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22-05-26 11:0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5篇

【篇一】《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形体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形体训练是融体操、舞蹈、音乐于一体,通过徒手和垫上运动的以“美”为其特征的身体练习。通过合理的、科学的身体练习,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用肢体语言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形体训练课程的设置,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能系统的学习和掌握形体训练的基础理论和训练方法,让身体充分享受自由、舒缓、伸屈的动作,修塑高贵、纤美的身体形态,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目标及要求

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及塑造形体美的一般规律,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技术,基本技能和各类动作的基本核心动作,提高身体灵活性和可塑性,提高鉴别和评价形体美、动作美、气质风度美及表现美的基本能力。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理论知识;
提高对不良姿态的矫正能力和对音乐的感知与理解能力;
将体验和领悟到的形体知识在实践操作的练习中再现,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遵循人体运动规律和形体运动特点合理创编一些简单的姿态操和形体组合, 使其终身受益。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
1、形体运动概述

2、形体练习手段与方法

3、形体舞蹈组合的创编

4、形体矫正的手段与方法

难点:
1、是否能准确把握每一个动作的正确姿态

2、形体练习与舞蹈艺术结合的训练

3、如何理解音乐

4、如何合理运用形体练习的方法与手段

四、教学内容、形式及学时分配

五、教学大纲内容

初级班(第一学期)

理论部分:形体运动的概念;
形体运动的特点与作用;
形体运动的基本内容与方法;
人体美的标准、以及影响形体美的因素。

实践部分:基本姿态练习:方向术语、站立姿态、手型和基本手位、脚形和基本教位,把杆基本练习:立、蹲、小踢、划圆、,基本步伐练习:柔软步、足尖步、滚动步、波尔卡、变换步,成套动作:基本姿态组合、基本步伐组合,身体素质:柔韧、力量、耐力、协调、弹跳。

初级班(第二学期)

理论部分:形体运动的发展情况,形体运动的练习原则,形体运动的健康常识及注意事项,四季形体练习的特点和方法

实践部分:把杆压腿、踢腿、控腿,手臂和腿的绕环、摆动,波浪练习:手臂波浪和躯干波浪,基本步伐练习:华尔兹,成套动作:华尔兹组合、形体徒手组合练习,身体素质:柔韧、力量、耐力、协调、弹跳

提高班第一学期

理论部分:形体运动的发展情况,形体运动的基本内容、方法和原则,如何理解音乐,形体运动的健康常识及注意事项

实践部分:波浪练习:全身波浪,躯干绕环,腿部弹动和移重心,步伐练习:不同形体的走、跑、跳,基本技巧练习:头部的基本位置、脸部表情和眼神的合理运用,成套动作:波浪组合、徒手组合动作

提高班第二学期

理论部分:各种不良姿态的矫正方法,健康减肥,形体练习与舞蹈艺术结合的训练,如何合理运用形体练习的方法与手段

实践部分:转体和平衡练习,徒手形体舞,自编动作

六、教学进度

形体课初级班(第一学期)

形体课初级班(第二学期)

形体课提高班(第一学期)

形体提高班第二学期

七、考核内容、评分方法及评分标准

(一)考核内容

初级班(第一学期)

理论部分:教学大纲理论课内容。

实践部分:技术教学:基本姿态组合、基本步伐组合。

身体素质:劈叉、一分钟仰卧起坐。

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出勤情况:上课出勤次数。

初级班(第二学期)

1、理论部分:教学大纲理论课内容。

2、实践部分:技术教学:华尔兹组合、形体徒手组合练习。

身体素质:行进间前、侧、后踢腿,100米跑。

3、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4、出勤情况:上课出勤次数。

提高班(第一学期)

1、理论部分:教学大纲理论课内容。

2、实践部分:技术教学:波浪组合、徒手组合动作

身体素质:劈叉、行进间前、侧、后踢腿,

3、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4、出勤情况:上课出勤次数。

提高班(第二学期)

1、理论部分:教学大纲理论课内容。

2、实践部分:技术教学:徒手形体舞 、自编动作

身体素质:跨跳、地面技巧。

3、学习态度: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4、出勤情况:上课出勤次数。

(二)评分方法及评分标准

1、理论部分:满分20分,以卷面成绩为学生实际得分。

2、实践部分:

技术部分:满分40分

a 优秀(35-40 分):熟练完成完整动作,动作连贯、幅度大、协调、舒展,有表现力,姿态优美,充分融合音乐节奏和旋律。

b 良好(30-35分):熟练完成完整动作,动作准确,有一定幅度,姿态较优美,合理配合音乐。

C中等(25-30分):较熟练完成完整动作,完成动作尚可,动作基本准确,音乐配合基本合理。

d及格(20-25分):
能基本独立完成动作,动作完成一般,有停顿,有明显错误。

e不及格(20分以下):不能独立完成动作,动作不准确,音乐不合拍。

身体素质:满分20分,按要求完成。

3、学习态度:10分,学习态度是否积极、认真、端正,技术技能表现进步程度。

4、出勤情况10分。每缺勤一次扣2分,缺勤6次及6次以上者将被取消考试资格。

八、选用教材及参考书目

[1] 刘晶 刘燕 李彦 大学体育系列教材——健美操·体育舞蹈·形体训练 安徽大学出版社 2005.8

[2] 杨斌 形体训练纲论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2.3

[3] 杨红 四季形体健美教学训练法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94.6

[4] 杨文清 艺术体操徒手组合例编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1983.2

【篇二】《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课程教学大纲模板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课程英文名称(居中,黑体四号)

总学时:

总学分:

课程性质:(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相关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 》,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推荐参考书:(《 》,ⅹⅹ编著,ⅹⅹ出版社,年,宋体五号)

一、课程目的及要求

(空两格,说明课程目的及教学基本要求,宋体五号)

二、课程内容及学时分配

(空两格,以“章节”为单位说明本章节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空两格,以“章”为单位说明本章教学重点与难点,宋体五号)

四、主要教学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五、典型作业练习

(空两格,宋体五号)

六、课程考核方式

(空两格,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2:

课程简介模板

××学院课程简介

课程中英文名称(如化工原理(Principles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课程编号:(宋体五号)

课程性质:(如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宋体五号)

开设学期及学时分配:(宋体五号)

适用专业及层次:(宋体五号)

先行课程:(宋体五号)

后继课程:(宋体五号)

教材:(包括教材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

推荐参考书:(包括参考书名称,作者,出版社及出版时间,宋体五号)

课程目的、内容与要求:

(空两格,简要介绍课程目的,课程主要内容和课程学习要求,宋体五号)

撰写人:

审核人:

附件3:

××专业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模板

实习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实习周数:
适用学期:

学 分:
实习单位(地点):

一、实习的目的和任务

二、实习的内容和要求

三、实习的安排和形式

四、成绩考核与评定

五、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课程设计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学 时:
适用学期:

学 分:
地点:

一、教学目的和任务

二、课程设计内容和基本要求

三、课程设计方式与安排

四、课程设计报告

1.课程设计报告的主要内容

2.课程设计报告编写的基本要求

五、成绩考核与评定

六、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七、教材及参考书

主撰人:

审核人: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样式

实践环节名称:

英文名称:

设计(论文)周数:
适用学期:

学分:

一、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和任务

二、毕业设计(论文)的主要内容与基本要求

三、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过程

四、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标准与成绩评定

五、毕业设计(论文)的进度安排

主撰人:

审核人:

附件4:

实践环节教学大纲填报说明

一、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范围

实践环节教学大纲的范围包括:思想政治实践、军政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认识实习、生产(业务)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社会实践(调查)、毕业设计(论文)、素质拓展与科技创新等实践环节。

二、要求与说明

1.实践环节教学大纲是具有法规性质的教学文件,它应体现出青岛科技大学及各学院的实践教学的特色。因此,各学院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努力编写出高水平的《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2.思想政治实践、军政训练、金工实习、电工电子实习的教学大纲由政法学院、武装部、机电学院、自动化学院编写,其他环节由各学院自己完成。

3.各学院(部)要组织有经验的和熟悉相关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师负责此项工作,要对大纲内容进行充分讨论和研究,大纲的修订或制定要与本科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协调一致,要能充分反映培养计划、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的教学思想。体现创新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的思想,吸收学科的新知识、新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成果,对于非本学院开设的课程,在编写课程设计大纲时应充分征询授课单位意见。

4.大纲应包括以下主要内容:实践教学的性质、目的与任务;
基本内容;
基本要求;
考核方法;
主要参考资料等。

5.大纲格式要求:

① 大纲编排时以专业为单位,按实践教学内容体系结构次序整理;

② 所有资料均要做成Word文档,纸幅为16开幅、宋体、五号字;

③ 文字力求简练、扼要、明确。

【篇三】《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
专业必修课 课程代码:
课程学时:
51 学分:
3

适用专业:
自动化 ,测控技术与仪器

开课时间:
三 年级 一 学期 开课单位:
自动化学院

大纲执笔人:
蒯伟杰 大纲审定人: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微机系统组成原理与接口技术,为进一步学习和应用微机控制技术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主要任务是,学习典型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微处理器及其接口电路的功能与输入/输出(I/O)方法,建立微机系统的整体概念,使学生具有运用微机软硬件技术开发应用系统的初步能力。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基本掌握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和运算的基础知识;
从应用的角度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整体结构、整机工作原理、时序及中断等基本概念。初步建立起微机系统结构和运行的整体概念是本课程的最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应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微机原理基本知识与应用技术,对简单的微机系统进行扩展和开发。为适应微机应用技术不断发展的形势,本课程应注意培养学生应用微机技术中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进一步深入学习计算机应用技术等课程打下较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微机系统中主要部件(CPU、内存、I/O接口电路和总线等)的功能及连接方法;
微处理器指令及其操作数的寻址方法;
微机系统与外设之间I/O信息交换的基本方法;
并进一步掌握典型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和运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基本方法;
掌握常用(可编程)I/O接口电路的性能特点和编程应用方法;
了解计算机系统与外部设备的接口技术。其中,基本掌握典型微处理器的指令系统和运用汇编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基本方法,是本课程学习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熟练地阅读理解典型的汇编语言程序(如,30行以下),并能按照一般应用要求编写汇编语言用户程序(约10~20行)。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教学,使用PPT幻灯对计算机的原理和结构进行详细的图解.配以一定的实验手段使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

第1章 微型计算机基础概述 3

1.1微型计算机系统 理解 0.5

1.2微型机的数制与编码 掌握 1

1.3二进制数的运算与表示 掌握 1.5

第2章 微处理器与总线 3

2.1 微处理器概述 理解 0.5

2.2 8086微处理器 掌握 1

2.3 总线 掌握 1.5

第3章 指令系统 6

3.1概述 理解 0.5

3.2寻址方式 掌握 1

3.3指令系统介绍 掌握 1.5

上机实验 3

第4章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18

4.1汇编语言语句格式 理解 2

4.2汇编语言程序基本结构与设计方法 掌握 6

4.3 宏汇编 掌握 2

4.4 BIOS中断和DOS系统功能调用 掌握 2

4.5上机调试程序 6

第5章 存储器系统 6

5.1 概述 理解

5.2 随机存储器RAM 掌握 1

5.3 只读存储器 ROM 掌握 1

5.4 高速缓冲存储器 掌握 1

存储器扩充实验 3

第6章 入输出方法及其中断处理 3

6.1 微型计算机输入/输出(I/O)方式概论 理解 1

6.2 I/O接口的基本结构与端口的编址方式 掌握 1

6.3 80X86的中断系统 理解 1

第7章 常用I/O接口电路 12

7.1可编程并行I/O接口芯片8255A 掌握 3

7.2可编程计数/定时器8253 掌握 3

7.3串行通讯接口芯片 8251/8250和RS-232C标准接口 掌握 3

接口实验 3

五、实践教学内容要求与说明

简要说明实践教学(含课内实践教学、实验、实训等)内容与要求。具体实践教学内容及要求,详见相应的实践教学大纲。

实验一 输入输出程序的编制

【实验名称】

利用DOS调用实现输入与输出

【实验目的】

了解DOS的中断调用,实现数据的输入与输出

【实验原理】

利用DOS中断调用中的1号,2号和9号调用功能实现数据的输入与输出,同时通过本程序的调试了解汇编软件的使用。

1号调用:键盘输入字符

入口参数:无

出口参数:输入字符的ASCII码在AL寄存器中。

2号调用:显示器输出

入口参数:要输出的字符的ASCII码放在DL寄存器中

出口参数:无

9号调用:显示器输出字符串

入口参数:DS:DX中存放输出字符串缓冲区的首地址,字符串要求用字符”$”结束。

出口参数:无

实验二 循环程序的编制

【实验名称】

循环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实验目的】

了解循环程序的编写方法

【实验原理】

利用汇编编译器进行循环程序的编写与调试,了解标号的用途,循环计数器与转移指令的使用。

【实验内容】

1、 使用1号调用输入一个字符。

2、用程序判断这个字符是否字母,如果是将其转换成大写字母。

3、再用2号调用将输入的字符显示出来。

1、如此循环,可以循环输入26个字符。

实验三 子程序的编制

【实验名称】

子程序的编制与调试

【实验目的】

了解子程序的编写方法与调用机理

【实验原理】

利用汇编编译器进行子程序的编写与调试,了解子程序的调用方法。

【实验内容】

1、编写一个数据搬家子程序

2、编写一个输出回车换行子程序

3、编写一个清屏子程序。

4、编写主程序,完成电话号码的输入与显示。

实验四 存储器连接(6264的使用)

【实验名称】

存储器连接(6264的使用)。

【实验目的】

掌握存储器译码及读写的方法。

【实验原理】

微处理器通过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及控制总线与存储器连接,如下图所示:

地址总线为地址信号,用来指明选中的存储单元地址。

数据总线为数据信号,它是微处理器送往存储器的信息或存储器送往微处理器的信息。它包括指令和数据。

控制总线发出存储器读写信号,以便从ROM、RAM中读出指令或数据,或者向RAM写入数据。

实验五 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芯片8255A

【实验名称】

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芯片8255A

【实验目的】

掌握可编程并行通信接口芯片8255A的使用。

【实验原理】

8255A的逻辑图如下:

D0~7

A口

PA0~7

RD

C口

PC4~7

WR

8255A

A0

A1

CS

C口

PC0~3

RESET

B口

PB0~7

各位含义如下:

D0~7:数据线

A0~1:地址线,用于选择端口

RD:读控制线,低电平有效

WR:写控制线,低电平有效

CS:片选线,低电平有效

RESET:复位信号,高电平有效。8255复位后,所有I/O均处于输入状态。

A口:8位数据输入锁存器和8位数据输出锁存器/缓冲器

B口:8位数据输入锁存器和8位数据输出锁存器/缓冲器

C口:8位数据输入锁存器和8位数据输出锁存器/缓冲器

8255有3种工作方式,在8255中有一个控制字用来选择工作方式和A、B、C三个端口。控制字和各位含义如下:

D7

D6

D5

D4

D3

D2

D1

D0

D0:C口低四位。1-输入,0-输出

D1:B口。1-输入,0-输出

D2:B口工作方式选择。0-方式0,1-方式1

D3:C口高四位。1-输入,0-输出

D4:A口。1-输入,0-输出

D5,D6:工作方式选择,具体见下表:

D6

D5

工作方式

0

0

方式0

0

1

方式1

1

0

方式2

1

1

方式2

D7:特征位,为1时表示8255起作用。

六、考试范围与题型

1.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

第一章:微型计算机基础概述 10%

第二章:微处理器与总线 10%

第三章:指令系统 5%

第四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 20 %

第五章:存储器系统 20%

第六章:输入输出方法及其中断处理 15%

第七章:常用I/O接口电路 20%

2.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1)单项选择题 20%

(2)多项选择题 10%

(3)程序题 30%

(4)设计题 40%

七、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
冯博琴 编著 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7-8

2、参考资料:

(1)白中英等编著.计算机组成原理. 科学出版社 2005-8

(2)白中英等编著.计算机组成原理题解、题库与实验.科学出版社 2005-8

(3)李华贵编著.微型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科学出版社 2005-10

按“编者. 书名. 出版社,出版时间”排列

【篇四】《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高等数学2》课程教学大纲

教研室主任:
梁军 执笔人:吴翠连 王琳

一、课程基本信息

开课单位:经济学院

课程名称:高等数学2

课程编号:201002

英文名称:Advanced Mathematics

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

总 学 时:
72 理论学时:
72 实验学时:
0

学 分:3

开设专业:贸易经济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1(201001)、高等数学2(201002)、线性代数(201003)

二、课程任务目标

(一)课程任务

本课程是理科院校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统考科目。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使学生掌握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和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运算技能,为学习后继课程和进一步获得数学知识奠定必要的数学基础。要通过各个教学环节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自学能力,还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熟练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

基本了解多元函数微积分学的基础理论;
充分理解微积分学的背景思想及数学思想。掌握多元函数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和常微分方程的基本方法、手段、技巧,并具备一定的分析论证能力和较强的运算能力。能较熟练地应用微积分学、无穷级数和微分方程的思想方法解决应用问题。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理论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第七章  微分方程

 

1.内容概要  

微分方程的基本概念,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全微分方程,可降阶的高阶微分方程,高阶线性微分方程,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组解法举例。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微分方程的一般概念,一阶可分离变量微分方程,一阶线性微分方程;
二阶常系数线性微分方程。

 

难点:微分方程类型的判别及解法;
微分方程的建立与初始条件的列出;
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特解的求法。

 

3.学习目的与要求  

(1)了解微分方程及其阶、解、通解、初始条件、特解的概念。

 

(2)能识别下述一阶微分方程: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齐次方程,一阶线性方程,贝努利方程、全微分方程。

 

(3)熟练掌握可分离变量的微分方程及一阶线性方程的解法,会求其通解、特解。

  (4)会解齐次方程和伯努利方程,进而领会运用变量代换求解微分方程的思想方法。

 

(5)会解简单的全微分方程。

 

(6)掌握下述三种特殊形式的高阶方程的降阶法:
、、,进而领会降阶法的实质及运用范围。

  (7)掌握二阶线性微分方程解的结构。

 

(8)熟练掌握二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9)掌握高阶常系数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10)掌握非齐次项为多项式,指数函数、正弦函数、余弦函数以及它们的线性组合与乘积的二阶常系数非齐次线性微分方程的解法。

 

(11)会运用微分方程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与物理问题。

 

第八章  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1.内容概要

向量及其线性运算,数量积 、向量积、 混合积,曲面及其方程,空间曲线及其方程 ,平面及其方程,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向量的数量积与向量积 ,平面及其方程,空间直线及其方程。

难点:平面和直线方程的建立,由平面、二次曲面围成的空间图形。

3.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向量的概念,并熟练掌握其运算。

(2)掌握向量的数量积、向量积运算及两个向量垂直、平行的条件,了解三个向量共面的条件。

(3)掌握平面一般式方程:Ax+By+Cz+D=0中的系数A、B、C、D中某个或某几个取零值时平面位置的特点。

(4)掌握平面方程的三种形式;
点法式、一般式、截距式的相互转化方法,并能熟练地由平面方程写出平面的法线向量。

(5)掌握直线方程的三种形式:对称式、一般式、参数式的相互转化方法,并能熟练地由直线方程写出直线的方向向量。

(6)注意培养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适当增加一些由平面、二次曲面围成的空间图形的例子。

第九章  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1.内容概要  

多元函数基本概念,偏导数,全微分,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隐函数求导公式,方向导数和梯度,多元函数的极值及其求法。

 

2.重点和难点  

重点:多元函数的概念;
导数与全微分的概念;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多元函数的极值问题。

 

难点:全微分的概念;
多元复合函数的求导法则;
方向导数与梯度。

 

3.学习目的与要求  

(1)知道多元函数的极限与连续性,以及有界闭区域上的连续函数的性质。

 

(2)理解偏导数、全微分的概念。

 

(3)熟练掌握复合函数求导法;
会求二阶偏导。

 

(4)会求隐函数的偏导数。

 

(5)了解空间曲线的切线与法平面及曲面的切平面与法线,并掌握求其方程的求法。

 

(6)理解多元函数极值的概念,会求函数的极值,了解条件极值的概念,会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条件极值,会求一些简单的最大值、最小值的应用问题。

 

(7)理解方向导数与梯度的概念。

 

第十章  重积分  

1.内容概要  

二重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二重积分的计算法,三重积分,重积分的应用,含参变量的积分。

 

2.重点和难点  

重点:二重、三重积分的概念及计算。

 

难点:重积分化为累次积分的定限及应用。

 

3.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二、三重积分的概念及其性质。

 

(2)熟练掌握二重积分的计算方法(直角坐标、极坐标),三重积分(直角坐标、柱坐标、球坐标)计算方法。

 

(3)用重积分表达并计算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如体积、质量、重心、转动惯量、引力等)。

 

第十一章  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1.内容概要  

对弧长的曲线积分,对坐标的曲线积分,格林公式及其应用,对面积的曲面积分,对坐标的曲面积分,高斯公式、通量与散度,斯托克斯公式、环流量与旋度。

 

2.重点和难点  

重点:两类曲线积分的概念与计算;
格林公式、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与计算;
高斯公式。

 

难点:两类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概念与计算;
散度与旋度。

 

3.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两类曲线积分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掌握其计算方法。

 

(2)理解两类曲面积分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联系,掌握其计算方法。

 

(3)了解曲线积分、曲面积分的物理意义。

 

(4)能用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表达一些几何量与物理量。

 

(5)掌握格林公式及平面曲线积分与路径无关的条件。

 

(6)熟悉高斯公式与向量场的散度。

 

(7)熟悉斯托克斯公式和向量场的旋度。

 

第十二章  无穷级数

1.内容概要  

常数项级数的概念与性质,常数项级数的审敛法,幂级数,函数展开成幂级数,函数的幂级数的展开式的应用,傅里叶级数,一般周期的傅里叶级数。

 

2.重点和难点  

重点:无穷级数收敛与发散的概念;
正项级数的审敛法;
幂级数的收敛区间,泰勒级数,函数展开为幂级数;
函数在[- ]上展开为傅里叶级数。

 

难点:级数敛散判断;
函数展开为幂级数。

 

3.学习目的与要求  

(1)理解无穷级数收敛、发散及和的概念。

 

(2)熟练掌握无穷级数的基本性质。

 

(3)熟悉几何级数和P-级数的敛散性。

 

(4)熟练掌握正项级数审敛法。

 

(5)掌握交错级数的敛散判断法。

 

(6)理解无穷级数绝对收敛、条件收敛的概念及关系。

 

(7)了解函数项级数的收敛域、和函数的概念。

 

(8)掌握幂级数收敛域及某些和函数的求法。

 

(9)理解幂级数在收敛域上的基本性质。

 

(10)知道函数展开成泰勒级数的充要条件。

 

(11)掌握、、、、的麦克劳林展式,并能用它们将一些简单的函数展开为幂级数。

 

(12)了解利用幂级数进行近似计算的方法。

 

(13)理解函数展开成傅里叶级数的充分条件(收敛定理)。

 

(14)熟练掌握周期函数及非周期函数展开为傅里叶级数的方法,及展为正、余弦级数的方法。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及要求

四、学时分配

章 次

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小计

讲授

实验

上机

习题

讨论

课外

备 注

第七章微分方程

6

6

第八章空间解析几何与向量代数

6

6

第九章多元函数微分法及其应用

18

18

第十章冲积分

10

10

第十一章曲线积分与曲面积分

16

16

第十二章无穷级数

16

16

合计

72

72

五、考核说明

考核方法:闭卷

成绩评定法法:平时成绩考试成绩

六、主要教材及教学参考书目

(一)主要教材

1.同济大学数学系 编《高等数学》下册 第六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

(二)主要参考书目

1.同济大学数学系 编《高等数学》下册 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

2.四川大学数学系高等数学教研室 编 《高等数学》第二册 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 吴礼斌 主编 《经济数学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4. 范培华等编 《微积分》,中国商业出版社,2006年。

【篇五】《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 课程代码:
课程学时:102 学分:
6 适用专业:
新闻学 开课时间:
一 年级 二 学期 ;

二 年级 一 学期 开课单位:
文学院 大纲执笔人:
林 琳 大纲审定人:
刘汉光

新闻采访与写作是新闻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有关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辅以相应的实践运用,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1、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新闻采访与写作的一般规律,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方法,能 完成一般新闻的采写任务。
2、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采写的基本工作规律,丰富专业知识,提高对新闻传播学的认识,为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新闻采写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培养学生识别和发现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掌握基本的采访方法和技巧,熟悉基本新闻体裁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具备新闻写作的基本技能。
2、教学难点:不仅要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掌握具体的文体写作,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鉴赏能力,而且要达到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深入思考能力、清晰表达能力等目的。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课堂教学方法
采用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模拟示范与课堂分析讨论、学生自评与教师点评、实地采写等立体互动式教学模式进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教学实践的积极性。教师在课堂上应对本课程的基本概念、规律、原理、方法和技巧进行认真必要的解释与讲授,讲授中尤其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大量的作品、材料与个案分析及实地采写,启迪和锻炼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概念、理论、技能与技巧的理解与掌握,并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加大课堂授课的知识与信息含量。

2.实训教学方法
实践方式采用案例分析(包括利用多媒体设备),模拟示范、现场观摩、课堂分析与讨论、学生自评与教师点评、实地采写与专题实践讲座相结合的立体互动模式。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明每一次实践的内容、目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并认真地给予具体指导,及时掌握与记录实践中发生的情况和处置办法。学生必
须按照教师所说的实践内容、目的、要求与注意事项认真实践。出现问题要及时向任课教师报告。
四、教学内容、目标与学时分配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课时分配
1.新闻采访与写作概论 3
1.1 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了解 1 1.2 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了解 2 2.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3 2.1 新闻记者的职责 2.2 记者应具有的知识结构 2. 3 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 3. 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3.1 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3.2 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3. 3 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4. 新闻线索与新闻价值判断 3 4.1 获得线索:采访的起点 4.2 新闻敏感与价值判断 4.3 实践 5. 新闻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5.1 资料准备 5.2 分析采访对象的心理特点 5.3 拟定切实可行的采访提纲 5.4 采访提纲实践 6.新闻采访的一般方法 9 6.1 提问方法 6.2 倾听方法 6.3 观察方法 6. 4 记录方法 6. 5 采访实践一 7.新闻采访的特殊方法 9 7.1 新闻记者的隐性采访 7.2 网络作在线采访 7.3 精确新闻采访 7.4 跟踪调查的方式进行采访 7.5 采访实践二 8.采访素材的整理加工 3 8.1 整理采访素材的意义 8.2 整理采访素材的步骤 8.3 对采访素材的分析取舍 9.新闻写作概论 3 9.1 新闻稿件分类 了解 1 了解 1 了解 1了解 1 理解 1 理解 1掌握 1 掌握 1 实践 1 掌握 2 掌握 2 掌握 2 实践 3 掌握 2 掌握 1 掌握 2 掌握 1 实践 3 掌握 2 掌握 2 掌握 1 了解 1 实践 3 掌握 1 理解 1 掌握 1了解 1

3
9
9.2 新闻稿件的结构 了解 1 9. 3 新闻稿件的共同规律 了解 1 10. 消息写作 12 10.1 标题的写作 掌握 1
10.2 导语的写作 掌握 1 10.3 正文的写作 掌握 1 10.4 消息背景的写作 掌握 1 10.5 消息常见的结构形式 掌握 1 10.6 消息实践练习与讲解 实践 7 11. 通讯写作 12 11.1 通讯的基本特征 11.2 通讯的主题
1 11.3 通讯的选材 11.4 通讯的结构 1
11.5 通讯实践练习与讲解 8
12. 专访 12 12.1 专访的文体特征 12.2 专访的文体类型 12.3 专访的写作要领 12.4 专访实践练习与讲解 13. 新闻特写 9 13.1 特写的文体特征 13.2 特写的取材与分类 13.3 特写的写作要领 13.4 特写实践练习与讲解 14. 电子媒介新闻的写作 9 14.1 电子媒介的传播方式 14.2 广播、电视新闻的写作 14.3 网络新闻写作 14.4 电子媒介新闻实践练习与讲解15. 媒体实习指南 3 15.1 如何选择媒体 15.2 求职过程技巧讲解 15.3 如何顺利渡过实习期 五、考试范围与题型
1、考试范围与分数比例
(1)新闻采访学的基本概念 5% (2)新闻写作学的基本概念 5% (3)采访提纲写作 15% (4)采访准备 10% 了解 1 掌握 掌握 1
掌握 实践 了解 1
了解 1 掌握 1 实践 6 了解 1 掌握 1 掌握 1 实践 6
了解 1 了解 1 掌握 1 实践 6 了解 1 了解 1 了解 1
(5)采访技巧 15% (6)不同新闻类型写作 50% 2、考试题型与分数比例
(1)填空题 10% (2)判断或选择题 20% (3)名词解释题 10% (4)简答题 20% (5)实践题 10% (6)新闻稿写作题 30% 六、教材与参考资料
1、教材:丁铂铨主编 《新闻采访与写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2、参考资料:
(1)欧阳霞、张晨 编《新闻采访与写作》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版等教材 (2)许颖,《新闻采访与写作》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3)梅尔文·门彻 (Melvin Mencher,《新闻报道与写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14年版



推荐访问:教学大纲 融合 课程 《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融合新闻教学》-课程教学大纲 融合新闻学课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