。1906至1910年期间,出现了一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评论家,最有影响的是美学家岛村抱月与文艺评论家长谷川天溪,还有片上天弦、相马御风、中村星湖、本间久雄等人;
鼓吹自然主义,以长谷川最为热心,他的代表论文有《幻灭时代的艺术》、《排除逻辑的游戏》、《现实暴露之悲哀》等。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破理显实”和“觉醒者的悲哀”等口号。所谓“破理显实”,即主张作家要排除一切理想,客观主义地、按照事物原样子去写“真实”;
所谓“觉醒者的悲哀”,即认为作家在“发现了毫无虚假的现实”之后,“其背后则是深刻悲哀的苦海”,并鼓吹“这种有增无减的背后的悲哀,才是真正现代文艺的生命”。岛村抱月在《代序·论人生观上的自然主义》一文中,从对一切道德、义务和理想表示绝对的怀疑出发,主张作家写自己来进行忏悔。他说:“摒弃一切虚伪,忘掉一切矫饰,痛切凝视你自己的现实,先是凝视,然后你就忏悔。”岛村抱月的这一主张,为日本文学中形成根深蒂固的“私小说”传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日本的自然主义作家在这种文艺思潮的影响下,产生了种种消极因素。在题材上,他们从自然主义的哲学基础──实证主义那里接受了“只有经验事实或经验现象才是‘确实的’”这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认为只有写自己才能保住文学的生命──真实。他们并从岛村那里接受了“自我忏悔”的主张,从而把写作范围限制在个人的,平庸的、琐细的日常生活当中。在创作方法上,
由于坚持“经验”、“感觉”,否认想象力在文学中的作用,甚至否认理性的作用,从而排斥概括、夸张等典型化的创作方法。他们强调生理遗传或性欲的作用,致力于描写在这种作用下的黑暗现实,并从“觉醒者的悲哀”的角度,将作品写得十分灰暗,充满了悲观与绝望的色彩。
但是,不能据此来概括日本自然主义作家的整个创作倾向,也不能据此全盘否定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作品。如岛崎藤村的《破戒》,田山花袋的《乡村教师》,都是采用典型化的方法而具有积极社会意义和富于批判精神的作品。岛崎的《春》、《家》,山田的《生》、《妻》、《缘》,尽管在创作方法上受到自然主义的影响,但仍有揭示现实、批判社会的一面。至于岛崎的《新生》和田山的《棉被》,则属于描写个人生活的所谓“忏悔文学”的作品。这说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本身具有错综复杂的因素。

(四)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

古典主义

沃日拉采用宫廷与贵族阶层的用语,摒弃平民大众的口语,制订正规法语的规范。古典主义的文学语言,就是这种正规法语,而不是平民的语言。1634年,诗人梅莱在他的悲剧中首次贯彻严格的“三一律”,要求剧情限制在同一件事,发生在同一天(24小时内)和同一地点。古典主义悲剧作家基本上都遵照“三一律”写作。古典主义第一阶段的代表作家有高乃依和帕斯卡尔等。从1660至1688年是古典主义文学最繁荣的时期,代表作家有拉辛、 莫里哀、 拉封丹、博叙埃和布瓦洛等。从1688-1715年,是古典主义盛极而衰的时期,代表作家是拉布吕耶尔、圣西门和费讷隆等人。

古典主义-文艺

       

古典主义

从文艺思潮上说,古典主义是十七世纪君主政体民族国家开始建立,资本主义渐趋发展的历史阶段产生的一种文艺思期。以十七世纪的法国发展得最为完备,也出现于英国,德国、俄罗斯,在欧洲曾居支配地位。它是由于学习古代、祟尚古代,模仿古代、以古代的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而得名的。从政治和社会根源上考察,古典主义是商业资本发展时期的产物,以重商政策为基础.它服从于当时绝对君权的统治,是绝对君权政治在文学上的反映,也是当时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对封建王权暂时的迁就,妥协、让步的一种表现。

十七世纪的法国,正是处于君主专制的全盛时期,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条件尚未成熟。这是法国国王路易十三(1610--1643)和路易十四(1638--1715)掌权的时代,法国的商业资本高度发达,货币成了国民的主要财富。代表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利益的国王,为了推行重商政策,发展国外贸易,必须从教皇和旧贵族手中夺取政权,集中控制,压制地方贵族的分裂活动,开辟税源,鼓励海外殖民扩张,这就是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的由来。当时的资产阶级正处于上升时期,二方面由于力量不够壮大,没有发展到足以推翻封建统治,夺取政权的地步,需要依附王权来发展资本主义。另一方面,又不甘心于政治上的附庸地位,在思想上要求革命,提出了限制王权的要求。因此,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之间暂时形成相互牵制,相互斗争的局面。正如马克思所指出;
"君主专制发生在一个过渡时期,那时旧封建等级趋于衰亡,中世纪市民等级正在形成现代资产阶级,斗争的任何一方尚未压倒另一方。"而当时的王权就成了这两个阶级之间"表面上的调停人"。

古典主义-哲学

古典主义

从哲学上考察,古典主义是与唯理主义相适应的,它是在当时流行于整个西欧的唯理主义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唯理主义以笛卡尔(1596-1650)为代表,他主张一切以合乎情理为原则,主张抛弃传统偏见,反对中世纪的神学世界观,反对盲目信仰宗教权威和经院哲学,把理性看成是知识的唯一源泉。认为感性材料会欺骗人们,只有通过理性才能认识世界。这种唯理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它在古典主义中起了指导作用。因此,古典主义也可称为文学上的唯理主义。

古典主义-发展

古典主义

从古典主义思潮的源流发展上说,它最早产生在十七世纪的三、四十年代,盛行于六、七十年代,先后流行了两百年。到了十八世纪开始衰落,古典主义从文艺思潮的内容走渐蜕变为一种单纯的文艺形式,文学史上称它为"拟古主义"或"假古典主义"。这时,它就成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和文学发展的一种极大障碍,最终被启蒙主义和浪漫主义思潮所击败。

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

布瓦洛的《诗艺》是古典主义文学理论的重要著作。虽然《诗艺》中的理论已为前人所提出,作者并没有提出系统的古典主义理论,但古典主义的许多原则性的意见在《诗艺》中获得集中的阐述。法国文学史上的古典主义理论,是后世评论家分析古典主义各代表作家的作品之后经过归纳、概括而成。一般认为古典主义文学有下列各种特征:

1.基本精神是“理性”至上,注重正常情理,要求作家正常地理解世界,并且用明确的方式加以表现。

2 .心中要有不变的原则,因为在一切变幻无常的现象后面,存在着一种永恒不变的原则,一种关于“美”的绝对概念。作家的使命在于尽可能表达这种绝对概念。古典主义不着重抒写个人的思想情绪,而着重于写一般性的类型。

3.古典主义号召“摹仿自然”。这里所说的自然不是指客观世界,而是经过主观选择的现象;古典主义描述的对象主要是人性。这就是他们所说的“自然”。至于物质世界,古典主义作家几乎是视而不见的。

4.古典主义要求“逼真”,但并不要求写真实,因为真实的事物有时并不使人赏心悦目;
与此同时,古典主义要求“得体”,意思是作品中所描写的事物必须使大家看起来都顺眼,而不致引起反感。

5.古典主义认为文学的任务在于道德说教,在于劝善。

6.崇尚古希腊罗马的大作家,把他们的作品奉为圭臬。

7.各种文学作品的体裁要有严格的界限与规律,例如悲剧与喜剧不可混同(反对写悲喜剧),悲剧必须遵守“三一律”等。

8.古典主义要求简洁、洗练、明朗、精确的文风,反对烦琐、枝蔓、含糊、晦涩。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和当时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有密切关系;
它是受这种政权的保护、鼓励与培植的,是为这种政权服务的。路易十四用优厚的年俸供奉当时的著名作家,对待他们象对待贵族世家一样,优礼备至。

  在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中,戏剧方面最有成就,出现了三大戏剧家;
悲剧作家有高乃依(1606--1684)和拉辛(1639-1699),喜剧作家是莫里哀(1622--1573),莫里哀的代表作品有《伪君子》。《悭吝人》等,他是十七世纪最有成就的喜剧家,但并不是最典型的古典主义者。

高乃依的代表作是《熙德》,这个悲剧在法国戏剧史上奠定了古典主义悲剧规范的基础。中心内容是讲个人感情与理性的冲突,理性战胜了感情,保卫国家的职责与家庭封建义务的冲突,最后是封建的家庭义务,服从于更崇高的保卫祖国的义务,因而主角罗德里克率兵御敌,获"熙德"(即将军之意,有头等首领的含义)的称号。高乃依共写了三十多个剧本,大部分是悲剧,也有少量的喜剧。

拉辛的代表作是《昂朵马格》,取材于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两部悲剧《安德洛玛刻》和《特洛亚妇女》,体现了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的原则,按"三一律"表达,集中简练,世称它是最标准的古典主义悲剧。拉辛共写了十一部悲剧,一部喜剧,擅长于刻画人物的心理活动,显示了非凡的艺术才能。

古典主义文艺理论方面的代表是布瓦洛(1636--1711),著有《诗艺》一书,被普希金称为古典主义的《可兰经》。这一文艺理论著作,继承并综合了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诗学》的观点,完整地提出了符合当时时代要求的古典主义理论,原文用诗歌形式衰达。此外,寓言诗人拉·芳登(1621--1695),著有《寓言诗》十二卷,也颇有影响。

古典主义文学的读者和观众限于朝廷和城市。“朝廷”是指国君与封建贵族,“城市”是指资产阶级上层。据文献资料统计,上述两方面的人士,在路易十四朝时期,总共不过 3,000多人,其中关心文学艺术的人当然更少一些。所以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读者与观众的范围是非常狭窄的,然而它对法国文学的影响十分深远。直到今天,古典主义仍被认为是法国文学史上的正宗,这个传统概念,几百年来基本上没有改变。

古典主义先后在欧洲流行了 200多年,可以说许多国家在不同时代、不同程度和意义上,都有过它们的古典主义文学时期。英国在17世纪后期形成了古典主义流派,但直到18世纪初期才得到发展;
俄国则在18世纪上半期,古典主义曾经成为当时文学中的主导倾向。 

古典主义-画派

古典主义

从17世纪至19世纪流行于欧洲各国的一种文化思潮和美术倾向。它发端于17世纪的法国,先后有三种不同的艺术倾向。一是主要是对古希腊、罗马古典作品艺术风格的怀旧与模仿之风,以普桑代表的崇尚永恒和自然理性的古典主义。从狭义上讲,有把18实际末至19世纪初,法国大革命时期兴起的这种怀旧风格的回哈作为第二倾向,以达维特为代表的宣扬革命和斗争精神的古典主义,或成为新古典主义。三是以安格尔为代表的追求完美形式的和典范风格的学院古典主义。古典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思潮,它的美学原则是用古代的艺术理想与规范来表现现实的道德观念,以典型的历史事件表现当代的思想主题,也就是借古喻今。古典主义绘画以此精神为内涵,提倡典雅崇高的题材,庄重单纯的形式,强调理性而轻视情感,强调素描与严谨的外表、贬低色彩与笔触的表现,追求构图的均衡与完整,努力使作品产生一种古代的静穆而严峻的美。在技巧上,古典主义绘画强调精确的素描技术和柔妙的明暗色调,并注重使形象造型呈现出雕塑般的简练和概括,追求一种宏大的构图方式和庄重的的风格、气魄。

古典主义-音乐

古典主义

一、指十八世纪下半叶之十九世纪初,形成于维也纳的一种乐派,亦称“维也纳古典乐派”。以海顿(1732-1809)、莫扎特(1756-1791)、贝多芬(1770-1827)为代表。其特点是:理智和情感的高度统一;
深刻的思想内容与完美的艺术形式的高度统一。创作技法上,继承欧洲传统的复调与主调音乐的成就,并确立了近代鸣奏曲曲式的结构以及交响曲、协奏曲、各类室内乐的体裁和形式,对西洋音乐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二、泛指十七、十八、十九世纪的专业音乐创作。一古典以前时期:

①如巴洛克音乐,代表人物有巴哈、韩德尔;

②罗可可音乐,代表人物有如库泊兰、拉穆等大师们的典范作品。

古典以后时期:

①浪漫乐派,主要代表人物有舒曼、舒伯特、肖邦;

②民族乐派,主要代表人物如格里格、格林卡、柴可夫斯基、斯美塔那、波隆贝斯库、西贝里乌斯、巴托克等大师们的典范作品。

③维也纳古典乐派,主要代表人物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等大师们的典范作品在内。

(五)现代主义

现代主义运动兴起于19世纪末期,现代主义相信那些“传统”形式的艺术、文学、社会组织和日常生活型态都已经过时,因此有必要将这些过时的东西扫除并且重新创造文化。现代主义鼓励人们去重新检视从商业活动到哲学等这些既存事物的每一个面向,找出在里面有什么东西是在“阻碍”进步,并且将那些东西替换成新的也因此更好的东西,来达到那些旧有东西原本希望达成的同样目标。本质上,现代主义运动认为20世纪的崭新现状,都是具有永恒性及内在性的,因此大家必须调整他们的世界观,接受这些新兴而同时也是美好的事物。

   19世纪前半的欧洲发生了一连串的战争与革命,造成了一些思潮的形成,现在我们称之为浪漫主义。浪漫主义重视个人主体经验、崇尚“自然”的标准艺术主题、革命性与激进的表现方式、以及个人自由。不过到了19世纪中期,出现了一个这些思想的综合体,相信是那些“真实的”东西支配了主体经验。这种思想可以从俾斯麦的现实政治和哲学理念“实证主义”中,以及后来被称为“维多利亚时期”中的文化准则里找到。

古斯塔夫斯

现代主义的开始:1890年—1910年

1、现代主义建筑:平屋顶,简单粉刷的外墙,水平条窗,没有多余的装饰起初的现代主义可以说是一种对于传统的放弃和摒绝,转而尝试用一种基于现代的观念和技术,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思考问题。因此,古斯塔夫斯自认为他是一个"现代的"作曲家,福楼拜曾经说过著名的"拥有完全现代的品味是至关重要的。"印象主义者运动把摒除传统看作是最重要的变革之一,现在看起来,这其实就是一种现代主义运动。在文学上来说,象征主义者的变革极大地影响了现代主义的发展,最主要就是因为它对于感觉,感受的重视。在哲学方面,尼采和弗洛伊德等对于传统的毁坏为这个变革的更进一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从基本原理出发,放弃原有的定义和系统。这一波变革基本上来说停留在19世纪的标准规范里面,参与者经常认为自己是改革家而非革命家。

福楼拜

从十八世纪九十年代开始,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有一股思想开始认为应该把之前的标准规范完全放到一边去.变化应该更加彻底,而不仅仅是只是按照当代的技术去校订和修改过去的知识.与艺术上的这种变革相对应的有物理学上关于相对论的发展;内燃和工业化的不断结合;社会科学被应用在公共决策中.在二十世纪的前十五年中,一系列的作家,思想家和艺术家摈弃了传统的方法来进行文学,绘画,音乐等的创作,同样,相同的做法在其他的领域里也是随处可见.选择这种做法的人认为,如果实际事物的本身就具有可疑性的话,那么用来限制人们处理这些事物的条条框框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所以在艺术上也一样,必须要有本质上的激进的改变。

现代主义建筑之巴议会大厦

很多现代主义者认为,透过拒绝传统,他们可以从根本上发现新的方法去创造艺术.

其他现代主义者,特别是那些从事设计的人,具有更实用主义(pragmatic)的观点。现代主义建筑师和设计师相信新技术使得旧的建筑风格已毫无用处。LeCorbusier认为建筑的作用应该是“为居住而准备的机器”,就像汽车是旅行的机器。正如汽车取代了马,现代主义设计师应该拒绝从古希腊和中世纪继承下来的旧风格、旧结构。从机器审美出发,现代主义设计师普遍拒绝在设计中采取装饰性的图形,转而强调使用的材料和纯粹的几何形式。比如位于纽约,由LugwigMiesvanderrohe设计的SeagramBuilding(1956-1958)就成为了现代主义建筑的原型。现代主义房屋、家具设计也普遍强调简单、形式上的简洁和open-plan的内部,同时减少混乱(absenceofclutter)。现代主义颠覆了十九世纪公共和私人之间的关系:十九世纪,由于多种原因,公共建筑向水平方向伸展,而私人建筑强调垂直性--以便在有限土地上容纳更多的私人空间。然而在二十世纪,公共建筑通常垂直延伸,而私人建筑反而向水平方向延伸了。当代主流建筑仍然保留着现代主义设计的许多方面,尽管以前的许多成规已经让位于更加随兴的装饰、复古(historicalquotation)和空间戏剧感(spatialdrama)。

这样的实用主义在其他的艺术中并没有这么重要。文学和视觉艺术中,有些现代主义者挑战观众的期待,以使他们的艺术更加鲜明,或迫使观众、读者努力质疑他们的预想。现代主义的这个方面通常是对于十九世纪发展于欧美的消费文化(consumerculture)的反应。制造商通过偏好和偏见进行销售,而highmodernists拒绝这样的消费主义态度,以此瓦解常规的思维。艺术评论家ClementGreenberg在他的文章“Avant-GardeandKitsch”中阐述了此理论。Greenberg将消费文化的产品称为“劣俗品”(kitsch),因为他们的设计只是一位追求最大化的吸引力,因而放弃了需要技巧的特征(difficultfeatures)。对于Greeberg而言,现代主义是针对现代消费文化的商业流行音乐,好莱坞和广告的反作用力。Greenberg将其与革命性的对资本主义的反对联系了起来。

一些现代主义者确实将自己视为某种革命文化—结合了政治革命—的一部分。其他人不仅拒绝常规政治和艺术,更认为意识上的革命比政治结构上的更重要。许多现代主义者视自己为非政治的。事实上,也有观点认为文学和艺术中的现代主义起到了排斥大众的精英文化的作用。

现代主义-加泰隆尼亚的现代主义

安东尼·高第的建筑

西班牙的加泰隆尼亚地区的加泰隆尼亚现代主义(Modernismocatalán/CatalanModernisme)起源于新艺术运动,但独具特色,和当时在英国被称为“Modernstyle”或“Liberty”,在德国被称为“Jugendstyl”,在奥地利被称为“Sezessionstyl”,在意大利被称为“Floreale”或“Liberty”,在法国被称为”ModernStyle"或“ArtNouveau”的不太一样,不能混为一谈。

加泰隆尼亚自1714年于西班牙王位争夺战大败后,自十五世纪以来享有的自治权被废除,加泰隆尼亚语(加泰兰语Catalán)被禁止,大受屈辱,因为传统艺术文化不准发展,只能发展工业,因而成为西班牙第一个工业化的地区,巴塞罗那成为西班牙第一个工业化的城市。到了十九世纪,在加泰隆尼亚地区,以巴塞罗那为中心,发展出新的资产阶级,因工业而致富,因致富而资助加泰隆尼亚的艺术文化发展,而引发加泰隆尼亚的‘文艺复兴(Renaixença)’。在加泰隆尼亚文艺复兴时期,当地人积极吸收来自欧洲的艺术潮流,以强调加泰隆尼亚地区与西班牙的差别,加强它的民族主义,因此,现代主义在这一地区有着意想不到的扩展,又因融入了当地的传统艺术和民族主义象征,而独具风格。

在建筑师方面,加泰罗尼亚建筑师们例如安东尼·高第Gaudí,多明尼克DomènechiMontaner,和普意居PuigiCadafalch等带头领导这个艺术潮流在当地的发展。多明尼

高第的建筑

克DomènechiMontaner更扮演了很重要的‘为加泰罗尼亚区现代主义建筑定义’的角色,他在‘文艺复兴LaRenaixença’杂志上发表、题为‘寻找民族建筑Enbuscad"unaarquitecturanacional’的文章,提出一个‘表现加泰罗尼亚民族主义的现代建筑’方式。

现代主义派的人认为,‘想像和创造力是艺术创作者的象征’,和折衷主义派认为的‘艺术是现实的客观表示方式’理念不同,实际上,加泰隆尼亚的现代主义代表‘新形式的创作自由,创作出以前不为接受的样式形式,把艺术从它的学术局限拉出来。’

加泰隆尼亚的现代主义不只是表现在建筑的装饰上,而且因它的历史背景,要强调加泰罗尼亚地区的民族主义,所以对维护和更新传统的建筑和装饰技术也很有重视。因此,使用传统的红砖、马赛克和彩色玻璃为建材,以泰罗尼亚中世纪辉煌时期的建筑风格如哥德式和新哥德式建筑为灵感,也因此开发出新的建筑或建材技术,例如:使用新的建材如钢铁及新的制陶技术,设计出新的建筑技巧如米拉之家的阁楼和阳台,加泰隆尼亚音乐厅等。

不论如何,加泰隆尼亚的现代主义是一个重视建筑物的门面和内部装饰的一个风格,所以装饰艺术因加泰隆尼亚的现代主义而发展,又因对空虚的恐惧(Horrorvacui)把所有的表面都装饰起来。但加泰隆尼亚的现代主义反对19世纪的工业建筑装饰,发展出‘师法自然’的、以大自然为建筑物形状样式、装饰灵感的风格,建筑师和他们的雕刻师在建筑物的外部以鸟、蝴蝶、动物、叶子、植物和花为装饰元素,连窗户和阳台的铸铁栏杆或铸铁装饰都有大自然的动植物样式。

当时最有名的三个建筑师是多明尼克DomènechiMontaner,高第Gaudí,和普意居PuigiCadafalch,其中又以高第最特别。高第的作品风格是合乎加泰隆尼亚的现代主义风格,而且超越了现代主义的风格,以‘师法自然’为例,其他的建筑师以动植物来作建筑物的形状样式、或为建筑物的门面和内部装饰,但高第除了以动植物来作建筑物的形状样式、或为建筑物的门面和内部装饰,还以动植物的形状来作它的建筑结构的设计。

现代主义的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是指二十世纪中叶,在西方建筑界居主导地位的一种建筑思想。这种建筑的代表人物主张:建筑师要摆脱传统建筑形式的束缚,大胆创造适应于工业化社会的条件、要求的崭新建筑。因此具有鲜明的理性主义和激进主义的色彩,又称为现代派建筑。

现代主义建筑思潮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成熟于二十世纪20年代,在50~60年代风行全世界。从60年代起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已经过时,有人认为现代主义建筑基本原则仍然正确,但需修正补充。70年代以来,有的文献在提到现代主义建筑时,还冠以“20年代”或“正统”字样。

1919年,德国建筑师格罗皮乌斯担任包豪斯校长。在他的主持下,包豪斯在20年代,成为欧洲最激进的艺术和建筑中心之一,推动了建筑革新运动。德国建筑师密斯·范德罗也在20年代初发表了一系列文章,阐述新观点,用示意图展示未来建筑的风貌。

现代主义建筑

20年代中期,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设计和建造了一些具有新风格的建筑。其中影响较大的有格罗皮乌斯的包豪斯校舍、勒·柯布西耶的萨伏伊别墅、巴黎瑞士学生宿舍和他的日内瓦国际联盟大厦设计方案、密斯·范德罗的巴塞罗那博览会德国馆等。在这三位建筑师的影响下,在20年代后期,欧洲—些年轻的建筑师,如芬兰建筑师阿尔托也设计出一些优秀的新型建筑。

与学院派建筑师不同,格罗皮乌斯等人对大量建造的普通居民需要的住房相当关心,有的人还对此作了科学研究。

1927年,在密斯·范德罗主持下,在德国斯图加特市举办了住宅展览会,对于住宅建筑研究工作和新建筑风格的形成都产生很大影响。1928年,来自12个国家的42名革新派建筑师代表在瑞士集会,成立国际现代建筑协会,“现代主义建筑”一名也四处传播。

从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范德罗等人的言论和实际作品中,可以看出他们提倡的“现代主义建筑”是要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现代建筑应同工业化社会相适应;
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
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
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
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提倡新的建筑美学原则。其中包括表现手法和建造手段的统一;
建筑形体和内部功能的配合;
建筑形象的逻辑性;
灵活均衡的非对称构图;
简洁的处理手法和纯净的体型;
在建筑艺术中吸取视觉艺术的新成果。

对这些建筑观点,有人称为“功能主义”,有人称为“理性主义”,不过更多的人则称为“现代主义”。

在20世纪20~30年代,持有现代主义建筑思想的建筑师设计出来的建筑作品,有一些相近的形式特征,如平屋顶,不对称的布局,光洁的白墙面,简

联合国总部大楼

单的檐部处理,大小不一的玻璃窗,很少用或完全不用装饰线脚等等。这样的建筑形象一时间在许多国家出现,于是有人给它起了一个名称叫“国际式”建筑,当然,这样的称呼是就其某些表面形式而言的。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在20世纪30年代从西欧向世界其他地区迅速传播。由于德国法西斯政权敌视新的建筑观点,格罗皮乌斯和密斯·范德罗先后被迫迁居美国;
包豪斯学校被查封。但包豪斯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想却对世界各国的建筑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现代主义建筑思想先是在实用为主的建筑类型如工厂厂房、中小学校校舍、医院建筑、图书馆建筑以及大量建造的住宅建筑中得到推行;
到了50年代,在纪念性和国家性的建筑中也得到实现,如联合国总部大厦和巴西议会大厦。现代主义思潮到了二十世纪中叶,在世界建筑潮流中占据主导地位。

2、现代主义文学

       现代文学是在中国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科学民主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都对传统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了话剧﹑新诗﹑现代小说﹑杂文﹑散文诗﹑报告文学等新的文学体裁﹐在叙述角度﹑抒情方式﹑描写手段及结构组成上﹐都有新的创造﹐具有现代化的特点﹐从而与世界文学潮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

(1)现代主义-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是在法国开始的文学艺术流派,源于达达主义,并且对于视觉艺术的影响力深远。于1920年至1930年间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探究此派别的理论根据是受到佛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影响,致力于发现人类的潜意识心理。因此主张放弃逻辑、有序的经验记忆为基础的现实形象,而呈现人的深层心理中的形象世界,尝试将现实观念与本能、潜意识与梦的经验相融合。超现实主义给传统对艺术的看法有了巨大的影响。也常被称为超现实主义运动。或简称为超现实。

(2)现代主义-存在主义

萨特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又称生存主义,是一个哲学的非理性主义思潮,以强调个人、独立自主和主观经验。最先提出的是尼采、索伦·克尔凯郭尔、叔本华、雅斯贝尔斯和马丁·海德格尔可被看作其先驱。尤其在20世纪中它流传非常广泛。法国哲学家萨特和作家阿尔伯特·加缪是其代表人物。

其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萨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质”(l"existenceprécèdel"essence)、“任何事都是可能的”。他的意思是说,除了人的生存之外没有天经地义的道德或体外的灵魂。道德和灵魂都是人在生存中创造出来的。人没有义务遵守某个道德标准或宗教信仰,人有选择的自由。要评价一个人,要评价他的所作所为,而不是评价他是个什么人物,因为一个人是由他的行动来定义的。存在主义否认神或其它任何预先定义的规则的存在。萨特反对任何人生中“阻力”的因素,因为它们缩小人的自由选择的余地。假如没有这些阻力的话,那么一个人的唯一的要解决的问题是他选择哪一条路走。

(3)现代主义-象征主义

象征主义油画

象征主义名词源于希腊文Symbolon,它在希腊文中的原意是指“一块木板(或一种陶器)分成两半,主客双方各执其一,再次见面时拼成一块,以示友爱”的信物。几经演变,其义变成了“用一种形式作为一种概念的习馈代表”,即引中为任何观念或事物的代表,凡能表达某种观念及事物的符号或物品就叫做“象征”。它与通常人们用的比喻不同,它涉及事物的实质,含义远较比喻深广。是19世纪末在法国及西方几个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是当时欧洲一部分知识分子对社会生活和官方沙龙文化不满的反映。他们不敢正视现实,不愿直接表述自己的意思,往往采用象征和寓意的手法,在幻想中虚构另外的世界,抒发自己的愿望,这样便产生了近代象征性的艺术。1886年诗人让·莫雷亚斯发表《象征主义宣言》首先提出这个名称。

象征派在艺术上受英国拉斐尔前派和象征派诗人马拉美、波特莱尔,音乐家瓦格纳及尼采主观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象征派主张强调主观、个性,以心灵的想象创造某种带有暗示和象征性的神奇画面,他们不再把一时所见真实的表现出来,而通过特定形象的综合来表达自己的观念和内在的精神世界。在形式上则追求华丽堆砌和装饰的效果。

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产生于法国的文学艺术运动,在巴黎的知识界影响很大,并对20世纪美学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该运动主要在法国,欧洲的其他文化中心也有一些追随者,如德国,比利时等。

(4)现代主义-表现主义

表现主义

20世纪初至30年代盛行于欧美一些国家的文学艺术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德国和奥地利流行最广。它首先出现于美术界,后来在音乐、文学、戏剧以及电影等领域得到重大发展。表现主义一词最初是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茹利安·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1911年希勒尔在《暴风》杂志上刊登文章,首次用“表现主义”一词来称呼柏林的先锋派作家。1914年后,表现主义一词逐渐为人们所普遍承认和采用。在德国1905年组织的桥社、1909年成立的青骑士社等表现主义社团崛起。它们的美学目标和艺术追求与法国的野兽主义相似,只是带有浓厚的北欧色彩与德意志民族传统的特色。表现主义受工业科技的影响,表现物体静态的美。

表现主义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动,其成员的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他们大都受康德哲学、柏格森的直觉主义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强调反传统,不满于社会现状,要求改革,要求“革命”。在创作上,他们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要求进而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
要求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
要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

斯特林堡

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它在诗歌、小说和戏剧领域都产生了一批有影响的作家和作品。其诗歌的主题多为厌恶都市的喧嚣,或暴露大城市的混乱、堕落和罪恶,充满了隐逸的伤感情绪或是对“普遍的人性”的宣扬。它的特点是不重视细节的描写,只追求强有力地表现主观精神和内心激情。代表人物有奥地利的特拉克尔和德国的海姆、贝恩等。其小说的人物和故事都是现实生活的异乎寻常的变形或扭曲,用以揭示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和人失去自我的严重的精神危机。代表人物有奥地利的卡夫卡等。其戏剧内容荒诞离奇,结构散乱,场次之间缺少逻辑联系,情节变化突兀,生与死、梦幻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多用简短、快速、高声调、强节奏的冗长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大量运用灯光、音乐、假面等来补充语言的效果。代表人物有瑞典的斯特林堡、德国的托勒尔、美国的奥尼尔、捷克的恰佩克、英国的杜肯、衣修午德以及爱尔兰的奥凯西等。

【篇2】圆桌论坛:精品短剧创作方法论

圆桌论坛
作者: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08年第03期

        修路架桥富民强省

        湖南省交通厅副厅长 陈明宪

        

        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农村公路和洞庭湖桥梁畅通工程建设列为“为民办实事”之首。

        至2007年10月底,全省农村公路建设共完成投资137.16亿元,完成路面里程53997公里,完成洞庭湖区畅通工程建设投资4.7亿元。

        农村公路的跨越式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改善了农村的生活和投资环境,活跃了招商引资,加快了旅游资源的开发,缩短了边远农村与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增加了农民的收入,新时期农民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促进了现代文明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打破了边远贫困地区的封闭状态。

        推进农村产业化进程。“公路通,百业兴”,在全省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工矿业、旅游业等各种产业正依托农村公路的通畅而方兴未艾。田间地头,村头寨尾都变成农副产品的交易市场。全省通乡、通村公路建设促进了湘莲、辣椒、蔬菜种植、生猪、竹制品、煤炭开采等产业的蓬勃发展,一条条新兴农业产业带应运而生。

        在湖南发展新的历史机遇期,加快全省农村公路发展,主要有6个方面的措施:加强领导,建立健全农村公路建设管理组织保障体系;
科学规划,有序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建章立制,确保农村公路建设制度化、规范化;
多方筹资,为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加强项目管理,依法依规推进农村公路建设;
坚持建管养并重,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养模式。

        

        关注民生引导民生服务民生

        长沙市广播电视局(集团)党委书记、局长、董事长 王昌连

        

        十七大报告通篇闪耀着关注民生的思想。关注民生、引导民生、服务民生是广播电视新闻宣传工作的应有之义。高度关注民生,热情倾听民声,致力服务民众,新闻宣传才能不断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篇3】圆桌论坛:精品短剧创作方法论


文艺学概论第14讲:

文学创作论(三:传达与创作方法

传达是主体借助一定媒介将某种意识内容表达出来的符号活动。传达是文学创作的最终环节,这一环节无论是对于(可能的读者还是作者自己都是不可缺少的。传达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使本来只是以主观意识的形式存在的精神产品物化从而使精神产品得以长久乃至永久地保存;
二、使本来只是个体内在的主观精神外化从而使他人得以分享;
三、使本来主观内在的精神对象化从而使主体得以对自己的精神生活的历史以及成果进行自我确证,并便于主体自我欣赏、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

一、惯例文学的传达过程和机制
根据上述一般的传达概念,文学传达(文学创作中的传达部分似乎可以很简便

地表述为:文学传达是主体借助语言媒介将某种意识内容传达出来的符号活动。然而,仔细思考惯例(意义上的文学作品的内容构成,我们却发现:在创作主体使用语言来表达他想要表达的意识内容前,他想要表达的意识内容——意象(或意象体系本身就已经是一种符号,因为:意象是由作为感性意识的“(形象”和作为非感性意识的“意”(思想、情感、愿望等两个方面构成的,而这两个部分之间正是一种能指与所指关系即符号关系:

(惯例文学作品的内容=意象=感性意识—非感性意识=一种(非语言符号。

惯例文学作品中的感性成分,或者指向并传达着一定的非感性意识内容,或者指向自身(其实同时也指向一定的非感性意识从而构成感性意识的自我传达。由此,无论在那种情况中,我们都看到:惯例文学作品的最终或直接的传达媒介其实是作品内容中的形象部分。当然,惯例文学作品中的形

象部分又是作者借助语言中的实词所指代的(人关于他所感知或想象的事物的各种零部件化了的事物形象并借助语言中指代关系的虚词标明各种相关的零部件化了的事物形象间的关系从而组合而成的。由此,我们看到:惯例文学的传达实际上是一个由小符号构成大符号因而这个大符号中又包含着小符号的具有嵌套结构的复合性符号现象,即:
言→象→意

其中,言(这里的言实为语言单位所指代的零部件化了的事物形象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与象之间构成初级符号,象与意之间构成(正式的高级符号。
根据上述分析,我们可以将(惯例文学传达过程概括为:(首先以言立象,(而后以象达意。
在关于(惯例文学传达的上述表述中,我们将“以象达意”这一环节也算在了传达的范围内。但在讲解文学构思时,我们是将

意象的构造算在构思环节中的(意象的构思已经具有传达的性质。由此,我们看到:惯例文学的传达也有广义的与狭义的之分,其中:狭义的(惯例文学传达指“以言立象”这一环节,广义的(惯例文学传达则包括“以言立象”和“以象达意”这两个环节。
考察作为文学内容的意象的存在方式,我们可以发现:意象有空间性的——这种意象中的“象”所反映的是主体所感知或想象的事物在某一瞬间的空间存在状态,也有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的——这种意象中的“象”所反映的是主体所感知或想象的事物在某一时间段中的存在状态,是随着时间的流动而发展变化的。从感知心理学角度看,流动的形象可看作是由一系列(以一定速度相继呈现出来的静止的画面组合而成的,由此,即使是流动的形象也可分解成一系列的静止的空间性画面。可见:作为文学内容的意象最终都可以看作是空间性的。
与作为文学内容的意象的空间性存在方式不同的是:文学的传达媒介——语言则是一种时间性的存在。语言构造物是由零部

件化的语言单位——词、词组等按时间顺序排列而成的。作为时间性存在的语言构造物如何能传达出空间性的意象呢?经过仔细考察,我们可以发现,人借助时间性的语言媒介来传达空间性的意象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主体必须在意识中对空间性的意象作出层层分析与分割即将整个意象零部件化:先是将整个意象分割为一些较大的部分(如将人的整体形象分割为头部、上身和下身,而后又将较大的部分分割为一些较小的部分(如将人的头部形象再分割为发、眉、眼、鼻、嘴等,直至每一个较小的部分都能与基本的语言单位所指代的事物形象相对应;
在此基础上,主体还必须确定被零部件化了的意象的各个部分之间在借助语言媒介来传达时的先后时间顺序。在做完意象的分割及分割后的各意象单位的标号工作后,主体就可以将与基本的语言单位建立了指代与被指代关系的零部件化了的各个意象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重新装配起来了。为了便于大家较为直观地理解时间性的语言是怎样传达空间性的意象的,让我们结合具体作品

来展示一下(惯例文学传达的具体过程。
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元曲大家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曲词描绘的是一个漂泊在外的旅客在途经某个大约是江南水乡的地方时的所见所感。若是用绘画的方式来表现,那么,曲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完全可以用一幅画来表现(我们读完曲词后心中所产生的意象也正是这样一幅画。但是,这样一幅意象画,用语言这种时间性媒介来表达,就需要作者先做一番对心中意象的分割和对分割后的零部件化了的意象单位的标号、排序工作,然后由作者给这些零部件化了的意象单位找到可以指代它们的相应的语言单位,再由作者按选定的顺序将这些语言单位和相应的意象单位重新组合起来了。在这首曲词中,我们看到:作者选定的语言单位和相应的意象单位的排序是: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断肠人]
再来看现代诗人艾青的《礁石》:
{[(一个浪,一个浪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的脚下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象刀砍过的一样(但它依然站在那里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在对这首诗的意象构成的分析中,我们用黑体字所标示的词表示诗中最小的意象单位,用下划线表示词组或短语所代表的比词所代表的更大一级的意象单位,用圆括号

表示句子所代表的比词组或短语所代表的更大一级的意象单位,用方括号表示句群(在这首诗中句群同时也就是段落所代表的比句子所代表的更大一级的意象单位,用大括号表示篇章所代表的比句群所代表的更大一级的意象单位。我们看到:一个惯例文学作品的整体意象是由最小的意象单位一步一步组合而成的,这一组合过程可以表示如下:

词级意象→词组或短语级意象→句级意象→句群级意象→段落级意象→章节级意象→部篇级意象

二、传达过程中的再构思活动
在前面的讨论中,我们实际上作了一个假定,即:用语言来传达的意象在构思阶段已经完全成熟了。但实际上,文学创作在进入传达阶段时,作者心中的意象可能是而且大多是还未完全成熟或还不够完整的。根据本人的相关创作经验和(完形心理学知识,

本人认为:构思阶段的意象、已用语言媒介传达出来的意象和作品被读者接受后读者心中所形成的意象,在完整性和清晰度上,大致分别相当于点阵画、虚线画和实线画。由于构思阶段的意象大多不够完整、清晰,因而,正常的文学传达过程实际上并不完全是传达活动,而是在传达之外还包含着意象的充实和完善的再构思活动(尤其是行为细节和人物心理方面的再构思活动。例如,(按本人的推测,鲁迅在写《阿Q正传》时,当他写到阿Q被判死刑、法官要他在判决书上签字或画押时,阿Q怎样花押的具体细节很有可能是作者在此前的构思阶段尚未想清楚的,因而,鲁迅只能在传达阶段作一番行为细节的补充性构思工作。最后,鲁迅写在作品中的相关细节是:
“……那人却又指着一处地方教他画花押。“我……我……不认得字。”阿Q一把抓住了笔,惶恐而且惭愧的说。“那么,便宜你,画一个圆圈!”阿Q要画圆圈了,那手捏着笔却只是抖。于是那人替他将纸铺在地上,阿Q伏下去,使尽了平生的力气画

圆圈。他生怕被人笑话,立志要画得圆,但这可恶的笔不但很沉重,并且不听话,刚刚一抖一抖的几乎要合缝,却又向外一耸,画成瓜子模样了。”

三、传达中的语言及相关意象的修改
除了对作品意象的补充性构思外,文学传达活动中经常碰上的另一种情况是“言不逮意”,即作者找不到恰好或足以传达意象的语言。这一问题,有时可以通过调整词语或使用比喻等修辞方法得到解决,如: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处本来用的是“到”或“过”、“满”,但作者觉得这几个字都不能准确地传达出他对于春天的感受,所以反复“练字”,最后选中了“绿”字;
但由于语言与意识(尤其是某些感觉间的不完全对等性,人的有些意识内容总是无法通过语言得到恰如其分的表达的,因而,作者有时会不得不以明知不适合的言辞来将就表达自己的某种意识。由此,文学传达除了“量体裁衣”外也常有

“削足适履”的情况。由于意象的传达会受到媒介的性质及传达能力的影响,因而传达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的现象。
关于文学传达,最后还值得一提的是:传达阶段一般分为打草稿和修改两个部分。由于作者心中的意象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模糊乃至消失,因而,一般情况下,打草稿阶段应讲究快,而修改阶段则应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可能慢以便尽可能纠正错误、完善传达。修改可能涉及构思、传达阶段的各种因素,反复的修改可能会大大地改变或提升草稿时的作品效果。如以下诗句的修改及修改前后的表现效果:“春风又绿(到/过/满江南岸”,“红杏枝头春意闹(浓”,“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

四、文学创作方法

在创作论的最后部分,让我们再来简要地讲一下创作方法问题。

创作方法是(惯例文学创作者选择和处理感性素材、构思和传达意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创作者的世界观和审美观及个性心理特征在(作品内容和创作方法上表现出来的稳定倾向。常见的(惯例文创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浪漫主义:是侧重于以神奇的想象来表现主观情感和生活理想的创作主张和方法。根据所表现的情感的积极或消极性,浪漫主义还可以再细分为积极浪漫主义和消极浪漫主义。前者如李白的大部分诗歌,后者如李煜的大部分词。
二、现实主义:是侧重于以逼真的描述来再现现实生活、创造典型形象的创作主张和方法。其中,对于现实持批判态度的现实主义又叫做批判现实主义。如杜甫、白居易的大部分诗歌,巴尔扎克、司汤达、狄更斯、萨克雷、果戈里、托尔斯泰等的小说。
三、自然主义:是对现实持中立态度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如左拉和龚果儿兄弟的小说。
四、现代主义:是以内在自然主义方法

(意识流和潜意识活动方式等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尤其是潜意识世界的创作主张和方法。如伍尔芙、乔伊斯等的意识流小说,茨威格、施蛰存等精神分析小说。
五、后现代主义: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反对古典和现代文学传统为特征的各种新起的文学形式。狭义的后现代文学是指以挪用、拼帖、仿拟等非创造性或创造性弱的手法写成的语言作品及以各种文体的混杂为特征的语言作品。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