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时间:2022-05-25 17:35:02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角色定位,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角色定位4篇

第一篇: 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幼儿园课程中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没有最好的课程,只有最适合的课程
   没有最好的课程,只有最适合的课程,这就好比没有最好的衣服,只有最适合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穿的衣服。
   对于课程是否适合,至少有两个评定规范,其一是社会,其二是儿童。用第一个规范进行衡量,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课程,能适用于不同社会文化中的不同儿童;
而各种不同的课程则能分别适合不同社会文化中的不同儿童。例如,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注重按“教育纲要”规定的具体内容统一进行教学,注重教科书的编写和使用,注重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并注重按统一的规范评价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这样的幼儿园课程是与这个年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相适合的。这就好比那个时代的人,都习惯于衣着相同颜色和款式的衣服一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变化肯定会对幼儿园课程提出改革要求,使幼儿园课程打破规范化和统一性,逐渐走向多元和自主。这就好比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逐渐开始以自由、自主选择的方式,衣着与时代和时令相称的衣服一样。用第二个规范进行衡量,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课程,能适用于不同个性的儿童;
而各种不同的课程则能分别适合不同个性的儿童。幼儿园课程走向多元和自主,不只仅是为了适应社会,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合儿童,这就好比人们以自由、自主选择的方式选择衣服时,其衣着的衣服不只要与时代和时令相称,也要与自身的个性相称。这样,幼儿园课程肯定会注重每个幼儿的发展和适合其个性的教育活动,注重教师对不同的儿童实施不同的教育。
  谁来设计和编制课程
   当幼儿园课程是按“教育纲要”规定的具体内容统一进行编制时,课程和教材编写方面的专家们无疑就是课程的设计者和编制者。课程改革以后,尤其是当幼儿园课程走向多元和自主以后,人们很容易造成这样的理解:课程的设计者和编制者应该是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了。
   课程是关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一个系统,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或桥梁,教育实践常以课程为轴心展开,教育改革也常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而进行。但我们应该看到,课程作为教育中最重要、最繁难、最易被误解的教育问题之一,是不容易设计和编制的。一套好的幼儿园课程,既要有理性,又要具可操作性,一般都需要经由课程专家与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一起来设计和编制。这就好比衣服一样,不是人人都会设计和制作的,能设计衣服的人,一定要有起码的专业设计服装的思想和修养;
能制作衣服的人,
  一定要有起码的裁缝技能。
   设计和制作适合改革开放以前那个时代的人穿的相同颜色和款式的衣服尚且不易,设计和制作改革开放以后适合时尚、适合个性的衣服就更繁难。同样的道理,设计和编制规范化、高结构化的幼儿园课程尚且不易,设计和编制个性化的、低结构化的课程就更繁难。
   设计和编制课程是一回事,实施课程是另一回事,这就好比设计和制作衣服是一回事,衣着衣服是另一回事。每个人每天都要穿衣服,但是,要求他们自身去设计和制作衣服并不在理,因为人局部人不会设计和制大余衣服。同样,每个幼儿园教师每个工作日都要实施课程,他们主要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不是课程的设计和编制者,要求他们自身去设计和编制课程,这样做也不合理,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局部人并不会设计和编制课程。
   虽然,人局部人不会设计和制作衣服,但是很多人会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中去选择适合自身穿的衣服;
即使有些人会设计和制作衣服,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宁肯到市场上去买衣服穿,而不愿意自身去设计和制作衣服,至多对买来的衣服自身再作点小的改动,这是因为自身设计和制作衣服有时反而得不偿失。同样,大局部幼儿园教师不会设计和编制幼儿园课程,但是,很多教师会选择适合自身和幼儿的幼儿园课程和教材,即使有些幼儿园教师会设计和编写一些教育活动,但一般而言,他们还是愿意大量地参考、借鉴和利用社会上已有的各种教育资源,而不会仅仅只是使用自身“浏览”的东西,因为这样做既快、又省,效果也不定比自身做的差。
   幼儿园教师不是课程专家,让他们去编制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设计和制作教具和课件;
要求他们去创编“与他人不一样的园本课程”,对于大局部幼儿园教师而言,是错位的,是勉为其难的。当然,对于一些有丰富经验,又有一定理论功底的教师,需要另当别论,这就好比很少数不是服装设计师和裁缝的人也还是有可能设计和制作出好的衣服一样。
   幼儿园教师若能选择主要由课程专家们设计和编制的课程和教师参考用书,结合实践和研究,通过再加工的过程,发明性地实施课程,灵活地使用参考用书和其他教育资料,使课程和教育活动能在最大程度上适合自身的教育对象(这样的过程被称为课程园本化的过程),这样做已经很不容易了。
  理论并不等于实践,“应然”并非“实然”
   讲到课程,经常会涉和课程模式。为此,不少专家或有些幼儿园也在努力发明和极力向他人推广自身的课程模式。
   伊文思曾对课程模式作过释义,他认为,当某种理论,或者几种理论综合成为一种指导思想,被作为制定某一具体的教育计划或者教育方案的基础,并被用于处置该计划或者方案中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协调的总体而发挥整体的教育功能时,这个具体的教育计划或者教育方案就不同于一般的计划或方案,而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课程模式了。他认为,每种课程模式都为这种课程的哲学、管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各种成分提供了理想的表述,即它能给予人们关于理论前提、管理政策和理想的教育过程之间内在联系的协调性的描述。
   在服装行业中,服装设计大师要将自身的设计思想转化为服装市场上流行的服装样式,他们会设计一些“模式化”的服装,让模特在“T”型舞台上展示,使人们看到了这样的服装模式,就能看到服装设计师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理念。但是,这些服装往往是不能在一般场所下被人衣着的。
   同样地,一个课程若被模式化了,那么它就可以被用以清晰地说明某种(或某些)理念如何通过目标、内容、评价以和管理等方面转化为教育实践。应该看到,课程模式的功用,主要的不是为了“推广”,为了被人家广泛运用,而是为了展示,为了说明问题。一般而言,一种被模式化的课程,其实用性反而会降低。
   理论并不等于实践,“应然”并非“实然”,过分在乎理论的“先进性”,反而有可能导致幼儿教育实践的“不可操作性”。一种好的理论,有其自身严密的逻辑和体系,它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只能被用于解释和指导特定的现象和事件。相反,幼儿教育实践则应着眼于最优化地解决问题,着眼于“行得通”,而不应过多地考虑是否与所谓“正确”的理论相符。幼儿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想要用一种或数种理论来理想地涵盖和指导如此繁杂的实践问题其实是有困难的。
   为了展示,为了说明,课程模式着眼于理论到实践的演绎,或是实践到理论的归纳,着眼于所建立的模型自身的完美。通过课程模式,能使人们较为理想地“透过现象看实质”,能使人们便当地去领悟课程的理念以和转化过程。正因为如此,课程模式往往也就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即使少数一些课程模式能被得以推广,也是一定经由了改造的过程,这就好比将模特在舞台上展示的衣服经过改变,才干在市场上流行一样。
   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是幼儿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自身。固然,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能使自身站得高,看得远,能使自身理性地考虑和解决问题。但是,过度“迷信”理论,反而会降低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有时反而会使自身变得无所适从。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有些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为了设计和编制“园本课程”,寻找或搬来不少所谓“先进的”理论来作为课程的支撑,似乎课程一旦加上了“皮亚杰”,加上了“多元智能”,加上了“主题网络”等一类时髦的东西,质量就会上个台阶。事实上,这是舍本逐末的事。且不说,这些所谓的“园本课程”会不会准确地演绎这些理论,即使能十全十美地演绎这些理论,一般而言也是不可能正好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切从实际动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规范”,这些格言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会选择和生成课程和教育活动是一种身手
   要能得体地衣着衣服,就要会选择,在需要的时候,还要会作改造,这是衣着衣服的身手。同样,要能理想地实施幼儿园课程,园长和教师就要会做选择,在需要的时候,会通过改造、生成等途径,使课程变得更适合,这是实施课程的身手。
   当今,社会上已有的关于幼儿园课程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能给园长和教师很大的选择余地;
说它是坏事,是因为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一套质量上乘的幼儿园课程,是课程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一起合作,经由千锤百炼的过程打造出来的,而不是心血来潮拼凑而成的。这就好比是一套有品位的服装,是服装设计师精心设计,并由服装制作者花费一番匠心而制作成的。
   “会选择和生成课程和教育活动是一种身手”说的是,善于分辨良莠是件不容易的事。在如今,似乎谁都可以设计和编制幼儿园课程和教材,于是,依靠“剪刀加糨糊”假造的课程和教材甚至比品质尚好的还要多,再加上商人们的精心包装,广告铺天盖地的炒作以和不正当的行销手段,要人们从中分明“黑”“白”有时真的很困难。这就好比在服装市场上,粗制滥造、甚至冒牌的衣服远比真品牌的衣服更多,要分清孰优孰劣并不容易。
   “会选择和生成课程和教育活动是一种身手”说的是,“会选择”至少说明园长和教师对课程和教育活动起码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
“会生成”至少说明园长和教师对现有课程和教育活动的适合性有质疑,并想作修正和改造。
   科为课程的实施者,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要学会去选择和运用社会上已有的、有品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已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严格审查的教育资料,也许这比自身化大力气去设计和编制自身的课程和教材更为重要。这就好比一个想要将衣服衣着得得体的人一样,学会在林林总总的市场上不为广告所左右,能鉴别和找到适合自身的、有品位的衣服,并逐渐学会在一定的场所下衣着适合的衣服,这样的身手可能比自身化力气去制作衣服更有意义。
   选择和生成课程和教育活动的依据是国家和地方的纲要和课程指南,一般而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应在如何发明性地运用那些主要由课程专家和有丰富经验教师们编制的资料上下工夫,通过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使课程和教育活动能在最大程度上适合自身的教育对象,这样,他们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快快乐乐地与幼儿打交道了。
  


  没有最好的课程,只有最适合的课程
   没有最好的课程,只有最适合的课程,这就好比没有最好的衣服,只有最适合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穿的衣服。
   对于课程是否适合,至少有两个评定规范,其一是社会,其二是儿童。用第一个规范进行衡量,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课程,能适用于不同社会文化中的不同儿童;
而各种不同的课程则能分别适合不同社会文化中的不同儿童。例如,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注重按“教育纲要”规定的具体内容统一进行教学,注重教科书的编写和使用,注重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并注重按统一的规范评价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这样的幼儿园课程是与这个年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相适合的。这就好比那个时代的人,都习惯于衣着相同颜色和款式的衣服一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变化肯定会对幼儿园课程提出改革要求,使幼儿园课程打破规范化和统一性,逐渐走向多元和自主。这就好比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逐渐开始以自由、自主选择的方式,衣着与时代和时令相称的衣服一样。用第二个规范进行衡量,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课程,能适用于不同个性的儿童;
而各种不同的课程则能分别适合不同个性的儿童。幼儿园课程走向多元和自主,不只仅是为了适应社会,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合儿童,这就好比人们以自由、自主选择的方式选择衣服时,其衣着的衣服不只要与时代和时令相称,也要与自身的个性相称。这样,幼儿园课程肯定会注重每个幼儿的发展和适合其个性的教育活动,注重教师对不同的儿童实施不同的教育。
  谁来设计和编制课程
   当幼儿园课程是按“教育纲要”规定的具体内容统一进行编制时,课程和教材编写方面的专家们无疑就是课程的设计者和编制者。课程改革以后,尤其是当幼儿园课程走向多元和自主以后,人们很容易造成这样的理解:课程的设计者和编制者应该是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了。
   课程是关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一个系统,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或桥梁,教育实践常以课程为轴心展开,教育改革也常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而进行。但我们应该看到,课程作为教育中最重要、最繁难、最易被误解的教育问题之一,是不容易设计和编制的。一套好的幼儿园课程,既要有理性,又要具可操作性,一般都需要经由课程专家与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一起来设计和编制。这就好比衣服一样,不是人人都会设计和制作的,能设计衣服的人,一定要有起码的专业设计服装的思想和修养;
能制作衣服的人,
  一定要有起码的裁缝技能。
   设计和制作适合改革开放以前那个时代的人穿的相同颜色和款式的衣服尚且不易,设计和制作改革开放以后适合时尚、适合个性的衣服就更繁难。同样的道理,设计和编制规范化、高结构化的幼儿园课程尚且不易,设计和编制个性化的、低结构化的课程就更繁难。
   设计和编制课程是一回事,实施课程是另一回事,这就好比设计和制作衣服是一回事,衣着衣服是另一回事。每个人每天都要穿衣服,但是,要求他们自身去设计和制作衣服并不在理,因为人局部人不会设计和制大余衣服。同样,每个幼儿园教师每个工作日都要实施课程,他们主要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不是课程的设计和编制者,要求他们自身去设计和编制课程,这样做也不合理,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局部人并不会设计和编制课程。
   虽然,人局部人不会设计和制作衣服,但是很多人会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中去选择适合自身穿的衣服;
即使有些人会设计和制作衣服,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宁肯到市场上去买衣服穿,而不愿意自身去设计和制作衣服,至多对买来的衣服自身再作点小的改动,这是因为自身设计和制作衣服有时反而得不偿失。同样,大局部幼儿园教师不会设计和编制幼儿园课程,但是,很多教师会选择适合自身和幼儿的幼儿园课程和教材,即使有些幼儿园教师会设计和编写一些教育活动,但一般而言,他们还是愿意大量地参考、借鉴和利用社会上已有的各种教育资源,而不会仅仅只是使用自身“浏览”的东西,因为这样做既快、又省,效果也不定比自身做的差。
   幼儿园教师不是课程专家,让他们去编制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设计和制作教具和课件;
要求他们去创编“与他人不一样的园本课程”,对于大局部幼儿园教师而言,是错位的,是勉为其难的。当然,对于一些有丰富经验,又有一定理论功底的教师,需要另当别论,这就好比很少数不是服装设计师和裁缝的人也还是有可能设计和制作出好的衣服一样。
   幼儿园教师若能选择主要由课程专家们设计和编制的课程和教师参考用书,结合实践和研究,通过再加工的过程,发明性地实施课程,灵活地使用参考用书和其他教育资料,使课程和教育活动能在最大程度上适合自身的教育对象(这样的过程被称为课程园本化的过程),这样做已经很不容易了。
  理论并不等于实践,“应然”并非“实然”
   讲到课程,经常会涉和课程模式。为此,不少专家或有些幼儿园也在努力发明和极力向他人推广自身的课程模式。
   伊文思曾对课程模式作过释义,他认为,当某种理论,或者几种理论综合成为一种指导思想,被作为制定某一具体的教育计划或者教育方案的基础,并被用于处置该计划或者方案中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协调的总体而发挥整体的教育功能时,这个具体的教育计划或者教育方案就不同于一般的计划或方案,而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课程模式了。他认为,每种课程模式都为这种课程的哲学、管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各种成分提供了理想的表述,即它能给予人们关于理论前提、管理政策和理想的教育过程之间内在联系的协调性的描述。
   在服装行业中,服装设计大师要将自身的设计思想转化为服装市场上流行的服装样式,他们会设计一些“模式化”的服装,让模特在“T”型舞台上展示,使人们看到了这样的服装模式,就能看到服装设计师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理念。但是,这些服装往往是不能在一般场所下被人衣着的。
   同样地,一个课程若被模式化了,那么它就可以被用以清晰地说明某种(或某些)理念如何通过目标、内容、评价以和管理等方面转化为教育实践。应该看到,课程模式的功用,主要的不是为了“推广”,为了被人家广泛运用,而是为了展示,为了说明问题。一般而言,一种被模式化的课程,其实用性反而会降低。
   理论并不等于实践,“应然”并非“实然”,过分在乎理论的“先进性”,反而有可能导致幼儿教育实践的“不可操作性”。一种好的理论,有其自身严密的逻辑和体系,它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只能被用于解释和指导特定的现象和事件。相反,幼儿教育实践则应着眼于最优化地解决问题,着眼于“行得通”,而不应过多地考虑是否与所谓“正确”的理论相符。幼儿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想要用一种或数种理论来理想地涵盖和指导如此繁杂的实践问题其实是有困难的。
   为了展示,为了说明,课程模式着眼于理论到实践的演绎,或是实践到理论的归纳,着眼于所建立的模型自身的完美。通过课程模式,能使人们较为理想地“透过现象看实质”,能使人们便当地去领悟课程的理念以和转化过程。正因为如此,课程模式往往也就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即使少数一些课程模式能被得以推广,也是一定经由了改造的过程,这就好比将模特在舞台上展示的衣服经过改变,才干在市场上流行一样。
   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是幼儿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自身。固然,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能使自身站得高,看得远,能使自身理性地考虑和解决问题。但是,过度“迷信”理论,反而会降低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有时反而会使自身变得无所适从。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有些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为了设计和编制“园本课程”,寻找或搬来不少所谓“先进的”理论来作为课程的支撑,似乎课程一旦加上了“皮亚杰”,加上了“多元智能”,加上了“主题网络”等一类时髦的东西,质量就会上个台阶。事实上,这是舍本逐末的事。且不说,这些所谓的“园本课程”会不会准确地演绎这些理论,即使能十全十美地演绎这些理论,一般而言也是不可能正好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切从实际动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规范”,这些格言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会选择和生成课程和教育活动是一种身手
   要能得体地衣着衣服,就要会选择,在需要的时候,还要会作改造,这是衣着衣服的身手。同样,要能理想地实施幼儿园课程,园长和教师就要会做选择,在需要的时候,会通过改造、生成等途径,使课程变得更适合,这是实施课程的身手。
   当今,社会上已有的关于幼儿园课程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能给园长和教师很大的选择余地;
说它是坏事,是因为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一套质量上乘的幼儿园课程,是课程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一起合作,经由千锤百炼的过程打造出来的,而不是心血来潮拼凑而成的。这就好比是一套有品位的服装,是服装设计师精心设计,并由服装制作者花费一番匠心而制作成的。
   “会选择和生成课程和教育活动是一种身手”说的是,善于分辨良莠是件不容易的事。在如今,似乎谁都可以设计和编制幼儿园课程和教材,于是,依靠“剪刀加糨糊”假造的课程和教材甚至比品质尚好的还要多,再加上商人们的精心包装,广告铺天盖地的炒作以和不正当的行销手段,要人们从中分明“黑”“白”有时真的很困难。这就好比在服装市场上,粗制滥造、甚至冒牌的衣服远比真品牌的衣服更多,要分清孰优孰劣并不容易。
   “会选择和生成课程和教育活动是一种身手”说的是,“会选择”至少说明园长和教师对课程和教育活动起码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
“会生成”至少说明园长和教师对现有课程和教育活动的适合性有质疑,并想作修正和改造。
   科为课程的实施者,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要学会去选择和运用社会上已有的、有品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已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严格审查的教育资料,也许这比自身化大力气去设计和编制自身的课程和教材更为重要。这就好比一个想要将衣服衣着得得体的人一样,学会在林林总总的市场上不为广告所左右,能鉴别和找到适合自身的、有品位的衣服,并逐渐学会在一定的场所下衣着适合的衣服,这样的身手可能比自身化力气去制作衣服更有意义。
   选择和生成课程和教育活动的依据是国家和地方的纲要和课程指南,一般而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应在如何发明性地运用那些主要由课程专家和有丰富经验教师们编制的资料上下工夫,通过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使课程和教育活动能在最大程度上适合自身的教育对象,这样,他们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快快乐乐地与幼儿打交道了。
  


  没有最好的课程,只有最适合的课程
   没有最好的课程,只有最适合的课程,这就好比没有最好的衣服,只有最适合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穿的衣服。
   对于课程是否适合,至少有两个评定规范,其一是社会,其二是儿童。用第一个规范进行衡量,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课程,能适用于不同社会文化中的不同儿童;
而各种不同的课程则能分别适合不同社会文化中的不同儿童。例如,上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的幼儿园课程注重按“教育纲要”规定的具体内容统一进行教学,注重教科书的编写和使用,注重教师专业技能的训练,并注重按统一的规范评价幼儿园的教育质量。这样的幼儿园课程是与这个年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相适合的。这就好比那个时代的人,都习惯于衣着相同颜色和款式的衣服一样。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随之发生了巨大的转变,这种变化肯定会对幼儿园课程提出改革要求,使幼儿园课程打破规范化和统一性,逐渐走向多元和自主。这就好比改革开放以后,人们逐渐开始以自由、自主选择的方式,衣着与时代和时令相称的衣服一样。用第二个规范进行衡量,则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世界上并不存在一种最好的课程,能适用于不同个性的儿童;
而各种不同的课程则能分别适合不同个性的儿童。幼儿园课程走向多元和自主,不只仅是为了适应社会,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合儿童,这就好比人们以自由、自主选择的方式选择衣服时,其衣着的衣服不只要与时代和时令相称,也要与自身的个性相称。这样,幼儿园课程肯定会注重每个幼儿的发展和适合其个性的教育活动,注重教师对不同的儿童实施不同的教育。
  谁来设计和编制课程
   当幼儿园课程是按“教育纲要”规定的具体内容统一进行编制时,课程和教材编写方面的专家们无疑就是课程的设计者和编制者。课程改革以后,尤其是当幼儿园课程走向多元和自主以后,人们很容易造成这样的理解:课程的设计者和编制者应该是幼儿园的园长和教师了。
   课程是关于教育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的一个系统,是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践的中介或桥梁,教育实践常以课程为轴心展开,教育改革也常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而进行。但我们应该看到,课程作为教育中最重要、最繁难、最易被误解的教育问题之一,是不容易设计和编制的。一套好的幼儿园课程,既要有理性,又要具可操作性,一般都需要经由课程专家与有丰富经验的教师一起来设计和编制。这就好比衣服一样,不是人人都会设计和制作的,能设计衣服的人,一定要有起码的专业设计服装的思想和修养;
能制作衣服的人,
  一定要有起码的裁缝技能。
   设计和制作适合改革开放以前那个时代的人穿的相同颜色和款式的衣服尚且不易,设计和制作改革开放以后适合时尚、适合个性的衣服就更繁难。同样的道理,设计和编制规范化、高结构化的幼儿园课程尚且不易,设计和编制个性化的、低结构化的课程就更繁难。
   设计和编制课程是一回事,实施课程是另一回事,这就好比设计和制作衣服是一回事,衣着衣服是另一回事。每个人每天都要穿衣服,但是,要求他们自身去设计和制作衣服并不在理,因为人局部人不会设计和制大余衣服。同样,每个幼儿园教师每个工作日都要实施课程,他们主要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不是课程的设计和编制者,要求他们自身去设计和编制课程,这样做也不合理,因为他们中的绝大局部人并不会设计和编制课程。
   虽然,人局部人不会设计和制作衣服,但是很多人会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中去选择适合自身穿的衣服;
即使有些人会设计和制作衣服,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宁肯到市场上去买衣服穿,而不愿意自身去设计和制作衣服,至多对买来的衣服自身再作点小的改动,这是因为自身设计和制作衣服有时反而得不偿失。同样,大局部幼儿园教师不会设计和编制幼儿园课程,但是,很多教师会选择适合自身和幼儿的幼儿园课程和教材,即使有些幼儿园教师会设计和编写一些教育活动,但一般而言,他们还是愿意大量地参考、借鉴和利用社会上已有的各种教育资源,而不会仅仅只是使用自身“浏览”的东西,因为这样做既快、又省,效果也不定比自身做的差。
   幼儿园教师不是课程专家,让他们去编制课程目标,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设计和制作教具和课件;
要求他们去创编“与他人不一样的园本课程”,对于大局部幼儿园教师而言,是错位的,是勉为其难的。当然,对于一些有丰富经验,又有一定理论功底的教师,需要另当别论,这就好比很少数不是服装设计师和裁缝的人也还是有可能设计和制作出好的衣服一样。
   幼儿园教师若能选择主要由课程专家们设计和编制的课程和教师参考用书,结合实践和研究,通过再加工的过程,发明性地实施课程,灵活地使用参考用书和其他教育资料,使课程和教育活动能在最大程度上适合自身的教育对象(这样的过程被称为课程园本化的过程),这样做已经很不容易了。
  理论并不等于实践,“应然”并非“实然”
   讲到课程,经常会涉和课程模式。为此,不少专家或有些幼儿园也在努力发明和极力向他人推广自身的课程模式。
   伊文思曾对课程模式作过释义,他认为,当某种理论,或者几种理论综合成为一种指导思想,被作为制定某一具体的教育计划或者教育方案的基础,并被用于处置该计划或者方案中的各种成分之间的各种关系,使之成为一个协调的总体而发挥整体的教育功能时,这个具体的教育计划或者教育方案就不同于一般的计划或方案,而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课程模式了。他认为,每种课程模式都为这种课程的哲学、管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各种成分提供了理想的表述,即它能给予人们关于理论前提、管理政策和理想的教育过程之间内在联系的协调性的描述。
   在服装行业中,服装设计大师要将自身的设计思想转化为服装市场上流行的服装样式,他们会设计一些“模式化”的服装,让模特在“T”型舞台上展示,使人们看到了这样的服装模式,就能看到服装设计师追求时尚、追求个性的理念。但是,这些服装往往是不能在一般场所下被人衣着的。
   同样地,一个课程若被模式化了,那么它就可以被用以清晰地说明某种(或某些)理念如何通过目标、内容、评价以和管理等方面转化为教育实践。应该看到,课程模式的功用,主要的不是为了“推广”,为了被人家广泛运用,而是为了展示,为了说明问题。一般而言,一种被模式化的课程,其实用性反而会降低。
   理论并不等于实践,“应然”并非“实然”,过分在乎理论的“先进性”,反而有可能导致幼儿教育实践的“不可操作性”。一种好的理论,有其自身严密的逻辑和体系,它是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只能被用于解释和指导特定的现象和事件。相反,幼儿教育实践则应着眼于最优化地解决问题,着眼于“行得通”,而不应过多地考虑是否与所谓“正确”的理论相符。幼儿教育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是五花八门的,想要用一种或数种理论来理想地涵盖和指导如此繁杂的实践问题其实是有困难的。
   为了展示,为了说明,课程模式着眼于理论到实践的演绎,或是实践到理论的归纳,着眼于所建立的模型自身的完美。通过课程模式,能使人们较为理想地“透过现象看实质”,能使人们便当地去领悟课程的理念以和转化过程。正因为如此,课程模式往往也就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东西”,即使少数一些课程模式能被得以推广,也是一定经由了改造的过程,这就好比将模特在舞台上展示的衣服经过改变,才干在市场上流行一样。
   幼儿园园长和教师是幼儿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该关注的主要问题是解决教育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自身。固然,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能使自身站得高,看得远,能使自身理性地考虑和解决问题。但是,过度“迷信”理论,反而会降低自身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甚至有时反而会使自身变得无所适从。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有些幼儿园园长和教师为了设计和编制“园本课程”,寻找或搬来不少所谓“先进的”理论来作为课程的支撑,似乎课程一旦加上了“皮亚杰”,加上了“多元智能”,加上了“主题网络”等一类时髦的东西,质量就会上个台阶。事实上,这是舍本逐末的事。且不说,这些所谓的“园本课程”会不会准确地演绎这些理论,即使能十全十美地演绎这些理论,一般而言也是不可能正好能够有效地解决实际问题的。“一切从实际动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规范”,这些格言说的都是这个意思。
  会选择和生成课程和教育活动是一种身手
   要能得体地衣着衣服,就要会选择,在需要的时候,还要会作改造,这是衣着衣服的身手。同样,要能理想地实施幼儿园课程,园长和教师就要会做选择,在需要的时候,会通过改造、生成等途径,使课程变得更适合,这是实施课程的身手。
   当今,社会上已有的关于幼儿园课程的资源是十分丰富的,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说它是好事,是因为能给园长和教师很大的选择余地;
说它是坏事,是因为难免“鱼龙混杂,泥沙俱下”。
   一套质量上乘的幼儿园课程,是课程专家和有经验的教师一起合作,经由千锤百炼的过程打造出来的,而不是心血来潮拼凑而成的。这就好比是一套有品位的服装,是服装设计师精心设计,并由服装制作者花费一番匠心而制作成的。
   “会选择和生成课程和教育活动是一种身手”说的是,善于分辨良莠是件不容易的事。在如今,似乎谁都可以设计和编制幼儿园课程和教材,于是,依靠“剪刀加糨糊”假造的课程和教材甚至比品质尚好的还要多,再加上商人们的精心包装,广告铺天盖地的炒作以和不正当的行销手段,要人们从中分明“黑”“白”有时真的很困难。这就好比在服装市场上,粗制滥造、甚至冒牌的衣服远比真品牌的衣服更多,要分清孰优孰劣并不容易。
   “会选择和生成课程和教育活动是一种身手”说的是,“会选择”至少说明园长和教师对课程和教育活动起码已经有了一定深度的理解;
“会生成”至少说明园长和教师对现有课程和教育活动的适合性有质疑,并想作修正和改造。
   科为课程的实施者,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要学会去选择和运用社会上已有的、有品质的教育资源,特别是那些已通过政府有关部门严格审查的教育资料,也许这比自身化大力气去设计和编制自身的课程和教材更为重要。这就好比一个想要将衣服衣着得得体的人一样,学会在林林总总的市场上不为广告所左右,能鉴别和找到适合自身的、有品位的衣服,并逐渐学会在一定的场所下衣着适合的衣服,这样的身手可能比自身化力气去制作衣服更有意义。
   选择和生成课程和教育活动的依据是国家和地方的纲要和课程指南,一般而言,幼儿园园长和教师应在如何发明性地运用那些主要由课程专家和有丰富经验教师们编制的资料上下工夫,通过课程园本化的过程,使课程和教育活动能在最大程度上适合自身的教育对象,这样,他们才会有时间和精力去快快乐乐地与幼儿打交道了。
  

第二篇: 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新型教师角色定位

新世纪教师应该是什么角色?新世纪社会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发展,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传统的维持性学习方式正在向创新性学习转变,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必须从传统的局限于课堂40分钟传受角色向教育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的角色转变,教师要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来面对他们的工作。社会发展到今天,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急剧变革,计算机及信息技术也广泛的应用到教学中来,师生之间已经不完全是单纯的传递和接受关系了,学生可以从其他渠道获取知识,有时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师知道的还多,教师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教师和学生的关系不那么单一了,教师的角色也多元化了。具备多元化的知识结构、一专多能的能力和优良的人格,是教师作为指导者的先决条件。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多种能力,不光能让学生敬佩,对学生具有感染力,而且,这也是学生生动活泼、充满启发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在现代社会,教师作为文化传承的执行者的基本职能并没有变,但他却不再像以往那样直接以权威的身份向学生传递经验,而是通过间接的方式实现文化传递,他以各种方式调动和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引导学生在自己精心设计的环境中进行探索,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递者,而有可能同时作为学生的同伴、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帮助者等等,教师的角色越来越向多重化方向发展。现代教师的角色主要有:

1、设计者。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特点,选择教材和教具,设计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和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设计者,教师要考虑三个问题:教学目标是什么?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一目标?选择什么样的测验手段来检验教学效果?

2.指导者。

指导者有两种,一种是教师按照自己的活动方案主动向学生提供一些信息,这一过程类似于传统教学中教师的职能;
另一种是学生在对一定的问题情境进行探索的时候可能会碰到一些问题,出现信息缺乏的情况,这时候学生主动向教师寻求信息,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更为主动。

3.促进者。

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动机、为学生提供支架,提供必要的辅导、支持和示范等等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更深入。随着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教师的支持逐渐减少。

4.组织者和管理者。

教师要进行教学环境的控制和管理,组织课堂教学,处理教学过程中的偶发事件。

5.伙伴。

教师要与学生建立有好融洽的关系,了解学生的需要、学习特点、兴趣、个性爱好等,以保证做到因材施教;
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进行讨论和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6.反思者和研究者。

教师要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和评价,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
另外,教师还要从事一些与自己的教学有关的科学研究,从理论上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这就要求教师要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因此,要求教师要具有创新精神,要能够推崇创新,追求创新和以创新为荣,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观念,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使思维具有超前性和独创性。教师自身应具备宽厚的基础知识和现代信息素质,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知识结构;
有开阔的视野,善于分析综合信息,有创新的数学模式,创新的教学方法,灵活的教学内容选择,以创新思维培养为核心的评价标准等。善于创设"创新的自由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园地,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新课程的多样性、选择性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新的课程,具备有多样的选择性,在共同基础上设置不同的系列课程,以供学生进行适合自己发展的选择。整个小学数学课程体系,包括课程设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都将致力于根据学生的不同志趣,能力特征以及未来职业需求和发展需要,向他们提供侧重于不同方面的数学学习内容和数学实践活动。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有能力胜任不同的课程,既能教基础课程也能教系列课。教师不仅是解惑者,还应是问题的诊断者,学习的启发者,还要求教师能了解所教学生的个性发展。指导帮助学生按自己的能力需要选择所学课程。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具有可持续发展的人格首先,终身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把自身知识的更新视为一种责任,使"终身学习"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其次,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和定化的时期,社会文化中的价值取向、理想和信仰、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等都会从教师的角色文化中折射出来。并通过他"映照"在学生的人格世界中,作为数学教师的言传身教,决定了其人格对学生人格的形成有"润物细无声"的功效。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按社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去塑造自我,实现"超我"。新形势下教师当这么多的角色、新课又有这么多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做以下工作:

一、小学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

(一)教师思想观念的更新

首先,认识到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更新教育观念,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质量观和学生观。

其次,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课程改革中来。

再者,教师要认识到:"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师要真正理解:"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新世纪数学课程的基本理念。第四,教师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应该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二)教师知识结构的更新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所面对的学生也会更加复杂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心理学和教育学,能够以新的教育理论来支撑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师作为社会化的人,必须更新自己的知识,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

(三)教师心理观念的更新

在只有语言的传媒时代,教师有绝对的权威,教师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来源。在文学出现以后,这时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是主演,因为学生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才能获得必要的知识,进而才能自己阅读书籍。到了信息时代,学生获得教育信息的渠道是多元化的。有时学生获得的信息可能比教师快,比教师多。所以这时的教师在学生面前没有了绝对的权威。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一个事实。现代教学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将扮演着多种角色,从多方面影响着学生的发展,教师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者,他还是学生的榜样,集体的领导者,人际关系的艺术家,心理治疗工作者,学者和学习者,以及学生的朋友和知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学活动是在师生双方的相互作用下共同完成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只有在教师良导作用下才能得以发挥,而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是建立在学生的主体作用之上的。只有当师生之间互相作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才能得以激发和培养,学生才能获得充分的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是合作伙伴的关系。教师是组建者,引导者,解惑者。教师与学生在人格是平等的。这是教师在心理上要接受的第二个事实。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角色变化必将成为事实,我们教师只有在心理上做好充分的准备才能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二、教师施教能力的提高

(一)教师要提高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课程标准中,已将计算器的应用引入教材,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将进入课堂。这就要求教师掌握计算机工具。

(二) 教师要提高因材施教的能力

由于高中教育的普及,大学升学率的提高,因此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差异也会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教师要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模式。教师不仅要研究教法,更重要的是要研究学法。从学生学习的认识理论的角度去分析学生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学习都有所进步。综上所述,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小学教学教师极早认清未来教育中,社会对教师角色的期望,作好角色转变的准备。将有利于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确保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有了第一流的教师,才会有第一流的教育,才会出第一流的人才。当代的小学数学教师的职责和使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重要,而对于教师角色的正确定位,在时代的浪潮中,正如镇舟之石,其意义是重大的。

第三篇: 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徐卫萍

【期刊名称】《《山海经:打拼(下)》》

【年(卷),期】2016(000)009

【摘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育问题归根到底是教师问题,教师是幼儿教育最主要、最直接的创造者。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悄然来临,教育观念发生了一系列的变革,教师角色也逐渐地在传统意义中寻求新的突破,从而形成新的角色内涵。一、对教师角色内涵的理解(一)教师角色的由来。教师作为角色身份的出现原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乔治·米德,他首先将其引入社会心理学,并创立了角色理论。所谓""教师角色""是指处在教

【总页数】1页(P.88-88)

【关键词】

【作者】徐卫萍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沙圪堵第四幼儿园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15

【相关文献】

1.从《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看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J], 张晓晓

2.幼儿教师角色定位的启示及思考——基于蒙台梭利教师观与瑞吉欧教师观的对比及思考 [J], 孙锐丽

3.幼儿园课程中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J], 朱家雄

4.浅析幼儿园课程中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J], 徐虹

5.角色定位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基于瑞吉欧教师专业发展的视角 [J], 吴媛媛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第四篇: 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浅谈新课改下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论文摘要】我国基础教育改革迈出了坚实步伐,作为基础之基础的幼儿教育课程改革最终都要靠幼儿教师在教育和教学中去实现、去完善,而新课改中教师的观念及行为也应转变。本文从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细心观察,善于引导;
尊重幼儿,积极支持这三个方面浅谈新课改下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关键词】新课改 幼儿教师 角色定位

引 言

当前,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使新课程体系在目标、功能、结构、内容、实施等方面都有了重大的改革。在已有的课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幼儿的管理者、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在新课程里,教师应是幼儿学习的合作者、观察者、引导者、支持者、是自主活动环境的创设者。面对新课改的挑战,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应从旧的课程教学观念中解脱出来,转变角色,找准定位。

一、更新观念,转变角色

幼儿不是一种简单的容器,要让其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就迫切需要转变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就需要建立一种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这种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和谐的,新《刚要》“以人为本”的精髓正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随着人类社会知识化、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教育界之间的交流日渐增多,“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幼教模式逐步被越来越多的幼教研究专家和幼教工作者所了解、熟悉和接受,在新课程环境下,幼儿教师需重新塑造自己并界定自己的角色职能。新课程关注幼儿的生活世界、心理世界和个性发展,确立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真正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自己看成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作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个体发展的权利,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变“给儿童做”为“针对儿童去做”,围绕学习教育的主体——幼儿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因事施教。

二、细心观察,善于引导

新《刚要》理念下的教师,不仅需要传播知识,更需要学会观察——注重一日活动中的观察,及时捕捉孩子一瞬即逝的现象和变化过程,了解孩子的个体差异,获得第一手材料。教师应成为细心的观察者、倾听者和分析者,应学会去倾听幼儿谈论的热点话题,并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热点,分析幼儿的探索需要,从而确立幼儿感兴趣的教育主题。

众所周知,幼儿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求知欲最旺盛的时期之一。幼儿经常有自己特殊的兴趣,没有谁能比他们的老师更能发现其兴趣所在,也没有谁能比他们的老师的引导释疑更有效果。

正是因为教师的留心观察、耐心倾听才有可能发现来自幼儿的活动主题,当活动的内容是他们所喜欢和感兴趣的时候,幼儿所表现出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成人难以想象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若能正确引导,幼儿的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
若教师不能正确引导或是漠然处之,幼儿的求知欲就会遭到扼杀,这对孩子的教育将是莫大的损失。

三、尊重幼儿,积极支持

尊重幼儿的现实表现是教师对幼儿的学习活动所提供物质上和心理上的支持,物质上的支持就是要求教师应充分搞好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幼儿园以及社会与幼儿园之间的互动关系,及时为幼儿学习活动创造丰富的、必要的物质环境,为幼儿与物质环境互动提供前提和基础。当然,对幼儿的支持除了物质支持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理解和支持,这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幼儿的关怀、尊重和接纳的态度以及对幼儿自发的探究活动、新异的想法和发现的支持、肯定和鼓励;
除此之外,还包括对幼儿的问题、困难和需要的敏锐的把握,对幼儿想法和感受的倾听与接纳等。

孩子虽小,但仍有自己的思维、兴趣、爱好及见解,有着对周围世界童话般的理解与认知。在与幼儿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学会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尤其不能将自己的观念强加给幼儿,应给予幼儿充分的思考、想象、创造、探索的空间。如:在一次区角活动中,孩子们都忙着参与自己喜欢的区角游戏。当我走到建构区时,发现有两只动物玩偶静静的躺在地上,显然这是孩子们玩的高兴时不小心掉在地上的。我走到成宸身边说:“成宸,你们的玩偶掉了,你把它们捡起来吧!”成宸看了看地上的玩偶,又看了看我,嘟囔着小嘴说:“这不是我弄的。” 看到他那极不情愿的眼神,我想了想转变了口吻:“哎呀!天这么冷,这两只玩偶一定是找不到妈妈了,躺在地上真是可怜!你愿意和我一起把它们送回家吗?”没想到,话音刚落,成宸开心地对我说:“那我帮你把它们送回家吧?”当我们一同将玩偶拾起来放好后,我偷偷地看了看成宸,发现他的脸上至始至终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事后我对这件事进行了反思,当我发现玩偶掉在地上时,第一时间想到的是让孩子了解玩具掉在地上不论是谁弄掉的我们都应该把它捡起来,要养成这样的好习惯,但孩子想的却是老师在要求我。而当我转变了口吻之后,一个征求式的的语气,一个询问式的眼神,让成宸看出了我对他的尊重,带有童话式的语言又是他所能接受的,做起来自然而然的也很情愿、很开心。那么,只有建立在平等、尊重上的教育才能让幼儿更好的去接受,更多的去领会!

《纲要》中强调了师幼之间的平等、融洽、互动的关系。在我们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允许幼儿以民主的方式参与活动,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平等、尊重是我们首要考虑的因素,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以一个好朋友的身份与幼儿一同游戏、交流,使他们能不断感受、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教师与幼儿的关系看,教师的角色应转变为幼儿学习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而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却灵活多样地扮演着其中的一种或多种角色,角色之间是可以相互交叉、反复的,这正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延伸性和不断循环往复性所决定的。幼儿教育应最大限度地尊重幼儿、细心观察幼儿、与幼儿协同互动;
关注幼儿的现实生活、关注幼儿的学习需要和兴趣所在;
尤其应正视幼儿的问题和矛盾,支持幼儿的主动探究活动,努力使自己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知情人、引路人、贴心人和参与人,不断激发自己对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将满腔的热情自主地转化为专业化的教育理念和水平,为幼儿的成长和祖国的未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推荐访问:幼儿教师 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角色定位 幼儿教师角色定位的启示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