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2年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16403字)(完整)

时间:2022-05-26 17:1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16403字)(完整),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16403字)(完整)

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16403字)5篇

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16403字)篇1

全国两会精神党课讲稿心得

“新时代呼唤着杰出的文学家、艺术家、理论家,文艺创作、学术创新拥有无比广阔的空间,要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

3月4日下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的讲话,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引起强烈反响。

大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与文艺工作座谈会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一脉相承,再次吹响了以文化自信为底蕴、以伟大灵魂和作品为动力,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的进军号角。

把握时代脉搏: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艺,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田沁鑫委员说,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处于攻坚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处于关键期,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文艺作品必须具有振奋人心、催人奋进的力量。

“比如我国的脱贫成就,让世界震撼。这值得我们去深入挖掘、热情讴歌。”田沁鑫说,自己正在导演民族歌舞剧《扶贫路上》,为在扶贫一线艰苦奋斗的党员干部点赞。

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文艺作品才能有生命力。

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委员认为,要创作新时代的精品佳作,首先要清楚新时代需要什么,新时代人民群众的审美情趣是什么,融入时代、融入生活,这样的作品才会烙下时代的印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要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提出具有自主性、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我们要带着这样的任务,回到各行各业的实践中去,用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为回答时代课题作出贡献。”李大进委员说。

“要深刻解读新中国70年历史性变革中所蕴藏的内在逻辑,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邓纯东委员说,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应当根据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和时代特点,不断推进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和创新,使中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真正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牢记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为人民抒怀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

在谈到对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印象最深的一句时,巩汉林委员脱口而出:“以人民为中心!”

这短短的几个字,正是文艺工作者创作的源泉和中心。他说:“了解人民群众,才能够创作出具有火热生活气息、走进人民心坎里的好作品。总书记的话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

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为了人民。

“我们的创作为了谁?我们的作品给谁看?”联组会上,冯远征委员发言时提出的问题引人思考。在他看来,文艺作品是为人民创作的,是演给观众看的,艺术创作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

冯远征说,青年文艺工作者的培养是他目前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一切为了人民’是优秀文艺工作者的最大属性和第一宗旨,要作为使命一代代传承下去。”

“只有真正将人民装在心中,用心体会温暖的细节,才能更好地为人民代言。”李掖平委员认为,广大文艺工作者一定要深入社会基层,到火热的生活第一线,到各行各业的实际工作中,切实调研、了解、感受人民群众所喜所忧和所思所想,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假大空”的标语口号和脸谱化,真正传达出时代的脉动、社会的需求和人民的心声。

“历史经典能传承至今,就是因为融入了人民。”张建国委员认为,创作要依赖人民、依靠人民,脚踏实地与人民相结合。“只有踏踏实实沉下心来,走到人民中间,才能打造精品,传承力作。”

坚持崇德尚艺:举精神之旗、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树立高远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国情怀,努力做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有贡献的艺术家和学问家。

“总书记的讲话,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我们更加感受到了作为文艺工作者的责任和担当。”来自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陈力委员说。

德不优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作为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娘家人”,来自中国文联的李前光委员说:“在奋进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文艺工作者承担着以文化人、以文培元的重大使命。要不断加强道德修养,努力攀登艺术高峰,以高远志向、良好品德、高尚情操为社会作出表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切有价值、有意义的文艺创作和学术研究,都应该反映现实、观照现实,都应该有利于解决现实问题、回答现实课题。

“总书记的讲话,对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来说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安七一委员说,作为藏学研究工作者,更要走出象牙塔,走进青藏高原,就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现实问题深入研究,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作出社会科学工作者的贡献。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

来自山东大学的王学典委员说,要扎根中国大地,扎根人民之中,反映中国时代发展的大变迁,深刻解读历史性变革中蕴藏的内在逻辑,更好用中国理论解读中国实践,为党和人民继续前进提供强大精神激励。

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16403字)篇2

2011年两会精神解读

发表时间:2011-3-16 11:17:04 作者:喻永清

--------------------------------------------------------------------------------

在当今中国的政治生活中,“两会”召开是社会热点问题表现最充分,社会关注面最广泛的政治活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肩负亿万人民重托,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共商科学发展大计,共绘宏伟蓝图。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新世纪第二个十年开启之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在这个特殊时刻召开的全国两会,承载着全国人民的厚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今年两会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两会中的突出热点问题很有可能成为今年高考命题的切入点。

一、两会的基本情况

1、政协会议。2011年3月3日—13日,全国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在北京在召开。贾庆林代表政协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

2、人大会议。2011年3月5—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的主要议程是:(7项议程)听取和审议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关于政府工作的报告;
审查和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审查和批准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批准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审查和批准2010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批准2011年中央预算;
听取和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吴邦国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的报告;
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王胜俊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的报告;
听取和审议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关于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的报告。

3、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认真总结了“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提出的“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和2011年的工作部署。报告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团结奋斗,扎实工作,努力完成2011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开局,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4、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十二五”规划纲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国内外形势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化改革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成果,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十二五”规划纲要是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于继续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对于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理论思考】

(1)联系人民政协的性质、组成、职能等知识。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重要形式。人民政协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各民族和各界的代表,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的代表以及特别邀请的人士组成。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这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促进国家重大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监督国家法律和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协助并推动国家机关改进工作;
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
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

(2)体现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这决定了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组织形式。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和公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的制度保障,直接体现我国的国家性质。

(3)运用人民代表、人民代 表大会等知识。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地方各级人大是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人民通过选举人民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来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人大的职权主要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监督权。在本次会议上,全国人大代表本着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认真履行职责,审议并通过《十一五规划纲要》、《政府工作报告》等。

(4)人民代表大会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体现人大制的优越性。本次大会在民主集中制原则基础上,审议并通过《十二五规划纲要》、《政府工作报告》等重要文件。实践表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特色的、符合我国国情、适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政权组织形式,有利于保证国家权力体现人民意志,有利于保证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权力的统一,有利于保证我国各民族的平等和团结。我国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结合“两会”联袂召开,分析党、人大、政府、政协的关系。人大是国家权力机关,行使立法权、监督权、任免权、决定权;
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行使国家的行政管理职权;
政协不是国家机关,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在我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坚持党对人大、政府、政协工作的领导,同充分发挥人大、政府、政协的作用是一致的。

(6)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对人民负责是其工作宗旨。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对人民负责是其工作宗旨。因此,国家十分关注民生问题。

(7)国家职能。关注民生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国家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的体现。

二、“十一五”所取得的成就

【五年成就】

1、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显著提高。我们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国民经济迈上新的台阶。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年均增长11.2%,财政收入从3.16万亿元增加到8.31万亿元。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城镇新增就业5771万人,转移农业劳动力4500万人;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实际增长9.7%和8.9%;
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

3、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实现新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去年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

4、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我们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的建设性作用,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全方位外交取得重大进展。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五年工作】

1、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2、毫不放松地做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中央财政“三农”投入累计近3万亿元,年均增幅超过23%。彻底取消农业税和各种收费,每年减轻农民负担超过1335亿元。建立种粮农民补贴制度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农民的生产补贴资金去年达到1226亿元。对重点粮食品种实行最低收购价和临时收储政策,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提高了25%到40%。严格保护耕地。着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粮食产量屡创历史新高,去年达到1.09万亿斤,连续7年增产;
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919元,实现持续较快增长。

3、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一是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二是扎实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三是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4、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内在活力。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9%,结构不断优化。贸易顺差连续两年下降,2010年比上年减少6.4%。利用外资水平进一步提高。累计对外直接投资2200亿美元,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合作营业额3352亿美元。

5、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把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连续7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年均增长10%,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24%的县。全面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惠及4.32亿城镇职工和城镇居民、8.35亿农村居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积累7810亿元,比五年前增加5800多亿元。大力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使1100万户困难家庭住上了新房。五年全国财政教育支出累计4.45万亿元,年均增长22.4%。中央财政科技投入6197亿元,年均增长22.7%,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认识体会】

一是必须坚持科学发展;
二是必须坚持政府调控与市场机制有机统一;
三是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四是必须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存在问题】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是: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与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服务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没有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
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
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
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
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民满意。

【2010年】过去一年,我们的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0.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3%,城镇新增就业1168万人,国际收支状况有所改善。这为做好今年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理论思考】

成绩取得的原因:

经济生活

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到又好又快的发展

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

市场调节为基础,加强国家宏观调控

发挥财政的作用

坚持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发水平

加强自主创新

不断改革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政治生活

我国的性质,人民当家作主。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

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

文化生活

优秀文化的作用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综合国力

弘扬民族精神

生活与哲学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坚持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如何看待我国当前所取得的成绩:

矛盾分析法

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三、“十二五”规划主要目标和任务

   1、推动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今后五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是在明显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年均增长7%。按2010年价格计算,201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55万亿元。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稳步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着力推进重大科学技术突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2%,加强人才培养,努力造就规模宏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体育事业,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社会管理法律、体制、能力建设,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

4、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强资源节约和管理,提高资源保障能力,加大耕地保护、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建设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1.4%,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6%和17%,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8%至10%,森林蓄积量增加6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21.66%。切实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大江大河重要支流、湖泊和中小河流治理,明显提高基本农田灌溉、水资源有效利用水平和防洪能力。

5、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实际增长超过7%。提高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加快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提高保障水平。城乡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实现全覆盖,提高并稳定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政策范围内的医保基金支付水平提高到70%以上,全国城镇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20%左右。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人均预期寿命提高1岁。

6、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7、不断加强政府自身改革建设。政府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必须对人民负责,为人民谋利益,接受人民监督;
必须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
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维护群众利益的法规建设,推进依法行政;
必须实行科学、民主决策,建立健全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运行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必须从制度上改变权力过分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约的状况,坚决惩治和预防腐败;
必须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011年的主要工作】

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实现上述目标,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一)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一是有效管理市场流动性,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的货币条件。二是大力发展生产,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生活必需品、重要生产资料的生产和供应。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农超对接”,畅通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四是加强价格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五是完善补贴制度,建立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绝不能让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正常生活。

(二)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大力优化投资结构。  

(三)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四)加快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要推动经济尽快走上内生增长、创新驱动的轨道。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一是改造提升制造业。二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大力发展服务业。四是加强现代能源产业和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遵循城市发展规律,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五)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多样、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全面加强人才工作。以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型科技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 

(六)加强社会建设和保障改善民生。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 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今年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监测系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扩大到全国40%的县。推进城镇居民养老保险试点,解决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养老保障的历史遗留问题,建立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积极推进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市场调控。今年要再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住房共1000万套,改造农村危房150万户。重点发展公共租赁住房。中央财政预算拟安排补助资金1030亿元,比上年增加265亿元。 推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发展。今年是医改三年实施方案的攻坚年,要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一是在基层全面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二是抓好公立医院改革试点。三是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稳定提高城镇职工、居民医保参保率和新农合参合率。今年要把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200元。四是完成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任务。今年全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提高到25元。五是鼓励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放宽社会资本和外资举办医疗机构的准入范围。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参与社会管理,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完善社会管理格局。

(七)大力发展文化建设。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在全社会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信念,加快构建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求、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推进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协调发展。

(八)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健全国有资本有进有退、合理流动机制。  

(九)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积极发展互利互惠的多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继续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推动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协调发展。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十)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是认真治理政府工作人员以权谋私和渎职侵权问题。二是切实加强廉洁自律,认真贯彻执行《廉政准则》,落实领导干部收入、房产、投资以及配偶子女从业、移居国(境)外等情况定期报告制度,自觉接受监督。加强审计和监察工作。三是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和形式主义。

【理论思考】

经济生活

(1)市场经济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温总理在报告中提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
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国际收支状况继续改善。实现上述目标,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灵活性、有效性,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更加注重稳定物价总水平,防止经济出现大的波动。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保持适当的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今年拟安排财政赤字9000亿元。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

(2)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服务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提高4个百分点。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促进城乡、区域良性互动,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3)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强化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大兴水利,全面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大“三农”投入,完善强农惠农政策。今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投入拟安排9884.5亿元,比上年增加1304.8亿元。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4)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以及社会保障。坚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为全体劳动者创造公平的就业机会,五年城镇新增就业4500万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今年中央财政拟投入423亿元,用于扶助和促进就业。

(5)用财政的作用知识,分析中央财政安排对民生、教育、科技等的大量投入。

(6)运用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对外贸易的有关知识,分析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要积极发展互利互惠的多双边经贸关系,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继续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促进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共赢的方向发展。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推动对外投资和利用外资协调发展。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

(7)社会主义的本质。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今年重点采取三方面措施:一是着力提高城乡低收入群众的基本收入。稳步提高职工最低工资、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建立健全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二是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提高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费用扣除标准,合理调整税率结构,切实减轻中低收入者税收负担。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加强对收入过高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严格规范国有企业、金融机构高管人员薪酬管理。三是大力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坚决取缔非法收入。加快建立收入分配监测系统。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尽快扭转收入分配差距扩大趋势,努力使广大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8)生产与消费的关系。进一步扩大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积极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增加政府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增加对城镇低收入居民和农民的补贴。大力优化投资结构。  

政治生活

(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全面履行政治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更是政府捍卫人民切身利益的具体要求。

(2)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对人民负责是其工作宗旨。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国国家机构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捍卫者,对人民负责是其工作宗旨。因此,国家十分关注民生问题。

(3)我国的对外职能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4 )党的性质宗旨、执政理念和执政方式

文化生活

(1)大力加强文化建设。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3)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发展教育事业有利于实现人力资源强国和科教兴国战略,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4)大力发展文化产业

生活与哲学

(l)运用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以及“两会报告”的科学性和指导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温家宝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搞好宏观调控和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着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这必将对我国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理清党、人大、政府、政协之间的关系,分析“两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间的联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 问题。中国共产党、人大、政府、政协分别作为我国的执政党、权力机关、行政机关、爱国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机构各司其职,分工合作,共同致力于现代化建设;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相互联系;
经济、社会、环境、人口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只有用联系的观点分析研究这一系列问题,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3)运用变化发展的观点,分析“两会”不断提出新课题、新方案、新举措。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与会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都根据我国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提出议案,积极献计献策。

(4)坚持矛盾分析方法,正确理解和把握《政府工作报告》内容。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这要求我们坚持两分法,全面分析矛盾;
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矛盾具有不平衡性,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

(5)运用事物发展的状态、趋势的观点,分析今年主要任务。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体现量变与质变的关系。

(6)坚持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相结合,实现今年的工作目标。人们要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有所建树,就必须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实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工作目标,各级政府和广大人民必须尊重我国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鼓足干劲,以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实现小康社会油建和谐社会而努力。

(7)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正确的价值判断与选择。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应观点对两会召开前民意的征求和两会报告关于民生问题的安排深入理解。

(8)深化改革,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16403字)篇3

最新学习解读2019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党课

今天我们举办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党课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求真务实,奋力干事创业,把‚两会‛精神落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实践中。

一、会议的基本情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于 3 月 3 日至 13 日、3 月 5 日至 15 日在京召开,2157 名全国政协委员和近 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共议大计。这次‚两会‛是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了 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了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2019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听取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参加了各代表团的审议。习近平同志先后参加了内蒙古、甘肃、河南、福建等代表团的审议, 并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创新创业创造等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我们定了向、提了神、鼓了劲。

二、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解读

(一)今年两会,总书记强调了什么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六次到团组参加审议和讨论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谈到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关键词。

总书记提到最多的是什么?

1、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子、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绿色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我军建设发展规划……几乎到每个团组,习近平总书记都要重点谈如何发展,国家的发展进步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民主法治的健全、文化艺术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环境的优美等,也就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统筹推进。

2、脱贫

在多个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到了脱贫攻坚战,因为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任务只有20个月的时间,到了最吃劲的时候。习近平在甘肃代表团重点关注脱贫,并宣示:不

获全胜,决不收兵。时间不多,如何攻坚就要讲究战术打法了,习近平强调了5点: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要咬定目标不放松,要整治问题不手软,要落实责任不松劲,要转变作风不懈怠。

3、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内容,今年两会也是如此。特别是参加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出‚四个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4、攻坚

今年是关键之年,也可以说是攻坚之年。2020年,要完成的脱贫攻坚任务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还有三大攻坚战中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污染防治,仍要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

5、人民

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居于最高位置。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

6、时代

在看望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的政协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关键词之一就是时代。他要求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7、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非常看重落实,他曾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关于脱贫攻坚,习近平强调:‚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实责任不松劲‛;关于生态保护,习近平强调:‚对症下药,切实抓好落实‛;关于军队建设,习近平强调:‚形成严密的规划落实责任体系‛。

8、经济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有一道红线不能逾越: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在福建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9、文化

培根铸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化建设的高度评价。他强调了四个关键词:一是时代,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二是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精品,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四是明德,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10、农村

在河南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主要谈的是‚三农‛问题,重点谈到了粮食安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制度保障以及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等。

(二)新华社论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全国两会重要讲话

精神

1.新华社评论员:为创新创业创造厚植土壤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是创业兴业蔚然成风的发展,是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发展。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就如何推动创新创业创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作出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2.新华社评论员: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

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充满希望,广阔天地大有可为。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与各位代表深入交流,就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要论述,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鼓舞干劲。

3.新华社评论员: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响鼓重锤

中国的反贫困斗争到了一个关键时刻。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我们面临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时间紧、任务重,正是最吃劲的时候。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就进一步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发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进军号令,为打赢这场硬

仗注入强大信心与力量。

4.新华社评论员:有了政府‚紧日子‛就有百姓‚好日子‛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一番话,闻之暖心,发人深省。为人民谋幸福,从来都是实打实的。正所谓‚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党和政府过紧日子,意味着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5.新华社评论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些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对守护好内蒙古这道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6.新华社评论员:为人民抒写 为时代立传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为做好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7.新华社评论员:坚定中国信心,凝聚奋斗力量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回顾70年风雨历程,上下同心、团结奋斗,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密码,也是我们开创未来的根本依靠。开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的全国两会,既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又凝聚共识加强团结,汇聚起近14亿人民迎难而上、同心合力的磅礴力量,我们就无惧任何风险挑战,就有了实现奋斗目标的深厚底气。

三、《政府工作报告》解读

2019年的全国‚两会‛精神,主要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对今年政府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安排。我个人体会,理解好《政府工作报告》,有以下四点需要重点把握:

第一,要把握住《报告》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大逻辑。继续顶住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要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过去40多年推动中国取得巨大成就的制胜法宝,去年的《报告》出现了90多次‚改革‛,今年的《报告》出现了105次,可以说是历年之最。‚市场化‛出现了10处,‚市场主体‛也出现了十来处。同时,在各项工作推进和政策制定过程当中,要充分体现改革创新的精神。对进一步扩大开放,《报告》也作了全面的部署。对中国来讲,开放也是改革,而且会倒逼改革,我们要以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倒逼全面深化改革。

第二,把握住《报告》中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大举措。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在于市场主体、在于微观主体,这依赖于良好的营商环境。去年世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中国的营商环境在全球190个经济体中,去年排在46位,比上一年一下子上升了32个位次,比2013年上升了50个位次。《报告》中也讲到,从去年以来到目前为止,中国平均每天新设企业18000户,其他市场主体也是大量增加。只要已有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得到增强,新的市场主体不断涌现,我们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就更有底气。

《报告》提出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的重大举措。概括起来讲,有四个方面的重要举措,即简政、减税、降费、融资。

一是简政。所谓简政,就是要放宽市场准入,加强政府的公正监管,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来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报告》中有很多的措施,比如要继续缩减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包括外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继续削减行政许可审批,进一步压缩企业的开办时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等。

二是减税。制造业是中国经济的骨干支撑,小微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力军。在‚两会‛之前,国务院根据总体的考虑,已经出台了对小微企业实行普惠性减税的政策,大体上可以减轻小微企业负担2000亿元。《报告》强调要继续抓好这一政策的落实。我国间接税比重比较高,增值税是第一大税种,所以《报告》重点讲了增值税的改革方案。一个是把制造业等行业的税率从16%降到13%,还有一个是把交通运输、建筑业等行业的税率从10%降到9%,另一个是6%这一档维持不变。这里降幅最大的就是制造业等行业的税率,从16%降到13%,实际上下调幅度是20%以上。

三是降费。这里包括两块,既包括降低社保费这一规范化收费,还包括降低其他的涉企收费,推动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最后《报告》里面也讲了,统算下来,全年可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接近2万亿元,应该说力度还是很大的。

《报告》中还提出了降低其他收费的问题。大家都知道,很多企业之所以反映负担重,甚至认为宏观税负高,其实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其他方面的收费以及要素的成本偏高。所以《报告》里面提出了推动降低这些方面的举措。比如在电价方面,提出要清理电价的附加收费;去年一般工商业电价降了10%,在这个基础上今年再降10%;还要取消一批铁路、港口的收费;还有中小企业的宽带资费平均再降15%等。

四是关于融资。要着力解决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报告》里也提出了很多举措。

第三,把握好《报告》中体现的坚持创新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的部署。新动能,既包括新产业、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也包括传统产业在互联网、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所发生的脱胎换骨变化。中国很多新业态,像移动支付、网购等发展这么好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得益于中国政府实施的包容审慎监管政策,既要推动规范发展,也要给予足够发展空间。《报告》对新动能发展都作出了部署。下一步还要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发展‚智能+‛,运用这些新的工具手段和新的组织模式对传统制造业进行改造。

发展新动能,关键在于科技进步。中国创新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是不太强,特别是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凸显。需要进一步加大对创新发展的支持,特别是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报告》提出要加大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强化原始创新;进一步提高基础研究项目间接经费占比,开展项目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在推动科技体制改革举措落地见效上下功夫等。相信随着这些政策举措的落地,对科技创新和相关领域改革会是一个大的推动。

第四,把握《报告》中体现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今年保障民生的政策更加有力,保障基本民生的力度进一步加大。这几年来,我们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民生不断完善中又形成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已经走出一个良性的循环。总体来讲,在《报告》里提出了很多措施,既是改善民生的措施,也是促进发展的措施,能够推动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良性循环。比如:今年首次将就业优先政策置于宏观政策层面。从失业保险基金结余中拿出1000亿元,用于1500万人次以上的职工技能提升和转岗转业培训。改革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今年大规模扩招100万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一半用于大病保险。降低并统一大病保险起付线,报销比例由50%提高到60%。要大力发展养老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业。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落实退役军人待遇保障,完善退役士兵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接续政策。等等。

四、迅速抓好‚两会‛精神贯彻落实

两会之后,关键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税降费工作,去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明确提出包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在内的6个方面政策举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明显降低企业社保缴费负担,并直接给出了数字(深化增值税改革,将制造业等行业现行16%的税率降至13%,将交通运输业、建筑业等行业现行10%的税率降至9%,确保主要行业税负明显降低。下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各地可降至16%。全年减轻企业税收和社保缴费负担近2万亿元)。3月15日,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宣布,4月1日就要减增值税,5月1日就要降社保费率,全面推开。此

外,今年‚两会‛还在优化营商环境、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同志们,形势喜人,形势逼人。我们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两会‛精神上来,把行动统一到‚两会‛决策部署上来,进一步务实进取、开拓创新,不断推动XX税收事业再上新水平、再登新台阶,为决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向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献礼!

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对今年各项工作作出部署,凝聚起上下同心、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激励着我们为梦想砥砺前行。开完两会,人们的一个普遍感受就是:信心更强了,底气更足了,干劲更大了。

奋斗的征程,为中国信心写下生动注脚。过去一年,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齐心协力、苦干实干,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来之不易的好成绩: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6%,总量突破90万亿元,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三大攻坚战开局良好,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主法治建设取得新进展。实践再次证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我们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情,就没有过不去的沟坎、打不赢的硬仗。

坚定信心,源自对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前进路上,我们面临各种风险挑战,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但从总体上看,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时‛与‚势‛依然在我们这边。困难不容低估,信心不可动摇,干劲不能松懈。要看到,风浪是前进中的波动,问题是成长中的阵痛。面对风险挑战,要善于化危为机、趋利避害,紧扣重要战略机遇期新内涵,坚定信心、保持定力,才能‚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坚定信心,源自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科学决策。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创新创业创造、国防和军队建设、文艺创作和学术创新等与

代表委员深入交流,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为破解改革发展难题、做好各方面工作指明了方向。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打好三大攻坚战等重点任务,两会汇众智、

集群力,作出一系列务实可行的工作安排。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解难题有高招,打硬仗有实招,于重点处着力,在关键处发力,我们就有了迎难而上的充足底气和攻坚克难的必胜信念。

坚定信心,源自中国人民的伟大力量。近14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我们前进的强大动力。城镇就业新增1100万人以上、大病保险报销比例提高到60%、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供给……今年两会不断释放民生利好,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新希望。生活有奔头、事业有干头、未来有盼头,必将激发亿万人民追梦圆梦的奋进力量,为各项事业发展注入强大正能量。

有梦想就有希望,有信心就有力量。让我们坚定必胜信心,激发实干力量,把两会精神落到实处,向着美好明天奋力奔跑,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

激发改革创新的澎湃动力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再次吹响改革开放的进军号角,激荡起创新创业创造的春潮。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以改革创新推动事业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今年两会上,从着力解决影响创新创业创造的突出体制机制问题,到为各类所有制企业营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从激活乡村振兴内生活力,到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对改革开放的谋划部署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两会时间‛。把两会精神贯彻好、落实好,最关键的是要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创新创业创造上下功夫,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

发展没有止境,改革永远在路上。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改革高职院校办学体制,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放管服‛改革,着力优化营商环境;审议通过外商投资法,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今年两会作出的一系列部署,突出问题导向,回应社会关切,坚持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思路和办法破解发展难题。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就要聚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扫除制约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调动各方面抓改革落实的积极性,让发展活力竞相迸发、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天下之事,非新无以为进。推动高质量发展,出路在创新,难点也在创新。要培育有利于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聚焦市场主体和创新主体普遍反映强烈的问题,以改革疏通堵点、纾解痛点、攻克难点,不断夯实制度保障,为创新松绑、为创业加油、为创造助力。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只有激活‚人‛这个生产力当中的关键因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创新发展提供坚实支撑和不竭动力。

从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到春意融融的神州大地,改革强音振奋人心,创新活力扑面而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上来,用改革创新破局开路,我们就一定能啃下硬骨头、完成硬任务,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行稳致远。

1:全力以赴打好规划落实攻坚战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出席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和武警部队代表团全体会议时强调,打好我军建设发展‚十三五‛规划落实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国防和军队建设目标任务。这是军队统帅对全

军官兵发出的攻坚‚动员令‛、落实‚任务书‛,必将汇聚起全军官兵狠抓规划落实、开创强军事业新局面的磅礴力量。

2:为创新创业创造厚植土壤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是创业兴业蔚然成风的发展,是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发展。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就如何推动创新创业创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作出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3: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

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充满希望,广阔天地大有可为。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与各位代表深入交流,就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要论述,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鼓舞干劲。

4: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响鼓重锤

中国的反贫困斗争到了一个关键时刻。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我们面临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时间紧、任务重,正是最吃劲的时候。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就进一步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发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进军号令,为打赢这场硬仗注入强大信心与力量。

5:有了政府‚紧日子‛就有百姓‚好日子‛ ‚党和政府带头过紧日子,目的是为老百姓过好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的一番话,闻之暖心,发人深省。为人民谋幸福,从来都是实打实的。正所谓‚足国之道,节用裕民‛,党和

政府过紧日子,意味着精打细算,把钱花在刀刃上,把更多‚真金白银‛投入到高质量发展和民生事业上来,让人民群众更多分享改革发展成果。

6: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这些重要论述和实践要求,对守护好内蒙古这道祖国北疆的亮丽风景线、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7:为人民抒写 为时代立传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哲学社会科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的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委员时强调,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为做好新时代文化文艺工作和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8:坚定中国信心,凝聚奋斗力量

众智谋事必明,众力举事必成。回顾70年风雨历程,上下同心、团结奋斗,是创造中国奇迹的关键密码,也是我们开创未来的根本依靠。开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的全国两会,既发扬民主集思广益,又凝聚共识加强团结,汇聚起近14亿人民迎难而上、同心合力的磅礴力量,我们就无惧任何风险挑战,就有了实现奋斗目标的深厚底气。

9:凝聚追梦力量 开创远大前程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好这次大会,向全社会传递近14亿中国人民坚定的信心和强大的力量,对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把全国各族人民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齐心协力完成今年各项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0:人民是最大底气 共识是奋进动力

同舟共济复兴路,不忘初心再出发。70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带领下,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各族各界共同努力,实现了建立新中国这一中国人民站起来

的历史伟业。今天,我们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为民族复兴积聚的洪荒伟力已经充分爆发出来。一个万紫千红、生机勃发的春天已经到来,一段

波澜壮阔、充满希望的新征程已经开启,让我们同心同德、开拓进取,风雨无阻地奔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16403字)篇4

学习解读2019全国“两会”精神党课讲稿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 确保减税降费政策落地生根,今天我们举办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专题党课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国‚两会‛精神,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坚持求真务实,奋力干事创业,把‚两会‛精神落到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的实践中。

一、会议的基本情况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和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分别于 3 月 3 日至 13 日、3 月 5 日至 15 日在京召开,2157 名全国政协委员和近 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齐聚一堂、共商国是、共议大计。这次‚两会‛是在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审议了政府工作报告;审查了 201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9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审查了201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 2019 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审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 听取了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作工作报告;审议了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会议期间,中央领导同志分别参加了各代表团的审议。习近平同志先后参加了内蒙古、甘肃、河南、福建等代表团的审议, 并就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创新创业创造等工作发表了重要讲话,为我们定了向、提了神、鼓了劲。

二、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解读

(一)今年两会,总书记强调了什么

今年两会,习近平总书记六次到团组参加审议和讨论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在讲话中谈到了生态文明建设、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关键词。

总书记提到最多的是什么?

1、发展

贯彻新发展理念、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子、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绿色发展、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我军建设发展规划……几乎到每个团组,习近平总书记都要重点谈如何发展,国家的发展进步不仅包括经济的发展,也包括民主法治的健全、文化艺术的繁荣、社会的和谐稳定、生态环境的优美等,也就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统筹推进。

2、脱贫

在多个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都提到了脱贫攻坚战,因为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任务只有20个月的时间,到了最吃劲的时候。习近平在甘肃代表团重点关注脱贫,并宣示:不

获全胜,决不收兵。时间不多,如何攻坚就要讲究战术打法了,习近平强调了5点:要坚定信心不动摇,要咬定目标不放松,要整治问题不手软,要落实责任不松劲,要转变作风不懈怠。

3、生态

生态文明建设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内容,今年两会也是如此。特别是参加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出‚四个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是其中一位,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其中一条基本方略,在新发展理念中绿色是其中一大理念,在三大攻坚战中污染防治是其中一大攻坚战。

4、攻坚

今年是关键之年,也可以说是攻坚之年。2020年,要完成的脱贫攻坚任务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越到最后时刻越要响鼓重锤。还有三大攻坚战中的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和污染防治,仍要保持攻坚力度和势头。

5、人民

人民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始终居于最高位置。他强调‚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服务‛,一切成就都归功于人民,一切荣耀都归属于人民‛。

6、时代

在看望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界的政协委员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关键词之一就是时代。他要求大家‚承担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的使命‛,‚勇于回答时代课题‛,‚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

7、落实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非常看重落实,他曾强调:‚如果不沉下心来抓落实,再好的目标,再好的蓝图,也只是镜中花、水中月。‛关于脱贫攻坚,习近平强调:‚把责任扛在肩上‛、‚落实责任不松劲‛;关于生态保护,习近平强调:‚对症下药,切实抓好落实‛;关于军队建设,习近平强调:‚形成严密的规划落实责任体系‛。

8、经济

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有一道红线不能逾越:不能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在福建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帮助民营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9、文化

培根铸魂,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文化建设的高度评价。他强调了四个关键词:一是时代,要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二是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三是精品,要坚持以精品奉献人民;四是明德,要坚持用明德引领风尚。

10、农村

在河南代表团,习近平总书记主要谈的是‚三农‛问题,重点谈到了粮食安全、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治理、制度保障以及深化改革、脱贫攻坚等。

(二)新华社论习近平总书记2019年全国两会重要讲话

精神

1.新华社评论员:为创新创业创造厚植土壤

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是创业兴业蔚然成风的发展,是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发展。3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就如何推动创新创业创造、营造良好发展环境作出重要论述,为进一步推进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思想动力。

2.新华社评论员:走好新时代乡村振兴路

新时代的中国农村充满希望,广阔天地大有可为。3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与各位代表深入交流,就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作出重要论述,为进一步做好‚三农‛工作鼓舞干劲。

3.新华社评论员:越是吃劲的时候越要响鼓重锤

中国的反贫困斗争到了一个关键时刻。现在距离2020年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只有两年时间,我们面临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时间紧、任务重,正是最吃劲的时候。

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审议时,就进一步打好脱贫攻坚战提出明确要求,发出了‚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进军号令,为打赢这场硬

党课:解读全国两会精神(16403字)篇5


2018年全国两会精神解读(党课讲稿



LT

2018全国两会精神解读
(党课讲稿)
前言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譬如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提出坚持和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提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特别强调我国经济巳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等。我认为理解和把握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和要求、目标和政策,要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改革开放的要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和实施“十三五”规划的要求结合起来。把握2018年的政府工作要放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来看,关键词就是“关键一年”,关键一年怎么做好工作。
一、五年来工作回顾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对过去五年的工作作了一个回顾。政府工作报告对这些发展成就作了简明扼要的归纳和总结。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五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年均增长7.1%,占世界经济比重从11.4%提高到15%左右。财政收入也有较大幅度增加,从11.7万亿元增加到17.3万亿元。居民消费价格年均上涨1.9%,保持较低水平。城镇新增就业6600万人以上,13亿多人口的大国实现了比较充分就业。这些成就确实很了不起,一般我们在分析经济形势时,往往将其分为四类:高增长低通胀、高增长高通胀、低增长低通胀、低增长高通胀。
高增长低通胀,就是说经济增长速度比较高,物价上涨率比较低。这样的经济形势,经济增长质量是比较好的,同时经济运行也比较平稳,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比较多,因为经济增长意味浩实际收入的增长。大家会看到,这些年居民实际收入增长的速度超过了GDP增长速度,这说明这些年老百姓得到的实惠比较多。同时,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多,也说明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在进一步提升,经济增长给老百姓带来实际收入的增加比较多,而不只是名义收入。名义收入是按照价格来衡量的,实际收入是扣除通货膨胀之后的。


高增长高通胀,就是说经济增长速度比较高,物价上涨率也比较高。这样的经济形势,往往从经济增长速度上看比较好,但是如果扣除了物价上涨之后的因素,给老百姓带来的实际收入可能增加不大多,只是从经济增长速度上春还可以。低增长低通胀,就是说经济增长速度很低,物价也比较低。这样的经济形势,往往有经济下行的压力在里头。低增长高通胀,这是比较糟糕的一种经济形式,就是通常说的滞胀。一方面,经济停滞,不增长甚至负增长,另一方面,物价又比较高,这就是一种滞胀现象。这在宏观经济形势上是一种最糟糕的现象。
从过去五年来看,我国基本上实现了GDP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7.1%,同时物价又比较低,人民收入增长得也比较快,就业量也比较大。所以,过去五年我国的经济形势总体还是良好的。
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在稳定的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经济结构也出现重大变革。譬如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在上升。过去我们的经济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的,现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上升,而消费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另外,从一二三产的比重来讲,服务业的比重也在上升,高技术制造业的增速快于一般工业的增长速度,科技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提升,城市化的推进在加快。这些都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在优化调整这方面取得了重大成绩。
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改革开放迈出重大步伐。人民生活持续改兽。居民收入年均增长7.4%,超过经济增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是7.1%,收入增长速度是7.4%,同时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体。五年来,我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9亿多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13.5亿人。这些成就是巨大的,步伐也是比较快的。生态环境状况逐步好转。总的来讲就是非常明显地体现了中央一再强调、一再坚持的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在经济增长、物价水平、就业等方面比较平稳,同时经济结构、创新、人民生活、生态环境、改革开放都取得了重大成就、重大进展。
过去这五年的工作,政府工作报告归纳了九大方面的工作成绩,我体会比较深的有三个方面。
(一)坚持依据新发展理念引领和谋划发展。就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就是说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创新驱动发展取得重大成绩,人民生活水平也在提高等。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增长比较平稳,年均增长7.1%,就业增加,物价水平也不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增长速度快于GDP增长速度等,我国在经济转型、结构优化升级、新旧动能转换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同时,我国经济又维持了稳定增长。这个成就是很大的,就是政府工作报告讲的,“我们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维持了比较稳定的经济增长,同时有效地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

那么,我国经济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做到这一条的关键就是十九大报告强调的“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为什么这样说?一个是前面有成功的实践,另一方面,下一步的发展任务要求继续这样去做。我国经济转型任务还需要很长时间去完成,同时稳定经济增长的任务一刻也不能放松。过去五年,党中央、国务院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我国经济实现了经济增长与经济转型统筹兼顾这样一个良好的效果。
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了结构调整、结构优化升级,激励了创新创业,同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牵引,推动了各个方面的体制改革,譬如金融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产业政策的调整、政府管理制度的改革等,这些都有利于我国经济转型。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社会提供了很多新的有效供给,这些有效供给又拉动了有效需求。供给和需求都往上涨,自然而然就会推动经济增长。党中央、国务院通过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整个经济工作,实现了经济转型与经济增长统筹兼顾。达到这样一个效果的大的方针就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就是习近平同志一再强调的保持战略定力。在推动经济工作方面要保持定力,面对经济下行压力、面对经济转型的迫切要求,要保持定力。保待定力不是说什么都不倍,而是“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下,采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措施,通过改革措施推动”三大攻关”,创新管理优化服务、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新旧动能接续转换。这三大攻关都是经济转型的任务。我国的经济质量在提升,企业的效益在好转,人民的实际收入在增加,经济增长速度比较高,物价上涨率比较低,就业比较充分,这些都说明经济发展质量在好转,发展万式在转变。另外,结构优化升级,刚才我也讲了,消费的贡献率,一二三产业比例的合理性,创新型驱动产业的增长速度,高新技术产业的增长速度快于一般产业的增长速度等,这些都说明我国经济转型、新旧动能转换取得了比较好的成就。


另一方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又给社会提供了新的有效供给。譬如高铁、共享经济、移动支付,这些都拉动了消费、拉动了旅游、拉动了新的产业增长,给社会提供了新的产品、新的消费模式、新的商业渠道等。
最典型的就是网购。网购拉动了消费,消费对国民经济的贡献很大。现在,消费在我国GDP增长中所占的比重超过了投资,其中网购的贡献功不可没。一种新的商业模式、新的供给渠道,满足大家新的需求方式。网购依托于快递,各种物流又充分地利用了我国高铁、高速公路的发展;
网购也依托于交通网络的迅捷和密集、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发达、通讯网络的密集等。同时,我国人工劳动力供应也比较充足,这些方面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借助于网购等新的商业模式,新的营销渠道拉动了消费,最后带动了经济增长。新的有效供给创造了新的有效需求,拉动了经济增长。这五年,我国做到了既推动经济转型,又稳定经济增长。这 一方面归结为中央采取一个比较好的方略,就是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另一方面就是找准比较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措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准了主线、抓准了主脉络,既推动了经济转型,又稳定了经济增长,这是我体会比较深的。
总结这些经验,我们就知道为什么下一步还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更好地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能知道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图达到什么样的效果,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样,通过实践、通过认识,我们就更加自觉、更加主动、更加有一个清醒的头脑,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二、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的总体要求,首先强调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另外就是按照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和谋划下一步的发展。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耍紧扣新时代这个主题。新发展理念、高质量发展阶段、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所有这些的背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新时代要解决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譬如不平衡很多情况下表现为结构问题,要解决结构问题就要靠创新。创新是结构调整的源动力。所以,推动经济转型、推动结构优化升级,就得靠创新。从现在到二O二0 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习近平同志强调,“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他还指出,“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那么,这强调的是什么呢?就是共享。我们的发展成就很大,应该尽

可能地是普惠式的,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分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实际上这强调的就是共享发展。
从发展阶段上来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那么如何才能强起来?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经济单向突进,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滞后,那肯定不叫强起来。存在明显的短板、存在明显的薄弱环节,那也很难说是强起来。要解决这些矛盾,就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另外,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求的不仅仅是数量了,更强调质量,所以,我国经济巳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就很明确,首先要扣紧新时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巳经发生转化,发展要求也相应发生了变化。党中夹、国务院提出新的发展理念、提出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新的发展定位,就是高质量发展。根据这些,推进各方面的工作,相应地制定各种政策措施,推动各种改革措施等。然后按照这些新的发展要求来统筹推进各个方面的发展,譬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抓住薄弱环节、短板重点攻关。这样,我们的认识就形成了一个很完整的逻辐架构,去把握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在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下,我国面临的形势,首先就是,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还有很多坡要爬、坎要过,需要应对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虽然成就很大,但是终究还是一个起步,是新的发展阶段的起步,所以,局面打开了,但是后面需要走的路程还很长,需要完成的任务还很多,重要的关口还要去跨越,这就是一个很清醒的判断。而这种判断大家可以看到是一脉相承的,恰恰就是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要转型,但是另一方面,稳定经济增长方面也是困难比较多,譬如世界经济有望继续复苏,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很多,主要经济体政策调整及其外溢效应带来变数,保护主义加剧,地缘政治风险上升。国内国外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因素比较多,尤其国际因素,变数比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够有效应对这些变数、防范这些风险、维持国家经济平稳增长,这也是任务。因此下一步还是继续面临着稳定经济增长、推进经济转型的任务,而且这两个任务要统筹兼顾。下一个阶段还需要防范风险,因为不确定因素更多,譬如以发达国

家为代表的保护主义抬头、排外主义的倾向在加剧,这对我国对外开放、对我国经济出口等方面,国际市场就会影响很大,回过头会影响到国内经济。
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譬如当前我国物质技术基础更加雄厚,而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个很大的优势,就是产业体系比较完备,市场规模巨大、人力资源丰富、创业创新活跃,综合优势明显。譬如市场规模巨大,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一个很大的优势。讲一个我的体会,我经历的一件事。有一年我去法国访问,去欧洲议会交流,到了法国城市斯特拉斯堡,法国和徙国之问的一个边境城市。有一条河,河的一边是德国,另一边是法国,我们在法国这边看到德国那边有一个山坡,山坡上展示诺一个德国高铁的火车头。德国高铁的火车头为什么放在那里展示呢?因为那里是欧洲议会的所在地,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给欧洲议员们、给报道欧洲议会的记者和媒体看,从而产生广告效应。为什么要产生这样的广告效应呢?这是因为德国高铁技术早就研发出来了,然后就在德国建了一个30多公里的实验线,高铁就在实验线上测试,测试完之后觉得高铁技术已经成熟了,可以变成产品给市场形成供给了,但是没有市场,因为徒国的国土面积就那么大,人口就那么多,这个市场规模无法支撑把高铁发展成为德国的一个新的支柱产业,所以,就想要欧盟的市场空问,因为欧盟不仅面积大,人口也多,如果欧洲都用徒国的高铁技术,那么德国的高铁产业不就发展起来了吗?
同时,徒国面临一个很强大的竞争对手,就是法国。法国也有高铁,当然希望推广法国的高铁。另外,有些国家不愿意要高铁,因为老百姓的阻力比较大。譬如我们去意大利访问,欧洲的高铁网好多地方都没有铺设。为什么呢?因为当地老百姓反对,这样高铁就没有市场。德国的高铁在技术上早就成熟了,产品也早就定型了,但是始终不能成长为一个新的支柱产业。而我国的高铁发展就非常迅猛,我们要建“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现在我国高铁里程已经比全世界高铁里程的总和还要多,高铁已经成了中国的一张新名片。你想想,这样一个产业的发展,除了我们的铁路部门、铁路职工、铁路干部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除了我们有雄厚的资金支持之外,我国的市场规模也使得中国高铁能够成力一个新的支柱产业成长起来。如果我国的国土面积很小,或者我国的人口数量很少,那么,第一高铁是跑不起来的,第二即使跑起来了乘坐高铁的人也很少,消费规模达不到的话,这个新的支柱产业也成长不起来。所以,我体会很深的就是,我国市场规模巨大,这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强有力

的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怎样充分地用好这一优势,把国内市场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推动全国统一市场形成、破除各种市场壁垒、各种市场障碍、打破各种条块分割,使国内市场的深度、广度更加拓展,各方面的交易更加通畅,在这方面我们还有很大的空间,当然由此带来的发展任务、改革任务也很重。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面临的这些不利因素,也要充分地认识到具备的有利因素,趋利避窖,推动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对此作出了消醒、全面的分析和判断。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譬如GOP增长6.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5.5%以内等,还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目标。这些发展目标体现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譬如我国这几年经济增长总的来讲还是比较好的,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避免了“硬着陆",保持了经济中高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一再强调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十九大的要求,经济发展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这些都体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对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上。
在政策取向上,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够更好地调动政府公共资源来解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短板,促进结构调整,譬如防范金融风险、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乡村振兴战略、污染防治等。从货币政策上来讲,三大攻坚战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就是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另外,我国下一步发展,从体制上来讲,强调要加快金融体制改革,推进资本市场建设,加强投融资体制改革。金融改革往往又会带来新的金融风险。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今后在金融开放上的力度也会更大,同时对存在的金融风险要有效防范。改革开放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金融风险,我们既要兼顾经济增长的需要,又要兼顾稳定金融体系、控制金融风险,这种情况下,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是很重要的,按照党的十九大的要求,“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枉调控框架"。以往发达国家就出现过这样的问题,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增长,经济增长产生了一些效果,但忽视了金融风险,导致经济可能增长了,同时金融风险也爆发了。



譬如日本泡沫经济就是一个典型。政府一味地刺激经济增长,一味地放宽流动性,最后经济增长了,物价也上涨了,各种资产的价格不断上涨,积累的金融风险越来越大,最后金融风险爆发变成泡沫,泡沫破灭,经济增长没有了,金融系统也瘫痪了。
再譬如美国次贷危机也是一个典型。政府利用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利用宽松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金融系统集聚的风险越来越大,最后次贷危机爆发,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了。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既要利用货币政策去调控经济增长,同时也要汪意金融系统的稳定和安全,防范金融风险,把两者结合起来。这就是我国2018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政策取向。
这一明确的政策取向很重要。为什么呢?从经济学角度来讲,经济是面向未来的,现在投资是为了未来能够获得收益,经济工作是很强调预期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这一政策取向,强调“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 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中性”,这就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非常明确的预期。我们就知道政策框架是什么了,这个政策框架反映的是党中央、国务院的调控思路、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对经济形势的预期。这样一篮子政策,对于市场来讲、对于企业来讲、对于产业发展来讲、对于投资者来讲都非常重要。它不仅告诉我们下一步党中央、国务院要采取什么样的货币政策,更重要的是它给社会、给市场、给企业、给投资者等提供了一个很明确的预期,这个预期对稳定经济增长、稳定经济形势是非常必要的。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做好2018年工作要特别注意三个要点。第一个要点是,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经济转型的核心要求。为了实现高质督发展,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接着提出,要尊重经济规律,远近结合,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问,实现经济平稳增长和质量效益提高互促共进。也就是我刚才讲的,质量效益提高就是要实现高质董发展,这就是经济转型。同时,要实现经济平稳增长。使两者相互结合、积极促进、统筹协调,这个很重要,就是我刚才讲的要远近结合。近期就是实现经济平稳增长,远期就是完成经济转型任务、完成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这是一个很负贲任的态度,既对当前负责,又对未来负责。
第二个要点是,加大改革开放力度。


第三个要点是,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每一个要点都体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第一个要点体现的是,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十九大报告强调,“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这一思想,这是一个很关键的指导思想。
第二个要点体现的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关键一招、发展是基础和关键,这两个指导思想是我们党长期坚持毫不动摇的,是得到了全国人民共识的。这两个要点是很具体的措施,它背后有一个非常坚定的也非常科学的指导思想。
第三个要点体现的是,补短板、抓薄弱环节这样一个科学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习近平同志特别强调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目标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妨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问题在哪里?根据这个目标去查找问题,一查发现问题有:系统性金融风险,还有人没解决温饱问题、还处在贫困线上,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任务还很重等,这些都妨碍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然后下一步就是抓住问题重点攻关,重点解决这些问题导向,这体现了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所以,我们在理解这些要点的时候,我的体会是要抓住这些去把握和认识。
三、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
政府工作报告主要提出了九大方面的工作建议。我体会比较深的重点讲几个。

(一)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九大报告指出,“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很重要的就是要抓住这个主线,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待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对2018年政府工作的建议,开宗明义首先强调的就是“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就是说要坚持脱虚向实,不能够脱实向虚,不能够最后搞成了泡沫经济。这个是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的。
第二就是充分培育和发挥人力资源竞争优势。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发展壮大新动能。实际上强调的是新要素,因为先得有推动经济增长的新要素才能有新动能。我国经济在高速增长阶段,很大程度是靠廉价劳动力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就不能一味地靠廉价劳动力和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了,高

质世发展首先就是要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像人工智能的开发应用、医疗、养老、教育、文化、体育、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传统产业、“互联网+”等,所有这些新的产业,包括推动制造强国的建设,像集成电路、移动通讯、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都是特别强调企业家、科技研发人员、高素质的劳动者,实际上强调的是新的生产要素。推动经济转向高质蜇发展,就要调动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发挥新的发展要素形成新的发展动能,用新的发展动能去塑造新的产业结构、塑造新的经济结构,形成我国新的发展方式,这个是很重要的。
第三就是要加快制造强国建设。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工匠精神,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什么意思?我觉得这里体现了两个意思,一是要正确理解产业走向中高端。产业走向中高端的核心是品质的提升、质量的提升,不是说这些产业不要了,一说走向中高端就是一味地搞高新技术、“高精尖”技术、“高精尖“高新产业,不是这个概念。我前面讲了我国一个很大的优势是产业门类比较齐全,我们不能最后调来调去把这个产业门类比较齐全的优势调没了,那就不对了。但是现在的产业门类虽然比较齐全,运行效率、质量品质却都不高,还处在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要让这些产业进入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譬如制造业走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不是说人为地把产业分成低端产业和高端产业,然后对低端产业进行转移、淘汰,最后只剩下一些“高精尖”产业,不是这个概念。
政府工作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而高质量发展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产业要走向全球价值链的中高端,这是十九大报告特别强调的。譬如衣业要变成现代化农业,要增加农业的附加值,提高农产品的深加工程度,拉长衣业产业链等,使得农产品能够有更高的附加值,这样农业生产的效益才高,衣民的收入才能增加。这一点在政府工作报告里也很明确。
(二)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一个聚焦点。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经济发展质噩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政府工作报告也强调,“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坚待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那么,怎么建设创新型国家呢?实际上就是说今后我国发展不再更多地依靠后发优势,而是要形成先发优势,不再简单地靠引进、靠模仿,而是由跟跑为主转向更多领域并跑、领跑。这种先发优势可以给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嬴得主动,可以更好地打玻发达国家对一些科学技术、对一些产业的垄断,以

及由此而形成的竞争优势。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不是说仅靠一些科技成果、一些科技人员、一些科技企业,它是社会整体经济体系的提升。所以,为了保证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就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习近平同志强调,“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怎么更好地发挥人民的积极性、发挥人民的主体作用,让人民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怎么更好地调动人民的积极性?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国冢创新体系建设。强化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包括高标准建设国冢实验室,启动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
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强调绩效评价要加快从重过程向重结果转变。赋予创新团队和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策权。对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科研人员,采取灵活的薪酬制度和奖励措施。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挛,要抓紧修改废止;
有碍于释放创新活力的繁文褥节,要下决心砍掉。这些都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措施。从某种意义上讲,政府工作报告的指向很准,对妨碍创新的一些不合理的规挛制度加大了改革力度。
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力人才资源,这是创新发展的最大“富矿"。要提供全方位创新创业服务。怎样把人才规模优势变成发展成果?习近平同志在国际工程科技大会讲话中指出,要“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促进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我们要围绕这个去审视我们的体制、我们的政策、我们的规定,然后深化体制改革。
(三)深化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
“以改革开放40周年为重要契机,推动改革取得新突破,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强调“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明确提出“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石”。这是第一次有这种提法。十九大报告提出,“经济体制改革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政府工作报告促进十九大精神落地生根。
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实际上是相辅相成的。要调动各种要素的积极性,必须给它权力。给了权力、给了自由度,要素更多地到市场上去配置,市场就会有一个调节作用,就会优胜劣汰,最后市场对资源配置就发挥决定性作用。如果这些要素产权不滑、价格不明,一旦发生市场交易行为,马上就违法、违规,要素的积极性还怎么能发挥?所以,必须产权清晰,不利于市场发挥要素积极性的规定就得破

除,有利于发挥要素积极性的产权制度就要改革到位,这样就能推动要素到市场上去配置。完善产权制度,有助于把各种要素更多地推向市场;
更多的要素推向市场,有助于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在2018年两会上,习近平同志参加厂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我刚才也讲过创新关键是要调动各种要素的积极性,尤其是调动各种新要素的积极性,技能、知识、技木、资本、管理、新型劳动者等,要调动这些新耍素,它的核心就是人力资源,调动这些新要素的积极性,关键是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索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市场竞争怎么才能公平有序呢?就是企业优胜劣汰。如果在市场上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好企业和坏企业就没什么区别。如果那些空壳企业、要破产的企业还继续存在,优质企业不能得到更多的资源,不能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那市场怎么能发挥作用呢?就是产权有效激励是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决定性作用的基石。市场经济是基础性关键领域,这个基础性关键领域改革就两点,也是十九大报告强调的,“必须以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为重点”。政府工作报告也特别强调,“完兽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而且提出了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工作部署。
经济领域最基础的改革,一个是市场,一个是企业。企业改革,政府工作报告首先强调了,“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深化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等改革试点"。这里就有继续推进国有企业优化重组和夹企股份制改制,加快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灵活高效的市场经营化机制,推动国有资本做优做大,加快稳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等。
政府工作报告还强调指出,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让民营企业在市场经济浪潮中尽显身手。这里头核心还是走向市场,国资国企更好地更深入地走向市场,加深和市场结合的程度,民营企业更大范围地大显身手。企业的舞台在市场,要让企业发挥作用,市场就得改革更加深入,市场改革更加深入就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这一套改革逻辑是非常严谨的。
另外,还有政府体制改革。
(四)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这个我前面巳经讲了很多了。推动重大风险防范化解取得明显进展。主要是金融风险。加大精准脱贫力度。推进污染防治取得更大成效。这就是我前面讲的,我们现在关键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全

面”。我刚才讲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工作方法。用目标导向一导就发现有这几个重大短板、有这几个重大薄弱环节,系统性风险、精准脱贫有硬骨头要啃、污染防治问题还比较严重,这就影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就以这个作为攻关,这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需完成的任务。
(五)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政府工作报告特别强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十九大报告提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2018年两会上,习近平同志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进一步强调,“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这里面我的体会比较深的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怎么增强农村、农业、农民在争夺资源,尤其是市场资源中的实力;
二是怎么用好公共资源来推动衣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我们经常讲衣村和农业弱,为什么弱?关键看经营主体是强还是弱、在资源争夺中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因为搞经营店动首先得有资源,没有资源就什么都干不了。从市场来讲,有一个“马大效应”。为什么我们经常讲“穷者越穷,富者越富”呢? 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机制。穷的人争夺资源的能力弱,争不来资源他就越穷;
富的人争夺资源的能力强,资源争夺的越多发财的机会就越多,发财的能力就越强,所以就越富。在讲公平和效率的时候,我们不能简单地劫富济贫,从富人那里砍一块给穷人,关键是要增强穷人争夺资源的能力,就是我们在扶贫中常讲的从输血机制变成造血机制。农村在争夺资源中处于弱势,争不过城市;
农业在争夺资源中也处于弱势,争不过工业、争不过商业。
从国家来讲,国家给衣村投入了很多公共资源来弥补农村的弱势地位,但是公共资源也不能无限地往农村投,因为衣村农业应该也是创造财富的地方。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譬如新型衣业经营主体出现等。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衣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这里实际上强调的是怎么用好涉农公共资源。因为衣村各项事业发展,譬如社会建设、文化建设、社会保障建设、城乡社会保障均等化建设、医疗建设、教育事业发展等,这些事业很重要的是要靠投入公共资源,所以,这些公共资源怎么配置好,充分用好很重要。
(六)提高保障和改兽民生水平。政府工作报告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特别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对民生非

常重视,提出一系列不断改善民生水平的措施,包括着力促进就业创业、稳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不是形式主义的普及教育,而是真的让这些受教育者成为优质的人力资源。这个很重要,因为这是公平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个高质量发展不是光讲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它是全万位的、各方面的高质量发展,包括教育、人民生活、医疗等,各方面工作都要追求高品质高质量。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更好解决群众住房问题。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就是习近平同志经常强调的,要有底线思维。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强调的是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人民群众在治理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同时把政府的治理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有机地结合起来。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提供丰富精神食粮。这些都体现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2018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王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创新和完善宏观调控,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特别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加强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使人民生活随浩国冢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好。
谢谢大家。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