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睿智文库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教案设计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心得体会【完整版】

时间:2022-05-24 14:35:03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心得体会【完整版】,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心得体会【完整版】

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心得体会6篇

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心得体会篇1

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

为进一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坚定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和任务,必须以实际行动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2016年,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四川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省将着力实现国有资本布局不断优化、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健全、产权多元化取得新突破、国有资产监管体制进一步健全等四大目标。对于国有企业改革:

一是要进一步坚定推动国资国企改革发展的信心和决心。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国企改革,深刻领会中央推进国企改革的信心与决心,深刻领会中央对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期望与重托,进一步树立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强大使命担当,自觉落实中央部署,坚定不移地深化企业改革。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国有经济、国有企业在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坚定信心、保持定力,理直气壮抓改革、抓发展,坚定不移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最后,在深化改革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要坚决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更好地推进企业改革。

二是要切实增强推动改革发展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是国资监管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主动作为、加紧工作,毫不动摇、毫不懈怠、毫不松劲,坚定不移把改革往前推,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上当好先进、作出表率。要加强对中央文件的学习和研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推进改革的顶层规划、实施路径、阶段性重点任务。要进一步发挥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作用,加强政策研究、工作谋划和顶层推动,更好地牵引和推动深化改革。

三是要抢抓机遇、加快改革发展。要主动作为抓住机遇、创新作为用好机遇,把改革政策落实好、把改革难题破解掉,把重大机遇转化为发展成果,要把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努力开创我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新局面。在目前发展阶段,很多经营层面的难题,也需要通过改革来破解。譬如“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各单位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精神,坚决抓好中航工业“瘦身健体”六项任务的落实,严格执行总经理7号令,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精神、魄力和韧劲去突破瓶颈和痼疾,开辟改革发展新局面。

四是要勇于担当、大胆突破。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任务重、挑战多、难度大。要增强改革的主动性,以攻坚破难、不胜不休的勇气锐气,盯住重点领域、重点环节、重点企业不放松,打好主动仗、啃下硬骨头,确保改革取得新突破、发展迈上新水平。要尽快健全完善创新机制,加快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关键是完善有利于企业领导人不断创新的激励机制、形成有利于科技研发人员创新的利益分享机制、健全有利于企业开展研发创新的引导机制、建立有利于企业领导和科研人员创新的容错机制。不能以盲目自大的狭隘观念已经成为制约企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羁绊,不改革或改革慢了都只会是死路一条,只有正视存在的问题,全面深化企业改革,才能取得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改革发展效果。深化改革关键在于推动传统行业与新科技产业融合发展,坚持开放合作、整合资源,创新发展思路和模式,在新的高点上走出一条有特色可持续的路子来。只有将战略引领与深化改革、要素创新相结合,用改革创新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和跨越发展,才能落实好党中央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位要求。国企改革要在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市场化经营管理体制、积极探索混合所有制经济改革等四方面下功夫。

五是要必须啃下市场化和去行政化的“硬骨头”。加快推进国企改革发展,一定要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改革不是要把国有企业搞没,更不是要私有化,改革的核心是市场化和去行政化。国企改革要牢牢把握市场取向,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把国有企业打造成真正的市场主体,围绕“三降一去一补”五大任务,推动省属企业“瘦身健体”。本轮深化国企改革中,职业经理人制度是市场化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企业家市场建设也有重要意义,应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大胆推进。应该认真学习借鉴国企改革的探索市场化和去行政化的成功案例,国企市场化和去行政化步伐。国企改革重点是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国企管理体制机制、科学制定国企监管的权力边界。企业内部市场化机制的建立是企业发展可持续的内生动力,要在建立“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内部市场化机制上下功夫。国企诸多管理人员特别是经理层人员身份的“行政化”,诸多发展方式的“行政化”,承担的诸多社会事务的“行政化”,严重制约影响着国企市场主体地位和作用的增强与发挥。省属企业要深度融入国家战略和省发展战略,按照市场导向,通过上市、并购、整合等多种手段,从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考虑优化配置资源,以实现优势互补、携手共进,进一步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

六是要稳抓混合所有制为推进国企改革的突破口。解决国有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不明确、国有经济布局过宽、效率低下等问题,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方向已定,但还需要不断探索具体路线。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要从国有企业内部运行机制、国资监管体制两个方面共同发力,推进混合所有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手段,国有企业改革是使企业成为市场主体,实现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降低成本,提升利润。国有企业在微笑曲线的资源端制造端较强,而在研发创新和市场客户两端较弱,要发挥自身天然优势与实力,积极主动成为整合者,推动混合所有制改造,才能真正实现有活力、影响力、竞争力与控制力。要淡化“商而优则仕”的激励导向,引导鼓励体制内优秀的企业领导干部转换身份,要不拘一格选聘混合所有制下的经营管理者,让更多非国有身份的经营管理者加盟、壮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企业家队伍。现在企业发的年终奖,基本和业绩无关,只和往年的奖金数有关,原则上还不能低于往年,花了钱,没有调动员工的积极性,效果不好,要改变发放规则,形成新的奖励制度,作为三项制度改革的突破口,有助于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云南冶金集团总经理孙勇谈到,云南冶金集团旗下上市公司驰宏锌锗在今年6月启动了员工持股计划,参与员工超过5000人,认购金额2亿元,员工真正参与公司各项工作,极大提升了公司的凝聚力,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好处初步显现。

七是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终极动力在于企业,要通过改革来构建供给“新动力”,通过调整来设计供给“新结构”,通过创新来生产供给“新产品”,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头作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构建是当前国企可持续发展的原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推进结构调整,培育新动能,与传统动能一并形成新的“双引擎”。去产能不是简单减少数量,不能为“去产能”而去产能,必须深刻理解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调整企业内部一切不适应市场的“结构”,闯出一条国企改革之路。

八是国企改革要“和而不同”注重特色。由于资源禀赋、产业结构等情况存在差异,各个企业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国企改革在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部署要求的前提下,要因地制宜、因企施策,走特色发展道路。作为国企具体管理者,就深化国企国资改革进程中遇到的深层次问题要进行交流学习,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打开改革思路,要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学以致用,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企业的改革路子。

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心得体会篇2

国企改革心得体会

  篇一: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学习心得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学习心得 近日,我司全体员工在公司领导的主持及带领下于公司会议室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切实统一思想,结合企业实际,推动各项改革进程,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
  该意见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优良环境条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指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原则、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指导意见》全文35次出现“市场”一词,开宗明义指出,改革是要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通过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权利平等、机
  会平等、规则平等、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学习贯彻《指导意见》,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牢牢把握住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真正市场主体这样一个贯彻全文的大逻辑。
  学习好、贯彻好《指导意见》,对于坚定搞好企业信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利推进,推进公司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大意义。对公司坚持问题导向,把改革的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尽快步入质量更高、效益更好、机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轨道,尤为紧迫和重要。
  只要我们能够认真扎实落实《指导意见》的内容,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执行工作,管理创新,坚定信心,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相信公司通过改革发展,定能做强做优做大。
  篇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
  这是20多天前写的文章。当总书记发表讲话时,我正在新疆企业调研。当时几家媒体对我进行访问。后有刊物索要解读文章。刊物要他们出刊后才能发表。

我保持诚信,便一直放在身边。现在刊物出来了,我的文章才能面世。当然,我是将我原稿全文发表的。我的文章有理论,更多的是智慧,表明了我对国企改革几个 重大问题的看法。
  国企改革的纲领与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
  【重要新闻】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 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 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要加强监管,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 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记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大责任,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组织领导,尽快在国有企 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
  7月4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纲领性的重要指示,全面阐述了国企的性质、地位、作用与国企改革的意义、任务和重点,提出国企改革的目标体系,这是国企改革的纲领与行动指南。

提出国企改革纲领的历史背景
  这个指示,是在顶层设计阶段过去,改革实施阶段到来时发出的,意义特殊。
  首先,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国企改革问题上发表重要讲话规律来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十几次在国企改革问题上发表重要讲话。每年 年初的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班开班仪式,在每年参加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各省代表团审议时,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上,这些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 为集中的是XX年7月在吉林考察。“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 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息: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 业”,等等。显然,总书记对国企改革的讲话一次比一次系统,一次比一次深入。
  再从国企改革发展规律来看,目前顶层设计阶段过去,改革实施阶段到来,此时发出,意义特殊。6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向十二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关于国资管理与体改情况的报告。肖亚庆表示,目前已相继制定出台13个专项改革意见或方案,还有9个文件正履行相关程序,相 关配套文件即将全部制定完成。肖亚庆的意思,顶层设计阶段已经过去,改革实施阶段到来,这是我们理解这个讲话的一个大背景。
  在改革实施阶段到来时发表重要讲话,具有提纲挈领的特征。329个字,分为三个板块。开始69字,犹如总纲,强调国企的性质、地位、作用与 国企改革的意义;
中间任务190字,从四个层次上讲述国企改革的内容与任务。第三板块70个字,对党委、政府提出国企改革的要求。最后一句是尽快在国有企 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干脆利落,嘎然而止。显然,这是一个大报告的精华浓缩本。
  理直气壮搞好国企的两个基点
  习近平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 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这个指示中,“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是对国有企业的重新定位。一是国家,二是人民,国有企业价值浓缩在这两个词内,地位 突出。22号文件的表述是,“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力量”,“推进国家现代化”与“国家综合实力”的用词变化,一是虚指,一是实指,是有 深刻意蕴的。这是一个重大变化,下一步的政策也会随着这个口径而变化。一旦确立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那么就不分公益还是商业,都是要加强的。以后,所谓 国企退出竞争领域的话,便是免谈了。这是总书记在原则问题上的鲜明表态。
  这个指示中“必须理直气壮”的提法引人注目,正是由以上定位得出的必然要求。对国有企业不仅有撑腰壮胆的意味,而且回答了为什么改革的问题。

国家领导人发声往往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向性。总书记的“理直气壮”用词,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当前国企所处政治与舆论环境之尴尬。一个是理直,一个是气壮,直接指向理不直、气不壮现象,对国有企业是一种激励,对某些人是毫不客气的批评。
  我们先说理。社会上对国企的存在是否合理、应当不应当做强做优做大,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模糊认识和偏颇说法,甚至还有一些十分有害的谬论。不 赚钱被指责——“效率低下,未能与市场经济相融合”;
利润多了被质疑——“不能光顾着赚钱,提供公共服务更重要”;
参与竞争被抨击——“凭着身份优势抢民 企饭吃”透过这些论调,一些人的纠结心态可见一斑:既希望国企承担社会责任,又认为国企壮大导致了所谓的“国进民退”。有些理论家打着“为民企讲话” 的旗帜,竭尽攻击国企之能事。从构想上说,设立国企就是为了克服资本逐利的盲目性,善尽社会责任,保障全民利益,同时在更优程度、更高层次
  上配置资源,提 升宏观调控的战略性与控制力。从实践上看,国企创造的价值,上缴的税收、红利,确实为全民共享,在锻造共和国产业体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过程中,也确实 经受住了历史考验。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国企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对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 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再说气。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国企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上,我们显得底气不足、畏首畏尾。党内一些同志放松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理解、认识的结果。一 些人面对对国企的横加指责,对国企的问题渲染放大,囿于对社会舆论的惧怕,关起门来搞改革,不敢宣传不敢讲,只做不说,或多做少说,遇到舆论质疑也不回 应、不解释。有些官员对待负面舆论实施的是驼鸟政策,(此处省略42字)相关国企改革经验,对公众也迟迟不公开,使好端端的国企改革暗箱操作,变得十分怪 异。
  现在,总书记将党中央对国企改革的立场和态度,向全党、全社会做一次集中的、系统的、郑重的宣示。这些话,是用心斟酌的,可以感受到的。

我们试问那些国资官员,如果连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的自信都没有,谈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自信?如果连国企改革的发声都禁 止,你对国企改革还有什么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才会在前后十几次重要讲话中,旗帜鲜明,乃至掷地有声地强调党中央的立场和 态度,才会使用“必须”这样的用词。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能否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直接决定着改革成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尤其是“国家综合实力”、“理直气壮”用词,宣示了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
  国企改革要激发各类要素活力,是一个新提法
  这个指示再次回答了为什么要搞国企改革,改革什么与怎样改革的重大问题。在强调意义后,习总书记的回答了改革内容。
  “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 力。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要加强监管,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前面两个“要”,是强调改革的内容,一是国企改革,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把两者联系在一起,说明它们之间是互为关系;
后面两个“要”,是改革的内容,也是对国企改革的保障。
  我们注意,改革内容的表述有新的意蕴。“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改革 任务,浓缩在20个字内,而后面用“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是30个字。其中“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这是一个 新提法。
  我们认为,目前改革推进困难较多,重要原因是各类要素活力未能被激发,推动改革必须解决改革活力不足问题,造就推进改革的动力机制。为什么 要改革?改革什么?怎样改革?改革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谁来改革?当前改革的活力从哪里来?这六大问题的前四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起码已无疑义。现在,要 着力解决的是后两个问题。自XX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已经两年半了。但是,改来改去,国有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存在的意 义,始终未被正视。这次改革,主角一直是政府,企业被处于配角地位,先是“顶层设计依赖症”,后是“央企试点依赖症”,企业长期处于“等待”的状态,是一 种被改革状态。
  改革是需要动力源的,要么是内生动力,要么是外部压力,要么是内外协力,再或是更广泛的共促合力。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既有自下而上 自发性和自上而下主动性不足的主观层面的问题,也有为上者“敦促”相关部门推进改革的手段匮乏和为下者利用群众热情推进改革能力不足的客观层面的问题。

目前形成改革动力机制比提出改革方案更重要。构建供给侧结构的动力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研究改革对改革者带来什么利益。其中包括如何有效 凝聚企业各阶层的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如何让各利益相关方公平公开良性博弈,进而主动推进改革,包括制定激励机制,让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发挥出来。让下面认清趋势,看到希望,发自内心地拥护改革。

激发各类要素活力,也包括要会用人,敢用人,大胆用改革者,大胆支持敢于发声的改革者,而不是另一局面。一个单位的堂堂正正的改革被弄得躲躲藏藏、“万马齐喑”,很难理解。
  正确理解国企改革的目标体系
  我们注意到,国企改革的目标体系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
  “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是国有企业的根本目标。
  “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是国有经济的目标。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资产的目标。
  而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是“要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
  这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层次清晰的目标体系。怎样正确理解,对这些目标的层次进行分类、分阶段实施,精准发力,是下一步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做强做优做大,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目标。这与“瘦身健体”是什么关系?一个是“做强做优做大”,一个是“瘦身健体”,岂不矛盾?这个问题,一直有人在夸大这种矛盾,主管部门一直没有人作正面解读,以致于思想混乱,影响发展。甚至动摇对“瘦身健体”的决心。
  首先,做强做优做大是一个整体,不宜单独割裂来看。做大,不仅仅强调规模,而是要兼具“强”和“优”,是强而优的“大”。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一些央企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眼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够“强”,无效板块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效率。
  做强做优做大,是从总体上强调。国有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但不能把“大”简单地理解为面面俱到、什么都干。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是新 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方面。要通过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 链价值链的中高端集中。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国资委多次强调中央企业要专注主业,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该退的退出来,有助于把资源和力量向关键领域、重 要行业集中,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强调聚焦主业,既是当前“瘦身健体”的内容,也是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必要路径。
  做强做优做大,是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侧重点有所不同。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央企是“国家队”的代表,要具备较 大规模才能更好地体现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多话语权。这就有必要做“加法”,通过兼并重组、提升国有资本整体功能和运行效率,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 力的跨国公司。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当前又亟待做“减法”,清理低效无效资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就 是要“瘦身”。
  我认为,央企“瘦身健体”,是现阶段央企发展与改革的一项具体措施,最终正是为了做强做优做大。
  我们还注意到,习总书记指示把活力置于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前面,表明“活力”是国企改革的基本的和首要的目标。
  这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层次清晰的目标体系。怎样正确理解,对这些目标的层次进行分类、分阶段实施,精准发力,是下一步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释放了两大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改革的指示释放了两大信号:一是中央对国企改革非常重视,另一个是动员各级部门要加快改革进程。
  篇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心得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出路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中国经济也进入了调节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而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则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起着引领作用,改革问题再次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
  自XX年开始,国家开始进行对全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分类指导。XX后,国企改革也一直深受重视,从研究国企改革的经济学家吴敬琏频繁亮相就可以看出来。
  在经过以前几大阶段的改革后,我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呈现以下几方面现状:
  一、基本建立的了明确的产权制度,实现了国企的政企分离。二、基本上完善了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由厂长经理负责制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转变。三、基本完成了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扩大了国有资本的可支配范围。四、基本实现了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实行了改制。五、完善了企业的人事制度,完善了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实行了多种有效的分配方式。六、国企的利润分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七、国有资本的监督力度得以强化。八、实现了部分国有股份制企业的上市,扩大了国企的资本来源。九、国企制度创新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以上几个方面现状,是由长期改革进程所积累的成果。除了上述现状以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国企改革还具有以下特点:一、大型国企正在积极吸收境外资本,实施境外并购、战略重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二、实行了一系列人才考核制度,实行了经营者年薪制。三、在垄断行业积极引入竞争,强化国企竞争意识等。
  虽然以上现状,都说明了国企改革至今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但是多年的改革进程中,也积累了不少问题。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方针: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
  (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
  (三)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构造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五)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重视科技人才,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技术创新机制,走集约型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六)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推行科学管理,强化基础工作,改善经营,提高效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七)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依靠各方面力量,扩大就业门路,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八)协调推进各项配套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法制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帮助企业增资减债、减轻负担。
  (九)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素质,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十)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任何改革都伴随着巨大的代价,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不能停止改革的步伐。我们必须认识到改革存在的问题,并尽力去解决。使改革在最小的代价下取得最大的成功。


  篇四:“从严治党、国有企业改革”心得体会
  推动国有企业从严治党心得体会
  ****
  国有企业改革,可以说是迫在眉睫。通过中央巡视组央企发现的问题,党的领导弱化、主体责任缺失、管党治党不严等,在国企,有的党组织从不研究党建工作,观念淡漠,把自己等同于私企、外企老板。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两年多了,但有的企业对中央要求视若无睹,享乐问题、奢靡问题仍然突出,在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中走过场,依然我行我素,对中央巡视组提出的要求、反馈的意见,竟采取敷衍对付的态度。所以要全面深化国有企业的改革,这可以有效的避免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党的建设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国力具有指导意义,从严治党对企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意义重大。认真落实“两个责任”,扎实整治“四风”,严查违纪违法案件,推进惩防系建设等方面的工作都有着积极成效。从严治党对于推进企业领导班子和人才队伍建设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加强党性修养、端正认识,正视本职工作,切实把责任扛起来,纪律严起来,进一步提升企业领导干部的能力和水平。从严治党对于企业宣传思想政治工作有着扎实有效的作用,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全面加强和改进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有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对于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实现国有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只有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切实加强党的建设,把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才能促进国有经
  济持续健康发展。
  在中国,事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领导核心。国有企业发展关乎国民经济命脉,必须体现党的领导这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保证企业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需要。国有企业情况不同,但肩负的责任是相同的,要抓住巡视整改机遇,把思想统一到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上来,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长远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篇五:关于国企改革的思考
  关于国企改革的思考
  摘要改革开放进行到今天,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中国经济的发展面临重重风险,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最重要部门——国有企业的改革正处在停滞不前的困惑期。本文结合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里国企改革的历史,讨论了国企改革的模式以及其重要意义,结合历史教训分析了传统国家意志下的国有企业制度的弊端,提出了私有化是新的社会经济形势下的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 所有人缺位 私有化
  自1978年我国实行改革开放至今的三十多年里,我国GDP实现持续高速增长,逐步建设和完善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于XX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国家综合国力得到了大幅度提升。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改革进入所谓深水区,国民经济增长也呈现疲软态势,于此同时国民经济在量上实现突破式发展的同时其内在的结构性矛盾也逐步激化随之引发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慢慢突显。过去三十多年里,经济增长逐渐被视为中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石,当前社会经济形势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撑点何在,技术上又如何去实现成为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
  改革作为一种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方式开启了过去我国过去三十多年的经济增长进程,作为至今仍是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组成部分的国有企业在此过程中在引领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国有企业的改革也一直是改革开放的重要内容,国企改革也一直是社会热议的改革话题,尤其是XX年世界银行发布报告《2030年的中国》更是将国企改革推向了风口浪尖。近年来国有企业因为腐败、效率低下、挤压民企生存空间而广为诟病,改革的呼声此起彼伏,国有企业需要改革早已经是从官方到民间的普遍共识,然而国有企业改革具体方向和技术性路线却一直是众说纷纭,但从大的方面可以归结为管理制度和所有权的改革上。
  过去三十多年里,国有企业的改革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92)主要理顺国家和企业的分配关系,通过多种方式,推动国有企业走向市场。1978年起,中国对国有企业进行了一系列调整和改革,先后实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以利润分成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利改税和承包经营责任制等“放权让利”的
  改革。1988年8月,国务院在财政部设立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旨在统一管理国有资产。
  第二阶段(1992-XX)以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口,企业主管局改制成立授权经营公司,推动行业内调整。同时推进以“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的配套改革。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国有企业改革跳出“放权让利”的思路,结束了踌躇不前的承包制,展开了触及产权关系的制度变革。
  第三阶段(XX~XX),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建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代表国家履行出资人职责,明确了“两个毫不动摇”,特别是提出了“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值得注意的是,在所有权方面,国企改革经历了从上世纪90年代以MBO为代表的国企向民企转变的激进方式向股权分置改革加速国企股权多元化的转变。但是毫无疑问的是私有化突破了既有观念和国有企业低效率的体制,极大的释放了民间资本的活力,为过去国有企业乃至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我们不得不承认,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众多国有企业由于效率低下难以为继,我们抛开私有化过程中的部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不谈,从全局上看私有化帮助国有资本甩掉了不良资产在一定意义上挽救了国有资本;
而随着国有企业股权多元化的进程,国有企业的部分私有化大大提高了国有资本的配置效率,这实际上等于提高了国有资本对国民经济的控制力。由此可以看出国企改革从最初的国退民进悄无声息的转变为国进民退。然而在新的经济和社会形势下国有企业改革的又将何去何从?
  21世纪的前十年普遍被认为是中国发展的黄金时期,诚然在此期间我国经济取到了巨大的发展,然而这种高速增长的背后实在暗流汹涌,产能过剩、结构性失衡已经成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健康发展的内在阻碍。我们不得不思考在这以国有企业为主导强调政府调控的中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究竟是国有资本控制力太弱还是国有资本国强所导致。诚然,在既强调国有企业赢利性功能又强调其政策性功能的现行经济体制下,国有资本的决策主体如果能百分之百科学决策那么前提下,国有资本对于控制调节经济健康发展将会有积极作用。然而从经验角度来讲,要实现这个“百分之百”早在苏联解体的时候就已经可以被认为是不可能了,哪怕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在08年金融危机后政府主导的四万个亿投资通过“打鸡血”的方式在危局中提振了经济,实际上更是进一步加剧了中国经济的结构风险。我们不得不担忧,没能在世界经济全局步入低谷的时候释放掉这种结构风险的中国在面对逐步走出萎靡状态完成经济结构再平衡的西方发达国家时能保持多少竞争力。
  分析背后原因,从我个人角度来看,就在于这种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政府既做规定制定者又作为游戏参与者,这严重影响了市场本身平衡和反馈调节机制作用的发挥。我们从“四万个亿”就可以窥其端倪,政府要投资,央行印钱,地方举债上项目,国有银行给钱,这一系列从上到下的决策过程的确显示了我们强大的国家意志,然而很明显这其中缺少平衡。在这个政绩、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混为一体同时不同市场主体关系混乱的体制中,从中我们看不到明显的责任主体,也看不出其中决策过程的机会成本和风险的评价标准。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这种体制背后产权所有人的缺失。国有资本名义上是全体人民所有的,然而实际决策过程中名义上与之利益最相关的全体人民在哪里?说是全体人民的最后成了谁拿到算谁的。谁在国有资本的各级决策中获得了话语权谁就能获得收益,中央部门通过决策国有资本的投入跟分配获得收益(姑且不谈这收益的具体形式以及其合法性),地方政府通过上项目也获得了收益,具体到国有企业,在国有资本流动的每一个环节上,所涉及每一个领导和员工都有了获益渠道。我们发现获益人并非所有人!由此回过头来看开展多年国有企业管理层面的改革,话语权也始终是掌握在这些记得利益群体手里,由于全体人民不可能成为一个独立协调的决策主体,不管是谁成为决策代表都不能改变这种产权所有人缺失现状。这也是诸如政企分离、法人治理等等举措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的根本原因。
  中国经济发展的今天,告别当初的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国有企业功不可没,但是我们应该思考国有企业所背负的使命是不是应该逐渐的交到民营企业手里。在新的历史阶段,有了改革前期私有化的经验以及俄罗斯的国家私有化进程中失败的教训,同时在互联时代社会监督力量的日益壮大,我们的国有企业私有化技术上是完全可行的。我们站在更高的层面来看,当前经济形势下房价泡沫跟地方巨额债务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风险,房价高企的背后正式强大的民间资本投资需求和狭窄的投资渠道之间的矛盾所致,通过国有企业私有化不失为解决这种矛盾以及地方债务问题的两全其美的方案。
  参考文献
  1 章迪诚《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编年史(1978-XX)》北京:北京工人出版社,XX年第76页。
  2 李政《“国进民退”之争的回顾与澄清———国有经济功能决定国有企业必须有“进”有“退”》,《社会科学辑刊》XX年第5期。
  3 国有企业改革——百度百科
  4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的思考》——新浪
  5 杨卫东《国有企业改革与再国有化反思》,《华中师范大学学报》XX年第1期。
  篇六:对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性认识和思路举措的思考
  对深化国企改革重要性认识和思路举措的思考
  幸福服装厂李树频
  【摘要】:伴随经济改革的进程,国有企业改革至今已近30年的历程,然而,长期的计划经济形成的一些观念和体制惯性仍然束缚着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目前我国国有企业进一步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企业亏损累计额大、资产负债比率高、企业资金短缺、发展后劲不足等等,大多数企业产品单一,附加值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国企改革要实现新的突破,必须正确认识国企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必须正确认识制约其向纵深发展的因素,必须探索深化国企改革的新思路新举措,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和归宿,甚至影响到整个经济改革的走向,成为影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国企改革 重要性认识思路和举措
  一、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和成效
  我国的国有企业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在这20多年的风雨征程中,国有企业改革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前推进。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革探索时期。从1978年到1992年,这个时期先后进行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然后推行经济责任制,还有像一些经济联合,把企业的拨款改成银行对企业贷款等。通过资产经营、租赁、股份制试点等这些改革措施去增强企业的活力,调动员工投入生产经营的积极性,真正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机制得到转变。第二阶段是制度创新时期。就是从1993年到XX年,在这个阶段一个标志性的事就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样一个目标,可以说直到今天,我们的国有企业还在朝这个目标去努力。十五大进一步提出要对公有制的含义全面认识,就是说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也包括整合所有制经济成为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并且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不足,整个的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到了制度创新的阶段。第三阶段是品质完善时期。从XX年以后一直到今天,十六大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接下来就是在政府机构中明确了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进入体制完善的时期。
  通过这三个阶段的改革,我们的国有企业改革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是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国有企业承担了很多的社会成本,一个企业落户在一个地方,经过发展变成了一个城市,每个企业都是一个小社会,所以说在改革的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历史性巨大的贡献。

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措施,推动了从宏观到微观的整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二是国有企业改革促进了我国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国有企业也不再是在所有领域都占有绝对控制地位,国有资本也不是在很多企业都是绝对控股的,整个的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反而通过这种有放大效应的改革,它的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国有经济的总量大幅增加,它的经济效益、质量和争能力在明显提高。三是增强了中国经济的总体国际竞争力。1978年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国家的生产力非常落后,通过这么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之后,有很多具有较强实力的国有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都在不断地发展壮大,整个国家的竞争力也得到了增强。四是理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三个层次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都在履行职能,从组织上实现了政府与国有资产经营的分离,同时其他部委所属的一些国有企业也逐步与原来的部委脱钩。
  二、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性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们的国有企业,尤其国企改革发展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国有企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大国,要实现中国经济在世界上的强国地位,需要一批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同时,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世界级的跨国公司将主要从我国现有的大企业中产生,但从国务院国资委监管的中央企业来看,与世界级跨国公司还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国际化程度偏低,全球范围内整合资源的能力不强。中央企业虽然经营规模庞大甚至位居世界前列,但绝大部分经营业务集中在国内,这突出表现为中央企业的跨国化指数普遍较低。二是技术创新能力薄弱,缺乏国际标准化话语权和在国际市场上的定价权。三是处于国际分工和全球产业链低端,企业影响力和全球行业地位尚待提升。四是国际知名品牌严重缺乏。中央企业规模已经不小,但大品牌寥寥可数,真正的世界级品牌还没有,在国际知名品牌研究机构每年颁发的全球品牌100强的榜单中,至今没有1家来自中国的品牌。导致中央企业存在上述差距的原因很多,一方面与中央企业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和体
  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特别是股份制改革相对滞后、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经营机制不活等问题还比较突出有很大关系。另一方面是监管体制和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国务院国资委自XX年成立以来,在推进国有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是对中央企业的监管正在复制原行业主管部门管理企业的模式。目前的监管体制使中央企业不是以客户为中心,而是以国务院国资委为中心,这必然导致中央企业不能很好地为客户创造价值,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所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全面深化国企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形成了改革理论、政策和实践的一系列重大突破。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包括60条,可以说,每一条都和国有企业改革发展有关。其中,6个部分22条关于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国有企业更为直接。更为具体的有三个方面。第一,市场在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即《决定》将过去的市场的“基础性”作用提升为现在的“决定性”作用。这一条要求国企改革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第二,坚持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主要是两个毫不动摇,即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
第二个毫不动摇就是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不能动摇。第三,《决定》提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针对性措施,就是要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实施分类改革监管;
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健全董事会运作机制,形成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各负其责、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机制;
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建立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所以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国企改革的内容,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指导思想、原则、重点、任务等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三、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重点和方向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把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探索、循序渐进,作出了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动国有企业逐步建立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推进国有企业战略性重组,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任务。党的十六
  大确立了国家所有、分级代表,权利、义务与责任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为国有企业改革奠定了良好的体制基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对国企改革进行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党的十八大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党中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国有企业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指明了方向。经过3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入推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管理体系、企业面貌都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成效显著,全国90%以上的国有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多数企业建立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等机构,公司治理结构逐步规范。一大批国有企业实现了股权多元化,形成了混合所有制的股份有限公司。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激励约束机制逐步建立,企业经营管理效率明显提升。一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成长壮大,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XX年至XX年,国有企业营业收入从万亿元增长到万亿元,年均增长%。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国有企业从中小企业、一般加工行业逐步退出,电力、电信、邮政等垄断行业改革取得积极进展。政企分开、政资分开迈出实质性步伐,国有资产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初步建立。总体来看,国有企业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国有经济发展质量大幅提升,已经同市场经济相融合,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国有企业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趋势,决定了国有企业改革将朝向市场化、资本化、国际化前进。
  第一,市场化。市场经济的核心机制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价值创造效率。计划经济的核心机制则是行政指令。在中国经济体制由计划向市场转型的大格局下,国有企业作为重要经济组成部分也将逐渐向市场机制过渡,以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绩效水平。今后的国企改革,将鼓励企业在人才、业务、资产、资本等方面的资源配置和增值管理工作中,体现更多的市场化原则,也将鼓励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打造价值链、延伸产业链。
  第二,资本化。从经济学理论来讲,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和金融资本相
  结合。资本化是企业价值增长的重要方式,能够为企业价值快速扩张乃至倍增提供有效帮助。通过重组、并购、融资、过桥、溢价等元素,充分发挥资本的杠杆效应、协同效应,从而形成溢出效应和扩张效应。从改革实践来看,随着中国经济的下行,多数国企都在业务维度增长乏力,资本运营则是破解发展困境的良好渠道,国务院国资委提出“管理提升”、“突出主业”、“整体上市”的要求即是印证。尽管目前受政策法规、企业战略、产品市场需求、资本市场要求等多种条件的约束,国企大范围实施资本化比较困难。但从长远来看,资本化将是趋势。
  第三,国际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国家之间展开激烈竞争。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需要国有企业掌握控制权。对国企尤其大部分中央企业来说,加快“走出去”步伐、实施跨国经营,锻炼和提升全球资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已经是大势所趋。XX年金融危机后,大批“中”字头企业纷纷出海,代表中国深层次参与国际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近期中海油以151亿美元成功收购加拿大尼克森公司,创造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海外收购,即是国有企业国际化的典型案例。
  四、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的思路和举措
  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采取一些什么样的改革措施,从而把国企改革推进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和深度,就要从分析研究改革的动因入手,着力解决推进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内部推力和外部压力,,妥善解决国企改革的历史遗留问题。
  从外部来看,也就是从国际贸易这个角度来看,贸易壁垒在日渐增强,尤其是很多西方国家,它针对国有企业提出了一些歧视性的条款。我国家在国际上的贸易也好,走出去过程中也碰到了一些这样的问题。比如说我国的某个石油公司收购优尼科的时候,人家就说你是国有企业,不卖给你。像我们的五矿要收购澳大利亚一个铝矿的时候,人家也说,你是政府企业,可能今后会在某些方面受到很多的限制。甚至于我们平时有一些招投标的事,人家也会有一些政治方面的考虑,往往把国有企业和政治划等号。所以说在这些方面,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相比,可能要付出更高的交易成本和一些风险方面的代价。
  从内部的推力来看。就是要完善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加快国有企业改革,这是一个必然要求。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明确地提到,要使所有类型的企业在准入、融资、土地等这些方面要有均等的机会,民企、国企要有同样的国民待遇,
            

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心得体会篇3

国企改革心得体会


  篇一: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 学习心得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学习心得 近日,我司全体员工在公司领导的主持及带领下于公司会议室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切实统一思想,结合企业实际,推动各项改革进程,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
  该意见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优良环境条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指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原则、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指导意见》全文35次出现“市场”一词,开宗明义指出,改革是要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通过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权利平等、机
  会平等、规则平等、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学习贯彻《指导意见》,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牢牢把握住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真正市场主体这样一个贯彻全文的大逻辑。
  学习好、贯彻好《指导意见》,对于坚定搞好企业信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利推进,推进公司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大意义。对公司坚持问题导向,把改革的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尽快步入质量更高、效益更好、机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轨道,尤为紧迫和重要。
  只要我们能够认真扎实落实《指导意见》的内容,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执行工作,管理创新,坚定信心,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相信公司通过改革发展,定能做强做优做大。
  篇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
  这是20多天前写的文章。当总书记发表讲话时,我正在新疆企业调研。当时几家媒体对我进行访问。后有刊物索要解读文章。刊物要他们出刊后才能发表。

我保持诚信,便一直放在身边。现在刊物出来了,我的文章才能面世。当然,我是将我原稿全文发表的。我的文章有理论,更多的是智慧,表明了我对国企改革几个 重大问题的看法。
  国企改革的纲领与行动指南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重要论述的学习体会
  【重要新闻】
  新华社北京7月4日电 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4日在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 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 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 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要加强监管,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 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牢记搞好国有企业、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重大责任,加强对国有企业改革的组织领导,尽快在国有企 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
  7月4日,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纲领性的重要指示,全面阐述了国企的性质、地位、作用与国企改革的意义、任务和重点,提出国企改革的目标体系,这是国企改革的纲领与行动指南。

提出国企改革纲领的历史背景
  这个指示,是在顶层设计阶段过去,改革实施阶段到来时发出的,意义特殊。
  首先,我们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国企改革问题上发表重要讲话规律来看,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已经十几次在国企改革问题上发表重要讲话。每年 年初的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班开班仪式,在每年参加全国“两会”期间参加各省代表团审议时,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会议上,这些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 为集中的是20XX年7月在吉林考察。“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管理企业,在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据支配地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 支柱,在我们党执政和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须搞好”。“我们要向全社会发出明确信息:搞好经济、搞好企业、搞好国有企 业”,等等。显然,总书记对国企改革的讲话一次比一次系统,一次比一次深入。
  再从国企改革发展规律来看,目前顶层设计阶段过去,改革实施阶段到来,此时发出,意义特殊。6月30日,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向十二届全 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作关于国资管理与体改情况的报告。肖亚庆表示,目前已相继制定出台13个专项改革意见或方案,还有9个文件正履行相关程序,相 关配套文件即将全部制定完成。肖亚庆的意思,顶层设计阶段已经过去,改革实施阶段到来,这是我们理解这个讲话的一个大背景。
  在改革实施阶段到来时发表重要讲话,具有提纲挈领的特征。329个字,分为三个板块。开始69字,犹如总纲,强调国企的性质、地位、作用与 国企改革的意义;
中间任务190字,从四个层次上讲述国企改革的内容与任务。第三板块70个字,对党委、政府提出国企改革的要求。最后一句是尽快在国有企 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干脆利落,嘎然而止。显然,这是一个大报告的精华浓缩本。
  理直气壮搞好国企的两个基点
  习近平强调,“国有企业是壮大国 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这个指示中,“壮大国家综合实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是对国有企业的重新定位。一是国家,二是人民,国有企业价值浓缩在这两个词内,地位 突出。22号文件的表述是,“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力量”,“推进国家现代化”与“国家综合实力”的用词变化,一是虚指,一是实指,是有 深刻意蕴的。这是一个重大变化,下一步的政策也会随着这个口径而变化。一旦确立为国家综合实力的标志,那么就不分公益还是商业,都是要加强的。以后,所谓 国企退出竞争领域的话,便是免谈了。这是总书记在原则问题上的鲜明表态。
  这个指示中“必须理直气壮”的提法引人注目,正是由以上定位得出的必然要求。对国有企业不仅有撑腰壮胆的意味,而且回答了为什么改革的问题。

国家领导人发声往往具有明确的现实指向性。总书记的“理直气壮”用词,一定程度上也折射出当前国企所处政治与舆论环境之尴尬。一个是理直,一个是气壮,直接指向理不直、气不壮现象,对国有企业是一种激励,对某些人是毫不客气的批评。
  我们先说理。社会上对国企的存在是否合理、应当不应当做强做优做大,还存在各种各样的模糊认识和偏颇说法,甚至还有一些十分有害的谬论。不 赚钱被指责——“效率低下,未能与市场经济相融合”;
利润多了被质疑——“不能光顾着赚钱,提供公共服务更重要”;
参与竞争被抨击——“凭着身份优势抢民 企饭吃”??透过这些论调,一些人的纠结心态可见一斑:既希望国企承担社会责任,又认为国企壮大导致了所谓的“国进民退”。有些理论家打着“为民企讲话” 的旗帜,竭尽攻击国企之能事。从构想上说,设立国企就是为了克服资本逐利的盲目性,善尽社会责任,保障全民利益,同时在更优程度、更高层次
  上配置资源,提 升宏观调控的战略性与控制力。从实践上看,国企创造的价值,上缴的税收、红利,确实为全民共享,在锻造共和国产业体系、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等过程中,也确实 经受住了历史考验。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国企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对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 度、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再说气。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国企改革这一重大问题上,我们显得底气不足、畏首畏尾。党内一些同志放松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道路和制度理解、认识的结果。一 些人面对对国企的横加指责,对国企的问题渲染放大,囿于对社会舆论的惧怕,关起门来搞改革,不敢宣传不敢讲,只做不说,或多做少说,遇到舆论质疑也不回 应、不解释。有些官员对待负面舆论实施的是驼鸟政策,相关国企改革经验,对公众也迟迟不公开,使好端端的国企改革暗箱操作,变得十分怪 异。
  现在,总书记将党中央对国企改革的立场和态度,向全党、全社会做一次集中的、系统的、郑重的宣示。这些话,是用心斟酌的,可以感受到的。

我们试问那些国资官员,如果连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的自信都没有,谈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的自信?如果连国企改革的发声都禁 止,你对国企改革还有什么自信? 习近平总书记敏锐地察觉到问题的严重性,所以才会在前后十几次重要讲话中,旗帜鲜明,乃至掷地有声地强调党中央的立场和 态度,才会使用“必须”这样的用词。
  当前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能否坚定信心、凝聚力量、攻坚克难,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直接决定着改革成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尤其是“国家综合实力”、“理直气壮”用词,宣示了做强做优做大国企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
  国企改革要激发各类要素活力,是一个新提法
  这个指示再次回答了为什么要搞国企改革,改革什么与怎样改革的重大问题。在强调意义后,习总书记的回答了改革内容。
  “要坚定不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 力。要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 发展理念的要求,推进结构调整、创新发展、布局优化,使国有企业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发挥带动作用。要加强监管,坚决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要坚持党要管党、 从严治党,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前面两个“要”,是强调改革的内容,一是国企改革,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把两者联系在一起,说明它们之间是互为关系;
后面两个“要”,是改革的内容,也是对国企改革的保障。
  我们注意,改革内容的表述有新的意蕴。“着力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改革 任务,浓缩在20个字内,而后面用“发挥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各类要素活力”,是30个字。其中“激发各类要素活力”,这是一个 新提法。
  我们认为,目前改革推进困难较多,重要原因是各类要素活力未能被激发,推动改革必须解决改革活力不足问题,造就推进改革的动力机制。为什么 要改革?改革什么?怎样改革?改革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谁来改革?当前改革的活力从哪里来?这六大问题的前四个问题已经基本解决,起码已无疑义。现在,要 着力解决的是后两个问题。自20XX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开始,新一轮国有企业改革已经两年半了。但是,改来改去,国有企业这一组织形式存在的意 义,始终未被正视。这次改革,主角一直是政府,企业被处于配角地位,先是“顶层设计依赖症”,后是“央企试点依赖症”,企业长期处于“等待”的状态,是一 种被改革状态。
  改革是需要动力源的,要么是内生动力,要么是外部压力,要么是内外协力,再或是更广泛的共促合力。我们目前所面临的问题,可能既有自下而上 自发性和自上而下主动性不足的主观层面的问题,也有为上者“敦促”相关部门推进改革的手段匮乏和为下者利用群众热情推进改革能力不足的客观层面的问题。

目前形成改革动力机制比提出改革方案更重要。构建供给侧结构的动力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研究改革对改革者带来什么利益。其中包括如何有效 凝聚企业各阶层的改革共识,形成改革合力,如何让各利益相关方公平公开良性博弈,进而主动推进改革,包括制定激励机制,让国有企业各类人才积极性、主动 性、创造性发挥出来。让下面认清趋势,看到希望,发自内心地拥护改革。

激发各类要素活力,也包括要会用人,敢用人,大胆用改革者,大胆支持敢于发声的改革者,而不是另一局面。一个单位的堂堂正正的改革被弄得躲躲藏藏、“万马齐喑”,很难理解。
  正确理解国企改革的目标体系
  我们注意到,国企改革的目标体系已经呈现在我们面前。
  “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是国有企业的根本目标。
  “不断增强活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是国有经济的目标。

“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国有资产的目标。
  而在当前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是“要尽快在国有企业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成效。”
  这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层次清晰的目标体系。怎样正确理解,对这些目标的层次进行分类、分阶段实施,精准发力,是下一步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做强做优做大,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目标。这与“瘦身健体”是什么关系?一个是“做强做优做大”,一个是“瘦身健体”,岂不矛盾?这个问题,一直有人在夸大这种矛盾,主管部门一直没有人作正面解读,以致于思想混乱,影响发展。甚至动摇对“瘦身健体”的决心。
  首先,做强做优做大是一个整体,不宜单独割裂来看。做大,不仅仅强调规模,而是要兼具“强”和“优”,是强而优的“大”。经过多年快速发展,一些央企已经具备相当大的规模,眼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够“强”,无效板块影响着企业的运行效率。
  做强做优做大,是从总体上强调。国有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但不能把“大”简单地理解为面面俱到、什么都干。调整优化国有资本布局结构,是新 一轮国企改革的重要方面。要通过改革,推动国有资本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集中,向产业 链价值链的中高端集中。正是出于这种考虑,国资委多次强调中央企业要专注主业,剥离非主业、非优势业务。该退的退出来,有助于把资源和力量向关键领域、重 要行业集中,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强调聚焦主业,既是当前“瘦身健体”的内容,也是实现做强做优做大的必要路径。
  做强做优做大,是国企改革的最终目标。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侧重点有所不同。从参与国际竞争的角度看,央企是“国家队”的代表,要具备较 大规模才能更好地体现影响力,在国际市场上拥有更多话语权。这就有必要做“加法”,通过兼并重组、提升国有资本整体功能和运行效率,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 力的跨国公司。从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角度看,当前又亟待做“减法”,清理低效无效资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让企业轻装上阵,提高市场竞争力,也就 是要“瘦身”。
  我认为,央企“瘦身健体”,是现阶段央企发展与改革的一项具体措施,最终正是为了做强做优做大。
  我们还注意到,习总书记指示把活力置于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前面,表明“活力”是国企改革的基本的和首要的目标。
  这是一个系统的、完整的、层次清晰的目标体系。怎样正确理解,对这些目标的层次进行分类、分阶段实施,精准发力,是下一步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释放了两大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对国企改革的指示释放了两大信号:一是中央对国企改革非常重视,另一个是动员各级部门要加快改革进程。
  篇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心得
  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现状、存在问题和未来出路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中国经济也进入了调节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而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则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起着引领作用,改革问题再次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
  自20XX年开始,国家开始进行对全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分类指导。20XX后,国企改革也一直深受重视,从研究国企改革的经济学家吴敬琏频繁亮相就可以看出来。
  在经过以前几大阶段的改革后,我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呈现以下几方面现状:
  一、基本建立的了明确的产权制度,实现了国企的政企分离。二、基本上完善了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由厂长经理负责制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转变。三、基本完成了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扩大了国有资本的可支配范围。四、基本实现了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实行了改制。五、完善了企业的人事制度,完善了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实行了多种有效的分配方式。六、国企的利润分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七、国有资本的监督力度得以强化。八、实现了部分国有股份制企业的上市,扩大了国企的资本。九、国企制度创新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以上几个方面现状,是由长期改革进程所积累的成果。除了上述现状以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国企改革还具有以下特点:一、大型国企正在积极吸收境外资本,实施境外并购、战略重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二、实行了一系列人才考核制度,实行了经营者年薪制。三、在垄断行业积极引入竞争,强化国企竞争意识等。
  虽然以上现状,都说明了国企改革至今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但是多年的改革进程中,也积累了不少问题。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方针: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
  (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
  (三)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构造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五)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重视科技人才,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技术创新机制,走集约型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六)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推行科学管理,强化基础工作,改善经营,提高效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七)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依靠各方面力量,扩大就业门路,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八)协调推进各项配套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法制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帮助企业增资减债、减轻负担。
  (九)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素质,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十)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任何改革都伴随着巨大的代价,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不能停止改革的步伐。我们必须认识到改革存在的问题,并尽力去解决。使改革在最小的代价下取得最大的成功。
  

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心得体会篇4

国企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国企改革培训心得体会

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央实施做强做大国有企业方针的重大战略步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有利于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有利于提高国有经济竞争力,有利于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下面就是WTT整理的国企改革培训心得体会,一起来看一下吧。

国企改革培训心得体会篇一

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世界经济开始复苏,中国经济也进入了调节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关键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形势下的各种挑战,而国有企业改革的突破则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起着引领作用,改革问题再次成为中国社会的热点。

自2000年开始,国家开始进行对全国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分类指导。2000后,国企改革也一直深受重视,从研究国企改革的经济学家吴敬琏频繁亮相就可以看出来。

在经过以前几大阶段的改革后,我认为我国的国有企业呈现以下几方面现状:

一、基本建立的了明确的产权制度,实现了国企的政企分离。

二、基本上完善了国企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由厂长经理负责制向现代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转变。

三、基本完成了对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扩大了国有资本的可支配范围。

四、基本实现了抓大放小的方针,对一些中小企业实行了改制。

五、完善了企业的人事制度,完善了企业内部的激励机制,实行了多种有效的分配方式。

六、国企的利润分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

七、国有资本的监督力度得以强化。

八、实现了部分国有股份制企业的上市,扩大了国企的资本来源。

九、国企制度创新有了一定程度的.突破。

以上几个方面现状,是由长期改革进程所积累的成果。除了上述现状以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的国企改革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大型国企正在积极吸收境外资本,实施境外并购、战略重组,利用外资改组国有企业。

二、实行了一系列人才考核制度,实行了经营者年薪制。三、在垄断行业积极引入竞争,强化国企竞争意识等。

虽然以上现状,都说明了国企改革至今所取得的巨大成果,但是多年的改革进程中,也积累了不少问题。为了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必须坚持以下指导方针:

(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积极探索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增强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控制力,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和共同发展。

(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着眼于搞好整个国有经济,推进国有资产合理流动和重组,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积极发展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放开搞活中小企业。

(三)改革同改组、改造、加强管理相结合。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着力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企业整体素质,构造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高效运行的微观基础。

(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体系,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五)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加强企业的科研开发和技术改造,重视科技人才,促进产学研结合,形成技术创新机制,走集约型和可持续发展道路。

(六)全面加强企业管理。推行科学管理,强化基础工作,改善经营,提高效益,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七)建立企业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实行鼓励兼并、规范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和再就业工程。依靠各方面力量,扩大就业门路,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

(八)协调推进各项配套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权责明确的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和营运体系,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加强法制建设,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帮助企业增资减债、减轻负担。

(九)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素质,坚持和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十)推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和技术业务培训,全面提高职工队伍素质,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任何改革都伴随着巨大的代价,中国的国有企业改革也不例外,但是我们不能停止改革的步伐。我们必须认识到改革存在的问题,并尽力去解决。使改革在最小的代价下取得最大的成功。

国企改革培训心得体会篇二

《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的学习心得 近日,我司全体员工在公司领导的主持及带领下于公司会议室召开会议,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切实统一思想,结合企业实际,推动各项改革进程,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重大部署。

该意见从改革的总体要求到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强化监督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和改进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优良环境条件等方面,全面提出了新时期国有企业改革的指标任务和重大举措。意见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更符合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国资管理体制、现代企业制度、市场化经营机制,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指导意见》对新形势下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原则、目标任务作出了全面部署,是指导和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纲领性文件,为国企改革指明了方向。《指导意见》全文35次出现“市场”一词,开宗明义指出,改革是要适应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新形势,通过改革促进国有企业真正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市场主体,与其他所有制企业一样,权利平等、机

会平等、规则平等、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学习贯彻《指导意见》,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牢牢把握住把国有企业打造成为真正市场主体这样一个贯彻全文的大逻辑。

学习好、贯彻好《指导意见》,对于坚定搞好企业信息,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顺利推进,推进公司更好的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具有重大意义。对公司坚持问题导向,把改革的红利转化为发展动能,加快转型升级,增强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尽快步入质量更高、效益更好、机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轨道,尤为紧迫和重要。

只要我们能够认真扎实落实《指导意见》的内容,严格按照上级部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总体部署执行工作,管理创新,坚定信心,公司上下齐心协力,相信公司通过改革发展,定能做强做优做大。

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心得体会篇5

  7月5日,中航工业召开党组扩大会,传达学习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精神。中航工业总经理、党组副书记谭瑞松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总经理、党组成员顾惠忠、吴献东、高建设、李本正,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张希出席会议。

  谭瑞松首先全文传达了的重要指示和的重要批示。他指出,中央领导的重要批示体现出党中央、国务院对国企改革问题的高度重视,对深化企业改革具有极高的指导意义。随后,谭瑞松深入传达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组长马凯在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会议指出,要认真学习领会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市场取向,突出问题导向,服务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增强国有企业活力、优化国有经济布局、提高国有资本效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主动作为,因企施策,持续攻坚,不断把国企国资改革引向深入,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领导指示和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精神,谭瑞松代表中航工业党组对各单位深化改革提出几点要求。首先,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贯彻会议精神。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来认识国企改革,深刻领会中央推进国企改革的信心与决心,深刻领会中央对国企做强做优做大的期望与重托,进一步树立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危机感,增强改革创新意识,强大使命担当,自觉落实中央部署,坚定不移地深化企业改革。其次,要积极谋划和推动改革。要加强对中央文件的学习和研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推进改革的顶层规划、实施路径、阶段性重点任务。要进一步发挥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作用,加强政策研究、工作谋划和顶层推动,更好地牵引和推动深化改革。再次,要把深化改革和科学发展观结合起来。在目前发展阶段,很多经营层面的难题,也需要通过改革来破解。譬如“瘦身健体、提质增效”工作,各单位必须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相关精神,坚决抓好中航工业“瘦身健体”六项任务的落实,严格执行总经理7号令,善于用改革的办法、精神、魄力和韧劲去突破瓶颈和痼疾,开辟改革发展新局面。最后,在深化改革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要坚决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各项要求,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公司治理结构之中,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政治优势,更好地推进企业改革。

  中航工业总部各部门负责人,在京各直属、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在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发展中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在我国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企业必须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走向市场,使其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

  在各种经济利益的深刻调整,经济成份多元化迅猛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价值趋向呈现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必然会给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带来许多新的问题。

  较之过去那种传统式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主要内容.方法方式和工作对象上都发生了许多变化,刚刚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如何在这空前的社会变革中,面对错综复杂的新情况、新问题,迎接挑战,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急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现就这一课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看法。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的主要内容。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简单地说,是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问题。

  它的主要内容是:

  第一、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全体职工的思想,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在变,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在变,许多我们以前没有见过的新情况、新问题都可能出现。

  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凝聚人心。

  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武装广大职工思想,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帮助他们更新观念,增强责任,树立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系列新观念,促进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和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开展,不断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具体来讲,一是要帮助广大职工深刻领会十六大及十六届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体职工。

  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针对职工出现的各种各样心态,通过思想教育,帮助广大职工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容、实质和内涵,消除疑虑,增强市场意识,发挥主人翁作用,从而增强企业凝聚力和竞争力。

  二是要牢牢把握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

  新形势下,企业思想工作要针对职工在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地加以解决,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实在在地渗透生生产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切实发挥保障作用,变虚为实,变无形为有形。

  第二、开展日常思想教育工作,提高职工思想觉悟作为基本任务,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着眼点。

  由于过去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至今在相当一部分职工中旧的传统观念,仍然严重地束缚着他们的思想,往往把旧体制的某些弊端当作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当改革冲击这些弊端时,他们感到迷惑不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产生这种观念,既有体制上的原因,也有思想教育内容、方法欠妥的原因,更有职工素质低下的原因,实行市场经济,把企业推向市场,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势必发生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

  职工在这一变革过程中,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如矛盾心理、失衡心理、求稳心理等都是难以避免的,也是正常的.这就要求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根据职工不同层次的社会心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八荣八耻等方面内容的思想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觉悟,恪守职业道德,使其真正成为新时代的高素质劳动者,这正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任务之中的一根主轴。

  企业的每一次具体任务的思想政治工作活动都应围绕这根主轴来设计、来安排、来运转,才能潜移默化地发挥作用,收到较好的成效。

  第三、把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作为主要任务,这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

  在生产力三要素中,人是生产力中起决定作用的要素。

  看生产力要素的状态如何,关健看劳动者的积极性是否充分调动起来及其发挥的程度。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就是战场,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求得稳步加速发展,离不开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

  事实表明,光靠物质手段是行不通的,物质手段和精神激励二者只有结合起来,才能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人为本,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综合运用宣传教育、表彰奖励等精神激励办法,激发广大职工生产和工作责任心,形成上下团结、和衷共济、荣辱与共的团队精神,从而形成强大的企业凝聚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第一,由市场经济体制所决定的。

  当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为企业全面迈向市场鸣锣开道,即通过宣传教育、疏导协调等方面的思想教育,消除职工中的思想障碍,提高职工的心理承受力和整体素质,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

  第二,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所决定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主体是企业,而企业的主体是职工,企业活力的源泉在于广大职工积极性的充分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许多配套改革措施滞后,加上“左”的思想束缚尚未完全彻底冲破,职工主人公翁地位还没有真正确立起来,积极性和主动性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始终围绕调动职工积极性,服从和服务于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这个中心,理顺关系,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第三,它是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所决定的。

  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势必会在职工的思想上引起校大的震动,这是一场深层次的心理变革。

  改革从总体上来说给职工带来了一定的物质利益,但也有一部分职工担心丢了“饭碗”,出现留恋旧体制,又期望新体制的矛盾心理;也有一部分职工产生失衡心理、怀疑心理;在一部分企业领导干部中还存在着求稳心理,等等。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这些心理将会越来越突出,并将成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思想障碍。

  因此,必须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使广大职工既能在现实中感受到,又能在理性上认识到深化企业改革,转换经营机制,是针对束缚职工积极性的旧体制的,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第四,它是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果的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在推进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中发挥了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

  无庸置疑,由于过去较长时间受一些传统固定的模式的束缚影响,致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未能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而转换,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不够理想。

  因此在新形势下,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效果,要做好四项工作:一是要统一评判标准,树立效果观念。

  我们评价一个单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要看做了没有,更重要的是要看成效如何,不仅要看职工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还要看职工积极性是否持久。

  二是要讲究方式方法,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因人施教,对症下药。

  三是要变虚为实,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四是要抓住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心工作的重点难点,用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为企业工作大局服务。

  三、突出重点,积极做好四项工作。

  第一,要在广大职工中强化市场意识教育,这是明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的思想基础。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要进入市场,企业职工的思想就要首先进入市场,树立强烈的市场意识。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有的感到迷惑不解,有的旁惶观望,有的无所适从。

  因此,必须在全体职工中进行商品经济、市场意识等常识的教育,使职工懂得商品经济、价值规律、市场经济等基本常识,以及企业与市场的关系,企业走向市场的客观必然性等,树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场观念、竞争观念、质量观念和效益观念,树立起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思想和工作作风,增强企业和职工面对市场,进入市场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

  在市场竞争中,我们的国有企业往往步履维艰,效益低下,而许多民营企业等非公有制经济却异军突起,发展迅猛.为什么会形成这样大的反差,其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原因就在于职工市场观念的差别,前者受计划经济思想束缚比较严重,市场观念差,缠足不前;后者立足市场,主动参与市场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壮大。

  这的确值得我们去深思,也说明强化职工市场意识是何等重要!

  第二,牢固树立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指导思想,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服务性,这是明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的关键。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表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为经济工作服务,密切结合生产经营管理的实际进行,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在企业中,经济工作离开思想政治工作不行,思想政治工作脱离经济工作也不行,要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势必冲击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旧观念及其形成的利益关系;同时,企业早已不再是“旱涝保收”的年代,而必须由商品价值交换的实现程度来决定其经济效益。

  在市场面前,优胜劣汰,决定企业的命运,也直接影响着职工的利益,尤其是当企业处于困境状况时,如何使职工精神振作起来,渡过难关,思想政治工作显得更为重要,其效果也更为显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否为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的指导思想也得到了验证。

  可见,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结合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一道去做,渗透到各个环节中去,确保企业生产经营任务的完成和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

  第三,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和精干高效的政工队伍和网络体系,这是明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的根本条件,也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为经济工作服务的组织保证。

  随着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将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任务更重了,要求更高了,难度更大了,涉及的领域更广了,对政工干部也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

  为此,必须着重打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建立全方位的、立体交叉的网络体系。

  在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立足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做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仅靠政工干部,还要依靠行政干部、全体党员和广大职工群众,使思想政治工作由过去仅靠少数人去做,靠专门机构和专门人员去抓,变为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全体职工群众共同参与,形成全方位、主体交叉的网络体系,扩大它的辐射面。

  二是要下功去加强专职政工队伍的建设,提高政工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新

  形势下,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没有一支适应新势要求的精干高效的政工队伍是无法承担起重任的。

  因此,要按照精干高效的原则在保持企业政工机构和政工人员相对稳定的基础上,采取多渠道,多形式,分期分批培训现有的和后备的政工干部,帮助他们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换脑筋,改进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原则、方针和方法,创造性地卓有成效地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第四,坚定不移地依靠职工群众,增强职工主人翁责任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这是明确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职工是企业的主人,改革的动力和主体是职工群众。

  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加强民主管理,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等等,都需要广大职工群众的拥护,积极支持和主动参与,才能取得成功,而这些都离不开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

  面对改革、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职工中出现各种各样心态,甚至产生逆反心理都属正常现象。

  针对职工的种种心态,如何因势利导、理顺情绪、化解矛盾呢?我认为,必须明确新形势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在以下两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强化宣传教育引导,做好宣传思想工作,启发职工参加改革的觉悟和自觉性,增强心理承受能力,主动参与改革,积极支持改革。

  同时也要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从人性关怀上,为职工排忧解难,切实为职工办好事办实事,让他们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二是要充分发挥职代会的作用,推行厂务公开,加强企业民主管理,确立职工主体地位。

  企业改革方案的制定,经营者的选择,企业对重大事情的决策等事项都应主动征求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提交职代会议讨论审议决定,从而增强企业的合力,形成一种强大的市场竞争能力。

  实践反复证明: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明确,指导思想正确,方法方式对头,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顺利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也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当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不明确的时候就会事倍功半.走向反面.

  综上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思路明确,提导思想正确,工作目标明确,能不能达到预期目的,关键在于我们的措施是否过硬,方法方式是否对头,除了发挥企业的内因外,还需要各级党政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宣传思想工作大气候的形成和持久。

  可以相信,有各级党政领导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经过全体政工人员和广大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定能探索出新的路子,跃上新的台阶,为经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做出更大的贡献!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并不是盲目照搬其他国家的经验模式,而是采取循序渐进、以点带面、上下配合、先易后难的方式,在探索中推进改革,在改革中谋求发展。及时总结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历史经验,有利于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为全球企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第一,产权改革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内容。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改革的每个环节都离不开产权问题。初期的放权让利没有真正改革国有企业的产权属性,从1998年开始推行的“抓大放小”将部分小型国有企业的产权转让给非公有制投资者,真正推动了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而且让部分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2003年设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过《企业国有资产法》认定作为国有企业产权主体后,我国国有企业的产权改革脱离西方的产权理论,开始进行创造性的尝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混合所有制上升到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实现形式的高度之后,产权改革的步伐不断加速。国有企业的产权主体逐步让出在竞争性领域的主导权,从控股地位转变为参股地位,通过产权主体的国有资本管理活动替代国有企业,充分利用民营资本的效率在竞争性领域参与经营活动,提升国有资本的收益率。在重点领域的国有企业也开始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引入民营资本,探索企业员工持股,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等优化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第二,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由易入难的过程。改革开放前,主要围绕着管理权的范围展开,焦点集中在如何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对国有企业的管理权限上,这种改革并没有触动国有企业存在问题的本质矛盾,因此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改革开放后,国有企业采取循序渐进改革的思路,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再铺开,先调整体制内的资源和权力,再推动制度创新,遵循从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通过长期的改革逐步实现了国有企业改革的根本性转变。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改革过程中最根本的经验,未来的国有企业改革之路将面临更多问题,仍应坚持这条循序渐进的改革之路。第三,国有企业分类改革要避免“一刀切”。改革开放初期的国有企业改革,虽然也有针对部分国有企业的试点改革,但总体上没有分类分层,而是按照统一的模式来推进的,因此整体效率提升不明显。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阶段,国有企业公司制改革开始出现了分类改革的实践探索。从1997年到1999年,全国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企业实行了不同形式的公司制,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占23%,改制为国有独资公司的占38.8%,并通过破产、兼并等形式淘汰一部分缺乏竞争力的企业。2015年后,《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将国有企业分为公益类和商业类,而商业类又再分为处于充分竞争行业和领域以及其他行业和领域。对公益类国企,改革的目标是提供更高水平的民生保障、社会服务和运营效率,采取国有独资,但鼓励非国有企业通过“购买服务、特许经营、委托代理”等方式参与经营过程,并采用社会评价进行监督和约束。当然,目前对国有企业的分类,还较为笼统,还需要在改革过程中不断探索来确定更为精准的分层和分类管理办法。第四,国企改革要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战略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通过收购兼并、重组上市、关闭破产等多种形式,推动了我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国有经济占90%以上的市场份额,遍及国民经济发展的所有领域,产业结构方面一二三产业的占比比较接近。改革开放后,我国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按照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进行战略调整,形成比较合理的布局和结构,国有企业也相应地收缩战线,集中投向重要行业或领域,组建了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大集团。40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的是大规模的要素投入。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人口红利逐步消失,投资驱动力递减,生态环境承受力已经临近极限,这些现实因素要求我国经济发展要寻求新的动力。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改革的战略目标也开始转向创新驱动发展,结合所有制改革带动民营企业和上下游中小微企业的共同发展,充分发挥了创新扩散作用,推动完善了各地区新兴产业布局。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建议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国有企业改革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离不开国有企业的战略支撑和引领作用。为实现这一目标,深化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第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国有企业改革方向。十九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这一重要论述指明了国有企业改革是“为了谁”的根本出发点。因此,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改善人民生活为方向,继续确保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突出国有企业科技创新的带动和突破效应,体现国有企业在整合行业资源和协调发展方面的优势,发挥其在防范重大风险、精准扶贫、绿色发展方面的示范作用。结合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遗留的问题和国内外经济发展形势,新时代推进国有企业改革要遵循三个主要目标:一是继续做强做优做大,巩固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在关键领域的主导地位。这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问题,是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二是坚持创新驱动,满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强化国有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引领作用,为引领产业变革、提升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可持续发展、保障国家安全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三是培育全球核心竞争力,并具备应对各种经济和政治风险的能力,才能够在全球产业发展变革中拥有话语权和影响力,在世界舞台贡献中国力量。第二,完善规范并推广国有资本投资与运营机制。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也就是说,“做强做优做大”的主体不再是国有企业,而是国有资本。通过在国资委与国有企业之间建立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国有资本管理的职能从国资委分解到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实现从行政管理向市场经营的角色转变,改变目前国资委与国有企业之间的二级委托代理关系,降低国资委对国企决策的直接干预程度。让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作为投资方和出资人参与公司治理,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把国有企业改造成为混合公司,促进混合所有制改革。2018年7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的实施意见》,该意见首次明确了对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的政府直接授权模式以及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的定位、职责、运营模式。由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涉及的是政策制定者的权利,在改革和实施的过程中,会面临很多的阻力和困难。比如到底哪些企业转变成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将哪些权力授予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如何给企业更大自主权,等等。国有资本授权经营机制还需要规范出资人与企业关系,界定所有权与经营权边界,明确授权方式。既要充分授权,确立企业市场主体地位,也要建立有效监督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渎职性流失。第三,进一步重组和优化配置国有资本。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当前,我国国有经济的布局结构还不够合理,重复建设甚至恶性竞争现象依然存在。进一步并购重组可以有效化解过剩产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未来在充分竞争领域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将加快重组步伐,运用融资、转让、并购等市场化手段,引入各类所有制资本战略投资,与产业链相关、资源互补各类企业重组,提升国有资本的经营效率,增强国有企业的行业竞争力。商业类其他领域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将根据国家战略和全球竞争的需要,向前瞻性、战略性行业和产业链核心技术领域集中,紧紧把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大机遇,尤其是与数字经济发展壮大密切相关的互联网+传统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数字创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更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公益类国有企业将进一步明确设定非商业性的政策目标,在加强政策引导和监督管理的同时,加大财政和政策性资本投入,使得国有资本充分保障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第四,加快国有企业改革和制度创新步伐。随着国有资本管理机制逐步建立,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重心将由产权层面落到企业管理层面。需要通过制度创新破解国有企业在人才激励、权力制衡、竞争力提升方面的桎梏,确保产权改革的成果,真正激发国有企业的活力。首先,要推进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将党组织嵌入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体现国有企业公益性质和更好发挥国有企业战略作用。其次,推动国有企业管理者的激励制度创新。在充分竞争领域的国有企业,应加快创新管理者的激励机制,构建分类分层、多轨制的薪酬体系,引入具有国际视野的高水平管理者。还应建立高层管理者的“容错机制”,鼓励他们开展突破现有体制机制束缚的制度创新。最后,要加强基础研究,增强创新能力和应对全球经营风险的动态能力。国有企业只有在企业自身立足的行业和领域建立扎实的技术和管理基础,才能在市场升级与世界一流企业竞争中生存下来。

  第五,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双线并轨推动国际化发展。双轨制的国际化尝试,将在未来的国企产权改革和国际化发展中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和并轨施行。在“一带一路”倡议和部分发达国家实施“逆全球化”策略的背景下,更多的国有企业将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的不同顺序组合运用,由国内市场转向海外相邻市场和全球市场。对一部分国际化经营经验不足和全球发展资源不足的国有企业,将会通过海外上市或者股权转让的方式来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然后开启价值链和海外市场的国际布局。对于一部分已经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和经营经验的企业,将会综合考虑资金、国际管理、人才资源、治理结构等方面的要求,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双轨并行的国际化战略。

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心得体会篇6

国企工作心得体会

国有企业中工作更加需要谨言慎行,而且在国企工作,不是那么简单的。下面是带来的国企工作心得,仅供大家参考。

国企工作心得篇一

进入国企的工作感想

如果你觉得自己行,就千万别来国企,除非你家亲戚是领导。这里养老还凑合,毕竟是铁饭碗,但是需要你体格好一点,你可能要承担几个人的工作,尽管你的钱是最少的。

四个月了吧?好像是,都记不清了。毕业那天聊着,以后好好工作、好好努力,喝着酒,聊着聊着眼泪就出来了。今天我好好工作了,也好好努力了,可是,到如今却有一种找不到方向的感觉。真的,这种感觉很压抑,也很痛苦。

在国企,决定你吃肉还是吃草根,不是看你的能力,而是看你背后的关系网,你的婶婶的侄子的表妹的舅舅和厂长是不是同学?你的二大爷的同学的侄子的女朋友是不是老总的外甥女儿?如果不是,呃,那就拿铁锹去铲煤吧……

快到公司报到的时候,我上贴吧里查了下,里面评论说,签的是干部身份,干的是工人的活,拿的是民工的薪水。可能有些夸张,但,事实也差不哪去。

在这里,话不能多说,也不能少说。汇报问题时,出了故障打死不能把领导带上,有了荣誉时,你可以忘了父母是谁,但你一定要记得谁是最大的领导。有些事不需要太认真,领导不愿去知道,因为赚了钱是国家的,谁知道了谁就得对这事负责,整好了好了,整不好惹一身腥。所以只要不是天塌的事就别对着对讲机瞎嚷嚷了,就算是知道天要塌了,只要不在当班的时候塌也不要汇报,糊弄着下了这个班再说,谁知道下个班谁接班,谁爱接谁接,天塌了,爱砸谁砸谁。

有时你看见某个办公室里某个人聚精会神的看一些读物,不要以为在批阅文件,可能是在看丰胸广告,又是你看见有人在恶劣的环境下在一些废纸上写写画画,不要以为是在玩耍,可能那是领导安排的任务,完成了,写上别人的名字,自己该干啥就去干啥吧,写不好,以后好日子就别想了。

如果你觉得自己行,就一定别来国企!

国企工作心得篇二

看到好友离职后写了总结我也感慨颇多,于是也将自己的工作经历做一个总结。希望这个迟来的总结可以给我的朋友或者自己更多的帮助。

20XX年7月,我有幸成功和某国企签约,进入该公司工作。在招聘广告上,职位名称赫然写着"人事助理"。然而在三天的培训中,我们被告知要去基层锻炼。当时的招聘主管说了一句经典的话,用英文表述出来意味深长"We have a plan for each one."在当时我立刻察觉不对劲,这和我的料想完全不同。由于我的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因此我非常清楚入职培训要介绍一些工作内容,进行相关培训。我对于他所说的"为你们每一个人量身定制的计划"有着非常大的疑惑。然而,对于当时涉世不深的我来说终究没有勇气毁约(三方协议)。

3个月的奥运志愿时期,我是在某商务局的业务部度过的。可以用"昏天黑地"来形容我当时的状态。但那也是我第一次在管理岗工作,让我有了一些强势作风,同时EXCEL运用和公文写作能力也大幅提高。

之后的9个月,我被分到一个支局工作。在师傅们和同事的照料下,我的日子过得非常滋润且平淡。

就这样我的一年基层工作结束,20XX年6月30日我们同届被分到西区的大学生聚集到人教,等候分配结果。然而,我们却被告知所有人被分到营销岗。这与我们的预想大相径庭。我很清楚的记得招聘广告上写着"一年之后按照专业和公司状况进行分配"。当然我们的劳动合同上,填写着"管理岗",薪资待遇那里填写着"相关薪酬"就是比较巧妙的事情了。

之后我们被分成2批人,每批人进入一个专业公司。我们一行人抱着忐忑的心情去专业局报到,开始了营销生涯。在当时,我有说不出的失落。然而,懦弱如我,仍然在父母的劝说下持续着这样的工作状态。

谁都想不到,不到一个月,我们这群同届大学生又再次聚首,只不过这一次的地点是某支局——我们又被派发到了支局做营销员(除个别几个大学生以外)。

实际上,我非常抵触营销工作。然而,留恋着国企的安逸、五险一金,我始终没有勇气辞职,只能不断自我纠结。在那个支局,我大多是从事后勤,打杂的工作,当然自己也要营销,但因为有师傅们在,我的业绩压力并不大。

20XX年7月,歇完年假回来的我神清气爽,谁知,第2天被告知被调到了另一个支局做营销员。我很诧异但也有些许兴奋,因为我真的希望能有些改变。然而进入了那个支局,我的兴奋就变成了忧虑。那个支局规模很小,总共33个人。营销团队才5个人。领导也十分严格,第一天就表明,"这里一个萝卜一个坑儿"。在那里,我承受着多重压力,营销能力、表述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与领导相处的艺术……都有所提高。我的成长飞快,业绩也不断增加。

20XX年6月,我成功竞聘至专业公司的营销支撑岗,开始了短暂的业务管理工作。因为某些原因,导火索点燃,我毅然决然提出辞职,离开了工作了3年的地方。

总的来说,这家企业是安逸的企业。你不必担心裁员事件,五险一金全上,年假也有。只是,我的追求不仅限于此。这就是症结所在。

记得在第一次培训时,往届大学生对答企业工资低的问题给出了这样的答复,大概是这样说的,"你先不要问你能拿多少,你先看看你能让企业获得什么?你如果能进外企或者大企业,我相信你也不会来这里了。"呵呵,我当时对这这句话的后半段嗤之以鼻。从这里,相信大家就能看出我的心态。

我是一个对自己很严格的人,对于学习我如此,对于工作我也是如此。竭尽所能,认真负责。我不是一个满足者,不能满足它带给我的基本保障。

在一次偶然的培训中,我和同届的好友提过,当时我引用了《prison break》一句台词"I don"t belong here."(我不属于这里)实际上,三年的时间并没有磨灭我离职的想法,而是让这团火焰在心中慢慢燃烧,始终照亮着我的生活。

20XX年7月26日,我拄着拐杖,在老爸的帮助下来到人教办理辞职手续。实际上,我的离职不太精彩而是有点悲壮,在办手续前一天骑车摔倒崴到脚。即便如此,离开了这样的企业我还是无比地愉悦。

国企工作心得篇三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能理解这两个的区别。我觉得赞扬是针对某人某件特别的事情进行称赞,而拍马屁则是对某人做的任何事情进行称赞,赞扬其实是高级的马屁。我不建议大家去拍马屁,尤其是无的放矢的马屁,例如,"您真棒","您真行","您太厉害了"。而是经常说"刚才您这句话真管用,这么难办的事情您一句话就搞定了。"诸如此类,balabulabula。

我是一个不喜欢赞扬别人的人,充其量喜欢说,"不错","挺好"什么的。这很吃亏,不利于拉近彼此的感情,让人觉得冷漠。我有个同事很喜欢拍马屁,请注意,是马屁,所以效果不好。他经常说,"您太棒了"诸如此类的话,但是给人的感觉也不好,甚至有时候还不如不说的号,让人觉得假,还是跟你保持距离。

所以我希望广大80后的朋友们,不要吝啬你们对别人的赞扬,多夸别人,才能让你的工作更好办,有流程的加快流程,没流程的创造流程。

第二个,谈一谈帮忙和威胁:

首先是帮忙,在国企,你是没法把自己的工作界面分那么清楚的,很多时候要帮别人擦屁股,擦屁股也是学问。一般来说,如果别人开口请你帮忙,这时候你手头很忙。这时候我建议你:暂时放下手边工作,从新排列优先级,把别人的事情先做。因为在国企舆论环境是很重要的,此处省略扩展国企舆论环境重要性文字若干。

如果这时候你手头工作是无法暂停的,例如你在跑系统什么的。那么我建议你最好说:"您稍等我十分钟好么。就十分钟"然后自己的事情能腾开时候去帮助别人。千万不要说:"您那事急么……"你这样说大了,就是在怀疑别人。一般人都好个脸面,如果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人会觉得你是说他没事找事,吃饱了撑的找你帮忙。当然这也是个别心理阴暗者,但是请注意,在国企坐办公室的,多半就是吃饱了撑的脑子没地用的。

再说威胁。这是从帮忙引申出来的。我们有的朋友很热心,热心的有点过了。什么事情都想蹦出来一下,掺和一下,这也是大忌。每个人都要有生存空间,假如某些这个人非常擅长的领域,你千万不要抢出头,尤其不要强出领导的头。当别人觉得你是个威胁的时候,你日子也是非常难过的。

第三,咱说说如何和领导讨价还价吧。

有时候领导难免会与我们谈话,我们到底该怎么说?领导有时候会让我们抱怨,这是领导了解员工动态的一种手段。但是我希望大家不要漫无目的的抱怨。抱怨的要有的放矢。那我们都能抱怨什么。首先不要抱怨他人,第二不要贬低自己。你要知道什么是领导内心的主旋律,或许是收入或许是某个项目,那你就要把你的抱怨往主旋律上靠,比如你可以抱怨领导,"我前两天做了一个单子,我觉得巨有成就感啊,当我拿到这合同时候,我立刻就觉得有干劲,我觉得咱公司就要多签这种单子。我一人这次签这个单子大概花了半年。如果按照这个效率,我一年能签俩啊,但是您别担心,您给我时间,我大概几年吧,能给咱公司拿回多少钱。"但是这个钱一定是比领导预期少的。但是领导一定不会骂你,因为你有理有据说明了你多久多尽心多有热情,领导需要的是鼓励你这种热情,如果他这时候还说你满,骂你笨,那这领导也有点没六儿,起码在国企这种领导属于挺没眼力劲的。这时候领导只能鼓励你,还问你实际困难。这时候你再说是你觉得人少,还是你需要个培训什么的,领导一定会给你安排。总的来说就是和领导谈判一定要抓住领导心里的主旋律,就跟打牌一样,算准领导手里的牌才能赢他。

当然我说的也不见得就对,或许很多时候现实都会有很大的偏差。这只是我个人一点小体会,对或不对,大家看着玩。毕竟我也没上两年班,很多话还是不会听也不会说。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国企 改革 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心得体会 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方案心得体会 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方案的心得

猜你喜欢